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都事略卷九十二

列传七十五

  杨绘字元素汉州绵竹人也举进士爲大理评事通判荆南神宗时爲修起居注知谏院建言宗室以服属裁荫子之数立出官之法神宗嘉纳向传范爲京东帅绘请易其任以杜外戚侥求神宗曰得卿如此言甚善诚可以止异日妄求也宰相曽公亮用所善曽巩爲史官绘言前数月人已知巩爲实録检讨矣公亮以朝廷名器爲已物乞正招权之罪巩既罢史官绘亦罢谏职除兼侍读御史中丞滕甫言绘何罪而罢神宗于是诏甫曰绘坚求外补盖绘未究朕意绘迹踈逺立朝寡援不畏强御知无不爲朕一见即知其忠直可信故擢置言职知之亦笃矣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两立于轻重之闲姑少避之卿其谕朕此意绘曰谏官不得其言则去经筵非姑息之地卒辞不受未阅月再知谏院擢翰林学士御史中丞时王安石执政绘上言当今旧人多以疾求退范镇年六十三吕诲五十八欧阳脩六十五而致仕富弼六十八被劾引疾司马光王陶皆五十而求闲散陛下可不思其然乎又言以经术取士独不用春秋宜令学者以三传解经又言安石不知人提举常平使者暴横绘论免役有十害请罢之曽布疏其说诏付绘分析绘执前议遂罢以翰林侍读学士知亳州徙应天府又徙杭州再爲翰林学士兼侍讲议者欲加孔子帝号绘以爲非是绘尝荐属吏王永年御史蔡承禧言其私通馈赂坐贬荆南节度副使数月分司南京改提举太平观起知兴国军哲宗即位徙徐州复天章阁待制知杭州卒年六十二绘爲人放旷不羇然吏事敏给主于爱利爲文立就有集八十卷

  李常字公择南康军建昌人也幼力学举进士调江州判官宣州观察推官方重自持人畏惮之发运使杨佐荐改秩常推其友刘琦佐曰不见此风久矣并荐之议者谓常能举善而谓佐爲知人除秘阁校理熙宁初自太常博士改右正言时方更法常言始建三司条例司已致天下之议至于均输青苗敛散取息傅防经义人且大骇又言州县有不散常平钱而但使民出息者诏常具姓名以闻常不以闻遂落校理通判滑州歳余复职知鄂湖齐三州齐多盗论报无虚日常得黠盗刺爲兵使在麾下它日询其状对曰此由富家爲之囊槖尔常于是令藏盗之家并发屋破柱拔其根株自是奸无所匿徙淮南西路提防刑狱元丰六年召爲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哲宗立进吏部侍郎常上七事曰崇亷耻存乡举别守宰废贪賍谨疑狱择儒师修役法又论役法差免二科以爲法无新陈便民爲是今使民俱出资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盍各从其愿庶几可久矣赦恩蠲市易逋负不满二百缗者常请累息过其数亦勿取拜御史中丞兼侍读加龙图阁直学士论取士请分诗赋经义爲两科以尽所长吴处厚缴蔡确诗以爲谤讪谏官刘安世因力攻之常以爲以诗罪确非所以厚风俗改兵部尚书辞不拜出知邓州徙成都府行次陜郊而卒年六十四有文集奏议六十卷诗传十卷元祐防计録三十卷常少读书于庐山五老峯白石庵之僧舎书几万卷当既贵思欲遗后之学者乃藏于山中时人目其居曰李氏藏书山房而苏轼爲记其事云

  孙觉字莘老髙邮人也中进士第治平中爲馆阁校勘神宗即位除直集贤院爲昌王府记室王礼之问终身之戒觉爲陈诸侯之孝作富贵箴迁右正言神宗欲革积弊觉言弊不可不革革而当其悔乃亡神宗然其言邵亢在枢府无所建明滕甫爲中丞觉论其颇僻不报即家居待罪朝廷以觉荐陈升之才可用非谏官职夺两官觉曰谏官言事不当黜之可也无降秩充位者乞补外得通判越州复右正言徙知通州召还修起居注青苗法行觉论其非时言者亦以爲畿内有追呼抑配之扰神宗令觉行视虚实觉退而上疏曰臣以言爲职体量非臣事黜知广德军逾年徙湖州松江隄爲民患觉易以石髙一寻有奇长百余里隄下悉爲良田徙庐州改右司谏以祖母亡解官下太常议议者谓不可诏知润州而觉已持祖母丧矣服除知苏州徙福州闽俗厚于昬丧觉裁爲中法使富家不得过百缗令出一日嫁娶者数百家葬埋费减什之五徙徐州又徙南京召爲太常少卿易秘书少监哲宗即位兼侍讲迁右谏议大夫又迁给事中爲吏部侍郎领右选右选万五千贠而阙不满六千有三年不得调者觉请自军功保甲进者补指使袒免亲从贠外置一日得阙数千改主左选请磨勘歳以百人爲限擢拜御史中丞以疾请罢除龙图阁直学士提举醴泉观留侍讲力请外提举灵仙观卒年六十三绍圣中以觉爲元祐党夺职追两官徽宗即位复故官职有文集奏议六十卷春秋传十五卷弟览

  览字傅师举进士调河南簿后知尉氏县将官御下苛酷士卒谋就大阅杀将以叛览闻之亟往谕之曰将官暴虐诚有罪也然汝曹衣食县官县官顾负汝邪何敢爲族灭计众皆感悟听命遂帖服神宗嘉之以爲司农寺主簿又迁丞出爲提举湖南常平京西转运判官召爲右司贠外郎除河北转运副使以直龙图阁爲江淮荆浙发运副使又知桂州迁寳文阁待制知渭州又帅延安入爲户部侍郎除龙图阁直学士知太原府进枢密直学士览治边数有功而议事多与执政异坐军期落职提举崇禧观俄复待制知光州徙知河南府复龙图阁直学士知渭州徙永兴军成都府复请祠提举崇禧观卒年五十九览精于吏事甚有能政所至善良得职云

  鲜于侁字子骏阆州人也性庄重力学举进士第庆歴中天下旱诏中外言事侁上书论灾异之兴言甚剀切稍迁秘书丞知绵州英宗初爲皇嗣侁上疏请选经术士以爲羽翼神宗初诏求直言侁爲蔡河拨发应诏言十六事皆人君谨始者神宗谓滕甫曰其文类王陶可嘉也遂用爲利州路转运判官初建助役法诏诸路监司各定所役缗钱转运使李瑜定四十万侁曰利路民贫二十万足矣与瑜议不合各具利害以闻神宗是侁议因以爲诸路率即罢瑜以侁爲转运使利州守周永懿贪虐不法前使者不敢问侁举按其罪编管衡州又爲京东转运使所代吴居厚以掊敛虐下侁继之务行寛大司马光尝谓苏轼曰子骏福星也京东人困甚且令子骏救之然安得百子骏布之天下乎元祐初召爲太常少卿拜左谏议大夫建言祖宗政本人情狱讼简少先帝置大理狱其少卿二人同详谳奏牍罢其余治狱官吏请六曹寺监长吏各举寮属又请复制举分诗赋经义两科而先论策以疾请外除集贤殿修撰知陈州卒年六十九侁长于楚词尝作九诵苏轼见之谓其近古屈原宋玉友其人于冥漠续微学之将坠者绍圣闲以侁爲元祐党削左谏议大夫集贤殿修撰遂与党籍云

  马黙字处厚单州武城人也举进士调临濮尉治平中爲监察御史里行时议尊崇濮安懿王台谏力争以爲不可悉补外黙请还所出台谏官吕诲等不报欧阳脩建濮议士论不与郭逵除佥书枢密院物议不厌黙皆上疏论列防地震河东陜西郡黙以爲阴盛虑爲边患宜备之后数月西夏果入防时朝廷欲于西京防圣宫置仁宗神御殿黙以爲汉以先帝所尝行郡国立庙知礼者以爲非是况仁宗未尝幸西洛剏建别庙使有司侍祠殊乖典礼以言事不效乞罢御史出通判怀州神宗即位黙陈十事一曰揽威权二曰察奸幸三曰近正人四曰明功罪五曰息大费六曰备灾歳七曰崇俭八曰乆任九曰选提转牧宰十曰御戎狄揽威权则天子势重而大臣安矣察奸佞则忠臣用而小人不能幸进矣近正人则谏诤日闻而圣性开明矣明功罪则朝廷无私而天下服矣息大费则公私富而军旅积矣备灾歳则大恩常施而旤乱不起矣崇俭则自上化下而民朴素矣乆任则官不虚授而职事举矣选提转牧宰则庶绩有成而民受赐矣御戎狄则四夷畏服而中国强矣除知登州沙门岛旧制有定额溢数则投之海中砦主李庆罢官入谒黙遽问擅杀几何人庆对一任杀七百余人黙诘之则曰岛上地狭徒猥众过数官粮不足以赡则取杀之黙责其擅杀欲按其罪庆皇恐即日自杀黙爲奏请更定配岛法凡二十条溢额者则选年深不作过人移徙登州自是多全活者其后苏轼起知登州父老迎于路曰公爲政爱民得如马使君乎轼异之徙知曹州召爲三司盐铁判官论新法不便出爲京东提防刑狱又爲广南西路转运副使会安化等州蛮歳饥略省地黙上平蛮方略以爲胜负不在兵而在将富良宵遁郭逵怯懦邕城陷没苏缄老缪归仁铺覆军陈崇仪先走昆仑关丧师张守节不战侬智高破亡因狄青之智勇欧希范之诛灭乃杜杞之方略此足以验矣以疾知遂州改徐州元祐初召爲司农少卿司马光问黙复乡差牙前法如何黙曰常平自汉爲良法不可尽废去其害民者可也其后役人立爲一州一县法而常平提举官省归提刑司颇自黙发之除河东转运使时议弃葭芦吴堡二砦黙奏控扼险阻敌不可攻弃之不便由是二砦得不弃移兖州召爲衞尉卿擢工部侍郎迁户部侍郎告老除寳文阁待制知徐州移河北都转运使再知兖州初元丰闲河决小吴因不复塞纵之北流入海元祐议臣以爲东流便水官亦以爲然黙与同时监司上议以北流爲便而御史郭知章亦奏请从东流于是作东西马头约水复故道爲长隄壅河之北流者劳费甚大明年复决黙复告老提举鸿庆宫坐附会司马光落职致仕后复寳文阁待制卒年八十一

猜你喜欢
  卷六十六·志第三十三·柯劭忞
  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八·赵尔巽
  提要·吴兢
  卷二百二十五 熙寧四年(辛亥,1071)·李焘
  第五回 焚诗书李斯建议 筑阿房卢生进谋·黄士衡
  清波杂志卷九·周煇
   六、海外钓鱼①·林语堂
  彭城王刘义康传·李延寿
  何妥传·李延寿
  史天泽传·宋濂
  梁纪十七 高祖武皇帝十七太清二年(戊辰、548)·司马光
  卷三十八·佚名
  卷七十四·佚名
  卷六十·佚名
  第四十五章 狭义的部族政治下之民变【清中叶以下之变乱】·钱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邵某·唐圭璋

      镇江士人。   清平乐   阿朗去日。不道长为客。底事桐庐无处觅。却得广州消息。   江头一只兰船。风雨湘妃庙前。死恨无情江水,送郎一去三年。

  • 卷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六五言古高适【字达夫渤海蓚人举有道科释褐封丘尉哥舒翰表为左骁衞兵曹掌书记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赴行在擢谏议大夫节度淮南李辅国谮之左授太子少詹事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进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五·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五十三景泰四年十一月癸丑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存留陕西各府抚民官先是尝命各处裁革添设抚民官陕西布政司言所属各府地广事繁原额官少不能办理请见任者存留有缺者铨补从之○命浙江右参政袁锭致仕以老

  • 五十一、记蒯礼卿先生·包天笑

      且说自南京高等学堂停办后,由蒯礼卿先生留在他公馆里的,约共有五六人。现在我所见的,一位是汪允中,他是安徽歙县人;一位是陈宜甫,他是镇江人;一位郭肖艇,他是安庆人。苏州人本有两人,一位是戴梦鹤,一位是余同伯,梦鹤有病不能

  • 古弼传·李延寿

    古弼,代地人,从小就忠实、谨慎,擅长骑马、射箭。起初,他当猎郎,在门下省奏事时,以机敏正直得到称誉。明元帝为嘉奖他正直而有用,便以笔譬直,赐名“笔”,后来才改名为弼,意思是他有辅佐之才。皇帝派他掌管西部,与刘洁等人分管机要

  • 张居翰传·欧阳修

    张居翰字德卿,旧唐掖廷令张从玫的养子。昭宗时,当范阳军监军,与节度使刘仁恭友善。天复中(901~903),大诛宦官,仁恭把居翰藏到大安山的北奚谷才得免死。后来,梁军攻仁恭,仁恭派居翰随晋王攻梁的潞州,牵制梁的兵力,晋攻取潞州,用居

  • 冯保传·张廷玉

    冯保,深州人。嘉靖年间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提督东厂兼管御马监事务。当时司礼监掌印太监空缺,冯保依资历该由他担任,但他正不被穆宗看中。大学士高拱推荐御用监的陈洪来取代他,冯保由此而忌恨高拱。到陈洪被罢

  • 杨时乔传·张廷玉

    杨时乔,字宜迁,上饶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进士。授职为工部主事。在杭州征专卖税,命令商人自己报告收入,向有司交税,不做干预。隆庆元年(1567)冬天,上奏时政的要务,称:“有三件事应当慎重:每天勤于朝讲是培养品德的要务,亲自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 洪武九年八月癸未朔。 甲申,赐陕西征进将校钞,人二十锭。 乙酉,以户部侍郎周斌、郎中偰斯为户部尚书,中书省左司都事徐铎为户部侍郎,户部员外郎徐伯善、秦相府录事张宗、户部主事尚质、刘中

  • 七年·佚名

    (庚午)七年清同治九年春正月1月1日初一日,丁卯。詣勤政殿,親上王大妃殿稱慶致詞箋文,仍受賀,頒赦敎文。若曰:「陰敎穆宣,叶歲紀於三元令節;徽音克嗣,受天祐於四旬寶齡。惟大庭三呼之儀,乃列聖屢行之典。恭惟明憲淑驚睿仁正穆弘聖

  • 杂守第七十一·墨子

    禽子问曰:“客众而勇,轻意见威,以骇主人,薪土俱上,以为羊坽,积土为高,以临民”,蒙橹俱前,遂属之城,兵弩俱上,为之奈何?”子墨子曰:子问羊坽之守邪?羊坽者,攻之拙者也,足以劳卒,不足以害城。羊坽之政,远攻则远害,近城则近害,不至城。矢石无

  • 书传卷八·苏轼

    宋 苏轼 撰商书盘庚上第九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民咨胥怨作盘庚三篇咨嗟也盘庚阳甲弟汤迁于亳仲丁迁于嚣河亶甲居相祖乙圯于耿而盘庚迁于殷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祖乙圯于耿盘庚不得不迁而小人怀上故不肯适新居率吁众慼出

  • 宣公·宣公二年·左丘明

    【经】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帅师,战于大棘。宋师败绩,获宋华元。秦师伐晋。夏,晋人、宋人、卫人、陈人侵郑。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冬十月乙亥,天王崩。【传】二年春,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伐宋。宋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一·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马王品第四十五(一)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尔时。彼城中有婆罗门。名曰摩醯提利。善明外道经术。天文.地术靡不贯练。世间所可周旋之法。悉皆明了。彼婆

  • 二七 起世因本经·佚名

    如是我闻。一尔时,世尊住舍卫国清信林园之鹿母讲堂。时,婆悉吒与婆罗堕,欲修比丘行而入比丘之群。时至黄昏,世尊由静思起而出其讲堂,经行于讲堂户外之荫凉处。二婆悉吒于黄昏,见世尊由静思起而出其讲堂,经行于讲堂户外之荫凉

  • 淡水厅筑城案卷·佚名

    本书(一册一二○面七二、○○○字)不分卷,今据台湾省立博物馆所藏前淡水厅筑城案卷整理辑成。淡水厅设自清雍正元年,至道光年间始行建城。此辑起自道光六年十一月地方人士、铺户具呈吁屿请城,以迄二十三年缮修水关及其他未

  • 孙子注·李筌

    计 形势实虚 地形九地九变 谋攻行军军争 用间作战火攻

  • 劫余灰·吴趼人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16回。我佛山人(吴趼人)著。初载光绪三十三年十月望日至三十四年十二月(1907年11月20日至1909年1月)《月月小说》(上海)第10号至24号。宣统二年(1910)群学社(上海)出版单行本。又见1984年3月广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