首页 / 正文

东都事略卷一

本纪一

  太祖啓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其先出于帝髙阳氏之后造父爲周穆王御破徐偃封赵城因氏焉自汉京兆尹广汉居涿郡遂爲涿郡人至唐而髙祖僖祖皇帝生焉僖祖仕至文安令曾祖顺祖皇帝仕歴藩府从事兼御史中丞皇祖翼祖皇帝少有大志仕至涿州刺史赠左骁衞上将军皇考宣祖皇帝少骁勇善骑射而雅好儒素起家事赵王王镕时梁晋争天下晋求援于镕镕命宣祖以五百骑赴之庄宗嘉其勇敢因留之命掌禁军爲飞捷指挥使自同光至开运逾二十年不迁而宣祖亦未甞以介意汉干祐中王景崇以凤翔叛宣祖与征讨御之于宝鸡败之杀获万计是役也宣祖身先士卒面中流矢勇气弥厉以功迁护圣都指挥使仕周累迁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岳州团练使世宗征淮东宣祖爲前军副都指挥使领兵先入维扬禁止侵暴民情大恱世宗嘉之未几以疾归与太祖防于寿春归及中途而崩赠武清军节度使太祖即第二子也以后唐天成二年二月十六日生于洛阳夹马营母昭宪皇后甞梦日入怀而娠生之夕光照室中胞衣如菡萏体被金色三日不变幼受学于乡先生辛文恱毎归必令羣儿前导路人往往避之及长天姿雄伟性沉厚有大度甞游复州干王彦超不爲所礼去依随州董宗本郁郁不得志又舍去乃从周太祖于邺广顺初补东西班行首出爲滑州兴顺副指挥使未行会世宗自澶州入爲开封尹以太祖爲马直军使显德元年世宗命太祖掌衞兵太原刘崇防泽潞世宗亲征陈于髙平大将樊爱能何徽未战而遁世宗躬自督战太祖谓麾下曰主危如此是吾致命之秋也即大呼跃马径犯其锋万众披靡崇大溃世宗以太祖爲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加永州防御使世宗惩樊爱能何徽之败欲以兵力威天下命太祖训练武艺超絶者分隷殿前诸军自是禁衞盛矣二年世宗命王景向训攻秦凤师久无功然以餽运不继欲罢兵意未能决遣太祖视其形势使囘具言秦凤可攻之状未几悉平三年世宗征淮以太祖领亲骑翼从败淮人于涡口唐将皇甫晖姚凤率众十五万塞清流关太祖击走之晖退保滁州断桥自守太祖追至城下晖曰人各爲其主愿成列以决胜负太祖笑而许之晖整阵以出太祖拥马项直入左右驰突大呼曰吾止取皇甫晖他人非吾敌也手劒击晖生获之并擒姚凤遂下滁州后数日宣祖率兵夜半至城下传呼开门太祖曰父子虽至亲城门王事也须明乃敢奉命至明乃入又破江南兵于六合斩首五干级时韩令坤爲招讨使平扬州唐主遣陆孟俊据蜀冈以逼其城令坤潜议退师太祖下令曰扬州兵敢有过六合者吾当折其足令坤惧始有固守之志太祖率兵击之孟俊遁爲追兵所杀又破其齐王景达兵于六合斩首万级是役也军士有不用命者太祖奋劒斫其皮笠阳爲督战以识之明日索得数十人斩以徇于是皆死战宣祖崩起复拜定国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四年世宗复征淮至寿州命太祖率殿前诸兵击紫金山连珠砦拔之遂下寿州世宗还京师以太祖领义成军节度使是歳世宗征濠泗以太祖爲前锋周师以敌人壁于十八里滩不能过淮世宗患之太祖跃马以济遂破其砦乗胜攻泗州焚郭门夺月城世宗亲率精骑与太祖夹淮东下师及山阳东太祖擒其保大军节度使陈承昭以献遂拔楚州又破淮人于銮江口太祖抵南岸焚其营栅破之于步淮南平唐主畏太祖威名用间于世宗遣使遗太祖书以白金三千两爲餽太祖悉输之内府由是间乃不行五年改忠武军节度使六年世宗北征以太祖将水陆之师至瓦桥关降其守将姚内斌契丹将髙模翰率数万骑来援陈于关城之北太祖将百余骑御之虏不敢动遂引去关南平世宗不豫还京师以太祖爲殿前都防检世宗崩恭帝嗣位改鎭归德七年春正月辛丑朔鎭定驰驿上言太原刘承钧结契丹入防乃命太祖统大军北伐癸卯出师遣宣徽使昝居润饯于郊时京师多飞语云策防检爲天子次陈桥驿军中共议推戴戊夜军士聚于驿门俄而列校毕集曰我辈出万死冒白刃爲国家破敌天子幼不如先策防检爲天子然后北伐于时太祖以饮饯宣劝至醉卧阁中不之省迟明军士控露刃直扣寝门相与扶太祖出听事被以黄袍诸校列拜曰诸军无主愿策防检爲天子传呼万歳声闻数十里太祖叱之不退即共拥太祖就马南归太祖乃勒骑谓将校曰吾受命北征爲汝辈推戴吾有号令汝能禀乎皆曰唯命太祖曰太后主上吾北面事之朝廷大臣吾之比肩也汝等不得惊犯宫闱侵陵朝贵近世帝王初举兵入京城皆纵兵夯市汝等不得夯市及犯府库从吾令当厚赉汝违吾令则连营孥戮诸校再拜禀令乃肃部伍自仁和门入诸校翼从太祖登明德门军士释甲归营无敢动太祖亦归公府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谒见议逊位之礼于是太祖诣崇元殿受防召文武百官就列至晡班定恭帝制曰天生蒸民树之司牧二帝推公而防位三王乗时以革命其极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国命有归咨尔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防检赵某禀上圣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烈祖格于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纳东征西怨厥绩茂焉天地鬼神享于有德讴歌狱讼归于至仁应天顺民法尧禅舜如释重负予其作宾呜呼钦哉只畏天命宣徽使引太祖就龙墀北面拜受宰相扶太祖升殿易服东序还即皇帝位羣臣拜贺诏曰周封杞宋唐命介酅所以重三恪之宾奉二王之后也其奉周帝爲郑王以承周祀正朔服色一依旧制称朕意焉又尊帝太后爲周太后迁于西宫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忠义中·欧阳修
  提要·袁康
  卷首三·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佚名
  第四八、禀光绪七年九月二十八日一一二○七-一·佚名
  四二○ 闽浙总督钟音奏遵旨查办应留应还书籍折·佚名
  卷十五·吕中
  萧子显传·李延寿
  冯璧传·脱脱
  熊鼎传·张廷玉
  刘吉传·张廷玉
  目录五·允禄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司马迁
  张履鳌夫人·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九出 放归·梁辰鱼

    〔末扮文种上〕龙门十丈水。势并关河壮。一日春风吹。终作万重浪。〔悲介〕堪怜主公离越。不觉三年。意谓今生再无归理。谁料积霾见日。枯木逢春。仗范大夫之奇谋。赖我国家之洪福。吴王放赦。得还故乡。实为天幸。

  • 温太真玉镜台·臧懋循

    温太真玉镜台杂剧(元)关汉卿撰●温太真玉镜台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王府尹水墨宴 正名 温太真玉镜台第一折〔老旦扮夫人引梅香上诗云〕花有重开时。人无再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五十二·佚名

    弘治四年六月○丙午○山东按察司副使赵鹤龄言青登莱三府属县国初设巡检司二十每司弓兵百人防御海寇近分守参议尚絅奏革各司兵三之一遂缺人防守请复设便奏下巡抚都御史覆勘以为宜兵部议复从之○裁革河南祥符县埽头巡检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二十七·佚名

    万历三十四年十一月丙寅朔赐泰宁等卫夷人宴命泰宁侯陈良弼陪待○戊辰礼科右给事中汪若霖言史职二事一简授宜精 祖宗时妙选庶常名硕辈出自后人怀幸心众多躁志庙堂之上渊膝形分每当阁试品评率以人情高下等官爵于市贩戏

  • 卷之四百三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之九百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十四册 天命五年正月至三月·佚名

    第十四册 天命五年正月至三月庚申年正月初三,前去与五部喀尔喀诸贝勒盟誓之使者归。次日晨,有蒙古布塔齐贝勒属下一人逃来,截拿后交付恩格德尔台吉、魏斋桑、巴杨阿众使者。是月,扎鲁特地方卓齐特扣肯之使者来曰云:&ldquo

  • 青燐屑上卷·应廷吉

    慈谿应喜臣著思宗御极之元年,五凤楼前,获一黄袱,内袭小画一卷,题云:天启七,崇祯十七,还有福王一。清晨,内侍检得,即奏御前。思宗因传巡皇城各官,究所从来。时,袁槐眉先生以省垣隶皇城事,奏上曰:此事不经,何由得至大内。且臣等巡视,俱

  • 房琯传·刘昫

    房琯,河南人。是天后朝正义大夫、平章事融的儿子。琯少年时喜爱读书,风度仪表沉稳,由于家族庇荫补为弘文生。性格喜爱隐遁,与东平吕平在陆浑伊阳山中读书做事,大约十几年。开元十二年(724),玄宗将加封泰山, 琯撰写《封

  • 二十七年·佚名

    (丁亥)二十七年清道光七年春正月1月1日○丁丑朔,敎曰:「予聞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又聞農者,天下之大本,后非民曷依,民非農曷生?故我祖宗朝以來,克知小民之依咨我臣工,勖率農政,每於歲月之正,播告八方,著爲成憲,予小子其敢不繼志而圖功

  • 卷三十六·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三十六 明 冯复京 撰小雅鸿雁之什一鸿雁篇鳏释名云鳏昆也昆明也愁悒不寐目恒鳏鳏然故其字从鱼鱼目恒不闭者也○白虎通云鳏之言鳏鳏无所亲也○孝经注云男子六十无妻曰鳏○礼记云少而无父

  • 高子遗书·高攀龙

    诗文集。 明高攀龙(1562—1626)撰。十三卷。攀龙初字云从,后改存之,别号景逸,江苏无锡人。万历进士,累官至左都御史。因揭阉党崔呈秀等罪状,为阉党所恨,旋被罗织罪名,度不免,投池死。卒谥忠宪。曾与顾宪成修复东林书

  • 周易参义·梁寅

    十二卷。元梁寅撰。寅字孟敬,新喻(今属江西)人。元末明初经学家。世业农,家贫。寅自力于学,淹贯百家。元末召集庆路儒学训导,以亲老辞。明初征召天下名儒修述礼乐,寅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推服。书成,将授以官,复以病辞归,结

  • 读易举要·俞琰

    四卷。元俞琰撰。此书 《文渊阁书目》、焦氏《国史经籍志》、朱睦楔《授经图》皆著于录,然传本甚稀,故朱彝尊《经义考》亦云未见。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仍编次为四卷,流布渐广。俞琰易学,以朱子为宗,故此书力

  •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佚名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初。系隋唐孝道派经书。现存两种文本:一、《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二、《洞玄灵宝八仙王教诫经》,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今以前

  • 斯文变相·遁庐

    社会小说,初编十回。遁庐著。清光绪丙午年(1906)乐群小说社出版。透过主角冷镜微的经历,讽刺文人官吏的虚伪与腐败。续编未见。

  • 南宋馆阁录·陈骙

    10卷,又续录10卷。陈骙撰。陈骙,宋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字叔进。绍兴二十四年 (1132) 进士第一。累迁至秘书监。孝宗淳熙五年(1178)试中书舍人兼侍讲、同修国史。光宗时试吏部侍郎。宁宗时任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