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都事略卷九

本纪九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神宗第六子也母曰钦成皇后朱氏以熈宁九年十二月七日生赤光照室十年授天平军节度使封均国公元丰五年改镇彰武封延安郡王七年神宗宴百官于集英殿哲宗初侍立于朝天表粹温进止中度宰臣王珪称贺神宗曰皇家庆事与卿等同之令皇子与珪等相见珪等再拜称谢八年春神宗寝疾弥留二月癸未王珪奏言去冬常奉圣训皇子延安郡王来春出阁愿蚤建东宫又奏请皇太后权同听政神宗首肯越明日三月甲午朔皇太后垂帘于福宁殿是日立哲宗爲皇太子戊戍神宗崩奉遗制即皇帝位于匶前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德妃朱氏爲皇太妃己亥大赦天下皇叔颢封杨王頵荆王皇弟封遂宁郡王佖大宁郡王俣咸宁郡王似普宁郡王夏四月辛未诏寛保甲养马壬申罢免役钱五月乙未诏求直言庚戌王珪薨戊午蔡确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韩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章惇知枢密院事司马光门下侍郎六月丁亥诏曰朕绍承燕谋获奉宗庙初揽庶政郁于大道夙夜只畏不敢皇宁惧无以章先帝之休烈而安辑天下之民永惟古之王者御政之始必明目逹聦以防壅蔽敷求谠言以辅不逮然后物情徧以上闻利泽得以下究诗不云乎访予落止此成王所以求助而羣臣所以进戒上下交儆以遂文武之助朕甚慕焉应中外臣僚及民庶并许实封直言朝政阙失民间疾苦在京于登闻检鼓院投进在外于所属州军驿置以闻朕将亲览以攷其中而施行之秋七月戊戌吕公着尚书左丞罢保甲八月丙子日有食之旣冬十月乙酉葬英文烈武圣孝皇帝于永裕陵丙戌罢方田

  元祐元年春正月庚寅朔改元丙戌太皇太后诏曰原庙之立所从来久矣前日神宗皇帝初即祠宫并建寝殿以崇严祖考其孝可谓至矣今神宗旣已升祔于故事当营馆御以奉神灵而宫垣之东密接民里欲加开展则惧成烦扰欲采搢绅之议皆合帝后爲一殿则虑无以称神宗钦奉祖考之意闻治隆殿后有园池以后殿推之本留以待未亡人也可即其地立神宗原庙吾万歳之后当从英宗皇帝于治隆上以宁神明中以成吾子之志下以安民之心不亦善乎二月乙丑罢雇役丁卯诏内外待制大中大夫以上各举监司二人闰月庚寅蔡确罢司马光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壬辰吕公着门下侍郎丙午李清臣尚书左丞吕大防尚书右丞辛亥章惇罢乙卯范纯仁同知枢密院事夏四月己丑韩缜罢壬寅吕公着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文彦博以太师平章军国重事五月丁巳朔韩维门下侍郎秋七月辛酉诏以十科举士八月辛卯罢俵青苖壬辰皇弟偲封祁国公九月丙辰朔司马光薨辛酉大享明堂大赦天下己卯张璪罢冬十月戊午吕大防中书侍郎刘挚尚书右丞以浮屠安强葭芦米脂四砦归于夏人

  二年春三月丁巳太皇太后诏曰祥禫既终典策告具而有司遵用章献明肃皇后故事予当受册于文德殿虽皇帝尽孝爱之意务极尊崇而朝廷有损益之文各从宜称仰惟章献明肃皇后辅佐真庙拥佑仁宗茂业丰功宜见隆异顾予凉薄絶企徽音稽用旧仪实有慙德所有将来受册可止就崇政殿太皇太后谕执政曰母后临朝非国家盛事文德殿天子正牙岂女主所当御哉夏四月旱辛卯诏曰朕承祖宗之休获绍大统而渉道日浅昧于致治万事失中以千隂阳之和乃自冬迄夏旱旸爲虐四方之内被灾者广生民嗷嗷无所告劳永维灾变之来盖不虚发意者朕之听纳不得于理与功罪失当而赋税无节与民力屈竭而土木不息与抑忠言壅于上闻而德泽不下流与何灾异之滋至也非克已思过洗心脩德其何以荅塞天变协至太和可自今避正殿减常膳公卿大夫其勉修厥职共图消复己亥太皇太后诏曰有司奏受册当依典故在从吉之后夫册典备物以致隆名国之盛礼也行于和平之日惧不克称况今旱暵爲虐苗稼将槁民则何罪咎实在予虽侧躬永思损膳自戒尚虑无以塞责消变而有司乃于此时欲以隆名盛礼加我是实予之不德所有将来受册礼宜权停罢丁未诏曰祖宗设六科之选策三道之要以网罗天下贤儁先皇帝兴学校崇经术以作新人材变天下之俗故科目之设有所未遑今天下之士多通于经术而知所学矣宜复制策之科以徕拔俗之材裨于治道盖乃帝王之道损益趋时不必尽同同归于治而已今复置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自今年爲始西蕃酋鬼章犯南川砦遂城洮州遣游师雄行边五月丁亥李清臣罢刘挚尚书左丞王存尚书右丞六月辛丑安焘知枢密院事秋七月辛未韩维罢八月游师雄以种谊入洮州擒鬼章青宜结以献

  三年夏四月辛巳吕公着以司空平章军国事吕大防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范纯仁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孙固门下侍郎刘挚中书侍郎王存尚书左丞胡宗愈尚书右丞赵瞻佥书枢密院事六月夏人冦边荆王頵薨秋七月癸丑太皇太后诏有司褒崇皇太妃讨论典故以闻夏人冦边八月皇叔颢封徐王冬闰十二月甲辰诏百官观新乐甲寅太皇太后诏曰官宂之患所从来尚矣流弊之极实萃于今以阙计贠至相倍蓰上有久闲失职之吏则下有受害无告之民故命大臣攷求其本茍非裁损入流之数无以澄清取士之原吾今自以眇身率先天下永惟临御之始尝敕有司防补私亲旧无定限自惟薄德敢配前人已诏家庭之恩止从母后之比今当又损以示必行夫以先帝顾托之深天下责望之重茍有利于社禝吾无爱于发肤矧此恩私实同毫末忠义之士当识此诚各忘内顾之恩共成节约之制今后每遇圣节大礼生辰合得亲属恩泽并四分减一皇太后皇太妃准此

  四年春二月甲辰吕公着薨三月己卯胡宗愈罢夏五月甲申月有食之六月甲辰范纯仁王存罢丙午韩忠彦尚书左丞许将尚书右丞赵瞻同知枢密院事秋七月庚辰安焘以母忧罢九月辛巳大享明堂大赦天下冬十一月癸未孙固知枢密院事刘挚门下侍郎傅尧俞中书侍郎

  五年春二月庚戌文彦博致仕三月丙寅朔赵瞻薨壬申韩忠彦同知枢密院事苏颂尚书左丞夏四月丙午孙固薨自去冬不雨至于五月丁亥始雨冬十二月辛卯朔许将罢

  六年春二月辛卯刘挚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王岩叟佥书枢密院事癸巳苏辙尚书右丞秋上清储祥宫成冬十月庚午幸太学十一月乙酉朔刘挚罢辛丑傅尧俞薨

  七年夏四月己未立皇后孟氏甲子诏皇后具六礼五月戊戌御文德殿发册以吕大防爲奉迎使六月辛酉苏颂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苏辙门下侍郎韩忠彦知枢密院事范百禄中书侍郎梁焘尚书左丞郑雍尚书右丞刘奉世佥书枢密院事王岩叟罢秋九月壬辰太皇太后谓辅臣曰郊祀依仁宗先帝故事吕大防苏辙苏颂以天地合祭爲是范百禄以元丰六年南郊分祀上帝配以太祖未可轻改大防等议以皇帝即位未尝亲祀天地合行合祭之礼爲有名遂降诏曰国家郊庙时祀祖宗以来命官摄事惟三歳一亲郊则飨清庙冬至合祭天地于圜丘元丰间有司援周制以合祭不应古义先帝诏定亲祠北郊之仪未之及行是歳郊不设皇地示位而宗庙之飨率如权制朕以凉昧嗣承六圣休德鸿绪今兹禋礼奠币上帝祼鬯庙室而地示大神久未亲祀矧朕方郊见天地之始其冬至日南郊宜依熈宁十年故事设皇地示位以严并况之报冬十一月癸巳合祭天地于圜丘大赦天下

  八年春三月甲申苏颂罢辛卯范百禄罢夏四月癸丑诏曰方夏暑时动植之类皆以遂其长养而吾民触禁抵法系缚囹圄其深文之吏或不能体朕钦恤之意因循延蔓久不爲决干隂阳之和非细故也其诏天下官师之长敬若时令哀矜庶狱以丕应朕志丁巳诏曰朕惟祖宗严奉郊庙每以三歳对越二仪先帝元丰之末讲方丘特祭之仪盖将补一代之阙容振百王之坠典朕以菲德嗣守丕基列圣已行谨当遵奉先朝未举惧不克堪理旣不疑事无可议今后南郊合祭天地依元祐七年例施行六月戊午梁焘罢秋七月丙子朔范纯仁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八月辛酉太皇太后不豫戊辰大赦天下九月戊寅太皇太后髙氏崩于寿康殿是月皇帝亲政

  绍圣元年春二月丁未李清臣中书侍郎邓润甫尚书右丞郑雍尚书左丞己酉葬宣仁圣烈皇后于永厚陵三月壬申朔日有食之乙亥吕大防罢戊子皇叔颢封冀王丁酉苏辙罢夏四月癸丑改元壬戌章惇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范纯仁罢闰月癸酉诏罢十科举士甲申安焘门下侍郎五月甲辰诏进士专治经术辛亥刘奉世罢乙丑邓润甫薨丁卯复免役保甲法六月癸未曾布同知枢密院事贬责元祐臣寮秋九月庚戌罢制科冬十二月甲午贬责元祐史官范祖禹赵彦若黄庭坚

  二年春三月加上神宗尊諡夏四月庚午诏恤刑狱秋九月辛亥大享明堂大赦天下冬十月甲子郑雍罢甲戌许将尚书左丞蔡卞尚书右丞辛巳皇叔颢封楚王十一月乙未安焘罢

  三年春正月庚子韩忠彦罢二月夏人犯边戊子诏罢合祭自今间因大礼之歳以夏至之日躬祭地只于北郊三月辛亥皇弟佖封申王皇弟封端王六月夏人冦边秋七月癸卯月有食之九月折可适与夏人战于鸡岭败之己酉滁州沂州地震壬子楚王颢薨乙卯皇后孟氏废居瑶华宫冬十月夏人犯边

  四年春正月庚戌李清臣罢二月章惇言司马光等已追贬而吕大防刘挚梁焘等亦宜量罪示罚凡三十七人皆贬甲子文彦博降太子少保闰月壬寅曾布知枢密院事林希同知院事许将中书侍郎蔡卞尚书左丞黄履尚书右丞夏六月癸未朔日有食之秋八月己酉彗出西方九月壬子诏曰彗出西方灾谴爲大朕甚惧焉公卿各宜悉心修政辅朕不德仍许中外臣僚直言朝政阙失朕将亲览乙卯大赦天下

  元符元年春三月戊午杀内侍陈衍乙丑咸阳民段义献玉玺甲戌皇弟俣封莘王似简王偲永宁郡王夏四月壬辰林希罢五月戊申朔皇帝受传国宝吕惠卿帅师破夏人于大沙堆六月戊寅朔改元冬十一月甲子祀昊天上帝于圜丘大赦天下

  二年春三月辽国遣萧德崇来夏四月癸巳皇弟偲封睦王五月癸亥进策西安城于天都山六月诏亲祀北郊并依南郊仪制秋八月皇子生赦天下丁酉王赡招纳青唐王子瞎征九月庚子朔夏国遣使来丁未以贤妃刘氏立爲皇后闰月收复青唐以瞎征陇拶等来归辛巳黄履罢乙未皇子薨

  三年春正月戊寅大赦天下己卯皇帝崩于福宁殿圣寿二十五殡于殿之西阶羣臣上尊諡曰钦文睿武昭孝皇帝庙号哲宗七月壬寅葬永泰陵崇宁三年加上尊諡曰宪元继道世德扬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政和三年改上尊諡曰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臣称曰哲宗皇帝爰自冲年嗣膺大歴是时宣仁共政登进忠贤以安天下故元祐致治之盛庶几仁宗及绍圣亲政起熈丰旧人而用之元祐政事一切务以相反乌虖哲宗之英毅开敏有能致之资惜乎大臣不以忠厚而事其上也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列传第四十五·脱脱
  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四十九·宋濂
  ●卷五十二·徐梦莘
  ●崇祯实录卷之十·佚名
  卷之八百十三·佚名
  绎史卷七·马骕
  ·上彭咏莪学使书·丁曰健
  庐江王刘祎传·沈约
  卞彬传·萧子显
  耶律瑶质传·脱脱
  卷之五十一  損齋備忘錄下(明)梅純 撰·邓士龙
  昭阳为楚伐魏·佚名
  第七节 安史之乱(上)·吕思勉
  知罃赵武·苏辙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王蕴章

    昆山孙子香女兄弟三人,皆擅风雅。长曰云仙,最工五律,《咏雁字》有“蓝凭天作纸,白借羽成书”之句。次日蓝仙,适武林汪氏。其姑为雨园宫詹德配虚白老人,巾帼才子也,有《不栉吟》行世。蓝仙从之作诗,诗境益进。

  • 五集卷五十六·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五十六古今体五十一首【庚戌六】登安福舻作奢望古稀望竟酬岱宗阙里礼躬修【予庚子七旬时即顒冀若蒙  天贶夀跻八?必当躬诣 岱宗 阙里以申谢悃兼观民风虽自矢

  • 御选元诗卷三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三十七言古诗六李泂留别金门知已【幷序】我本山人素志邱壑获归名山为愿毕矣爰以四月十一日离京师是夜抵潞阳慨然赋诗遥慰匡庐隐者并示金门诸公为一噱云野马脱羁鞅倏疑天地寛临风一长鸣风吹散入

  • 正论解第四十一·王肃

    孔子在齐,齐侯出田,田猎招虞人以旌不进,虞人掌山泽之官也公使执之对曰:“昔先君之田也,旌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见皮冠,故不敢进,乃舍之。”孔子闻之曰:“善哉守道不如守官,道为恭敬之道见君召便?守官非守召不?也君子

  • ●卷二百二十二·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二十二。   起绍兴二十六年七月,尽其月。   七月张邵卒。   礼部尚书奉使金国待制张公行实曰:建炎元年金虏(改作人)已陷京师二圣北狩车驾南幸海内扰公慨然有忧时之志二年二月请於州上封事曰:臣臣闻

  • 第五十六回 战邙山宇文泰败溃 幸佛寺梁主衍舍身·蔡东藩

      却说西魏立柔然女郁久闾氏为后,是大统四年间事。越年废后乙弗氏,随子戊出居秦州。又越年二月,柔然入犯,举国南来,直抵夏州。西魏主宝炬,免不得遣使诘问,究为何事兴兵?柔然主头兵可汗,谓一国不能有二后,西魏故后尚存,将来仍

  • 第四十一回 倒剌沙奉宝出降 泰定后别州安置·蔡东藩

      却说燕帖木儿得撒敦来文,报言古北口复陷,心中大愤,即日召集各军,出京北去。途次又接紫荆关急报,苦难分身,只得遣快足至辽东,飞调脱脱木儿西援。看官!你道陷古北口及紫荆关的兵马,从何而来?原来就是秃满迭儿,及忽剌台、阿剌

  • 卷之四百三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秦客卿造谓穰侯曰·佚名

    【提要】 如何让他人成为你的盟友,如何动员盟友一起对付敌人、同仇敌忾,是我们在商界、政界和其他人际环境经常遇到的事情,高明的战国说客仅凭三寸之舌,就可完成组织盟友、鼓动盟友攻击敌人的不易工作。 【原文】 秦客卿

  • 汉纪三十二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上建武元年(乙酉、25)·司马光

    汉纪三十二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乙酉,公元25年) [1]春,正月,方望与安陵人弓林共立前定安公婴为天子,聚党数千人,居临泾。更始遣丞相松等击破,皆斩之。 [1]春季,正月,方望和安陵人弓林共同拥立前定安公刘婴当皇帝,聚集党徒数千人,占

  • 卷五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五十六器服略【一】【臣】等谨按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器服为典礼攸关王政之大者也洪惟我国家创制显庸列圣相承随时损益等威以辨物采以彰皇上宪古宜今钦定皇朝礼器图式御制序文有云笾豆簠簋所以事神

  • 四十四年·佚名

    (戊戌)四十四年清康熙五十七年春正月1月1日○朔庚戌,忠淸監司尹憲柱狀陳沿海邑被災狀,仍請前春所貸安興米及江都米,竝捧留本邑,各樣身布停捧,軍兵大都案,待秋擧行,備局覆奏,許之。○平安監司金楺狀請義州潛商逃躱罪人金得達,梟首

  • 妙行无住分第四·朱棣

      复次。须菩提。   【王日休曰】谓再编次。佛与须菩提答问之言也。此乃叙经者自谓。   【颜丙曰】复次。乃再说也。   【李文会曰】复次者。连前起后之辞。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疏钞

  • 第四 恶魔相应·佚名

    第一 恶魔品[一]第一 苦业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初成正觉时,住优留毗罗林之尼连禅河边,阿阇波罗尼俱律陀树下。二时,世尊独坐静观,而作如是思念:&ldquo;我今实已脱离彼苦行。善哉!我今实已脱离彼无利益之苦行。善哉!证得坚毅

  • 伊川易传·程颐

    注释《周易》并阐发理学思想的著作。又称《周易程氏传》、《程氏易传》。宋程颐撰。程颐称伊川先生,故以之名书。《宋史·艺文志》作九卷,《二程全书》作四卷,1981年中华书局《二程集》亦作四卷。杨时《跋语》说:“伊

  • 亡友鲁迅印象记·许寿裳

    许寿裳与鲁迅有长达三十五年的交谊。自留学日本起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异骨肉。鲁迅去世后,许寿裳曾陆续撰写多篇回忆鲁迅的文章,资料翔实,理解深切,文笔生动,是研究鲁迅和我国现代文学史的珍贵材料。

  • 知言·胡宏

    南宋胡宏著。原本1卷,现传本6卷。为平日论学随笔札记,屡经修改而成。此书对理学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如道、理、心、性等多有论述,而于性命之理阐发尤详。主张“性”是宇宙本体,是“天命之全体”,而“理”则包括人伦和物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