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都事略卷九十八

列传八十一

  邓绾字文约成都双流人也防力学溢于文词举进士为礼部第一稍迁职方员外郎通判宁州时王安石得君专政绾上书曰陛下得伊吕之佐作苖役之法百姓无不鼓舞圣泽以臣所见宁州观之知一路皆然矣以一路观之知天下皆然矣安石大喜即召绾使陈边事绾见安石欣然如旧交后数日属安石致斋陈升之冯京以绾知宁州绾曰我复还知宁州乎及明日除集贤校理自绾至京师蜀人在朝者莫不笑骂绾曰笑骂从汝好官湏我为之未几知谏院迁兵部贠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判司农寺于是常平免役水利保甲之政皆自司农攽矣擢龙圗阁待制权御史中丞辽人来争河东地界绾论敌人懐奸生事辄肆窥测去冬聚兵累月逡廵自罢其情伪深浅不为难见不过因护疆土贪惜金帛为坚久盟约之计耳今日强邻慢侮若御之以坚彊则不失二国之平平则彼不我疑而我得以逺虑若先之以畏屈则大为中国之耻耻则彼不我信而或将力争神宗谓执政曰王赫斯怒此乃怒出不意非若忿速之人见侮而怒也前此出钱免役时吕恵卿请立告缗使自陈其赀谓之手实绾曰凡民所以养生之具日用而家有之今欲尽数供防出钱则家家有告讦之忧人人有隠落之罪无所措手足矣行商坐贾通货殖财四民之益也其有无交易不过服食器用粟米财蓄丝麻布帛之类或春有之而夏已折阅或秋居之而冬已散亡则公家簿书如何拘辖隠落之罪安得不犯徒使嚚讼者起利报怨而公相告讦畏怯者守死忍饿而不敢为生神宗是其言诏东南推行手实簿法公私烦扰其罢之王安石复相绾乃言吕恵卿借富民钱买田产故恵卿出知陈州又言章惇秽行而惇亦罢知湖州迁翰林学士仍为中丞初绾以附王安石居言职及安石罢复附吕恵卿至是安石与恵卿相仇绾复主安石凡恵卿之党极力奏劾之绾惧安石去而失势屡请留之其言无所顾忌神宗怒欲绌绾而安石亦惧乃言臣昨闻邓绾甞为臣子弟营官及荐臣子壻可用又为臣求赐第宅绾为国司直而乃与宰臣乞恩泽极伤国体兼绾近举御史二人其一人彭汝砺者与练亨甫相失绾听亨甫游说故别举官审如所闻即岂可在论思之地而亨甫亦不当备宰属矣于是神宗谓绾操心颇僻赋性奸囘论事荐人不循分守遂罢中丞知虢州而亨甫亦罢寻除龙圗阁待制以言者改集贤院学士知河阳数月复待制知荆南又知陈陜青三州哲宗即位除龙圗阁直学士知邓州徙扬州复以言者论其奸囘改滁州未行卒年五十九子洵仁洵武洵仁徽宗朝为尚书右丞

  洵武字子常举进士为汝阳簿哲宗召对为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擢起居舎人徽宗即位为起居郎时韩忠彦曾布为相洵武因对言陛下乃先帝之子今宰相韩忠彦乃琦之子先帝行新法以利民琦甞论其非今忠彦为相将先帝之法更张之是忠彦为韩琦子能继父志陛下为先帝子不能继父志也陛下必欲继志述事非用蔡京不可又进爱莫助之之圗其说以为陛下方绍述先志羣臣无助之者其圗如司马光年表列为旁通分为左右自宰相执政侍从台谏郎官馆阁学官分而为七左曰元丰右曰元祐左序助绍述者以温益为首其余不过三四人右序举朝辅相公卿百执事皆在焉多至百余人又于左序别书一人姓名于宰相下而掩之徽宗视之则京也徽宗谓布曰洵武言非相蔡京不可然与卿不同奈何布曰洵武所陈既与臣不同乞不与议徽宗以付温益益欣然奉行乞籍记异论之人于是徽宗决意用京矣召试中书舎人迁给事中兼侍讲进吏部侍郎神宗更定官制独选人官称尚未是正洵武上疏曰神宗稽古创法厘正官名使省台寺监之官实典职事领空名者一切罢去而易之以阶因而制禄命出之日官号法制鼎新于上而彛伦庻政攸叙于下今吏部选人自节察判官至簿尉凡七等先帝甞欲以阶寄禄而未暇愿造为新名因而寄禄使一代条法粲然大备徽宗从其言迁户部尚书移刑部又请初出官人兼用刑法试俾知为吏之方未经任人毋得任司理以重犴狱之寄六曹人毋得用他司酬奨以杜侥觊之门皆着为令拜尚书右丞迁左丞中书侍郎妖人张懐素狱兴洵武妻吴氏侔之兄弟也坐出知随州提举明道宫复端明殿学士知亳州再领明道宫知河南府进资政殿学士召为中太一宫使拜观文殿学士大名尹入为佑神观使兼侍读除保大军节度使政和六年拜知枢密院事五谿蛮扰边即仿陜西弓箭手之制募并边之民习知溪洞之险易者为刀弩手置提举官教以战阵劝以耕牧得胜兵几万人分荆湖北路为鼎澧路置都钤辖司于鼎州以镇抚之迁特进宣和元年拜少保封莘国公洵武之在右府也蔡京谋取燕云洵武以谓盟好百年其可一朝弃之议遂寝后契丹衰王黼复建燕云之议而洵武已殁矣卒时年五十六赠太傅諡曰文简子雍

  蹇周辅字磻翁成都双流人也晚中特奏名复中进十调知宜賔县又知石门县通判安肃军入为御史台推直言鞫狱有劳擢开封府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羣偷啸聚闽中改使福建俾防诸将以讨之廖恩请命闽遂无事元丰初循唐制归百司狱于大理寺首以周辅为少卿迁三司度支副使加集贤殿修撰为河北都转运使除寳文阁待制召为户部侍郎知开封府事多不决数月改授刑部侍郎先是周辅请运广盐数百万代淮盐均卖于湖南周辅坐抑勒骚扰罢知和州徙庐州卒年七十六周辅彊学善属文神宗甞命周辅答髙丽书屡称善然世论其为人深文刻覈也子序辰

  序辰字授之举进士元丰中为谏官绍圣中为起居郎中书舎人权礼部尚书与安惇看详诉理事及徽宗即位言事者论其恶与惇并除名勒停放归田里语在惇传起知蕲州寻为户部侍郎蔡京为相以序辰为翰林学士迁承防有言其在先帝谅闇以音乐自娱者由是黜知汝州后复龙圗阁待制知苏州坐纵部民盗铸贬单州团练副使江州安置移永州防赦复官而卒序辰亦有文善附防然深文刻覈亦似其父云

  李定字资深扬州人也防受学于王安石擢进士第为定逺尉秀州军事判官召对便殿改太子中允除监察御史里行于是宋敏求苏颂李大临皆言选人未有除御史者不草制三舎人悉坐免而言事者亦论定甞匿所生母服不可备言职诏御史台与决谓宜解官申心防而定亲戚隣人称定仇氏所生仇氏亡日未甞解官持心防止以父年八十九乞在家侍养御史林旦薛昌朝皆力言之改崇政殿说书辞不就除集贤校理检正中书吏房公事久之迁太常丞直舎人院以集贤殿修撰知明州召拜右正言寳文阁待制知諌院迁右諌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定与同时御史舒亶何正臣劾苏轼知湖州以表谢上摘其语以为侮慢因论轼自熈寜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神宗命送御史狱轼谪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尚一日于崇政殿门外语同列曰苏轼乃奇才也俱不敢对又曰轼前二十年所作文章引援经史随问即答无一字之差真天下奇才也叹息乆之时彗出东方求直言术者谓有兵变神宗命宦者察卫士饮食定言一饮食不足以示恩适动小人之心遂罢之因复有议废明堂祀者神宗以访定定曰三嵗一郊或明堂祖宗以来未之有改不知谁为此言愿得劾其谬妄神宗曰听卿言足矣迁翰林学士以论事失实罢知河阳留守南京召为户部侍郎哲宗立以龙圗阁直学士知青州移江宁府王岩叟言定不持所生母仇氏服乞行窜殛责授少府少监分司南京卒年六十绍圣初悉复故官职云

  舒亶字信道明州慈溪人也擢进士调临海尉民有使酒逐其叔母者亶命执之不服即斩之投劾去王安石当国闻而竒之用为审官院主簿熈河路分画疆界命亶驰往于时洮陇新喋血亶即日引道至则示以朝廷威信夷人以肉置刀头啗亶亶以口承之众皆欢呼使还提举两浙常平召为太子中允御史里行太学官受赂事闻神宗不恱亶奉诏验治穷尽党与加集贤校理与李定何正臣交论苏轼作为歌诗讥讪时事轼坐贬黄州寻修起居注知諌院擢御史知杂上言郡邑不治监司得以按劾至中都官不治而御史顾不得行法诚使御史如监司人知所畏矣于是置六察官朝廷推行新法亶言役法不均责在提举官神宗曰提举官未可责也近臣僚有自陕右来者欲尽蠲免中下之民朕谓不然且中下之民多而上戸少若中下尽免而取足上戸则不均甚矣朝廷立法但欲均尔卿更可讲求以闻迁给事中直学士院拜御史中丞上疏论尚书省凡奏钞法当置籍录其事目今违法不录既案奏乃谩以发歴为录目之籍亶以为大臣欺罔而尚书省取御史台受事簿亦无录目亦奏亶为欺罔又劾奏亶直学士院日违法请厨钱台官朋蔽不言请付吏事下大理狱具当坐赃追两官勒停哲宗即位授保康军节度副使至徽宗即位起知无为军复以言者罢久之知南康军崇宁初辰州蛮叛以直龙圗阁知荆南府亶选形势得飞山福纯坡建新城为控扼之要以功除龙圗阁待制卒年六十三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表第六·功臣世表一·张廷玉
  虞預晉書·汤球
  康熙三十年一月至康熙三十三年十二月·蒋良骐
  卷第十七·徐鼒
  卷之三百三十九·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八十二·佚名
  卷三十·萧常
  九四七 军机大臣福隆安等奏请将阅过全毁抽毁各书摘开书目刊行片·佚名
  京口耆旧传卷六·刘宰
  卷四十二 蜀书十二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第十二·陈寿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六·佚名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佚名
  卷一百八·雍正
  76.刘秀重建汉王朝·林汉达
  三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周密·唐圭璋

      密字公谨,号草窗,济南人。流寓吴兴,居弁山,自号弁阳啸翁,又号四水潜夫。生于绍定五年(1232)。曾为义乌令,入元不仕。卒于大德二年(1298),年六十七。有草窗词、旉洲渔笛谱、齐东野语、癸辛杂识、志雅堂杂钞、浩然斋雅谈、武林

  • 卷四十七·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四十七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六十四首 慎按吴兴施氏原本前後集合三十九卷其第四十卷则翰林帖子词五十四首遗诗三十一首最後两卷为和陶诗共四

  • 第六十三回 陈霸先举兵讨逆 王僧辩却贼奏功·蔡东藩

      却说高洋篡位,改国号齐,追尊祖树为文穆皇帝,祖妣韩氏为文穆皇后,父欢为献武皇帝,庙号高祖,兄澄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奉母娄太妃为皇太后,降东魏诸臣封爵有差。惟效力高氏诸臣,不在此例。封宗室高岳等十人为王,功臣库狄干

  • 第十六回 杀武臣李良叛赵 刺陈胜庄贾降秦·黄士衡

    话说李良奉赵王武臣之命,招安太原,行至石邑,正遇秦兵防守井陉关,不能前进,此关为著名险要地方。李良正拟遣兵攻打,守关秦将闻是李良,心想:“此人从前曾作秦官,如今却降赵国,不如设一计策,以离间其君臣,使之相疑。”乃修成一书,遣使

  • 卷之一百九十四·佚名

    成化十五年九月甲寅朔户部奏江西府县卫所地方累岁水旱灾伤人民饥窘盗贼窃发宜为之计 上曰江西地方连年荒旱民穷盗起难保其无思患预防经国大计镇守巡视等官其加意区画赈济毋令失所○乙卯夜木星犯井宿东扇北第二星○太

  • 卷之二百三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石普传·宋濂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1345)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官,后改任经正监经历。淮东淮西义军起事,朝廷方用兵之际,普一向以将略见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曾向朝廷推荐他的才能,恰好丞相脱脱讨伐徐州,便使石普从行。徐州平定后,论功行

  • 卷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十六户部关税凡天下水陆衢会舟车之所辐辏商旅之所聚集设关置尹掌其治禁以安行旅以通货贿爰系之税以便詗几以佐国家经费凡直省关税以乾隆十八年奏销册计之税入四百三十二万四千有五两有奇京

  • 不学诗如面壁而立·孔子

    【原文】 子谓泊鱼曰:“女为《周南》、《召南》①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注释】 ①《周南》、《召南》:《诗经-国风》中的两部分。《周南》是用周代乐瞩写的诗歌,《召南》是歧山之南召地

  • 卷一百七十九·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九日本山井  物观 撰论语第四述而第七考异古本经德之不脩下学之不讲下闻义不能徙下不善不能改下共有也字 吾不复梦见周公下有也字 举一隅下有而示之三字足利本作示之无

  • 第十章身心之间的关系(上)·梁漱溟

    身心之间的关系如何?此在人类而外其他生物以至动物似都不成问题的。盖从广义以言心,心与生命同义,有身即有心(回看第四章),身心殆无可分也。然如生物进化史之所昭示,动物以其好动乃若有心可见,尤其是脊椎动物进至于高等动

  • 卷七·佚名

    何谓觉意。菩萨所行有七觉意。何谓为七。一曰意觉意。二曰法觉意。三曰精进觉意。四曰喜觉意。五曰信觉意。六曰定觉意。七曰护觉意。何谓意觉意。所思念法而观察经。审於正典思惟经法。称扬专念自察其意。不得法相能

  • 法印经全文·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尔时佛在舍卫国。与刍众俱。是时佛告刍众言:汝等当知。有圣法樱我今为汝分别演说。汝等应起清净知见。谛听谛受。如善作意。记念思惟。时诸刍。即白佛言:善哉世尊,愿为

  • 卷第二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二十九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贤圣品第七之一已辩烦恼。随诸品类虽有无量。而总立为三界五部。诸烦恼断随所系事虽亦无量。而就胜位立九遍知。然断必由道力故得。此所由道其相云何。颂

  • 卷七·性音

    宗鉴法林卷七 集云堂 编 旁出诸祖 牛头法融禅师(四祖信嗣) 因四祖到山。入庵后见虎迹便作怕势。师曰和尚犹有者个在。祖曰者个是甚么。师於言下有省。自后百鸟不复衔花。 雪窦显代融但亦作怕势。又云。洎合放过。 

  • 易象图说·张理

    六卷。元张理撰。此书分内外两篇,篇各三卷。内篇有《本图书》、《原卦画》、《明蓍策》三卷; 外篇有 《象数》、《卦爻》、《度数》三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该书“于元会运世之升降,岁时寒暑之进退,日月行度之

  • 犬吠声·程小青

    “先生,这件事提起了还会教人发抖! “时间在半夜过后。一阵阵凄惨的吠声惊破了我的梦,我本来很贪睡,但那时不但我们的黑黑吠得很急,连屋子的前后左右也差不多都给这汪汪的声音包围了,仿佛有千百只犬合伙儿吠,不由不使我惊醒!

  • 东海渔歌·顾太清

    六卷。西林春(顾太清)撰。约成书于光绪间,距今世不远,然杳茫难求。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旁搜博采,惟顾太清词未备。民国三年(1914),杭州西泠印社活字本《东海渔歌》问世,吴昌硕题签,况周颐序,间缀况氏评语,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