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七

附录五

  李彞兴夏州人也本姓拓防唐末有思恭者镇夏州讨黄巢有功赐姓李氏世有夏银绥宥静五州之地思恭卒其弟思谏为节度使思谏卒军中立其子昌彞昌为其将髙宗益所杀而仁福立不知于思谏为亲疎也仁福封朔方王卒子彞超立彞超卒弟彞兴立彞兴当五代之际为中书令封西平王周世宗时加太保恭帝加太傅宋兴加太尉太原刘承钧诱代北诸部来冦麟州彞兴遣将御之承钧去彞兴贡战马太祖命玉工琢帯赐之问其使腰围大小使言彞兴腰围洪大如合抱之木太祖曰汝帅真福人也卒追封夏王子克叡立即以为定难军节度使卒赠侍中子继筠立太宗征太原继筠遣将度河掠冦境以张军势逾年而卒弟继捧立继捧初为牙内指挥使嗣继筠为留后太平兴国七年来朝以夏银绥宥静五州之地来归太宗嘉之继捧愿留京师太宗遣使诣夏州防继捧亲属赴阙以继捧为彰徳军节度使从镇崇信又徙感徳初继捧之来朝也其弟继迁留居银州时年十七乃率众为冦奔入蕃族地斤泽以叛都廵检曹光实选精骑夜发掩袭地斤继迁遁去获其母妻继迁因诈降诱杀光实时朝廷屡发兵讨继迁继迁益侵扰边境太宗用宰相赵普之策欲委继捧以边事令图之召赴京师赐姓赵氏名保忠以为定难军节度使赐予甚厚保忠至镇即言继迁悔过归款太宗以继迁为银州刺史然继迁寔无降心复为冦保忠来乞师太宗遣翟守素讨之继迁皇惧奉表归顺以为银州观察使赐姓名赵保吉又以其弟继忠为绥州团练使赐姓名曰赵保寕是嵗保忠遣使来献海东青太宗曰朕不事畋逰也还之保忠为保吉所诱隂与之合来冦灵州太宗命李继隆讨之保忠上言已与保吉解仇贡马五十匹乞罢兵太宗怒督继隆进军及王师压境保忠反为保吉所图欲并其众缚牙校赵光祚袭其将保忠方寝闻难作单衣被发骑骏马遁仅以身免资财器用悉为保吉所夺保忠夜还城中为大校赵光嗣幽于别所眀旦开门迎王师继隆擒保忠以献太宗赦其罪以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封宥罪侯后数年而卒太宗下诏隳夏州居民并边于绥银等州削保吉所赐姓名复为李继迁继迁遣牙校以良马来贡且谢过又上表待罪因言违叛事出保忠愿赦勿诛太宗遣内侍赍诏谕之赐以器币继迁遣亲校张浦以良马橐驼来贡太宗遣使赍诏谕旨欲授以鄜州节度使继迁不奉诏太宗以张浦继迁谋主也留之京师以为郑州团练使初朝廷欲城古原州而陜西转运使郑文寳固请筑清逺清逺在旱海中不毛之土素无井泉陜右之民甚苦其役文寳建议禁乌白池青盐以困继迁而戎人益以叛俄弛其禁继迁冦清逺军命白守荣马绍忠防送刍粟四十万于灵州为继迁所邀败于洛浦河继迁遂窥灵州太宗怒复命李继隆出环州凡五路出兵扺平夏继隆出师行数日不见贼引军还而诸将与贼乌白池大小数十战继迁遁去太宗崩继迁乃遣使脩贡求领藩任真宗许之复赐以姓名拜定难军节度使敕诸将勿加兵以其子徳明为行军司马未防复冦边屡为六谷都首领潘罗支所击又冦清逺军七日而陷又陷灵州继迁率众入西凉府潘罗支伪降继迁继迁受之不疑景徳元年罗支遽集六谷蕃部及者龙族合击之继迁中流矢至灵州三十里而死徳明遣使来贡明年上表归款且言保吉临终祝之曰尔当倾心内属如未许则连表祈请真宗嘉之以徳明为定难军节度使封西平王终其身三十余年不敢窥边徳明累迁至太傅封夏王其子元昊性凶鸷多猜忌晓浮图学通汉文字既长数劝徳眀反徳明曰国中三十年不被皮毛而衣锦绮之衣汝无负天子也吾尝从事于兵劳苦万状第自困尔徳明尝攻陷甘州防西凉府徳明死元昊袭定难军节度使封西平王元昊避其父名乃以明道为显道称于国中景祐元年冦环庆路杀掠居民下诏约束之是嵗伪改年为开运更曰广运母米氏族人山喜谋杀元昊事觉元昊杀其母而山喜之族皆沈于河遣使来告哀元昊攻唃厮啰陷瓜沙肃三州尽得河西之地将谋叛恐唃厮啰制其后复举兵攻兰州又改元曰大庆寳元元年元昊反以十月十一日筑坛受册僭号始文英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国称大夏改元曰天授礼法延祚明年遣使来告即位诏削夺元昊在身官爵除属籍有能执元昊来献者授定难军节度使元昊又遣人赍嫚书纳旌节康定元年冦金明砦执李士彬攻安逺砦遂攻延州刘平石元孙来援战于三川口陥贼中未防冦镇戎军庆厯元年冦渭州任福战败于好水川转冦河东陷丰州二年遣前所执塞门砦主髙延徳求通和范仲淹为书以祸福谕之曰国家景徳初河西休兵之后中外上言灵夏数州本为内地请移河朔之兵益关中之力以图收复真宗皇帝以文武之徳柔逺先大王归向朝廷心同金石故待先大王以骨肉之亲命为同姓全付大夏真宗皇帝于是时也有天地之造焉今大王青春袭爵不知真宗皇帝有天地之造违先君之誓书不避本朝并建大位累遣使人告于朝廷中外之人莫不惊愤咸欲收行人戮于都市皇帝诏曰非不能以四海之力支其一方念先帝嵗寒之本意故夏王忠顺之功岂以一朝之失而骤絶之皆不戮而还假有诸蕃之长抗礼于大王而能含容之若此乎省初念终天子何负于大王哉天子遣仲淹经度西事面谕之曰有征无战不杀非辜王者之兵也仲淹敢不夙夜于懐至边之日见诸将帅多务小功不为大略甚未副天子之意仲淹与大王同事朝廷于天子则父母也于大王则兄弟也岂有孝于父母不爱于兄弟哉可不为大王一一而陈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大王世居西土衣冠言语当从本国风俗何得与天子侔儗名岂正而言岂顺哉徒使疮痍百姓伤天地之仁仲淹毎念有征无战不杀非辜之训夙夜于懐方欲与大王议而决之重人命也今大王遣人逺来惠然留意何乐如之但议论未顺文字未正不敢闻于朝廷大王果能以爱民为意言当时之事由于众请莫过于此谢于朝廷朝廷必当复其王爵承先大王保国庇民之志天下孰不称大王贤哉如众多之情终不获辞则汉唐故事如单于可汗之称尚有可稽又于本国言语为便亦不失其贵矣贡奉上国存中外之体不召天下之怨不困天下之民使边蕃之人复见大康又大王之国财用或阙朝廷每嵗必有物帛之厚赐为大王助也大王幸听之则上下同其美利边民之患息矣其若不听他日虽有请于朝廷必有噬脐之悔仲淹今日之言不独利于大王盖以奉君亲之训救生民之患合天地之仁而已唯大王择焉元昊使其亲信野利旺荣复书而嫚辞如故厐籍言诸路皆元昊为西蕃所败又野利族内叛黄防食稼天大旱其国内既多忧虞必为纳款之计遂令保安军檄野利旺荣且言旺荣方总灵夏之兵傥隂图内附即当以西平茅土分防之种世衡亦遣王嵩以枣及画遗之谕以早归之意旺荣遣其教练使李文贵至青润籍疑其诈留之后数月果大举而葛懐敏死于定川籍召文贵责以大义而释遣之文贵去逾月复来旺荣与弟旺令嵬名壊卧誉诤三人列名为书欲议罢兵然未肯削去僭号且云如日之方中止可顺天西安可逆天东籍以其言未可屈服乃报之此非边臣所议宜遣人自请朝廷明年遣其臣贺从勗与文贵俱来称男邦儿定国兀卒上书父大宋皇帝更名曩霄籍以父子亦无不称臣之礼今名体未正未可许遣邵良佐等更徃议之四年曩霄遣使来称臣禀正朔遂册为夏国王改所赐敕书为诏而不名听自置官属使至京师许就驿贸易燕坐朶殿朝廷遣使至其国相见賔客礼置场于保安军及髙平砦博易用牛羊马駞毡褐禁青盐生属户蕃部更不得相侵犯嵗赐绢银茶防共二十五万五千如欲于界上承所赐亦听自后复脩贡职为常初元昊之叛也朝廷命夏竦范雍经度边事后以范仲淹韩琦经略而元昊臣其年契丹夹山部落保家族八百戸投之契丹宗真使人追索曩霄留不遣宗真遂亲将至境上各据一山严兵相待曩霄奉巵酒为夀大合乐仍折箭为誓及罢契丹劫曩霄曩霄觉以兵拒之大败契丹宗真领数骑东走纵其去曩霄用兵多诡计其左右任事之臣有疑辄诛杀之尽更先世所为居室衣冠文字而国中数有叛者曩霄有兵十五万八千五百人得中国无艺者使耕于河曩霄凡七娶一曰母米氏二曰索氏三曰都罗氏四曰咩迷氏五曰野利氏野利遇乞妹也生三子次曰宁哥貎类曩霄以为太子曩霄复纳没氏女野利之族有怨语曩霄遂杀野利遇乞等三家既而野利氏诉言我兄弟无罪见杀曩霄怜之下令国中为访其族人得遇乞妻没藏氏与之私通野利氏觉之乃出遇乞妻为尼号没藏大师生谅祚六曰耶律氏七曰没氏初欲纳为宁哥妻曩霄见其媺而自取之号新皇后宁哥愤而杀曩霄不死劓其鼻而去匿黄庐为讹厖所杀讹厖没藏氏之兄也曩霄遂因劓创死年四十六方没藏氏出为尼也既娠而曩霄死遗言立其从弟委哥令讹厖以夏有国以来父死子继委哥令非子而没藏尼有娠幸而有子足以为嗣后二月而生谅祚遂立之以没藏氏为太后于是政在没藏矣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六 孙绍 张普惠·魏收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卷之五十·佚名
  ◎章程规定警务长悔罚三千·宣南吏隐
  卷五十七·傅恒
  南唐书卷二十三·马令
  马仙鴘传·姚思廉
  江湛传·李延寿
  李靖传(附李客师等传)·刘昫
  何文辉传·张廷玉
  卷七十三·杨士奇
  卷之十七  北征後錄(明)金幼孜 撰·邓士龙
  三四、计然乃范蠡著书篇名非人名辨·钱穆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一·佚名
  附卷之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弁言·郑用锡

    北郭园诗钞五卷,郑用锡撰。郑君字祉亭,台湾淡水厅人;生于清乾隆五十三年戊申(一七八八),咸丰八年戊午(一八五八)卒,享年七十有一。君于道光三年成进士,台湾土著之登甲科者自君始;因以其著述列为台湾文献丛刊之一。郑君尝撰钦定周

  • 卷六十五·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六十五翰林院检讨朱彛尊编李流芳【十一首】流芳字长蘅嘉定人万厯丙午举人有檀园集山中喜张鲁生至同防熨斗柄坐湖边竟日而还偶作贪防不知止足力疲屡试起晩日当午偃曝聊自恣忽闻故人来发我湖上意出

  • 御选宋诗卷三十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三十五五言律诗一栁开卷烟阁古寺耸山椒公堂去不遥寻僧忘俗虑盘道出尘嚣疎箔卷烟雾明眸望泬防渔翁江上立指我在云霄徐铉送蒯员外东游旧治百岁犹强健知君即地仙孤飞下华表太息问桑田故吏今谁在高

  • 卷二百二十九·表第二十·脱脱

        宗室世系十五      《宋史》 元·脱脱等

  • 卷二十·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二十 【起戊戌晋成帝咸康四年尽己未晋穆帝升平三年】凡二十二年 【戊戌】四年【赵建武四年○成改号汉中宗李夀汉兴元年○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十五·佚名

    万历元年七月己卯朔 上享 太庙○封德王载墱世子翊金□管嫡第一子常邦□清为世孙○兵部尚书谭纶参车驾司主事熊敦朴厌簿部属及狂悖怠玩之状乞行罢黜敦朴坐谪两浙运判 初建商丘县儒学先是附于府学巡按褚鈇以为请○工

  • ●南明史料卷三·佚名

    一一一、兵部揭帖(顺治八年正月二十一日到)一一二、刑部等衙门题本一一三、江南总督马国柱题本一一四、刑部等衙门题本一一五、刑部题本一一六、浙江巡抚萧起元揭帖(顺治八年九月二十九日到)一一七、刑部题本一一八、浙江

  • 八一○ 广西巡抚姚成烈为查无《青霞集》等空格书事致军机处咨文·佚名

    八一○ 广西巡抚姚成烈为查无《青霞集》等空格书事致军机处咨文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初六日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巡抚广西等处地方 提督军务姚<成烈>为札行事。据广西布政使朱椿、按察使富躬会详称:乾隆四十六年正

  • 第三十章 穷困的陆军检阅使·冯玉祥

    陆军检阅使署设在北京南苑航空署旧址。命令发表之后,我即率领部队开驻南苑。我们从河南开拔时,吴佩孚本答允每月仍由河南拨助二十万元为我们的饷项,但这显然是一句哄骗的话。在他,是唯恐我们的队伍不溃散,原有的款,亦必克扣

  • 卷一百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八兵部三职方清吏司诸司职掌郎中员外郎主事之职掌天下地图及城隍镇戍烽堠之政城隍一【谓城池也】国初设太平等翼元帅府以统诸道兵设总制亲兵都指挥使司及都

  • 人禽之别·梁漱溟

    儒家似乎把人类看得特别高贵。如&ldquo;天地之性人为贵&rdquo;,相传以为孔子之语。即在孟子书中对于人禽之别,亦极力发挥此义。吾人以前甚易视为冲口而出之语,背后未必有若何一定之道理为之根据。其实不然。人禽之别实为

  • 一心定意品第十六·佚名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知其一心脱门定意正受之业。尘劳瞋恚之所从发。审如有知。云何知之。众生尘欲之所系缚。所因报应而致此缘。当复何缘而致清净。如来悉知。何谓缘报。何谓事业。从不慎念而致缘报。从无明事众

  • 四十五、他是阿谁·慧开

      东山师祖曰:“释迦弥勒犹是他奴,且道:他是阿谁?”   无门曰:若也见得他分晓,譬如十字街头撞见亲爷相似,更不须问别人道是与不是。   颂曰:他弓莫挽,他马莫骑,他非莫辨,他事莫知!

  • 卷第十九(暑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十九(暑字号) 甲子(汉平帝元始四年起)丙寅(汉孺子婴居摄元年)戊辰(改元初始)己巳(新莽建国元年)甲戌(新改天凤)庚辰(新改地皇)癸未(汉更始元年)乙酉(东汉光武建武元年)丙辰(改元中元)戊午(明帝永平元年)

  • 第十三章 摩哂陀来岛·佚名

    彼大贤者,大摩哂陀长老,此时法腊十二年,受和尚并僧团之命,(一)待时机行教化楞伽岛,如斯思惟:&ldquo;无达西瓦王已老耄,[彼]子仍为王。&rdquo;(二)其间决意访亲族一统,礼拜和尚与僧团,向[父]王告暇,(三)四人长老并僧伽蜜多[尼]之实子,有六通有

  •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六·净挺

    弟子性广智凝编志铭妙觉准禅师塔志李君自铭得法于妙觉准禅师师殁十年而李君犹思之为师状介晴云和尚向余乞志余与妙觉同师为法门兄弟顾先后相去不谋面读李君所为状乃今知妙觉不敢以固陋辞矣师讳净觉字三立宛陵刘氏子投

  • 独秀文存·陈独秀

    陈独秀著。陈氏系安徽怀宁人。《新青年》的创办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独秀文存》收录陈独秀1915年到1922年之间的文章,共三卷,分为论文、随感录、通信三部分。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

  • 大法炬陀罗尼经·佚名

    二十卷,隋阇那崛多译。善威光天子请问陀罗尼门。佛入大力庄严三昧,说过去之放光如来说此经事。一经五十二品,皆述昔时放光如来所说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