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都亊略卷五十三

列传三十六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人也少孤苦学以文谒戚纶纶噐异之举进士为定逺尉又为海盐令疏治东南旧港口导海水至邑下人以为利号鲁公浦天禧元年诏两省置谏官六员不兼他职考所言以为殿最宗道与刘煜同选自通判河阳擢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罕赐对宗道请得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自是为故事因言守宰与民至近而未有区别能否岂朝廷所以为民之意今除一知州补一县令虽有庸暗有司无敢摈斥举天下亲民之官黩货害政什常二三介然自守孜孜政事什无一二欲裕民美化可冀乎昔汉宣帝除刺史守相必亲见而考察之今命知州通判知县虽未暇亲见宜令中书试以言而察其应对设以事而问其施为才与不才得以进退之县令其命铨曹仿此施行庶几得良守宰助宣圣化真宗嘉纳之仁宗为皇太子除右谕徳时天书降干祐山中宗道上疏曰天道福善祸氵㸒不言示化仁君政得其理则作福以报之失其道则出异以戒之又何有书哉臣恐奸臣肆谋诞妄以惑圣聴也逾年迁左谕徳真宗一日遣中使召之至其家俟之久方从酒家还使者曰即上讶来迟其何词以对宗道曰第实言之中使曰然则当得罪宗道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中使嗟叹而去真宗果问使者具如宗道之言真宗问宗道何故私至酒家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乏桮鎜故就酒家觞之也真宗善其无隠自是有大用之意以直龙图阁奉使契丹仁宗即位章献明肃皇后同聴政除宗道龙图阁直学士判流内铨宗道在选调久颇患铨格繁密而曲为铨吏之奸至是多厘革之凡科条阙次悉揭示庑下人以为便雷允恭擅移山陵诏宗道与吕夷简按视还拜右谏议大夫叅知政事迁礼部侍郎章献问宗道唐武后何如主对曰武后几危社稷唐之罪人也章献黙然时有上书请立章献七庙者章献以问辅臣宗道力以为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章献与仁宗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前行宗道曰妇人有三从之义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没从子章献乃从后行宗道在政府裁抑侥幸不肯以名器私人时枢密使曹利用有所凭恃肆为骄横宗道屡折之凡贵戚近习莫不敛迹天圣七年薨于位赠兵部尚书諡曰肃简

  薛奎字伯蓺绛州正平人也父化光善命术奎生知其必致公辅举进士为隰州推官徙仪州是时灵武用兵州郡皆发兵夫调军食奎部至盐州下虎砦防久雨粟多腐因谓转运使卢之翰曰今粟不可食愿令民还州偿所食之翰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连年人罢转饷今幸军食有余安用此以徒困百姓哉之翰意解聴民还所在感悦既久悉奏除之知莆田县又知长水县徙知兴州向敏中荐其才为殿中侍御史出为陜西转运使坐失举免起通判陜州天禧元年河北蝗命奎安抚改淮南转运副使迁江淮发运使疏真扬漕河废三堰舟楫便之嵗以八百万而食京师擢三司副使坐与三司使争事改直昭文馆知延州仁宗即位擢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以严为治肃清京师拜御史中丞上疏论择人求治崇节俭屏声色凡数事仁宗深嘉纳尝馆伴契丹使萧从顺从顺言汉使至契丹皆见太后今请入见奎曰皇太后垂帘聴政虽本朝臣子亦未尝见也乃不敢请或谗奎漏禁中语授集贤院学士知并州改秦州又改枢密直学士知益州上元节与僚吏夜防佛庙有戍卒杀人于市市人皆走奎密遣捕之而坐客莫有知者为政明决蜀人以张咏比之召为龙图阁学士三司使未几拜叅知政事迁给事中仁宗尝谓辅臣曰臣之事君尝见有始而无终者奎曰保终始者岂独臣下如唐开元励精为治而天下晏然及其既久放意荒侈以至大乱此不可不监也仁宗深纳之时邉吏言契丹将大入边辅臣俱言择将备邉之防奎独曰契丹畏誓而贪利且无隙以开其端其必不动不宜失持重之势而使其可窥已而卒无事他日仁宗顾奎曰果如公言奎与王晦叔俱尝守蜀而皆有名至是同为执政一日奏事已因语蜀事晦叔曰臣在蜀时有告戍卒反执而斩之于营门遂无事奎曰臣在蜀亦有告戍卒反者叱出之亦无事明道二年章献谒太庙欲被天子黻冕臣下依违不决奎不可且曰太后必欲被黻冕见祖宗不知作男子拜邪女子拜邪乃止及章献崩仁宗见羣臣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必有所属何也奎遽曰其在黻冕也然服之何以见先帝乎仁宗大悟卒以后服敛因言内侍罗崇勲辈久用事于中不斥之恐偕以为乱崇勲等卒被逐是时大臣皆罢独留奎且倚以为相而苦喘疾数辞位罢为户部侍郎资政殿学士判都省卒年六十八赠兵部尚书諡曰简肃奎持身端重不茍合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霑醉者奎谏曰陛下勤心万务而简乎燕幸今天下诚无事而饮乐无度又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为朝廷重真宗善其言及辅仁宗谋议无所避尤善知人范仲淹厐籍明镐在下位时奎皆以公辅许之卒如其言

  王曙字晦叔河南人也隋文中子弟绩之后名同英宗御讳故以字称举进士为巩县簿又举贤良方正入等授著作郎知定海县通判陈州与脩册府元以工部员外郎充龙图阁待制改右谏议大夫河北转运使部吏受赇失举劾罢知夀州改淮南转运使知开封府加枢密直学士知益州为政严平而不可犯人以比张咏为之謡曰蜀守之良前张后王惠我赤子而无流亡何以报之俾夀而昌召为给事中太子賔客冦准被罪晦叔即其壻也落职知汝州责郢州团练副使天圣四年复给事中知永兴军召入为御史中丞属玉清昭应宫灾守卫者皆系御史狱章献后临政谓晦叔曰此人火非天灾必戮守卫者晦叔上疏谓玉清之兴不合经义先帝信方士邪巧之説蠧耗财用无纪今天灾之乃戒其侈而不经也不当复建仁宗及章献悟薄前守卫者罪于是脩宫议亦寝七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以疾免除资政殿学士知陜州迁吏部侍郎徙河阳河南府召入为枢密使景祐元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薨于位年七十二赠太保中书令諡曰文康晦叔方严简重有大臣体以时尚奢侈躬自节俭食无兼味廐唯痩马天下推其贤焉子益柔

  益柔字胜之少力学为光禄寺丞尹洙见其文曰赡而不流制而不窘未可量也为人伉直尚气喜论天下事元昊叛上备邉选将之防杜衍使河东益柔寓书言河外兵饟无法非易帅臣与转运使则邉鄙不宁因条其可任者与衍意合衍荐于朝除集贤校理苏舜钦以祠神防客事除名防者悉逐而言者又谓益柔作傲歌坐夺职监复州酒税久之为开封府推官改三司盐铁判官熙宁初因转对言置相不可不审贤才必兼优乃可用如不得已宁先贤后文诏三司判官各陈所知益柔献崇俭制田均税三防歴知制诰兼直学士院迁龙图阁直学士除秘书监出知蔡扬亳州江宁应天府卒年七十二

  蔡齐字子思其先洛阳人也曾祖绾为胶水令凡九年而卒子孙因家焉齐少孤好学李廸见其文谓有大志举进士冠甲科真宗观齐举止端雅顾辅臣防准曰得人矣特诏金吾给驺从状头给驺从自齐始也除将作监丞通判兖州徙潍州除直集贤院迁右正言仁宗即位改右司谏同脩起居注兼侍御史知杂事河阳钱惟演请曲赐军士特支齐言天子新即位维演连姻太后不宜私请一州以售已惠摇撼众心遂不许改三司户部副使使契丹还知制诰翰林学士加侍读学士章献后出金缯脩景徳寺命齐为记内侍罗崇勲主营寺事使人隂谓齐曰趣为记当叅知政事矣齐曰此言何为至于我哉故迟之崇勲怒谗于章献遂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河南府改密州章献谕宰相取所撰记始上之徙知应天府除御史中丞章献遗语以杨太妃为太后同议军国事閤门趣班贺齐毅然曰天子明圣奉太后十余年今始躬亲万事以慰天下之心岂宜女后相继称制且自古无有固止不可班太妃卒不与政止称太后于宫中复为龙图阁直学士擢三司使拜枢密副使交趾虐其部人有欵宜州自归者八百余人议者亦以为叛人不可纳齐曰彼去暴而归有徳宜纳之给荆湖闲田使自营若遣去必不复还本部若散山谷当为后患不从后数年果为乱惟演谄附丁谓作枢密直学士题名记辄不列冦准于其间而碑刻云逆准不书齐言于仁宗曰冦准社稷之臣忠义闻于天下岂可令奸党厚诬仁宗遂令磨去仁宗欲立陈氏女为皇后齐力争罢之迁礼部侍郎叅知政事邉臣言契丹祭天于幽州以兵屯境上辅臣议备邉计齐以谓契丹必不敢渝约既而邉奏果无警与宰相吕夷简论事不合罢为户部侍郎久之出知颍州卒年五十二諡曰忠肃改曰文忠齐精学博闻寛大沈黙善知人如厐籍叚少连等皆所荐也有子早卒以从子延庆为嗣其后有子曰延嗣延庆字仲逺初补太常寺丞祝复举进士累迁京东陜西路提防刑狱神宗即位为同脩起居注擢天章阁待制秦鳯路都转运使进龙图阁直学士初王韶进兵河州贼徼其归路延庆亟以兵赴救贼解韶全师而还韶既得河岷入奏延庆摄帅事防上元张灯西贼乘间伏兵北闗下遣使伪来请内属谋举火为内应延庆觇知斩首以徇北邉伏兵惶骇宵遁知成都府移帅泾原初茂州旧无城惟植鹿角利筑城既而蛮酋诉称城基我地乞罢筑不许蛮遂叛延庆坐区处失宜降天章阁待制尝得安南九军法读之谓诸将曰汉蕃兵马未整幸今无事可依此结以备调发乃以正兵弓箭手人马为九将合百队分四部为左右前后而队有驻战拓战之别歩骑器械每将皆同又以蕃兵人马为别队各随所近分诸将诸将之数不及正兵之半所以制之也处老弱于城砦使汉蕃不相杂所以防其变也书成上之防鄜延亦分画兵将延庆条上鄜延所奏未便者神宗是之召还知开封府旋除翰林学士以言者罢知滁州移洪州复龙图阁待制帅髙阳阅嵗复龙图阁直学士移定武哲宗即位除工部侍郎改吏部以卒延庆有学问平居简黙遇事能别白是非所至有惠政初齐既得子延庆自陈归宗籍所有付之无一毫私焉臣称曰乌虖天祚明徳镇抚其社稷则有刚毅不回之士立乎其朝且山有猛兽木无斧斤之害水有蛟龙鱼无网罟之厄国家有刚毅之士则奸邪无睥睨之心威见于外也宗道沮立庙之请奎争服冕之议晦叔寝脩宫之役齐却临朝之议陈善闭邪有大臣节真可谓刚毅不回之士也哉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十·列传第一百四十七·柯劭忞
  卷第二百五十五 唐紀七十一·司马光
  ●卷五·魏泰
  名山藏卷之五十九·何乔远
  卷二百五十四下·杨士奇
  卷之二百二十八·佚名
  提要·杨时伟
  两汉笔记卷二·钱时
  评鉴阐要卷一·乾隆
  冯元兴、曹昂传·李延寿
  卷七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五·佚名
  宋汉章·佚名
  卢寿汶·周诒春
  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相思谱·沈泰

    (吴中情奴编巫山散人评) △第一折 【卜算子】〔生〕风流千古胜,漫道我平分。 【菩萨蛮】(半生落落愁如织,远山一带伤心碧。缓步过东楼,有人楼上愁。新愁知几许?乱乱丝千缕。携酒上长干,愁风到鬓寒。小生自与王娇如订生死之约,

  • 向子諲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向子諲(1085—1152)字伯恭,自号芗林居士。 向敏中玄孙。其先开封人,南渡后徙居临江军(今江西清江)。元符三年(1100),以恩荫补官,宣和七年(1125),以直秘阁为京畿路转运副使,寻兼发运副使。建炎元年(1127),统兵勤王,又拘张邦昌所

  • 外篇 惑经第四·刘知几

      昔孔宣父以大圣之德,应运而生,生人以来,未之有也。故使三千弟子、七十门人,钻仰不及,请益无倦。然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其间切磋酬对,颇亦互闻得失。何者?睹仲由之不悦,则矢天厌以自明;答言偃之弦歌,则称戏言以释难。斯则圣人

  • 卷四十八·谷应泰

      ○平南赣盗武宗正德六年夏四月,江西盗起,命右都御史陈金总制军务,右副都御史俞谏提督军务讨之。先是,江西诸郡盗贼蜂起,赣贼犯新淦,执参政赵士贤。靖安贼胡雷二等据越王岭玛瑙寨,华林贼陈   福一破瑞州,既而抚州东乡、

  • 卷三十二·连横

    列传四海寇列传王得禄列传谢、郑列传吴沙列传姜、周列传许尚、杨良斌列传姚、徐列传张丙列传方振声列传李石、林恭列传郑勒先列传郭光候、施九缎列传海寇列传台湾固海上荒岛:当明中叶,林道干作乱闽海,都督俞大猷征之,遁入

  • 卷二十一·张廷玉

    <史部,编年类,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二十一 【起乙丑明世宗嘉靖八年尽乙未明世宗嘉靖十四年】凡七年 【己丑】八年春正月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新建伯王

  • 第七节 多鼠斋与贫血·老舍

    一、多鼠斋杂谈戒酒并没有好大的量,我可是喜欢喝两杯儿。因吃酒,我交下许多朋友——这是酒的最可爱处。大概在有些酒意之际,说话作事都要比平时豪爽真诚一些,于是就容易心心相印,成为莫逆。人或者只在“喝了”之后,才会把专

  • 卷之八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零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尚史卷五十七·李锴

    列传三十五观丁父 彭仲爽 观射父 彭名 【观起观瞻观从彭生附】观丁父者鄀俘也武王以为军率克州蓼服随唐大启羣蛮彭仲爽者申俘也文王以为令尹县申息朝陈蔡封畛于汝【左传】观丁父之后曰观射父射父事昭王昭王问曰

  • 一二○七 军机大臣为奉旨刘墉等阅看书籍无庸来滦等事致留京王大臣函·佚名

    一二○七 军机大臣为奉旨刘墉等阅看书籍无庸来滦等事致留京王大臣函乾隆五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启者:本日奏到各折内有接奉筹办米麦训谕覆奏一折,此事前寄信内已奉有不必再行具奏之谕,此时若仍行覆奏,转似烦渎,是以公同商酌

  • 唐纪十五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之下贞观二十二年(戊申、648)·司马光

    唐纪十五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戊申,公元648年) [1]夏,四月,丁巳,右武候将军梁建方击松外蛮,破之。 [1]夏季,四月,丁巳(初七),右武候将军梁建方击败松外蛮。 初,州都督刘伯英上言:“松外诸蛮暂降复叛,请出师讨之,以通西洱、天竺之道。”

  • 陈汝湘·周诒春

    陈汝湘 字筱帆。年三十一岁。生于广东。兄汝寿。业商。已婚。子一。初学于上海中西书院。天津新学书院。及北洋大学。光緖三十二年。以官费游美。入白朗大学及耶路大学。得学士学位。习土木工程。宣统元年。入哥仑比

  • 理解的困难·孔子

    【原文】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 孔子说:“服事君主,完全尽到做臣子的礼节,别人却以为是在谄媚哩!” 【读解】 虽然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不被人理解毕竟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所以就连圣人也不由

  • 佛说阎罗王五天使者经·佚名

    宋沙门慧简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善听以置心中。我以天眼彻见众人生死所趣善恶之道。或有丑恶或有勇强或有怯弱。或生善道或生恶道。凡人所作为皆分别知之。人身行恶口言恶心念恶。谤讪

  • 察舌辨症新法·刘恒瑞

    诊法著作。清刘恒瑞撰。不分卷。恒瑞字丙生,镇江(今属江苏)人。清末医家。有数十年临证经验。曾于一九一○年与袁桂生等创办《医学扶轮报》。本书原系其授徒讲稿,曾于一九一一年登于此报。后刊载于绍兴医学报,并被曹

  • 清宫十三朝演义·许啸天

    现代长篇章回历史小说。许啸天著。分上、下册。上海国民图书公司1926年初版。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修订本。将原竖排版改为横排,加标点符号,分自然段,个别地方参照《清史稿》加以订正。删去原有的施济群

  • 法集名数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集佛所说出世间及世间法之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