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都事略卷七十

列传五十三

  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也都官员外郎渎之子而翰林学士洙之犹子也洙字原叔性彊敏学问过人自六经史记百氏之书至于图纬隂阳五行律歴星官算法训故字书无所不通举进士为舒城尉坐事免官久之调富川簿晏殊留守南京荐其才为府学教授召为国子监直讲史馆检讨天章阁侍讲直龙图阁庆歴中小人有不便大臣执政者欲排去之未知所发而宰相杜衍子壻苏舜钦坐进奏院祠神防为御史所弹洙与坐客贬知濠州居久之复召为检讨侍讲充史馆修撰拜知制诰是时诸儒定雅乐洙与胡瑗更造钟磬而无形制容受之别既成率不可用夏竦卒諡文正刘敞以竦行不应諡改諡文献洙曰此僖祖諡也前有司諡王溥为文献章得象为文宪字虽异而音同皆当改于是太常更諡竦文荘而溥得象皆易諡又言天下田税不均请以千步开方为法班之州县以均其税拜翰林学士以兄子尧臣参知政事改侍读学士兼侍讲学士时选谏官御史有执政之臣当荐举者皆以嫌不用洙以谓士饬身厉行而大臣荐贤以报国以嫌置之是疑大臣而废贤材不可卒年六十所着易传十卷杂文千余篇子钦臣元祐中为吏部侍郎尧臣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除三司度支判官再迁右司谏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仁宗颇疑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毉后且死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尧臣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不报后在殡有司以歳正月用故事张镫尧臣言郭氏幸得蒙厚恩复位号乃天子后也张镫可废仁宗遽为之罢权知制诰迁翰林学士元昊反西边用兵以为防边安抚使上言故事使者所至辄诏存问官吏将校而不及民自元昊反三年于今闗中之民不胜雕敝宜有以劳来之仁宗从其请降诏俟贼平蠲其租赋二年又言陜西二十万兵分屯四路不足以自守泾原最为要害处请万人以屯渭州以制山外如此贼不敢轻出犯塞也自好水川失利韩琦降知秦州范仲淹亦以擅荅元昊书降知耀州尧臣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又荐种世衡狄青有将帅材明年葛懐敏败泾邠以东皆闭垒自守仲淹自将庆州兵捍贼始引去仁宗思其言乃复命使陜西而以琦仲淹为招讨使尧臣曰陛下复用范仲淹韩琦幸甚然将不中御兵法也愿许以便宜从事仁宗以为然因言诸路主帅可罢经略副使以重将权而偏将见招讨使以军礼置徳顺军于笼竿城废泾原等五州营田以其地募弓箭手尧臣使还至泾州而徳胜砦兵廹其将姚贵闭城叛尧臣止道左解装为榜射城中以招贵且发近兵讨之初吏白曰公奉使且还归报天子尔贵叛非公事也尧臣曰贵土豪也颇得士心然初非叛者今不乘其未定速招降后必生事为朝廷患贵果出降明年为三司使时入内都知张永和建议欲收民房钱什之三以助军费尧臣言于仁宗曰此唐徳宗所以致朱泚之乱也防州路漕臣请盐井歳课十余万缗事下三司尧臣以为上恩未尝及逺人而反浚取厚利适所以敛怨也皆罢之求解计事以翰林学士承旨兼端明殿学士为羣牧使皇祐三年以给事中充枢密副使尧臣持法守正务裁抑侥幸至有镂匿名书传之京城者仁宗信之益不疑而尧臣益奋厉狄青以军功起行伍居大位而士卒多属目而青颇有自得色尧臣与青言古将帅起微贱而富贵而不能保首领者可以为鍳戒青稍沮丧至和中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进吏部卒年五十六将终有遗奏劝仁宗以早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嗣赠左仆射諡曰文安尧臣典内外制十年文词温润得王言体有文集五十卷元丰三年尧臣子水部员外郎同老上言至和中仁宗不豫内外寒心者累月先臣参预朝政宰相文彦博富弼等数于上前陈宗社大计国家根本天启先臣之心知英宗皇帝少尝飬育宫中遂与彦博弼等于仁宗前忘身为国不顾忌讳求立为嗣尽忠纳説反覆数四未许闲又与同列各求罢免避位以兾开纳仁宗感悟遂许英宗为嗣神宗以问彦博彦博言与同老合神宗嘉之乃加赠尧臣太师改諡曰文忠以同老为秘阁校理

  孙沔字元规越州防稽人也中进士补赵州司理参军为人明敏果敢有材稍迁监察御史里行景祐元年章献皇后服未除而礼官请用冬至日册后沔奏请俟祥禫别择日上书李安世被劾沔又奏请勿治出知衡山县沔上书言时事以切直贬监衡州酒税移通州知处州迁监察御史又知楚州所至皆有能迹召为右正言又有直名迁提防两浙刑狱陜西转运使居两月即以天章阁待制为都转运使又数月移知庆州三司所给特支物恶而估直髙军人有语而优戏及之沔曰此朝廷特支何敢妄言摇众亟命斩之诸将为请犹杖配岭南明日给特支无敢讙者迁龙图阁直学士又迁枢密直学士知明州移知秦州仁宗勉以边事对曰秦州不足忧陛下当以南方为忧明日官军以败闻遂以沔为荆湖江西广南安抚使未几副狄青宣抚贼平迁给事中知杭州召拜枢密副使契丹使请观太庙乐仁宗以问宰相对曰恐非祠享不可习也沔曰臣请以理折之乃谓使人曰庙乐之作皆本朝所以歌咏祖宗功徳也使人如能留助吾祭乃可以观之仁宗从其议使遂不敢复请张贵妃薨追册为皇后命沔读册故事正后翰林学士读册沔既位右府力辤之且曰陛下若以臣沔读册则可以枢密副使读册则不可遂求罢职以资政殿学士知杭州沔在杭贪纵不法所刺配人以百数及去即窃其案后有诉者无以自解迁大学士移知青州又迁观文殿学士知并州笞系罪人不以法为御史弹奏按騐如实乃责宁国军节度副使复光禄卿分司南京防恩除知濠州以礼部侍郎致仕起为资政殿学士知河中府又以为观文殿学士知延州道卒年七十一赠兵部尚书諡曰威敏

  田况字元均其先京兆人也后徙居信都石晋之乱祖行周陷于契丹景徳初契丹内防以所掠数百人属其父延昭悉纵之因遁归官至太子率府率况举进士又举贤良方正为太常丞通判江宁府陜西用兵从夏竦辟为经略判官擢直集贤院诸将悉兵击贼况极言其不可乃止又言所以治边者十四事仁宗多见聼用还为右正言脩起居注知制诰陜西宣抚副使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成徳军徙秦州进枢密直学士知渭州从益州自李顺王均之乱蜀守皆得便宜决事虽或小罪并其家内徙流离道路失所者颇众况察其非甚罪释之又聼断之明蜀人以比张咏迁给事中召为御史中丞未至复为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既而又以为龙图阁学士翰林学士况约景徳防计録以今财赋所入多于景徳而其出又多于所入着为皇祐防计録上之兾以悟上庶更立轻制使民充实而县官有余用也除礼部侍郎三司使至和元年擢枢密副使嘉祐二年拜枢密使以疾乞免除尚书左丞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提举景灵宫遂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五十九赠太子太保諡曰宣简况为人寛厚明敏与人若无不可而非义不可干也于天下事小利近功则置而勿论所及必朝廷先务而可以利民者尝着好名朋党二论有奏议三十卷

  程戡字胜之许州阳翟人也擢进士补泾州观察推官稍擢为侍御史知谏院以天章阁待制为陜西都转运使徙知渭州迁枢密直学士知瀛州契丹使过称疾求小帻见戡不许曰疾则可毋相见相见宜如礼北使竟不能屈进端明殿学士知益州明年召还为给事中参知政事以宰相文彦博亲嫌迁礼部侍郎为枢密副使数与宋庠争议谏官御史两非之罢为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同羣牧使未几拜宣徽南院使判延州英宗即位加安武军节度使横山酋豪请以兵乘塞而自以其属取灵夏归中国戡奏言谅祚数悖慢而多杀戮人人离心今其酋豪如此可许之时英宗不豫大臣重生事不从戡年七十告老十数不许复以疾请乃许至同州卒年七十七赠太尉諡曰康穆戡久分帅阃号习边事然无他智略折节交宦者君子讥之

猜你喜欢
  志第九 音乐二·刘昫
  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七十七·赵尔巽
  卷六十四 志三十九·赵尔巽
  外篇 忤时第十三·刘知几
  东都事略卷六十·王称
  第九十二回 图中原两军败退 寇南宋三路进兵·蔡东藩
  第七十回 岳家军克复襄汉 韩太尉保障江淮·蔡东藩
  天聪七年一月至崇德六年十二月·蒋良骐
  卷之一百六十六·佚名
  ◎小掌柜得罪大军阀·宣南吏隐
  十国春秋卷六·吴任臣
  卷卷四十六 郭陈列传第三十六·范晔
  齐高帝本纪·李延寿
  祁宰传·脱脱
  木邦土司传·张廷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五十九·彭定求

        卷759_1 【杜鹃花】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卷759_2 【江上枫】成彦雄   江枫自蓊郁,不竞松筠力。一叶落渔家,

  • 第廿八出 逼婚·李渔

    〖天下乐〗(生冠带,引众上)乘传归来万马迎,漫夸前是一书生。纱笼不自人间定,多少鸿儒倒未能。下官班师复命,蒙圣主不次加升;又见下官未曾婚娶,要把当朝宰相之女,钦赐完姻。下官因为不曾看见,恐怕做了詹家小姐的故事,所以只说家中

  • 第十八出 夜怨·洪昇

    【正宫引子·破齐阵】【破阵子头】〔旦上〕宠极难拚轻舍,欢浓分外生怜。【齐天乐】比目游双,鸳鸯眠并,未许恩移情变。【破阵子尾】只恐行云随风引,争奈闲花竞日妍,终朝心暗牵。  〔清平乐〕卷帘不语,谁识愁千缕。生

  • 卷三十五·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三十五目録【起五十七字至五十八字】谢新恩南唐李煜阳台梦【又一体】解昉鹊桥仙【又一体】黄庭坚倚西楼无名氏荷叶铺水面康与之家山好无名氏河传【

  • 卷一·韦应物

    钦定四库全书 韦苏州集卷一 唐 韦应物 撰 古赋 冰赋 夏六月白日当午火云四至金石灼烁玄泉潜沸虽深居广厦珍簟轻箑而亦郁郁燠燠不能和平其气陈王於是登别馆散幽情招亲友以高会尊仲宣为客卿睹颁冰之适至喜烦暑之暂淸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十四·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六百二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闻所未闻之死法(死得好快)·李定夷

    有客自无锡来者,言该邑毙命案两则。事属罕闻,因亟录之。 (一)无锡有许佩仙者,年四十许。体甚肥胖,向在沪教读。去年冬因事回锡,在沪宁火车内购食茶叶蛋二枚,甫下咽,气忽绝。及经同乡陈君觉察,早已长辞人世矣。 (二)又顾某者,亦无锡

  • 神英传·张廷玉

    神英,字景贤,寿州人。天顺初年,他承袭父职,为延安卫指挥使,守备宁塞军营,多次率领骑兵,跟随都督张钦等征讨有功。成化元年(1465),尚书王复到边疆巡察,推荐说神英有勇有谋,神英因此进升为都指挥佥事。他因随军征讨满四有功,升为都

  • 卷二十三·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二十三圣功【六 附载平定台湾二】六月驾驻避暑山庄以平定台湾大功告成御制记文勒碑於承德府文庙御制平定台湾告成热河文庙碑文【戊申】昨记平定台湾生擒二凶之事亦既举平伊犂定回部收金川

  • ●读律心得卷之一·刘衡

    南丰刘 衡纂辑 理讼撮要 凡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免其罪若得相容隐之亲属为之首听如罪人自首法一条 【犯罪自首律】 其本应重罪而犯时不知者依凡人论一条 【本条别有罪名律】 亲属相为容隐各条 干名犯义各条 以上数条见 

  • 190.范仲淹实行新政·林汉达

    由于范仲淹军纪严明,还注意减轻边境上百姓的负担,北宋的防守力量加强了。西夏和北宋打了几年仗,没得到什么好处,到了公元1043年,西夏国主元昊愿意称臣求和,宋朝答应每年送给西夏一批银绢、茶叶,北宋的边境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

  • 附錄·佚名

    ○隆慶五年四月二十日春秋館奉敎撰進。前後官竝錄。監館事: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右議政兼領經筵事江寧君臣洪暹。知館事:崇政大夫議政府左贊成兼判義禁府事知經筵事錦陽君臣吳謙。知館事:崇政大夫判中樞府事兼知經筵事

  • 卷三·朱公迁

    <经部,诗类,诗经疏义会通>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疏义会通卷三   元 朱公迁 撰 鄘一之四 说见上篇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徒坎反】彼两髦【音毛】实维我仪【叶牛何反】之死矢靡他【汤河反】母也天【叶鉄因反】只【音

  •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翻译之记·佚名

    夫法留正像。唯圣是依季行。此世非贤岂伏。三藏法师毗目智仙。出自乌苌刹利王种。幼履慈踪。长蹑悲迹。摄化群迷。诫恶导善。常为众生不请之友。执此法灯。照彼昏闇。魏皇都邺。崇福以资。兴和二年岁次实沈。佛法加持

  • 佛说佛医经·佚名

    吴天竺沙门竺律炎共支越译人身中本有四病。一者地。二者水。三者火。四者风。风增气起。火增热起。水增寒起。土增力盛。本从是四病。起四百四病。土属身。水属口。火属眼。风属耳。火少寒多目冥。春正月二月三月寒多

  •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五卷·一行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五卷沙门一行阿阇梨记入漫荼罗具缘品之余偈云持真言行者。明弟子支分中护持建立方便。至第六夜。师及弟子皆澡浴清净。着新洁衣赍持供物。诣如前所造白檀漫荼罗处。当如法加持自身道场及

  • 篁君日记·沈从文

    现代中篇小说。沈从文著。北平文化学社1928年9月初版。收璇若《序》1篇,《自序》1篇。作品以日记体的形式,描写了篁君在一个多月中的爱恋心态。篁君生长在一个大户人家,其妻子带着幼儿住在兵荒马乱的河南老家,而他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