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都事略卷三十六

列传十九

  郭贽字少仪开封人也应进士为开封首荐太宗任京尹得侍读藩邸太宗即位擢贽著作佐郎兼皇子侍读迁右补阙拜中书舍人太平兴国七年拜参知政事曹彬为弭徳超所谮贽为辨其诬宰相赵普因是重之甞奏事对太宗言曰臣受遇不次惟以愚直上报太宗曰愚直何益贽曰虽然犹胜姧邪也八年早朝被酒左迁秘书少监知荆南府加左谏议大夫入为盐铁使出知澶州坐河决免眞宗即位拜刑部侍郎知天雄军入判太常寺吏部流内铨加集贤院学士知河南府迁工部尚书翰林侍读学士进礼部尚书卒年七十六赠左仆射諡曰文懿贽长者喜延誉后进宋白赵昌言皆其所荐也晚节颇以治生为物论所惜云

  李至字言几眞定人也初为内臣李知审养子举进士为将作监丞通判鄂州擢著作佐郎直史馆迁右拾遗加右补阙知制诰为翰林学士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雍熙中加给事中时太宗亲征范阳至上疏以为兵凶器也战危事也用之之理必贵万全傥边庾不充则宜养威蓄锐夫京师天下本陛下恭守宗庙不离京毂示敌人以闲暇慰亿兆之瞻仰此策之上者也以目疾免授礼部侍郎迁吏部为秘书监真宗为皇太子以至李沆并为宾客眞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参知政事眞宗问以灵武事至上疏曰河湟之地夷夏杂居是以先王置之度外且继迁素性强悍骚动边鄙然脐不足以弭其恶擢发不足以数其罪然圣人之道务屈已含垢以安兆人盖所损者小所益者大陛下以元元为念不以巨憝介意臣料彼胁从亦厌兵久矣茍朝廷舍之不问待之如初啖以厚利縻以重爵亦安肯迷而不复讫于沦胥哉其后灵武卒不能守除武胜军节度使知河南府卒年五十五赠侍中

  王沔字楚望齐州人也举进士为大理评事太宗征太原见于行在拜著作佐郎直史馆迁右拾遗出为京西转运副使知懐州擢枢密直学士拜右谏议大夫佥书枢密院事迁副使端拱元年加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沔辩慧苛刻尚数多诈视士大夫犹吏卒唯以甘言恱人而进退皆非物望初与张齐贤同在枢府颇不协及齐贤参知政事沔不自安因王禹偁上言请中书本防不得接见賔客许于政事堂同见沔喜即奏行之直史馆谢泌以为如此是疑大臣以私也疏駮之太宗即追还前诏沔因此罢卒年四十三赠工部尚书

  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义人也初从郭崇辟掌书记又随崇为平卢军节度判官崇卒改授郓齐二州观察判官入拜右补阙知光州移彭州课种柳防行路郡人谓之补阙柳太祖问赵普羣臣文武兼资者普以仲甫对即徙益州兵马都监代还为三司判官太平兴国初迁起居舍人奉使契丹契丹主问党进何如人仲甫曰国家异人闲出党进何足道哉契丹主欲留之仲甫曰信以成命义不可留有死而已契丹主竟不能屈使还以刑部郎中知成都府政尚寛简蜀人安其治入知开封府拜御史中丞雍熙三年拜给事中参知政事仲甫居大位自守而已出知陈州迁户部尚书告老以太子少保致仕加少傅卒年七十四赠太子太保諡曰康节张宏字巨卿青州益都人也举进士为将作监丞通判宣州歴左拾遗为峡路转运副使加左补阙徙知遂州以勤干闻归朝为主客郎中迁枢密直学士雍熙三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时河朔用兵宏循黙备位无所建明而御史中丞赵昌言数上书论兵事乃用昌言为枢密副使改宏御史中丞端拱初复拜枢密副使淳化二年以吏部侍郎罢俄知开封府出知潞州进工部尚书卒年六十二赠右仆射

  臣称曰朝论以张宏循黙故罢其政使与赵昌言更其任夫御史之职在触邪而中丞之位号执法事之利害人之忠佞皆得而言之其责岂不重哉循黙之人使充其位可乎

  赵昌言字仲谟汾州孝义人也举进士为将作监丞通判鄂州迁直史馆荆湖转运副使入拜职方贠外郎知制诰出知天雄军召拜御史中丞遂代张宏为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迁工部侍郎时陈象舆为盐铁副使与昌言善又知制诰胡旦度支副使董俨皆昌言同年日夕会于昌言之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云有翟頴者险诞之士也素与旦亲狎旦为作大言怪诞之辞使頴改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也其言多排毁时政自荐可为天子大臣及力举数十人皆公辅之器令昌言内为之助陈王尹开封以其事闻赵普深嫉之捕马周系狱鞫之得实马周流海岛昌言贬崇信行军司马起知蔡州复知天雄军初豪家有偫蒭茭者时诱奸人穴隄昌言廉知之一日隄吏告急亟取豪家所积给用自是遂絶其弊淳化四年拜给事中参知政事京师大水请出廏马外牧或云以马备胡不可阙昌言谓塞下积水胡必不至从之果如其言李顺乱于蜀命王继恩讨之继恩握重兵久留成都军士无鬭志由是郡县复有陷者太宗意颇厌兵召昌言谓曰西川本自一国太祖平之讫今三十年矣昌言揣知上意即于上前指画攻取之策太宗甚喜遣昌言督继恩战自继恩以下并受节度既行或言其无嗣鼻折山根恐握兵难制即以昌言知凤翔府贼平改户部侍郎罢政事仍知鳯翔徙澶泾延三州迁兵部侍郎知陜州移知永兴军召为御史中丞坐鞫狱失实贬安逺行军司马移武胜拜刑部侍郎眞宗幸澶渊命知河阳歴天雄军徙鎭州迁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五赠吏部尚书諡曰景肃昌言喜推奨后进常荐李沆以为有公辅之器又以女妻王旦二人皆贤相也昌言临事果断无所顾避虽屡摈斥不少抑惟对僚史倨慢时论少之

  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也少为小吏折节读书王明知洪州见而叹曰奇士也起家为大理评事通判澧州以吏干闻召入为三司判官与判三司王仁赡廷争事仁赡坐贬秩擢恕度支贠外郎以工部郎中知大名府复除戸部副使知澶州驿召为河北营田制置使密奏曰戍卒皆惰游仰食县官一旦使冬被甲兵春执耒耜恐变生不测既诏罢营田止葺堡壁而已知代州入为盐铁使恕有心计厘去宿弊太祖深器之曰眞盐铁使也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太宗甞言户部使樊知古所部不治恕以太宗意语之知古辨于上前坐泄禁中语罢知江陵府复召为工部侍郎緫计使又为盐铁使恕屡司金谷为经久之制于是货财流通公用足而民富实甚有称职之誉常言出入之任所当谨者起知定例人以为当然亦颇伤苛碎也眞宗即位拜吏部侍郎眞宗命恕条具中外钱谷以闻恕久而不进眞宗屡趣之恕曰陛下富于春秋若知府库之充实恐生侈心臣是以不敢进眞宗嘉之知审官院知贡举避嫌凡江南贡士悉被黜又举行贡举非其人条被谴者咸怨愤然是举以王曾为举首恕每自叹曰吾得曾名世才也不愧于知人矣恕事母孝居防絶荤茹哀毁过礼以故得疾不任治剧迁尚书左丞知开封府复以病求馆殿之职乃以为集贤院学士卒年五十九子执中自有传

  温仲舒字秉阳河南人也举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吉州迁右正言直史馆拜工部郎中枢密直学士淳化二年以右谏议大夫为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四年罢知秦州移凤翔徙兴元江陵复召为戸部侍郎参知政事咸平初以礼部尚书罢明年出知河阳代还知开封府为御史中丞迁刑部尚书知天雄军徙河南进户部尚书卒年六十七赠左仆射諡曰恭肃仲舒有应务才与冦准同进人谓之温冦吕防正为相甞援进仲舒及用乃反攻防正士君子非之

  刘昌言字禹谟泉州南安人也陈洪进以为工曹太平兴国二年洪进归朝改鎭徐州辟为推官八年举进士迁保信武胜二鎭判官移泰宁军入为左司谏广南安抚使赵普留守西京辟昌言为通判府事悉以委之普薨昌言感普知已为经理其家事太宗以为忠于所举召归遂拜枢密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太宗既宠用昌言或言其委母妻乡里十年不迎侍者诏令迎归京师光禄寺丞何亮果州南充人也游宦十余年以蜀人不得归觐省遂诉于转运使卢之翰之翰以闻太宗惊叹又秘书丞陈靖亦泉州人也随洪进归阙留母妻在别墅闻太宗令昌言迎侍靖遽告归其母恋乡里爱他子不肯随靖但迎妻子而已太宗讶之因下诏告谕文武官父母在逺地并令迎侍就养昌言遂以给事中罢出知襄州徙知荆南府迁工部侍郎卒年五十八赠工部尚书

猜你喜欢
  卷第一·徐鼒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八·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纪昀
  七七九 全书处汇核正月至三月缮写全书讹错及总裁等记过清单·佚名
  七三九 满本堂为知照堂属各官员数职掌事致典籍厅移付·佚名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卷五·允秘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三十四·阿桂
  卷五·郭居仁
  世家卷第十六 高丽史十六·郑麟趾
  张文蔚传·薛居正
  余珊传·张廷玉
  礼四○·徐松
  卷八十三·佚名
  卷17·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九十七·彭定求

        卷597_1 【贺襄阳副使节判同加章绶】徐商   朱紫花前贺故人,兼荣此会颇关身。同年坐上联宾榻,   宗姓亭中布锦裀。晴日照旗红灼烁,韶光入队影玢璘。   芳菲解助今朝喜,嫩蕊青条满眼新。   卷597_2 【句

  • 卷一百七十·彭定求

        卷170_1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李白   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   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越。何处我思君,天台绿萝月。   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

  • 沈唐·唐圭璋

      唐字公述,韩琦之客。官大名府签判,后改辟签判渭州。   失调名   蝗虫三叠   不是这,下辈无礼,都缘是我,自家遭逢。   雨中花   有谁念我、如今霜鬓,远赴边堠。……身在碧云西畔,情随陇水东流。   霜叶飞  

  • 歴代诗话卷六十五·吴景旭

      壬后集上之上  元诗  月泉吟社  诗评曰诗有六义兴居其一凡隂阳寒暑草朩禽兽山川风景得于适然之感而为诗者皆兴也风雅多起兴而楚骚多赋与比汉魏至唐杰然如老杜秋兴八首深诣诗人阃奥兴之入律者宗焉春日田园杂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汪廷讷

    第二十一齣 阃命【风入松慢】〔外上〕装严早入九重城。初落残星。〔末〕侍中出纳天王命。犹难寝处安宁。〔淨〕北阙车声交集。东方曙色微明。〔外〕带剑趋朝星斗寒。〔末〕金璫玉佩惠文冠。〔淨〕翩翩联步登丹陛。〔

  • 茶山集卷七·曾几

    宋 曾几 撰五言絶句题东臯市声俱不闻野色良可喜聴公北宅住还我东臯子西崦一重仍一掩少有外人知杖屦归来处斜阳隐半规南埭薫风追晩凉爱日引朝歩瘦策与青鞋应知来往路北垞不谓蕞尔邦有此岿然宅江山自比邻风月相主客松

  • 卷十四·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详注卷十四翰林院编修仇兆鳌撰寄董卿嘉荣十韵【黄鹤注当是广德二年秋作】闻道【去声】君牙帐防秋近【去声】赤霄下临千仞雪【一作千雪岭】却背【音佩】五绳桥【首记董卿防秋之地 近赤霄言其高千仭雪

  • 韦承庆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韦承庆字延休。初唐人,著名诗人。武则天长安年间为相。附于张易之。则天死,张易之败,韦承庆被流放到岭南。 南中咏雁 韦承庆 万里人南去, 三春雁北飞。 未知何岁月, 得与尔同归? 韦承庆诗鉴赏 据《旧唐书·韦承庆

  • 卷之十一·佚名

    宣统元年。己酉。三月。庚戌朔。内务府奏、恭备本年三月十二日。德宗景皇帝梓宫奉移梁格庄行宫暂安。十三日。皇太后启銮驻跸行宫。十四日。恭谒各陵各要差。请援案饬部筹拨款项。以济急需。得旨、着度支部拨给十五

  • 周叙传·张廷玉

    周叙,字公叙,吉水人。十一岁时即能作诗。永乐十六年(1418),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他作的《黄鹦鹉赋》,很合皇上心意,被授予编修。历任侍读,在经筵当值。正统六年(1441),他上疏提建议,皇上嘉纳了他的意见。八年夏,他又上书说“:天

  • 齐纪一 太祖高皇帝建元元年(己未、479)·司马光

    齐纪一 齐高帝建元元年(己未,公元479年) [1]春,正月,甲辰,以江州刺史萧嶷为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尚书左仆射王延之为江州刺史,安南长史萧子良为督会稽等五郡诸军事、会稽太守。 [1]春季,正月,甲辰(初二),刘宋顺帝任命

  • 第三十八章 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上)【自唐至明之社会】·钱穆

    唐中叶以前,中团经济文化之支撑点,偏倚在北方。【黄河流域。】唐中叶以后,中国经济文化的支撑点,偏倚在南方。【长江流域。】这样一个大转变,以安史之乱为关捩。一、 经济方面(一)论漕运以漕运一事而言,汉初只言漕山东粟给

  • 孟子集编卷十 ·真德秀

    宋 真德秀 撰万章章句下【凡九章】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濵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

  • 卷十一·郑方坤

    ●钦定四库全书经稗卷十一兖州府知府郑方坤撰○四书韩退之注论语张籍祭退之诗云鲁论未讫注手足今微茫是退之尝有论语传未成也今世所传如宰予昼寝以昼作画字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以三月作音字浴乎沂以浴作沿字至为浅

  • 徐仙翰藻·佚名

    徐仙翰藻,原不题撰人。据书末跋文,当系元朝大德九年(1305)陈梦根编集。十四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辑录诗词歌赋及各类散文二百余篇,或乃徐仙降笔,或为有关徐仙之传记赞颂,故总称为「徐仙翰藻」。所谓「徐仙」即南唐徐知

  • 女开科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一名《虎丘花案逸史》、《花案奇闻》、《女开科》,又名《万斛泉》、《花阵奇》。十二回。题“岐山左臣编次,江表蠡庵参评”,其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康熙末年至乾隆初年。书叙苏州

  • 元诗选·顾嗣立

    元诗选集。三集。清初顾嗣立编选。最终刊成于嘉庆三年(1798年)。顾嗣立,字侠君。生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卒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博学工诗,著述宏富。曾被召入京分纂宋、金、元、明四

  • 春秋地理考实·江永

    四卷。清江永撰。此书前三卷为考辨《春秋》经传之地理,第四卷则是为《春秋传说汇纂》一书中之《王朝列国兴废说》的地理考证加注。此书按经传秩序,对山、川、国、邑地名随文加以辨析,且只对旧说之未当者加以辨证,并确指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