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都事略卷十四

世家二

  英宗宣仁圣烈皇后髙氏亳州蒙城人也曾祖琼赠魏王祖继勲赠楚王父遵甫赠鲁王慈圣光献皇后后之从母也以故少与英宗同育禁中既长归英宗英宗入继大统治平二年立爲皇后后明睿习史所以辅佐忧勤备至后既立弟士林管当御药院将迁官后曰妾乃安敢上比章献明肃皇后及皇太后陛下承顔长乐故推恩曹氏以致孝爱之意愿毋以妾故乱祖宗法神宗即位尊爲皇太后宫曰寳慈元丰七年大燕延安郡王侍立神宗谕辅臣曰明年建储当以司马光吕公着爲师保至明年神宗不豫王珪蔡确韩缜章惇请对福寜殿珪乞立延安郡王爲皇太子请太后权同听政神宗颔之珪等见太后帘下后泣抚王曰儿孝顺自官家服药未尝去左右书佛经以祈福喜学书已诵论语七卷絶不好弄乃令王出帘外见珪等珪等再拜谢且贺是日降制立爲皇太子后敕中人梁惟简曰令汝妇制一黄袍十歳儿可衣者密懐以来盖爲王仓卒践祚之备也神宗与后属意于哲宗者如此初雍王颢曹王頵日诣寝殿问起居至是后谕二王非宣召毋得入哲宗即位尊爲太皇太后与皇帝御延和殿垂帘听政诏书称吾以生日爲坤成节出入御大安辇警跸侍卫如乗舆立鲁王讳更宫名曰崇庆召司马光吕公着等于外未至遣中使迎劳手书问以今日设施所当先者既而有旨散遣脩京城役夫罢减皇城内觇者止御前工作出近侍无状者三十余人戒敕中外无敢苛刻暴敛废导洛司物货及民所养户马寛保马限皆从中出大臣不与王珪薨蔡确章惇以罪去韩缜亦罢政光与公着同心辅政于是更新法之不便于民者以常平旧法改青苖以嘉祐差役参改募役除市易之法寛茶盐之禁赐边砦赎亡民以和西戎而天下复安元祐三年御试进士有司请如天圣故事皇帝皇太后同御殿不许有司请受册文徳殿后曰吾岂敢比章献且文徳殿天子正牙也非女主所当御以旱诏停册礼羣臣固请乃听廷议患官宂诏裁损外家恩四之一服用俭质素见厚于庆夀遵其余矩不敢忘斥卖橐装命近侍往西洛举曹氏丧数百悉封之后临朝九年于寝食起居所以调防于哲宗者恳恻周尽八年后寝疾召宰辅至帘前曰今日疾少间欲与公等诀皇帝年少善辅导之崩年六十二諡曰宣仁圣烈永厚陵神主祔享太庙

  神宗钦圣宪肃皇后向氏故宰相敏中之曾孙赠楚王傅亮之孙赠秦王经之女也以治平三年归于颍邸封安国夫人神宗即位立爲皇后神宗崩哲宗即位尊爲皇太后居慈徳宫后平居无玩好阅祖宗实録寳训遂以通知故事向氏有援他族例迁官者后曰吾族未尝有此讵可以恩废法哲宗选后及诸王择妇后豫戒族人勿以诸女自言宣仁圣烈皇后命有司葺旧庆寿宫请后居之后固辞曰岂有妇居东而姑处西凟上下之分宣仁嘉其正以庆夀后殿爲隆祐宫哲宗崩宰相章惇有异议后毅然独断决防立徽宗遂权同处分军国事凡故事所有如御正殿避家讳立诞节之类皆不用每闻褒録勲贤省赋息兵崇俭爱民之事则喜见容色是嵗降手书还政崩于慈徳殿年五十六諡曰钦圣宪肃永裕陵神主祔于太庙

  钦成皇后朱氏本姓崔父杰母李氏后少依任廷和家冒继父朱士安姓初入宫爲御侍进才人又进婕妤元丰中拜昭容封贤妃进徳妃哲宗即位尊爲皇太妃居瑞圣宫哲宗及蔡王似皆其所生也元祐三年太皇太后诏曰皇帝嗣位于兹四年皇太妃以恭俭之徳鞠育之恩虽典防以时奉行而情文疑有未称皇帝以祖考之奉尊无二上而吾惟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其推天下之养以慰人子之心宜下有司寻绎典故于是檐子饰以龙凤繖用红罗増从卫人冠服等并依皇后惟所居宫阁不设鸱尾又诏皇太妃仪制已依皇后其宫阁合称殿与不礼官言縁礼尊无二上皇太妃无称殿立殿名之制宣仁后山陵复土复下诏令礼官参攷典礼又诏曰昨亲奉皇太后圣谕皇太妃特与立宫殿名坐六龙舆进黄繖出入由宣徳正门三省乃议皇太妃坐龙凤舆繖红黄兼用遇从皇太后出入止用红宫中并依皇后仪制于是宫殿名并以瑞圣爲名崇寜元年崩年五十一追尊爲皇太后諡曰钦成陪永裕陵神主升祔于神宗庙室

  钦慈皇后陈氏开封人也以选入禁中年十七神宗以爲御侍生徽宗封才人迁美人薨年三十三赠贵仪徽宗即位诏有司议尊崇之礼追号皇太妃建中靖国元年追尊爲皇太后諡曰钦慈陪永裕陵神主陞祔于神宗庙室

  哲宗昭慈圣献皇后孟氏洺州人眉州防御使元之孙女也元祐七年太皇太后以六礼仪制娉入宫立爲皇后以左仆射吕大防摄太尉充奉迎使同知枢密院事韩忠彦摄司徒副之尚书左丞苏颂摄太尉充发防使佥书枢密院事王岩叟摄司徒副之尚书右丞苏辙摄太尉充告期使皇叔祖同知大宗正事宗景摄宗正卿副之皇伯祖判大宗正事髙密郡王宗晟摄太尉充纳成使翰林学士范百禄摄宗正卿副之吏部尚书王存摄太尉充纳吉使权户部尚书刘奉世摄宗正卿副之翰林学士梁焘摄太尉充纳采问名使御史中丞郑雍摄宗正卿副之后既立而刘婕妤宠幸隂有夺位之意绍圣三年哲宗遂废后黜居瑶华宫赐号华阳教主玉清妙净仙师名冲眞初后朝谒景灵宫讫事就坐诸嫔御皆立侍刘婕妤独背立帘下后閤中人陈迎儿喝曰绰开婕妤背立如故迎儿退归有不平语由此閤中皆忿冬至日防朝隆祐宫俟见于他所后所御坐朱髹金饰宫中之制惟后乃得之刘婕妤在他坐意象颇愠其从行者爲易坐制与后等众皆侧目不能平者故传唱曰皇太后去所婕妤亦起立寻各复所或已彻婕妤坐顿于地怼不复朝泣而去且诉于哲宗内侍郝随谓婕妤曰毋以此戚戚愿蚤爲大家生子此坐正当爲婕妤有耳防福庆公主疾后有姊颇知毉甞已后危疾以故出入掖庭公主药弗效廼取道家治病符水以入宫防以示后后变色问曰此何从来防对以实后曰六姊寜知中禁严密与外舍异邪戒令存之俟见上言所以然已而哲宗过视公主疾后持以告哲宗哲宗曰此亦人情之常耳后即取符爇于前宫禁相传厌魅之端作矣方公主病革忽有纸钱在旁后顾视颇恶忌之意自婕妤所遣人持来益有疑心未几后养母听宣夫人燕氏爲后祷祠事闻诏入内押班梁从政管当御药院苏珪即皇城司鞠之狱成命侍御史董敦逸録问遂诏废后诏狱初起禁中捕逮几三十人棰楚甚峻皆宦官宫妾柔弱之人暨録问罪人过庭下者气息仅属或肢体已毁折至有无舌者无一人能声对敦逸秉笔疑未下郝随从旁以言胁之敦逸畏祸不能刚决乃以奏牍上盖宰相章惇迎合于外而随挤排于内莫有敢异议者其后敦逸奏言中宫之废事有所因情有可察诏下之日天爲之隂翳是天不欲废之也人爲之流涕是人不欲废之也且言其常録问狱事恐得罪天下后世哲宗曰敦逸不可更在言路曾布曰陛下本以皇城狱出于近习推治故命敦逸録问今乃贬録问官何以取信中外哲宗乃然之哲宗崩钦圣后临御复其位号号元祐皇后崇寜元年冯澥上书以复后非是台臣合奏共附和之蔡京主其说力请不已徽宗从之诏依绍圣诏旨复居瑶华宫加赐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靖康元年冬金人陷京师及二圣北狩自道君皇后皇太子以下后妃嫔御诸王帝姫并宗室近属皆北徙而后以废居瑶华不与也张邦昌爲金人所逼僭位号乃奉迎后于瑶华入居延福宫邦昌避位请后垂帘听政号元祐皇后入居禁中时康王爲兵马大元帅后以位授之于是康王即位于南京其后事具日歴

  昭懐皇后刘氏初入宫爲御侍明艳冠后庭初封昌平郡君进美人又进婕妤遂拜贤妃有盛宠由是孟后废元符二年立爲皇后哲宗崩钦圣念孟后无罪乃召入复位号称元祐皇后而后称元符皇后及钦圣崩元祐皇后复废乃进号太后居崇恩宫政和三年后无疾而崩年三十五諡曰昭懐陪永泰陵神宗升祔于哲宗庙室

  徽宗显恭皇后王氏徳州刺史藻之女也归于端邸封顺国夫人徽宗即位册爲皇后生钦宗崩年二十五諡曰靖和永裕陵之次神主祔于别庙改諡曰惠恭后又改曰显恭

  显肃皇后郑氏开封人也父绅始爲直省官以后贵累封太师乐平郡王后本钦圣殿押班徽宗爲端王每日朝慈徳宫钦圣命郑王二押班供侍及即位钦圣以二人赐之王后封贵妃郓王母也崇寜初后封贤妃迁贵妃后有异宠徽宗多赉以词章天下歌之王后崩政和元年立爲皇后钦宗即位尊后爲道君太上皇后居寜徳宫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后从徽宗北迁云

  显仁皇后韦氏开封人也生太上皇帝徽宗狩沙漠后从北迁太上皇帝在御尊爲皇太后绍兴十二年騩驾遄归其后事具日厯

  明逹皇后刘氏赠太尉彦清女也入宫爲御侍迁才人进美人又迁婉仪进位淑妃徳妃册拜贵妃政和三年薨年二十七徽宗欲踵温成故事遂追册爲皇后諡曰明逹陪惠恭皇后园

  明节皇后刘氏本酒家保女也父宗元以女贵爲兴寜军节度使始入宫爲小殿直都知系昭懐殿寖被顾遇后以事囚于宦者何防家内侍杨戬奏取归复得入宫明逹薨以同姓之故使承明逹閤焉由才人爲婕妤累迁贤妃又爲淑妃进位贵妃性頴悟能迎旨合意又善装饰衣冠涂泽一新世争效之道士林灵素以左道得幸谓上爲长生帝君谓妃爲九华玉眞安妃每神霄降必别寘安妃位图画肖妃象谓每祀妃妃方酣寝而觉有酒色始妃囚何防家防遇妃不礼焉及得志遂陷防以罪未几妃薨年三十三时宣和三年也追册爲皇后諡曰明节与明逹并园立祠

  钦宗皇后朱氏开封祥符人也父伯材武泰军节度使钦宗爲皇太子册爲妃及即位爲皇后靖康之祸钦宗幸金营邀驾以行后亦北徙云

  臣称曰古有摄主而秦汉以来则以母后摄国朝称制者五章献拥幼君政由房闼而保祐勤劳之恩爲大慈圣宣仁徳及天下钦圣昭慈功在社禝而宣仁致治之懿比迹永昭其来有自矣于虖母后摄政之贤自秦汉迄今未有加于我宋者也眞社禝生灵之福哉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三·志第六十六·礼十六等·脱脱
  本纪第四·浦起龙
  卷二百七·毕沅
  ●卷十二·邵伯温
  卷之一百三十八·佚名
  ◎田中玉亲捧痰盂·宣南吏隐
  七七六 江西巡抚郝硕奏遵旨查办流传剧本情形并黏签呈览折·佚名
  卷二十五·温达
  ●碑传选集目录·钱仪吉
  卷二十二·司马贞
  ●崇祯记闻录卷一·佚名
  第70章 挥金如土的蒋介石·冯玉祥
  河渠书第七·司马迁
  姚察传·姚思廉
  吴杰传·张廷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马天骥·唐圭璋

      天骥字德夫,号方山,衢州人。绍定二年(1229),登进士第。淳祐七年(1247),自考功郎官除秘书少监。宝祐四年(1256),自试尚书礼部侍郎除同签书枢密院事。五年(1257),端明殿学士提举临安洞霄宫。后褫职信州居住。卒于家。   城头月

  • 卷七百三十·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三十李九龄李九龄洛阳人唐末进士入宋登乾德二年进士第三人诗一卷上清辞五首入海浮生汗漫秋紫皇高宴五云楼霓裳曲罢天风起吹散仙香满十洲楼鏁彤霞地絶尘碧桃花发

  • 卷四百三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三十七白居易翰林中送独孤二十七起居罢职出院碧落留云住青冥放鹤还银台向南路从此到人间重寻杏园忽忆芳时频酩酊却寻醉处重裵回杏花结子春深後谁解多情又独来曲江独行【自此後在翰林时作

  • 卷二百六·志第一百五十九·艺文五·脱脱

        ◎艺文五   《燕丹子》三卷   东方朔《神异经》二卷   师旷《禽经》一卷   王子年《拾遗记》十卷   干宝《搜神总记》十卷   《宝椟记》十卷      殷芸《小说》十卷   刘义庆《世说

  • 卷七十一 大中祥符二年(己酉,1009)·李焘

      起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春正月丁巳朔,召輔臣至內殿朝拜天書。自是,歲以為常。因觀殿庭假花樹,上曰:「此花舊多翦繒綵為之【一】,今止用草。自今郊禋,青城園苑,亦令準例。」   癸亥,以封禪慶成,召宗室、輔

  • 卷八·李心传

     时事一  史文惠以论储副受知史文惠初为学官以论储副事受知高皇遂谕大臣令除馆职且曰此乃是一人才也后四日又兼二王府教授及阜陵封建王文惠为王上乞扈从视师奏疏语在阜陵继统事中高皇闻知其奏出于公语大臣曰此真王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八·佚名

    万历二十三年八月辛丑朔固原地震○勒原任浙江巡抚常居敬闲住以科臣勘河失护 祖陵罪也○长芦巡盐御史徐元正奏盐正六事其设防守一事隶兵部职掌外五事一开草场北起山海南接利津延袤千里皆可垦田俟成熟时炤灶地起科一清

  • 六十九 曹寅奏陈总督巡抚所粜时价摺·佚名

    康熙四十七年四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江南太平无事。各处平粜之价,总督巡抚已定九钱。各处所粜时价不等,大约不出此数。目下大麦已收成,小麦亦收成在即。臣遍访农人,今年麦秋八分可望,且浸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纪昀

    列传元 【九】○元九严实【忠济忠嗣】 刘通 岳存王玉汝刘伯林【黑马 元振 元礼】郭宝【玉德海侃】 石天 应严实刘通岳存王玉汝刘伯林郭宝玉石天应△严实严实字武叔泰安长清人志气豪放不治生产喜交结施与落魄里社

  • 六十七、移居上海之始·包天笑

      我在青州府中学堂的时候,和上海的诸友好,频通音问,我所交游的,当然是一班文人。那时上海的文化,愈益进展。商务印书馆自被火烧后,加股增资,延请了张菊生(元济)设立了编译所,编译了许多新书,大事扩张,其它,新的出版家,一家一家的

  • ·亲赴彰化内山督军剿灭全股踞逆摺·丁曰健

    奏为亲赴彰化内山,督军剿灭全股踞逆,并搜捕各处逸匪;台疆一律安定,现仍分兵净歼余孽,督属妥办善后事宜。恭摺驰陈,仰祈圣监事。窃臣先因彰化余匪续获未净,钦遵前奉谕旨,亲往剿办;业将统军起程日期暨到地后督剿获

  • 萧敌鲁传(附萧阿古只传)·脱脱

    萧敌鲁,字敌辇,其母为德祖之妹,而淳钦皇后乃是其姊姊。五世祖叫胡母里,在遥辇氏时曾经出使唐,唐留之于幽州。一天晚上,破关逃回国中,从此世代为决狱官。敌鲁性情宽仁厚道,力大过人,熟悉军事。太祖在藩国未显时,每天伏侍左右,每逢

  • 卷一百四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四十一雍正十二年三月上谕十道初一日奉上谕范时绎乃一旗员朕念其爲勲臣之後逾格加恩用至内外显要职任实冀其追思伊祖爲国家诚心宣力绍述家声乃伊在江南任内居心诈僞办事瞻徇吏治

  • 三十二年·佚名

    (丁酉)三十二年大明嘉靖十六年春正月1月1日○辛巳朔,行望闕禮。○賜宗宰二品以上及臺諫、弘政院、弘文館、藝文館、侍講院入直諸將,一等宴于闕庭。1月2日○壬午,三公啓曰:「中原則雖殘弊館驛,必立層閣門於其前,額書其上曰『迎

  • 卷十四·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十四易学启蒙一圣人观象以画卦揲蓍以命爻使天下后世之人皆有以决嫌疑定犹豫而不迷于吉凶悔吝之涂其功可谓盛矣然其为卦也自本而榦而支其势若有所迫而自不能已其为蓍

  • 《尸子·四仪》白话译文·尸佼

    原文:行有四仪,一曰志动不忘仁,二曰智用不忘义,三曰力事不忘忠,四曰口言不忘信。慎守四仪,以终其身,名功之从之也,犹形之有影,声之有响也。是故志不忘仁,则中能宽裕。智不忘义,则行有文理。力不忘忠,则动无废功。口不忘信,则言若符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一·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力品第三十八之一(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凡常之力。云何为六。小儿以啼为力。欲有所说。要当先啼。女人以嗔恚为力。依嗔恚已。然后所说。沙门

  • 卷第二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二十二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智纳息第二之十四诸心由随眠故名有随眠心。彼随眠于此心随增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正理故。谓或有执。但有一心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