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都事略卷三十七

列传二十

  张洎滁州全椒人也江南李景开贡举登进士第爲上元尉擢监察御史景徙豫章留洎掌李煜记室李煜袭位擢知制诰迁中书舍人清辉殿学士参预机密洎旧字师黯煜令字偕仁王师围金陵与枢密使陈乔引符命劝煜勿降又云茍有不利当先死社禝及城陷乔死之洎不能死语煜曰所以不死将有报也洎归朝太祖责之曰汝敎李煜不降又草蜡弹诏召江上救兵洎对曰实臣所爲也犬各吠非其主此特其一尔词色不动太祖释之授太子中允以其有文选直舍人院出知相州简慢不治爲转运使田锡所劾太宗以其儒生不责以吏事也契丹入边洎数上疏陈边事防钱俶薨谥曰忠懿洎时判考功覆状有居亢无悔之语虞部郎中张佖奏駮之以爲亢龙无悔非臣子所宜言者洎曰易干之九三云君子干干夕惕若厉无咎王弼注云处下体之极居上体之下履重刚之险因时而惕不失其机可以无咎处下卦之极愈于上九之亢易例云初九爲元士九二爲大夫九三爲诸侯正义云易之本理以二体爲君臣九三居下体之极是人臣之体也其免亢龙之咎者是人臣之极可以恪守免祸故云免亢极之祸也今考功状止云受宠若惊居亢无悔本无亢龙无悔之语太宗然之未几爲太仆少卿同知京朝官考课拜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擢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益王元杰授扬润大都督府长史洎言唐以扬益潞幽荆爲大都督府置长史司马爲上佐其大都督非亲王不授或亲王遥领别命大臣领郡除长史副大使节度事今益王以大都督之任复爲长史乃是自爲上佐也吕防正以爲襄王越王皆领长史矣太宗曰此诚误也俟别除授并正之洎与苏易简同在北扉易简被殊遇且先大用洎恶之力排易简遂代爲参知政事初太宗欲进用洎颇知其在江南谗毁善良潘佑之死与有力焉心疑之待诏尹熙古江东人也与洎相善因对以爲煜怒佑谏太直非洎谮也由是遂擢用至道二年曹璨自河西驰骑入奏边事言继迁防灵州太宗语宰相吕端知枢密院赵镕等各以所见上其防端等言曰臣等各述所见则非询谋佥同之义洎越次奏曰端备位辅弼乃缄黙不言深失谋谟之体端曰洎不过揣摩陛下意耳必无骨鲠之言太宗黙然翌日洎上疏引贾捐之弃朱厓事愿弃灵武以省闗西餽运太宗尝有此意既而悔之洎果迎合太宗意太宗不恱谓之曰卿所陈朕所不晓洎退太宗谓向敏中曰张洎诚揣摩之士也吕端之言不妄矣始洎谄事冦准准力推挽之遂参大政既与准同列知太宗眷准稍衰乃面奏准退有诽谤准色变不敢辨由是罢政未几洎以疾罢爲刑部侍郎寻卒年六十四赠刑部尚书洎羙风仪有文采而性险诐好攻人之短旧事李煜及煜归朝贫甚洎犹丐索之而怒其所与之薄煜子仲瑀死亦不吊太宗有所著述必爲文解释其旨以取恱洎孙瓌有长者誉仁宗时知制诰甞草故相刘沆赠官制有诋毁之词爲其子所讼贬黄州其后英宗谓瓌在先朝有定储嗣之言迁翰林侍读学士以卒

  李昌龄字天锡应天府楚丘人也举进士爲大理评事通判合州拜右拾遗直史馆改右补阙出知徐州爲淮南转运使知广州州有海舶之饶昌龄不能以亷自持召还擢枢密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至道二年拜参知政事眞宗即位加户部侍郎坐与王继恩交结贬忠武行军司马起爲殿中少监知梓州改河阳又改光州以秘书监致仕卒年七十二

  王化基字永图眞定人也举进士爲大理评事通判常州知岚州宰相赵普以爲骤用人非有益于治也改淮南节度判官入爲著作郎迁左拾遗抗疏自荐太宗曰化基自结人主慷慨之士也召试知制诰除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太宗问以边事对曰治天下犹植木也所患根本未固根本固则枝榦不足忧今朝廷治则边鄙何患乎不安化基慕范滂之爲人乃献澄清略言时事有五其一复尚书省其二谨公举其三惩贪吏其四省宂贠其五择逺官太宗嘉之知枢密院柴禹锡有奴受人金而禹锡实不知也参知政事陈恕欲以此中禹锡太宗怒引囚讯其事化基爲辨其诬太宗感悟以化基爲长者出知杭州迁礼部侍郎至道三年召拜参知政事咸平四年以工部尚书罢知州又知河南府进礼部尚书卒年六十七赠右仆射谥曰恵献子举正举元举元爲天章阁待制

  举正字伯中幼耆学厚重寡言化基器爱之补校书郎复举进士知伊阙任城二县召爲馆阁校勘累擢知制诰宰相陈尧佐举正妇翁也遂换龙圗阁待制尧佐罢复知制诰迁翰林学士康定二年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吕夷简以宰相判枢密院举正以爲判名太重改兼枢密使防御史台举其友壻李徽之爲御史举正以亲嫌格不行徽之讼举正内不能制其悍妻不可以谋国事庆厯三年罢爲资政殿学士礼部侍郎知许州徙知应天府拜御史中丞张尧佐授宣徽节度群牧景灵四使举正言尧佐庸人縁妃家一日而领四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因退朝留百官班廷议仁宗遣中使谕止之寻罢尧佐宣徽景灵二使居半年尧佐复除宣徽使举正二上疏论之狄青爲枢密使力争不能得因请解言职遂除观文殿学士礼部尚书知河南府入兼侍读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七十赠太子太保諡曰安简李惟清字直臣齐州下邑人也开寳中以三史解褐爲涪陵尉太平兴国七年爲荆湖北路转运判官迁转运使徙京西入爲度支判官未几出爲京东转运使歴度支副使户部盐铁使累官给事中爲吏以彊干称淮南货务卖岳州茶斤爲钱百五十惟清擅减斤五十钱不以闻左迁卫尉少卿出知广州召还复拜给事中至道三年拜同知枢密院事眞宗即位加刑部侍郎惟清俗吏在西府无人望遂罢爲御史中丞惟清怫郁乃肆情弹击卒年六十五赠户部尚书

  夏侯峤字峻极济州人也举进士爲大理评事通判兴州累迁左补阙直史馆知洪州改起居郎眞宗在藩邸爲翊善尹开封爲推官东宫建爲太子中舍及即位以给事中拜枢密副使咸平元年罢爲户部侍郎除翰林侍读学士兼秘书监讲读之职自唐有之五代以来时君右武不暇向学故此职亦废太宗崇尚儒术甞命著作佐郎吕文仲侍读寓直禁中然名秩未崇眞宗奉承先志首置此职班秩次翰林学士禄赐如之侍读以命峤及杨徽之侍讲以命邢昺焉峤慕道以飬生爲务喜诵老庄书淳谨无过在近列恩顾甚异卒年七十二赠兵部尚书毕士安爲相叹曰若夏侯君在者此位吾岂得而据也

  杨砺字汝砺京兆雩人也举进士甲科眞宗爲襄王以砺爲记室始砺应举时甞夜梦见一人衣冠甚古谓砺曰汝能从吾游乎砺随往顷之覩宫卫严邃俄陞大殿见一南面而坐者指示砺曰此来和天尊汝异日事之砺再拜而退及爲记室谒襄王还谓妻子曰今日见襄王正昔日梦中所见也眞宗爲开封尹以砺爲推官甞问砺何年及第砺唯唯不对后知其唱名第一自悔失问谓砺不以科名自伐甚重之东宫建兼右谕徳眞宗即位召入翰林爲学士咸平元年除工部侍郎枢密副使二年卒年六十九眞宗哀之谓宰相曰砺介直清苦方当任用遽此沦谢即临其丧砺所居在隘巷中乗舆不能进眞宗因降辇歩至其第嗟闵乆之赠兵部尚书砺爲文无师法诏诰迂怪见者哂之

  宋湜字持正京兆人也父温故终右补阙季父温舒终起居郎皆有时名湜少孤以孝闻举进士爲将作监丞通判梓州拜著作郎直史馆以右补阙知制诰与王化基李沆并命以累左降均州团练副使移汝州召入爲礼部贠外郎直昭文馆复知制诰迁翰林学士咸平元年拜给事中枢密副使从眞宗幸澶渊以疾卒于道年五十一赠吏部侍郎眞宗再幸河朔追悼之加赠刑部尚书諡曰忠定湜秀頴有器识好学善谈论尤工笔札得者深藏之又善引重后进云

猜你喜欢
  契丹國志卷之九·叶隆礼
  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七·陈邦瞻
  东汉会要卷三十二·徐天麟
  白门新柳记·薛时雨
  七十五 曹寅奏陈江宁地方晴雨情形摺·佚名
  第四二六谕光绪四年十二月初四日一二二一九--三·佚名
  第五章托孤·佚名
  六四一 谕内阁着国史馆会同理藩院编辑各蒙古扎萨克功绩表传·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十·阿桂
  卷七十二·张守节
  卷八十六·司马迁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司马迁
  王睿传·李延寿
  卷七·黄佐
  第二十章 唐的开国及其盛世·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八出--第三十四出·张凤翼

    第十八出 掷家图国 【谒金门】〔生同旦上生〕情脉脉。回首晋阳天碧。烟树几家浑未识。小门何处觅。〔旦〕弱体朝行无力。不耐冰霜经历。〔合〕京国风烟如往昔。幽寻应咫尺。 〔生〕马蹄归处踏神京。〔旦〕纔过长亭又

  • ●序·朱祖谋

    序曰倚声之学导源晚唐播而为五季衍而为北宋流波竞响南渡极矣元杂以俗乐历明而益夸淫哇嘌唱转折怪异不祥之音作 有清兴一振之于雅大音复完综而搉之其年竹垞梁汾容若皆以渊奥之才辟径孤行西河珂雪幺弦自操如律之应夐思

  • 巻六·李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六明 李攀龙 编汉诗栢梁诗【武帝】日月星辰和四时【帝】骖驾驷马从梁来【梁王孝王武】郡国士马羽林材【大司马】总领天下诚难治【丞相石庆】和抚四夷不易哉【大将军卫青】刀笔之吏臣执之【御

  • 大招·屈原

    【原文】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春气奋发,万物遽只。冥凌浃行,魂无逃只。魂魄归来!无远遥只。魂乎归来!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只。东有大海,溺水浟浟只。螭龙并流,上下悠悠只。雾雨婬婬,白皓胶只。魂乎无东!汤谷寂寥只。魂乎无南!南有炎

  • 列传第二 后妃下·李延寿

    齐武明皇后娄氏 蠕蠕公主郁久闾氏 彭城太妃尔硃氏 小尔硃氏上党太妃韩氏 冯翊太妃郑氏 高阳太妃游氏 冯娘 李娘文襄敬皇后元氏 琅邪公主 文宣皇后李氏 段昭仪 王嫔 薛嫔孝昭皇后元氏 武成皇后胡氏 弘德李夫人 后主皇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八·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三十有二年闰二月按是月戊辰朔己巳集英殿修撰张孝祥知抚州 直宝文阁王佐知吉州辛未诏诸路常平米并令以新易陈在仓以五年为率如过五年尽数变转毋得停留失陷官物 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宁武军承宣使江州驻

  • 读礼通考卷一·徐乾学

    丧期一表上干学案上古丧期无数中古圣人以亲踈定服术上杀下杀旁杀而别为再期期九月七月五月三月之丧有恩有理有节有权着于经礼卜子传之其后代有因革或重而轻或轻而重或古有而今省或前畧而后详其见于载纪者贞观之律开元

  • 四·王元稚

    ●台湾府详报淮军初起,于七月十四日齐由澎湖开抵旗后。●七月十六日上谕军机大臣密寄,同治十三年七月十六日奉上谕:沈葆桢等奏,续陈防务暨抚番开路情形,并查办倭人失银案各折片。日本兵船,仍在龟山等处相持,日久尚未退兵。

  • 七三○ 军机大臣奏将《两朝纲目备要》年月参错各条黏签呈览片·佚名

    七三○ 军机大臣奏将《两朝纲目备要》年月参错各条黏签呈览片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查《两朝纲目备要》内仰蒙睿鉴指示之处,因卷七内「立贵妃杨氏为皇后」一条,目内已叙入韩侂冑诛死以后事,而下条纲内复书以韩侂冑

  • 绎史卷五十八·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晋灭赤狄【长狄之亡】左传【文公十一年】鄋瞒侵齐遂伐我公使叔孙得臣追之吉侯叔夏御庄叔緜房甥为右富父终甥驷乘冬十月甲午败狄于咸获长狄侨如富父终甥摏其喉以戈杀之埋其首于子驹之门以命宣伯初宋

  • 卷三·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三雍正元年正月上谕二十六道初二日谕户部恩赐老人原爲崇年尚齿而地方赏老人者每州县动支数千金司府牧令上下通同侵扣吏役复任意需索老人十不得一上负旷典罪不容逭今饬令督抚严查务令

  • 第十五章 中日战争·吕思勉

    使中国历史大变局面的,前为鸦片战争,后为中日战争。欢迎西学,而畏恶西教;西人挟兵力以求通商,则深闭固拒,以致危辱;到外力的压迫深了,才幡(fān)然改图,以求和新世界适应;这是欧人东略以后,东洋诸国所同抱的态度;而日本因缘凑合,变法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 洪武二十八年八月壬戌朔,山东德州大水,坏城垣,没军士营舍。 以金吾前卫指挥使陈英、万全右卫指挥同知刘遂俱为辽东都指挥使司都指挥同知。 丁卯,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 命左军都督府左都督

  • 卷三十·王溥

    吐番,在长安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地。其种落莫知所出,或云南凉秃髪利鹿孤之后,其子孙以秃髪为国号,语讹谓之吐番。国人号其王为赞普。置大论、小论以统理国事。无文纪,刻木为约。其国王与臣下一年一小盟,三年一大盟。其俗随畜

  • 亡徵第十五·韩非

    凡人主之国小而家大,权轻而臣重者,可亡也。简法禁而务谋虑,荒封内而 恃交援者,可亡也。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内困者,可亡也。好 宫室台榭陂池,事车服器玩,好罢露百姓,煎靡货财者,可亡也。用时日,事鬼 神,信卜筮而好祭祀

  • 卷四·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微书卷四明 孙防 编尚书中候谨按隋志河洛七经纬合八十一篇又有尚书中候洛罪级五行传杂谶等书则中候属谶不属纬矣其说云孔子求尚书以其十八篇为中候以故汉世之学纬候并称考梁志八卷隋惟五卷今所见寥寥

  • 凡例·顺治

    凡例一著书求其可法故博采正史加以断论若流虹绕电等事虽称祥瑞恐近荒唐皆不敢録一道莫先于孝而女以夫为家故事舅姑列事父母之前刲股割肝等事虽曰至情不可为例槩删之一内则为圣贤相传之正经故每项俱用内则冠首正经无可

  • 卷十二·王植

    钦定四库全书正蒙初义卷十二邳州知州王植撰有德篇第十二华注此篇谆谆於言动出处事亲处世之道是天德之实下有司篇则言居官临政之道是王道之全也愚按此篇凡三十八节节各一义意不相属○内言有教节入近思録论学有德者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