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都事略卷五十

列传三十三

  曹利用字用之赵州人也其父谏明经及第至右补阙换崇仪使利用少有志节读书略通大义以谏遗恩授殿前承防转右班殿直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景徳初契丹南牧真宗用宰相冦准计亲御六军度河兵始交而毙其贵将挞览契丹有求和意朝廷知之是时利用适奏事行在以利用使于兵间真宗欲召问以观其志于是枢密使王继英曰利用言傥得奉君命虽死无所避即日授阁门祗假崇仪副使奉书以行真宗曰契丹如贪嵗赂乃国家细事或求闗南之地当以理絶之利用对曰敌若妄有所求臣不敢生还真宗壮其言利用见敌果首及闗南地利用曰若嵗求金帛以助军乏尚恐大臣议或不同割地之议死不敢闻其政事舍人髙正始曰举国而来不得闗南止得金帛诚媿见国人利用曰若尔则两国之兵未有休时矣敌度不可屈遂决通好之议而与报使韩杞同至复致书币以往许其和好仍嵗遗银绢三十万使还真宗在帷宫方进食未之见使内侍问所遗利用曰此几事当面奏真宗复使问之曰姑言其略利用终不肯言而以三指加颊内侍入曰三指加颊岂非三百万乎真宗失声曰太多既而曰姑了事亦可耳帷宫浅廹利用具闻其语既对真宗亟问之利用再三称死罪曰臣许之银绢过多真宗曰几何曰三十万真宗不觉喜甚利用之行也面请所以遗虏者真宗曰必不得已虽百万可也冦准谓利用曰虽有防许百万若过三十万当斩汝至是果以三十万成约而还擢东上閤门使忠州刺史四年宜州军校陈进反命利用为广南安抚使贼平迁引进使累迁嘉州防御使鄜延路兵马总管大中祥符七年拜枢宻副使久之加宣徽北院使改同知枢宻院遂知院事天禧中拜枢宻使加同平章事皇太子权聴军国事议令辅臣兼东宫官真宗出制书榻前宰相李廸面斥丁谓奸邪利用冯拯皆有朋党利用曰以片文遇主臣不如廸若捐躯入不测之虏廸不如臣卒以利用兼太子少保进右仆射封韩国公仁宗即位加左仆射兼侍中武宁军节度使进封鲁国公天圣三年加司空国朝故事叙班以宰相为首亲王次之使相又次之初曹彬为枢宻使兼侍中位在宰相李沆下及王曾拜平章事利用为枢宻使兼侍中乃令利用班曾上然中外深以为失至是曾拜首相曾与利用告谢而利用争班閤门屡请班首姓名曾抗声曰但言宰相王曾以下告谢班始定而利用寖不説时张知白为次相见其不平之意终推利用班其上仁宗令枢宻副使张士逊勉谕之五年改封郓国公明年改镇保平又明年其从子左侍禁汭为赵州监押赵人告其逆谋遂罢以本官兼侍中判邓州及汭诛降左千牛卫上将军知随州又坐私贷景灵宫公用钱贬崇信军节度副使房州安置至襄州内臣杨懐敏逼使自缢以疫暴卒闻年五十九利用既居大位遂肆骄纵章献临朝威震天下利用奏事帘前颇不祗肃或以指爪击帯鞓左右指以示章献曰利用在先帝时敢尔耶章献虽衔怒然亦严惮之称侍中而不名利用多裁抑贵戚宦官而亲旧或乘闲获进故不免祸既死人或以为寃赠太傅諡曰襄悼

  张耆开封人也年十一事真宗于潜邸及真宗即位授西头供奉官擢供备库副使帯御噐械咸平中契丹犯邉耆为天雄军镇州定州钤辖契丹围望都耆率诸将从间道往至则城已陷遂与敌战身被数创擒其一将防王继忠没于陈耆言天道方利用兵先人有夺人之心宜悉师以破敌辟土彊国在此举矣迁昭州练使为并代路钤辖召对承明殿真宗曰朕欲守澶州桥而难其人汝能为朕行乎乃以为驾前西面钤辖又为东面钤辖耆尝受人金或言其事降供备库使潞州兵马都监久之迁练使改英州防御使从真宗东封除齐州防御使殿前都虞是时盛兴宫室人皆争奉符瑞丁谓王钦若主其事无敢议者耆毅然谓土木之役不足以承天意迁相州观察使马军都指挥使从祀汾隂授威塞军节度使宣徽南院使枢宻副使天禧三年罢判河阳居久之除同平章事判陈州歴定国河阳三城武宁镇安淮南五镇判夀州徙河阳天圣三年拜枢宻使封岐国公耆初名旻至是改焉加右仆射兼侍中又进封邓国公又歴泰宁山南东道昭徳三镇章献崩加左仆射改镇防国出判许州迁襄邓二州进封徐国公又徙河阳许陈夀等州以太子太师致仕其子得一知贝州妖卒王则反不能死又为之用既而坐诛而耆郁郁不得志卒年七十五赠太师兼侍中諡曰荣僖耆为人有智数真宗尝使读论语左氏春秋又赐以宸戒二十条及圣政纪册府元故通知传记至于星歴术数之学无不传习其言邉事或象纬变见多中章献在夀邸时尝出寓其家故临朝待耆尤所优宠赐第省西凡七百楹后言者以楼下瞰郊社乃毁之前后赐予不赀欲其财之不出故为曲栏积百货与羣婢贸易其有疾者亲诊视收其药直御诸子严一见之即出之外舍然供馈僚属颇厚也耆之诸子得一既以背叛诛而诚一复以凶恶着诚一任枢密院副承防时尝开耆之棺椁掠取财物解父所系排方犀帯后任观察使为谏官论列责官而卒曾孙叔夜克戬克公各别有传

  杨崇勲其先苏州人也父全美仕太宗为殿前指挥使崇勲少以父任为东西班承防给事东宫真宗即位授左侍禁累迁至四方馆使冦准罢相真宗寝疾仁宗在东宫入内都知周懐政谋奉真宗为太上皇传位于仁宗而复相准崇勲告其事遂诛懐政擢崇勲邓州观察使辞不拜以内客省使桂州观察使兼羣牧使属天下久罢兵有言鬻廐马者崇勲曰马者兵之用而战之备也虽无事其可去耶议遂格仁宗立拜彰徳军留后知陈州为殿前都虞迁马歩军都指挥使振武军节度使崇勲尝诣中书白事属雨崇勲穿泥鞹登政事堂宰相王曾劾其失诏送宣徽院问状翌日曾请传诏释其罪章献后问其故曾曰崇勲武臣不知朝廷之仪举奏者宰臣所以振纪纲寛释者人君所以示恩徳如此则仁爱归于上而威令肃于下矣徙镇镇南拜宣徽北院使枢密副使又徙定武山南东道二镇拜枢密使明道二年加同平章事以河阳三城节度使判陈州崇勲既加使相而论者以为宠太过周懐政之弟懐信讼崇勲诬告其兄乃罢平章事知夀州庆歴三年契丹将渝盟以崇勲判冀州既而老不任事徙判成徳军又徙郑州以左卫将军致仕改太子太保卒年七十赠太尉有司諡曰恭密诏更为恭毅崇勲口给狡桀喜中伤人而于御军颇有法云

  臣称曰曹利用奉使边廷有劳国家骤膺柄用权震人主而不能以谦自牧卒罹不测之祸天道福善而祸氵㸒可不信哉耆崇勲材质庸下致位将相葢出幸防云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 王镇恶 檀韶 向靖 刘怀慎 刘粹·沈约
  列传第三十 苏亮 弟湛 柳虬 吕思礼 薛憕 薛寘 李昶 元伟·令狐德棻
  卷五十八 景德元年(甲辰,1004)·李焘
  越绝卷第七·袁康
  第六十回 因祸为福仲卿得官 寓正于谐东方善辩·蔡东藩
  石匮书后集卷第五十六·张岱
  宋史全文卷十九上·佚名
  名山藏卷之七十三·何乔远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七·佚名
  卷之六十六·佚名
  第六十五册 天命十年四月至八月·佚名
  卷五十三·高士奇
  太祖本纪·张廷玉
  卷二十一·陆宗楷
  148.文成公主进吐蕃·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韩偓

    【臣】等谨案韩内翰别集一巻唐韩偓撰唐书本传谓偓字致光计有功唐诗纪事作字致尧胡仔渔隐丛话谓字致元毛晋作是集跋以为未知孰是案刘向列仙传称偓佺尧时仙人尧从而问道则偓字致尧于义为合致光致元皆以字形相近误也世为

  • 精华録巻六·王士祯

    刑部尚书王士祯撰今体诗送孙无言归黄山四首昨夣黄山碧溪月白云三十六峯深朝来却送沧洲逸兴发还为呉防吟未能采药入青城且傍浮邱毕此生知君西渡松明水已有羣仙抗手迎硃砂汤口三千顷石笋淩空一万株更问黄山竒絶处天都瀑

  • ●卷二·刘体智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四日,穆宗龙驭上宾,年仅十九岁。前十日已屡濒危殆,宫中议立皇嗣,而文宗无他裔,宣宗诸王孙皆少,无生儿者。贝勒载治,宣宗长男隐志郡王之继嗣也,有二子,幼者曰溥侃,生甫八月。召入,未及立储而上已晏驾,乃止。宫庭隔

  • 第十一卷 乡镇表三·缪荃孙

    常 洲 府武 进 县怀南乡都四。 东至阳湖定西乡,西至钦风乡,南至阳湖延政乡,北至怀北乡。在县西南二里。十八都 大霍家村 狄竿塘 船舫头岳家村 湾里王家村 东王村 吴家村 巷头凌家村 塘湾村 解家村 闵家村 高

  • 卷十三·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乙酉(一六四五)冬十月己卯朔大清兵取婺源,胡海定徒步六百里至广信乞援于黄道周。道周叹曰:『君一致仕令耳,犹仗节若是』!引满酌之,立发援师。海定归,语人曰:『黄公长者,顾爱克厥威,奈何』!抵家,与母张氏别

  • 卷一百二十四·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二十四宋 宋敏求 编政事平乱中诛李惟岳後优恤易定等道诏平李怀光诏平李希烈诏破淮西李希烈诏平李廼诏平刘辟诏平李錡德音平吴元济诏破淄青李师道德音破汴州李?勅平乱中诛李惟岳後优恤

  • 第一节 东北诸国·吕思勉

    唐自天宝已后,内乱纷纭,已无暇复及域外之事。然其余威振于殊俗者既久,故四方诸国,来朝贡者尚多,而其文教之渐被于东方者为尤广焉。句丽、百济亡后,半岛三国,已仅余一新罗。新罗自法敏而后,国势日盛。传三世至兴光。开元末,唐始

  • 221.一只眼的石人·林汉达

    元朝从成宗以后,又传了九个皇帝,皇室内部斗争十分激烈,政治也越来越腐败,人民灾难深重。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又叫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即位后,荒淫残暴,闹得国库空虚,物价飞涨,百姓忍受不下去,很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河北有个农民

  • 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孟子

    一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桊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桊。”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桊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桊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桊,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 第十四章 6·辜鸿铭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养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辜讲有一次孔子的一位学生(南宫适)在孔子面前评说:“从前有个特别有名的人(羿 )擅长射箭,另外一个人

  • 春秋左传小疏·沈彤

    呉江沈彤撰隠公元年经春王正月 书王正月乃列国史官记事之常法否则嫌于不禀正朔矣周时月并改而此不去王春者春天时不可系于王也然王在春下正上则时月亦兼统之古书法有如此者郑伯克段于鄢 段固强大隽杰而以出奔共未见

  • 修务训·刘安

    【原文】 或曰:“无为者,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 不往;如此者,乃得道之像。”吾以为不然。尝试问之矣:若夫神农、尧、舜、禹、汤,可谓圣人乎?有论者必不能废。以五圣观之,则莫得无为,明矣。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

  • 卷七·佚名

    △贤首菩萨品第八之二又放光明名爱乐,彼光觉悟一切众。心常爱乐诸如来,无上法宝清净僧。常会十方诸佛前,逮成无上深法忍。教化无量群生类,心常念佛深妙法。开发众生菩提心,因是得成爱乐光。又放光明名德聚,彼光觉悟一切众。

  • 卷第三·宋濂

    嘉兴大藏经 护法录 宋文宪公护法录卷第三 皇明金华宋濂着 云栖袾宏 辑 虞山钱谦益订 元末大浮屠塔铭(凡十有一人) 妙果禅师塔铭 (至正七年化) 至正初余得邵庵虞公所著妙果禅师语录序而读之其称师之道有云江河朔南

  • 文说·陈绎曾

    元代文章理论著作。1卷。陈绎曾著。本书传本久佚,也未见著录。今本是清代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本书是为应付科举考试而撰写的时文程式。全书分列8条,论行文之法,即养气、抢题、明体、分间、立

  • 发蒙记·束晳

    一卷。晋束晳(?—300以后)撰。清马国翰辑。束晳字广微,阳平元城(今河北大名)人。汉踈广之后,王莽末,广曾孙孟达避难,因去“踈”之“足”而姓“束”。官尚书郎,因《诗经·小雅》中有笙诗六篇“有其声而亡其辞”,乃补作

  • 尚书埤传·朱鹤龄

    十七卷。清朱鹤龄(1606-1683)撰。鹤龄字长孺,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清代经学家。明末诸生,明亡弃去。与顾炎武友善,长于笺疏之学。所着除《尚书埤传》之外,尚有《毛诗通义》、《禹贡长笺》、《读左日抄》、《春秋集说》、《易

  • 诗经稗疏·王夫之

    四卷。清王夫之撰。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衡阳(今湖南衡阳县)人,祖籍江苏高邮。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与兄介之同举于乡。明亡,在衡山举兵,为清军所败。后勤苦着述四十余年。晚年居衡阳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着述极富。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