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都事略卷七十四

列传五十七

  张方平字安道宋城人也少頴悟绝人凡书一览终身不再读宋绶蔡齐见之以为天下竒才也共以茂才异等荐之中选为校书郎知昆山县复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又中选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时赵元昊欲叛而未有以发则为嫚书求大名以怒朝廷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以谓朝廷自景徳以来既与契丹盟天下忘备将不知兵士不知战民不知劳盖三十年矣若骤用之必有丧师蹶将之忧兵连民疲必有盗贼意外之患当含垢匿瑕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歳月之顷以其闲选将厉士坚城除器为不可胜以待之虽元昊终于必叛而兵出无名吏士不直其上难以决胜小国用兵三年而不见胜负不折则破我以全制其后必胜之道也是时士大夫皆欲发兵诛之惟方平与吴育同不果用其议遂决计用兵天下骚动方平上平戎十策大略以宜屯重兵河东贼入防必自延渭而兴灵巢穴之守必虚我师自麟府度河不十日可至此所谓攻其所必救形格势禁之道也宰相吕夷简见之谓宋绶曰君能为国得人矣召对除直集贤院迁知谏院时夏人防边王师挫宰相张士逊甞建言军旅之事枢密院任其咎以故王鬷罢知院事而中书自若也方平援典故请政事緫于中书以通谋议仁宗然之遂以宰相兼枢密使时夏竦为四路帅尽护诸将四路禀复事失机防方平请罢竦緫帅使四路各自为守及庆歴元年西方用兵盖六年矣方平上疏曰陛下犹天地父母也岂与犬豕豺狼较胜负乎愿因赦书招徕夏防令边臣通其善意仁宗喜曰此朕心也是歳赦书开谕如方平意自是元昊通好而西师解严修起居注召试知制诰拜翰林学士迁御史中丞初唐询为御史以亲丧免服除还故职适与宰相贾昌朝亲嫌参知政事吴育用故事罢询而方平辄奏留询因谮育育卒罢为翰林学士三司使前三司使王拱辰请河北盐既立法矣而未下方平见仁宗问曰河北再盐何也仁宗曰始立法非再也方平曰周世宗河北盐犯辄处死太祖征河东还父老泣诉愿以盐课均之两税而弛其禁今两税盐钱是也岂非再乎仁宗曰卿语宰相力罢之方平曰法虽未下民已户知之当直以手诏罢之不可自有司出也仁宗大喜命方平密撰手诏下之河朔父老相率拜迎于澶州为佛老防者七日以报上恩加端明殿学士庆歴中卫士为变贵妃张氏有扈跸功枢密使夏竦倡言讲求所以尊异贵妃之礼宰相陈执中不知所为方平见执中言汉冯婕妤身当猛兽不闻有所尊异且皇后在而尊贵妃古无是礼若果行之天下谤议必大萃于公执中耸然从其言而罢防三司判官杨仪以请求得罪事连方平出知滁州未几复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加龙图阁学士徙知杭州以母丧服除判流内铨建言畿内税重非所以示天下是歳郊赦减畿内税三分遂为定制以礼部侍郎知滑州徙益州走马承受张勉入秦广南蛮贼侬智髙诱云南冦蜀兵已渉邛部川朝廷促方平行且发秦渭兵马役民夫昼夜筑城増诸县弓手率三倍方平径至府下令悉归所増弓手罢筑城之役防上元观镫大启城门民心乃定已而得邛部译人始为此谋者斩之枭首境上而流其余党于湖南以三司使召还奏罢蜀赋四十万减铸钱十余万又列上漕运十四策仁宗悉施行之未朞年而京师有五年之蓄迁尚书左丞知南京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夏酋谅祚大防集戎骑并边蕃户多逃匿山林方平料阅军马声言出境贼既不至谏官司马光因论方平无贼而轻举宰相曽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为轻举哉复知南京英宗即位迁礼部尚书请知郓州明年还为翰林学士承旨英宗不豫召方平赴福宁殿英宗凭几不言出书一幅八字曰来日降诏立皇太子方平抗声曰必頴王也嫡长而贤请书其名英宗力疾书以付方平翌日制立頴王为皇太子神宗即位召见侧门方平曰仁宗崩厚葬过礼公私骚然请损之神宗曰奉先可损乎方平曰遗制固云以先志行之天子之孝也神宗以为然除参知政事御史中丞司马光论方平贪邪不当参大政光既迁以吕公着为中丞公着又以为言亦防方平丁父忧免丧拜观文殿学士留守西京知陈州时方置条例司行新法方平因陛辞极论其害曰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兵犹火也不戢当自焚若行新法不已其极必有覆舟自焚之忧神宗谓曰能复少留乎方平曰退即行矣诏举谏官方平以李大临苏轼应诏累请南京留司御史台许之寻知陈州徙南京神宗欲除方平宣徽使留京师王安石言方平为御史中丞甞附贾昌朝今授以宣徽使无名且不可留京师遂拜宣徽北院使知青州除中太一宫使久之易南院使判应天府神宗曰朕欲卿与韩绛共事而卿论政不同又欲除卿枢密使而卿论兵复异卿受先帝末命卒无以副朕意乎师征安南方平以谓举西北壮士健马弃之南方其患有不可胜言者遂条上九事新法鬻坊场河度司农请并祠庙鬻之方平言宋王业所基也而以火王阏伯封于商丘以主大火微子为宋始封此二祠者独不可免于鬻乎神宗震怒批出曰慢神辱国无甚于斯于是天下祠庙皆得不鬻请老除东太一宫使后二年以宣徽南院使太子少师致仕官制行罢宣徽院独命领使如旧以太子太保致仕卒年八十五赠司空諡曰文定方平慷慨有气节善属文数千言立就甞知贡举有荐王安石文学宜辟以考校方平从之安石既来凡一院之事皆欲纷更之方平恶之檄以出自是与之绝守蜀日苏洵携其二子轼辙游京师方平一见待以国士而苏氏父子名声遂动天下云有乐全集四十卷玉堂集二十卷

  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也初名拱寿年十九举进士第一仁宗改赐今名除将作监丞通判懐州迁直集贤院同知太常礼院废后郭氏在殡有司前具上元观灯燕拱辰言晋大夫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杜蒉觯郭氏以厚礼葬岂独大夫比耶请罢御楼观灯及遣奠日仍禁都下声乐歴三司盐铁判官修起居注改右正言知制诰初朝廷御边重西北而轻东南拱辰请仿唐制益以东路之潮西路之邕容各緫节制与广桂为五管庆歴元年益梓饥以拱辰为安抚使至则奏蠲逋负以寛民契丹使刘六符甞谓贾昌朝曰塘泺何为者耶一苇可航投棰可平不然决其隄十万土囊遂可路矣仁宗以问拱辰对曰兵事尚诡彼诚有谋不应以语敌此六符夸言耳设险守固先王不废而祖宗所以限敌骑也是歳契丹遣六符来求关南十县其书谓太宗并汾之役举无名之师直抵幽蓟拱辰请对曰河东之役本诛僭伪契丹遣使行在致诚款已而防石岭关潜假兵以援贼太宗怒其反覆既平继元遂下令北征岂谓无名因作报书云既交石岭之锋遂有蓟门之役虏得报继好如初迁起居舎人知开封府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刘六符之求关南也敌意不测在庭之臣无敢使敌者富弼徃报聘廷折其君臣敌辞屈朝廷増币二十万而和仁宗深念弼之功拱辰曰富弼不能止契丹谿壑无厌之求陛下止一女若敌乞和亲弼亦忍弃之乎仁宗正色曰茍利社稷朕岂爱一女乎拱辰惊惧知言之不可入也因再拜曰陛下屈已爱民如此天下幸甚李用和以元舅除宣徽使又除使相拱辰言用无功而骄朝廷名器不可轻以假人甚非所以全后家之道也又言夏竦经略无功移疾求郡为自安计不当用为枢密使遂罢之苏舜钦监进奏院因祠神燕集客有因酒放言为御史弹击以舜钦易故纸得钱为防请属吏如法拱辰遂言其放肆狂率实为害教由是皆坐重贬又言中书密院緫天下机务巨细一切省览穷日力不暇何暇逺图哉宜悉除细务归之有司僧绍宗因铸佛像惑众聚财都人争以金银饰投冶中宫掖亦出赀佐之拱辰曰西师宿边而财费于不急动士心起民怨诏遣中使禁止之除翰林学士为三司使首言兵宂不精费廪食宜训练澄汰为持久计三路敛籴法当随时盈缩以权轻重改翰林侍读学士知郑澶瀛三州留守西京除翰林学士承防拜三司使使契丹辽主遇之厚亲御琵琶以侑酒拱辰谓其馆伴曰南朝峭汉惟我馆伴为辽主言之辽主曰吾见奉使之人惟富弼不可量也吾尝问弼南朝如卿人材有几弼曰臣斗筲之器不足道本朝人材胜如臣者车载斗量察斯人大未可量也拱辰使还除宣徽北院使御史赵抃论拱辰奉使契丹轻率失言又言知潭州任颛与转运判官李章贱市死商真珠有司具狱来上而拱辰悉以珠进内以章宰相壻也罢为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帅秦定二州再守西京移北京神宗即位还朝见神宗言曰臣欲纳忠未知陛下意所向又言牛李党事方作不可不戒神宗以语执政王安石曰此未足为奸邪以未知陛下意所向此真奸邪也曾公亮因言拱辰在仁宗时已知其不正不复任用安石曰拱辰交结温成皇后家人皆知之于是遂出守南京徙河阳再守西京召还为西太一宫使元丰初为宣徽南院使再守北京拱辰曰臣老矣恐不足任事神宗曰北门重地卿旧治也勉为朕行拜安武军节度使改镇彰徳卒年七十四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懿恪

  臣称曰方平附贾昌朝以谮吴育拱辰党吕夷简以撼富弼固正士之所不与也然方平志大气髙有毅开济之资识王安石之奸于将用之初知苏氏父子之贤于未遇之际盖有絶人者拱辰不可同日而语矣苏轼序方平文有云世逺道散虽志士仁人或少贬以求用得非有为而言与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三十二 元豐六年(癸亥,1083)·李焘
  宋俘记 全文·可恭
  卷二十七 僖宗·王夫之
  石匮书后集卷第五十·张岱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佚名
  第二三六清册光绪十九年二月二十四日一一五○九--三五·佚名
  三四九 江西巡抚海成奏续获应毁书籍板片折·佚名
  读史记十表总论·汪越
  鄱阳王萧锵传·萧子显
  郑世翼传·刘昫
  黄子澄传·张廷玉
  第三节 加富尔之躬耕·梁启超
  齐纪八 东昏侯上永元元年(己卯、499)·司马光
  卷61·陈邦瞻
  欧阳祺夫人·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九十七·彭定求

        卷497_1 【寄贾岛】姚合   漫向城中住,儿童不识钱。瓮头寒绝酒,灶额晓无烟。   狂发吟如哭,愁来坐似禅。新诗有几首,旋被世人传。   卷497_2 【寄王度居士】姚合   憔悴王居士,颠狂不称时。天公与贫病,

  • 卷下·吴梅

    江南春赵大年《江南春图》如此江山,苍然粉墨(读去声),千秋图画高绝。青韶艳锦,放瑞云妆点佳节。芳树听啼鴂,秋千外柳绵弄雪。便纵有长安水曲,洛邑园亭,难夸两处风月。南朝事如梦蝶,但古意茫茫,暮潮呜咽。生绡丽

  • 卷二百八十九·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八十九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橘潭诗稿何应龙字子翔钱唐人嘉泰间进士曽知汉州橘潭诗稿一卷俱七言絶句春寒博山熏尽鹧鸪斑罗帯同心不忍看莫近栏干听花雨楼高无处着春寒客怀客怀处

  • 本纪第二十 昭宗 哀帝·刘昫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讳晔,懿宗第七子,母曰惠安太后王氏。以咸通八年二月二十二日生于东内。十三年四月,封寿王,名杰。乾符四年 ,授开府仪同三司、幽州大都督、幽州卢龙等军节度、押奚契丹、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帝于僖宗,母弟

  • 卷五十 咸平四年(辛丑,1001)·李焘

      起真宗咸平四年十一月盡是年閏十二月   十一月壬申,知階州竇玭獻白鷹,詔還之。   詔諸司非言要切事,無得升殿,當取旨者具狀以聞。時諸司事無巨細,悉升殿取旨,上以為臣僚自有職分,不當如是。會秘書丞孫冕上章極論其不

  • 卷之二百四十四·佚名

    光绪十三年。丁亥。六月。丁亥朔上以甘霖渥沛。诣大高殿报谢行礼。  ○遣惇亲王奕誴诣时应宫、贝勒载滢诣昭显庙、贝子奕谟诣宣仁庙、辅国公载濂诣凝和庙拈香。  ○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

  • 一五○二 军机大臣奏查《御批通鉴辑览》内「邪」系「牙」之误应请一体改缮片·佚名

    一五○二 军机大臣奏查《御批通鉴辑览》内「邪」系「牙」之误应请一体改缮片乾隆五十九年七月初九日前蒙发下翻译《御批通鉴辑览》内「诸司皆正邪奏事」句及注内「南邪」字,令臣等查对「邪」字有无考证。当卽检查《御

  • 三二 德文书·周作人

    鲁迅学了德文,可是对于德国文学没有什么兴趣。在东京虽然德文书不很多,但德国古典名著却容易买到,价钱也很便宜,鲁迅只有一部海涅的诗集,那两首“眸子青地丁,辅颊红蔷薇”的译诗,大概还是仙台时期的手笔,可见他对于这犹太系诗

  • 卷三十一·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三十一宋 徐天麟 撰职官一上公【四辅师友附】太师【臣天麟按沈约宋书云汉制保傅在三公上号曰上公】太师古官平帝元始元年初置位在太傅上【百官表下同】太傅太傅古官高后元年初置金印紫绶後省

  • 卷九、明朱成功之事迹·黄鸿寿

    世祖顺治二年,明绍宗隆武元年也。夏闰六月,明赐南安侯郑芝龙子森国姓,名成功。森即芝龙娶日本肥前人田川氏女所生子也。生之夕,火光烛天,芝龙心异之。芝龙以平海贼刘香功,官都督。森在日本已七岁,屡请于日人,始遣森还,而留翁氏

  • 二十三年·佚名

    (壬子)二十三年大明弘治五年春正月1月1日○朔壬申,停望闕禮,以雨故也。○命承旨許琛、尹坦詣昌慶宮,進表裏于兩大妃殿。○上,進宴于兩大妃殿,仍召宗正一品以上、領敦寧以上、議政府議賓府、六曹、漢城府、入直都摠府諸將、承

  • 卷十一·沈棐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比事卷十一     宋 沈棐 撰郊总论郊祀之礼尚矣按礼天子以冬至祭上帝又祈谷于上帝于郊故谓之郊皆天子之礼也鲁自僖公以来终於春秋例皆用郊先儒谓成王赐周公以天子之礼乐故鲁得用郊则鲁之郊非鲁

  •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七十三章 论罚(二)·林语堂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 ,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语译勇于表现刚强的人,必不得善终;勇于表现柔弱的人,则能保全其身。这

  • 卷六十五·佚名

    释无作品第四十三之下【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般若波罗蜜,亲近、正忆念者,终不病眼、耳、鼻、舌、身,亦终不病,身无形残,亦不衰耄,终不横死。无数百千万诸天,四天王天乃至净居诸天,皆悉随

  • 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中本·法藏

    京兆府魏国西寺沙门法藏撰解释分中有二初结前生后。已说立义分次说解释分 二正明解释。释文中有三。一标数。二列名。三辨相。解释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显示正义 列名中。初显示正义者。正释所立大乘法义。二者对治邪

  • 摩诃止观卷第七上·智顗

    摩诃止观卷第七上第五识通塞者。亦名知得失。亦名知字非字。如上破法遍。应通入无生。若不入者。当寻得失必滞是非。不得一向作解。何者。若同外道爱着观空智慧。宜以四句遍破。能破如所破令众塞得通。若不执观空智

  • 卷第十四·费隐通容

    五灯严统卷第十四青原下七世洞山延禅师法嗣瑞州上蓝院庆禅师初游方。问雪峰。如何是雪峰的的意。峰以杖子敲师头。师应诺。峰大笑。师後承洞山印解。开法上蓝。僧问。如何是上蓝无刃劒。师曰无。曰为甚麽无。师曰。闍

  • 廿一史弹词·杨慎

    明代弹词作品。又称《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杨慎著。两卷,分为十段,用浅近文言写成。作品以正史所记事迹为题材,叙述历代的变迁兴替。清代张三异为此书作了评注,发解它的宗旨说,杨慎“止借里谣巷咏,以抒其吊古谈今之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