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十三

吏部十二

诸司职掌

在京未入流品衙门吏攅满日於九品衙门吏员内用

九品衙门吏攅满日於八品衙门司吏七品衙门典吏内用

八品衙门司吏七品衙门典吏满日於七品衙门书吏六品衙门典吏内用

七品衙门书吏满日於五品衙门司吏内用

六品衙门司吏满日於五品衙门司吏内用

五品衙门典吏满日於五品衙门司吏四品衙门典吏内用

五品衙门司吏满日於四品衙门司吏三品衙门典吏内用

四品衙门典吏满日於四品衙门司吏三品衙门典吏内用

四品衙门司吏满日於三品衙门令史胥史二品衙门典吏内用

三品衙门典吏满日於三品衙门令史胥史二品衙门典吏内用

三品衙门令史胥史满日於二品衙门令史一品衙门典吏内用

二品衙门典吏满日於二品衙门令史一品衙门典吏内用

二品衙门令史满日於一品衙门掾史对品衙门都吏内用都吏满日於一品衙门提控内用

一品衙门典吏满日於对品衙门掾史内用掾史满日於对品衙门提控内用

在外大小衙门典吏不许陞转三十六个月考满给由赴京听用

事例【详见验封司】

诸司职掌

凡除授过官员开写年籍乡贯住址脚色贴黄通类具奏赴内府用宝附贴如有陞调改降官员续附转贴及本部选部考功付并各衙门开到官员事故明白下落缘由通类具奏开揭如无的确下落行移该问及原任衙门照勘明白以凭施行

事例

凡续附贴黄每月一次具奏年终类进内库收贮

诸司职掌

凡事故官员照依揭下贴黄於事故册内类姓开写年籍脚色乡贯住址历任俸月过名及事故下落缘由以凭存照

诸司职掌

凡内外官吏人等例合丁忧者务要经由本部京官具奏关给内府孝字号勘合吏典人等劄付应天府【在京劄付顺天府】给引照囬在外官吏人等移文知会所在官司给引回还除祖父母父母承重丁忧外期年丧服不许守制及移文原籍官司体勘明白开写是否承重祖父母及嫡亲父母取具官吏里邻人等结罪文状回报如有诈冒就便解部仍以闻丧月日为始不计闰二十七月服满起复若有过期不行移文催取到部果无事故在家迁延者咨送法司问罪

明令

凡官吏丁忧除公罪不坐外其犯赃罪及系官钱粮依例勾问

事例

凡官吏守制服满定限赴部在京北直隶四个月河南山东六个月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南直隶八个月福建两广贵州四川十个月云南一年此外违限二个月之上参问

凡在京堂上官丁忧具奏给与孝字号勘合司属以下官并太医院医士旧例类引奏请 弘治元年奏准不引官关勘合医士送顺天府给引南京堂上官丁忧亲自赴京奏给勘合司属以下官本部以勘合发南京吏部填给起复齎赴本部类缴其吏员人等各给引如旧在外官吏俱从所在官司放回并申本部 洪武十九年令钦天监官不守制後许奔丧三个月 二十六年令仓官放粮守支未絶闻父母丧者交盘付见任官吏方许守制 二十八年令隂阳医学官丁忧起复就彼复职世袭土官在职守制 三十五年令太常寺官虽由乐舞生出身闻父母丧亦许囬原籍守制 永乐元年令王府官父母殁於任所者囬原籍守制太医院官及医士有父母殁葬於京城外者许依坟守制 正统七年令官吏匿丧者俱发原籍为民 十二年令内外大小官员丁忧者不许辄便保奏夺情起复 天顺二年令官吏以旧丧诈作新丧者发顺天府昌平遵化蓟州等处为民系顺天府者发口外为民若父母见在诈称死亡者发口外独石等处充军其闻父母丧匿不举哀不离职役者原籍三千里之上限一年不及者限半年过限者发口外隆庆永宁等处为民 成化十五年令诈匿丧官员所在官司容情起送或因他事发觉正犯悉照见行事例发落经该官吏以枉法从重论 弘治三年令官吏未满接服守制不行申报及扶同官吏究问若称已行申报中途沉滞者官员监生不许附选吏典不许实拨俟行查至日定夺

凡京官公差养病在外丁忧不给勘合及相继丁忧不以勘合并官司申文赴部改填或勘合遭风水湿无告官明文者俱问罪

凡官吏丁忧月日多少者问罪例限外违限二个月者问罪如患病既痊後水程违限二个月者及患病二年之上虽有文凭者亦问罪文移不开父母病故并闻丧服满月日及那移洗改月日者称病不开得患与痊疴日期及无所在官司印信明文者俱问罪

凡为事问革考察退任诈称丁忧起复者发口外为民扶同起送官吏以枉法论

凡官吏监生丁忧起复给批违限一年之上送问行查或限内限外为事无招虽有招开还职役不明或长孙承重不开父故年月及有无伯兄或丁养父母忧不开自幼过房或咨申不粘原籍官吏人等执结者俱行查凡巡检仓库等官丁忧去任不告给上司明文王府官丁忧不告给长史司明文办事官吏在部丁忧回家十年之上起复两考役满吏七年之上起复到部者俱行查近例令各王府仪宾凡遇父母之丧径自啓王不分原籍远近暂令前去奔丧量程远近定与假限事毕依期回还仍须各王随为具奏

旧制官员致仕隶本司掌行後归考功司

诸司职掌

凡官员年七十以上若果精神昏倦许令亲身赴京面奏如准本部查照相同方许去官离职

事例【见考功司】

诸司职掌

凡官员父母年七十之上许令移亲就禄侍养如果父母老疾去官路远户内别无以次人丁者方许亲身赴京面奏揭籍定夺及吏员人等父母年老别无人丁者务要经由本部移文体勘是实明白奏准方令离役俱候亲终服满起复赴部听用

诸司职掌

凡官吏人等或年幼过房乞养欲复本姓者经由本部移文原籍官司体勘是实及官幼名改讳具奏改正贴黄仍行知会移咨户部改附籍册吏员人等幼名改讳者移文本部准改

事例

洪武三年诏蒙古色目人入仕後或多更姓名岁久子孙相传昧其本源如已更易者听其改正 又令官吏人等名字有天国君臣圣神尧舜禹汤文武周汉晋唐等国号相犯者悉更之 又令官吏人等奏告更名复姓若自幼过房乞养或入赘与人因从外姓报入户籍外姓系军匠竈户而本姓系民者不许改复 十九年诏军民并吏胥人等敢有更名易讳及两三名字被人告发家财给赏告人本身处死家口迁发化外

诸司职掌

凡本部官吏人等俸给每月初间明白立案及带支衙门将实支官吏姓名同该支米数造册赴部劄付该部官员放支仍将实支米数回呈立案

诸司职掌

凡本部合用印色支销尽絶移咨工部转行该库放支

事例

洪武间凡本部合用印色每年约用紫粉斤数具呈本部赴户科关领外承字号勘合前去户部比号相同附写底簿明白就齎勘合赴内府外承运库比号相同照数关领回部应用仍将支过数目回呈本部立案备照後奏准於顺天府官钱内具奏支给买用

诸司职掌

凡本部合用纸劄移咨刑部於赃罚钞内关支价钞买用明白立案开销以凭稽考

事例

洪武间凡纸劄每季各司会计合用数目明白开附本司案呈本部填写实支数目具手本赴户科关领乙字号勘合赴户部比号相同附写底簿齎勘合赴内府乙字库照数关领回部应用支销尽絶明白花销立案备照後奏准於刑部都察院见收囚人纸劄内具奏关用

明会典卷十三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七十二·列传第三十一·脱脱
  卷四十三 漢紀三十五·司马光
  契丹國志卷之五·叶隆礼
  第六十五回 窦太主好淫甘屈膝 公孙弘变节善承颜·蔡东藩
  仁宗昭皇帝实录(卷八)·杨士奇
  卷之五百三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佚名
  卷三十三·苏辙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纪昀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一·杜大珪
  前集卷三·宋名臣言行录
  六朝通鉴博议卷七·李焘
  一六〇、孔丛子载孔子顺事迹辨·钱穆
  第十四章 秦汉时社会等级·吕思勉
  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二集卷五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五十四古今体一百十首【乙亥一】乙亥元旦青旗东陆肇三阳发岁开春迓万祥寰海耕桑祈有庆慈宁福夀祝无疆天禧阳雨协洪范月竁衣冠会建章【时内属之乌梁海部禡木特等咸与朝正之会】敬畏一心恒不息

  • 巻三·皇甫冉

    钦定四库全书二皇甫集卷三唐 皇甫冉 撰五言律诗润州南郭留别萦回枫叶岸留滞木兰桡吴岫新经雨江天正落潮故人劳见爱行客自无聊君问前程事孤云入剡遥祭张公洞二首尧心知稼穑精意绕山川风雨神斯应笙镛诏命传沐兰秪扫地

  • 九歌·屈原

    东皇太一【原文】吉日兮辰良,东皇太一穆将愉兮上皇①。抚长剑兮玉珥②,缪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③。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④。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⑤,陈竽瑟兮浩倡⑥。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⑦。

  • 卷下·马缟

     古今音乐、鸟兽、鱼虫、龟鳖等部,凡六十八门。  ○雉朝飞  犊沐子所作也。齐处士,涽宣王时人,年五十,无妻。出薪于野,见雉雌雄相随,意动心悲,乃作《雉朝飞》曲,以自伤焉。其声中绝。魏武帝宫人有灵女者,故冠军阴并之姊,年

  • 石匮书后集卷第三十·张岱

    郑芝龙列传(阙)

  • 西游纪·张瀚

    岁己未,自武林泛舟苕溪,遂从陆行。经广德之白云庵,由宁国、池州渡江为安庆,三渡水为潜山、太湖,而黄梅以西则楚地也,路多高山深溪。由蕲渡巴为黄陂,经古云梦,而今之承天,则显陵在焉。余恭谒而渡湘江。贻诗以吊屈原。至荆州,走观

  • 五三三 都察院为知照四库馆总裁等官奉旨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题本)·佚名

    五三三 都察院为知照四库馆总裁等官奉旨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题本)乾隆四十三年八月都察院为遵旨察〔议〕事。刑科抄出本院题四库馆所进各书,自四月起至闰六月止,内有错误应议之总裁程<景伊>等交议罚俸一案,于乾隆四十三

  • 刘赞传·欧阳修

    刘赞,魏州人。父笿当县令,赞开始就学,穿青布短衣,每餐笿自己吃肉,另外做蔬菜叫赞在几下吃,对他说:“肉食,是皇帝的俸禄,你想吃,就应该勤学当了官才有俸禄;我吃肉,你不能吃呀。”因此赞更加努力学习,考中进士,当罗绍威的判官,又当租庸

  • 卷十三·刘玉汝

    <经部,诗类,诗缵绪>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缵绪卷十三     元 刘玉汝 撰 大雅一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

  • 念佛往生的原理·太虚

    ──二十年八月在华北居士林讲──佛法明因缘所生法,有两种力:一、可思议力,二、不可思议力。如依何等因得何等果,造何等业感何等报,有何等境起何等心,有何等心明何等境,由何等现熏何等种,由何等种起何等现,这是因果通常法则,可

  • 大方广佛花严经入法界品顿证毗卢遮那法身字轮瑜伽仪轨·佚名

      唐 不空译  大方广佛花严经入法界品顿证毗卢遮那法身字轮瑜伽仪轨  夫欲顿入一乘修习毗卢遮那如来法身观者。先应发起普贤菩萨微妙行愿。复应以三密加持身心。则能悟入文殊师利大智慧海。然修行者最初于空闲

  • 彰所知论卷上·佚名

        元帝师发合思巴造    宣授江淮福建等处释教总统法性三藏弘教佛智大师沙罗巴译    敬礼金刚上师    敬礼诸佛菩萨  遍知见所知。怜悯示群生。敬礼最上智。当演彰所知。谓器情世界。道法与果法。

  • 跋·义寂

    余曾闻之师。世多梵网疏钞。而义寂师所述最为妙诠也。尔来求之仿佛乎宝觉尊者之于首楞严者。有稔于期矣。顷寓城北密严庵。偶书林某氏携来一古书曰。此是寂法师之梵网疏也。余惊叹顶受而烧芗拜阅。传写展转误鲁鱼者不

  • 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柏拉图

    《苏格拉底最后的日子》收录的四篇对话录,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所著。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刑,是古希腊雅典城邦史,乃至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通过记述苏格拉底之死这一历史事件,柏拉图发展了他的哲学。同时,也向

  • 淡水厅志·陈培桂

    地方志。作者陈培桂,广东高要人,1869年(清同治八年)任淡水同知。淡水设厅,始自1723年(雍正元年),但久无“厅志”。道光年间,台籍人士郑用锡辑有初稿四卷(即《淡水志略》);1867年,淡水同知严金清聘福建林豪续成志稿十

  • 旧唐书·刘昫

    后晋刘昫等撰,共200卷。原称《唐书》,为了与北宋欧阳修、宋祁等人所撰的《新唐书》相别,宋时改称《旧唐书》。《旧唐书》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记载始于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共

  • 采石瓜洲记·蹇驹

    绍兴辛巳,金人渝盟。先是,遣使贺大中节,登对出悖语要将相大臣,乞割两淮襄汉之地。朝廷骇愕。上命宰相就都堂宣其悖语,侍从台谏备边之策。宰相又宣圣语:"今日更不问和与守,只问战当如何?"金已提兵驻汝州之温汤,示渡江汉,从上流以

  • 知圣篇·廖平

    《知圣篇》是廖平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分正、续二编,正编初稿成于光绪十四年(1888),改定于光绪二十七年,光绪三十年(1904)由绥定府中学堂刻成;续编则成书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与正编合编,先后收入《四益馆丛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