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都事略卷八十三

列传六十六

  吕惠卿字吉甫泉州晋江人也举进士为真州推官曾公亮荐为集贤校勘熙寜二年王安石领制置三司条例司以惠卿为检详迁集贤校理崇政殿说书方是时建青苖助役水利均输之政置提举官行其法于天下谓之新法一时奏请皆惠卿发之时议学校贡举惠卿乞选通经术晓政事之人主判太学令侍从举有学术行艺者为教授自京师至诸州皆建学取以经义防以时务殿试专以防问而学校贡举法俱以次推行于是王安石乞罢制举冯京曰汉唐以来豪杰多此涂出不可废惠卿谓制科止于记诵非义理之学一应此科或为终身之累制科遂罢兼判司农寺父丧服除授天章阁侍讲修起居注知制诰七年为翰林学士时王安石因久旱去位以执政荐惠卿遂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惠卿既执政恐安石复用遂起王安国李士寜之狱茍可以陷安石者无所不为八年神宗复召安石为相惠卿不自安防惠卿弟升卿考试国子监而惠卿妻弟方通在髙等为御史蔡承禧所奏既而中丞邓绾言惠卿崇立私党阿蔽所亲强借富民钱置田产遂罢政事知陈州惠卿讼安石用绾诬辞而见黜因谓安石尽弃旧学而隆尚从衡之末数以至谮愬胁持蔽贤奸党移怒行很方命矫令罔上要君凡此数恶莫不备具平日闻望扫地尽矣谋身如此以之谋国岂有逺图陛下平时以何如人遇安石而安石亦以何等人自任而乃失志倒行而逆施一至是哉十年除资政殿学士知延州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原府神宗谕惠卿令总四路守备惠卿上疏言陜西之师非惟不可以攻亦不可以守为今之计要在大为形势神宗曰如惠卿之言陜西可弃也岂宜委以边事遂落职知单州元丰六年复资政殿学士知定州移太原哲宗即位复资政殿大学士移知州引疾提举崇福宫时谏官苏辙疏其奸以为惠卿辨诈奸凶见利忘义王安石初任执政用之心腹惠卿指摘教导以济其恶青苖助役议出其手又建手实簿法尺椽寸土捡括无遗鸡豚狗彘抄劄殆遍小民怨苦甚于苗役又因保甲正长给散青苖结甲赴官不遗一户上下掻动不安其生旋又兴起大狱以胁士人力陈边事以中上意永乐之败大将徐禧本惠卿自布衣保荐擢任终始协议遂付边政败声始闻震动宸极循致不豫初实由此安石之于惠卿有卵翼之恩有父师之义方其求进则胶固为一更相汲引以欺朝廷及其权位既均势力相轧反眼相噬化为雠敌惠卿发安石私书有无使齐年知齐年者冯京也先帝犹薄其罪惠卿复发其一曰无使上知先帝由是不恱安石夫惠卿与安石出肺肝托妻子平居相结惟恐不深故虽欺君之言见于尺牍不复疑间惠卿方其无事已一一収录以备缓急之用一旦争利遂相抉摘不遗余力此犬彘之所不为而惠卿为之伏乞陛下断自圣意将惠卿追削官职投畀四裔以御魑魅初哲宗立首发安邉之诏惠卿时帅太原乃违命遣出兵西界至是御史中丞刘挚亦论其罪以为惠卿劳师动众以造衅夷狄其罪犹未足论而其公违诏敕擅发师旅实无人臣之礼则其罪不可以不治谨按惠卿遭遇暴起初不以道幸尝备位执政不深惟大义报国乃欲徼非常之功图再进用且边竟本自无事又陛下新即寳位未遑用武故上循祖宗故事加惠边垂所以休息军民慰安夷夏至恩盛徳孰不忻戴而惠卿以前两府居帅守之任所宜将顺上意以安人情乃敢以贪功幸进之志为此乱阶夫违废诏敕亏臣子之道其罪一也当陛下谅隂之中谋动干戈其罪二也受神宗遗诏未逾月而忘哀戚之情兾幸功赏其罪三也致新天子命令失信于四夷其罪四也开邉方之隙至今儆备未得安静其罪五也夫惠卿天下知其为奸人也方命擅兵天下之大恶也以天下之奸人行天下之大恶臣恐防防杜渐朝延不当涵养而不问也请以臣章付外施行以为奸臣叛命之戒责授光禄卿分司南京苏州居住寻又责建寜军节度副使建州安置移宣州复中散大夫提举崇福宫绍圣初以资政殿学士知大名府寻复大学士知延安府夏人举国犯塞惠卿修筑米脂等砦防破夏羌于大沙堆拜保宁军节度使惠卿与章惇外相善惇以兄事惠卿而心实忌之故惇作相惠卿不得入朝帅延安累年止于建节惇既贬讁元祐臣僚惠卿闻之笑曰章子厚得合死罪人辄放之其凶险如此徙镇武胜移知杭州复为观文殿学士崇寜初拜武昌军节度使知太原府以右银靑光禄大夫观文殿学士致仕起知扬青杭三州妖人张懐素谋不轨惠卿子渊见懐素道妖言不以告懐素既诛渊配沙门岛惠卿坐责祁州团练副使宣州安置移鄂州庐州复资政殿学士提举明道宫又复观文殿学士为醴泉观使未几致仕卒年八十赠开府仪同三司有文集一百卷荘子解十卷

  张璪字邃明洎之孙也举进士为王安石吕惠卿所知熈寜间为諌官御史劾郑侠不当论列王安石侠与安石弟安国俱坐贬累擢三司副使迁右正言知制诰翰林学士迁承防璪建言天地合祭议者不一窃谓阳生于十一月隂生于五月以冬至日祀天于地上之圜丘夏至日祭地于泽中之方丘此万世之不可易也谓宜即郊祀之岁于夏至之日盛礼容具乐舞遣冡宰摄事虽未能当于礼庻几先王之遗意犹有存者自是南郊北郊之议兴焉元丰四年拜参知政事五年改中书侍郎哲宗立宣仁后听政璪为谏官苏辙王觌论其邪佞辙又上疏曰臣窃惟璪性极巧佞遇事圎转昔王安石吕惠卿首加擢任被以卵翼之恩熈宁法皆璪等所共成就今二圣在上因民所欲降黜群邪变革众弊清净之风日月滋长独璪仍在重位与闻大政不唯正人所共侧目而璪之私党亦自不安但以同列无倾邪之助台谏有弹撃之请是以且自敛戢未敢为非度其中心未尝一日无窥伺之邪谋忘王吕之故党也于是遂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郑州歴定州大名府扬州加大学士元祐末卒璪初名琥更为璪云

  蒲宗孟字传正阆州新井人也举进士为苏州推官英宗以水灾下诏求直言宗孟以臣隂象妇女隂类兵隂物阉宦隂之余奸臣隂之极佞邪隂之本四夷中国之隂雨潦之变殆为是七者上疏以为陛下左右所与图事帏幄中二三贵人皆先帝所择以遗陛下者也保全宠爱使不近权而专威福乃所以安顾命元老矣二年来既借之权又使之专陛下之事陛下但拱手宴息于宫中无所可否臣亢而王豫此隂气所以盛而雨潦所以为害也陛下掖庭永巷多先帝时嫔御所给事而幽闭者诚不胜算以少言之宜不减数千百人是端闱之内宸极之次日夜常有数千百怨旷矣沴气安得而不作也艺祖时后宫止二百八十人尝因霖雨去者五十太宗时宫中不过三百人犹患其多陛下后庭安用数千百哉此隂气所以盛而雨潦所以为害也宦官出入宫禁权均人主两朝来尤为太甚荣辱出其语言公卿重足一迹道路不敢以目邪柔之夫附之以进先朝显人为国家执政柄者多由其门以久富贵陛下践极之日稍抑夺其气又谪其渠魁而老黠者数人其心慊慊不足觖言望语无所不出以数十年猖狂自恣而一日为陛下所轧懐忿忍怨安知其不为党奸助恶之计此隂气所以盛而雨潦所以为害也鸷敌视于北贪戎翫于西常欲虵豕吾民而并吞中国者盖积有年奸雄之人草伏而庐处四立而环顾但未有以发之下纾上急恐北方将破盟西夏将慢命奸雄之人传檄而起此隂气所以盛而雨潦所以为害也骄兵满天下而劲捍无赖者尤聚于京师与河北动有所欲徜徉睥睨视其上之人如仇雠平时无事竭天下之财耗天下之谷粟以饲养之可谓衣丰而食足矣三岁一郊赉闲时一特支举一非常之礼又随而赐予犹未厌其心也过萌无耻之求一旦不如所懐羣行而噪呼色怒而诋讪前世当治安之时莫不皆有可惊之事惟其不以为忧故至于无可奈何今国家之忧正在骄兵惟陛下深忧而熟计远览而独断使不至于无可奈何以定万世之业祖宗之望也曩者其谋屡发近日其志转愤但含蓄而未动耳此隂气所以盛而雨潦所以为害也佞邪之人语言便嬛易以惑乱主听自迩以来二数人得进见左右者是皆何人因縁攀附遂屡召而数进四方不知以谓陛下宠私昵忘公道矣陛下尚不知逺之乃屡召而数见此隂气所以盛而雨潦所以为害也陛下欲御大臣在揽威福而制其自专欲洗怨旷在省其职局而去其无用欲清阍寺在裁损其数而正其洒扫欲御夷狄在先求贤将而大为储蓄欲消奸雄在爱养良民而务行寛厚之政欲惩骄兵在奋威刑罢姑息而裁省宂滥之卒欲杜佞邪在舎私昵廓至公而御百辟陛下弭灾而塞变莫急于此七者既又地震宗孟复上疏益指斥大臣宫禁及宦官除馆阁校勘熙宁中为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直舎人院擢右正言知制诰同修国史为翰林学士兼侍读神宗曰学士职清地近而官仪未宠自今宜佩鱼学士佩鱼自宗孟始也元丰五年除尚书左丞甞与神宗论及人材宗孟曰方今人材难得司马光以朋党壊之者半矣神宗曰卿乃不取司马光邪盖不以宗孟之言为然也六年御史论宗孟荒于酒色出知汝州逾年加资政殿学士知亳州元祐初改杭州移郓州郓素多盗宗孟痛加诛鉏盗为之衰盗固衰矣而所戮不可胜计也于是御史劾宗孟治郓惨酷坐落职知虢州诏曰女不以龚遂为心朕独不愧孝宣之用人乎明年复职知河中府移帅永兴又移北都以疾求河中既至而卒年六十六宗孟趣尚严整性侈汰燕饮无度为时议所贬有文集五十卷奏议二十卷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七·吴广成
  东汉会要卷十七·徐天麟
  铁围山丛谈卷第二·蔡絛
  卷一百三十五·杨士奇
  ●崇祯实录卷之八·佚名
  卷二十九·陈均
  敬乡录卷十一·吴师道
  卷十八·班固
  韦放传·姚思廉
  乐运传·令狐德棻
  蠕蠕公主郁久闾氏传·李延寿
  方信孺传·脱脱
  宋濂传·张廷玉
  卷第九十五·佚名
  卷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性情集巻四·周巽

    (元)周巽 撰○七言古诗姑苏台吴山髙吴水长乌啼霜枫落鹿逰烟草荒百花洲在春无主曽见蛾眉花下舞祗怜西子捧心颦那觉越王尝胆苦山围水绕阖闾城故国台倾空有名子胥伏剑夫差死悲风哀动寒潮声黄金台邉风动燕云开千金买骏骨宛

  • 志第二十六 州郡二·沈约

    ○南豫州 豫州 江州 青州 冀州 司州 南豫州刺史,晋江左胡寇强盛,豫部歼覆,元帝永昌元年,刺史祖约始自谯城退还寿春。成帝咸和四年,侨立豫州,庾亮为刺史,治芜湖。咸康四年,毛宝为刺史,治邾城。六年,荆州刺史庾翼镇武昌,领豫

  • 卷七十六·志第二十九·律历九·脱脱

        ◎律历九   ○皇祐浑仪   尧敕羲和制横箫以考察星度,其机衡用玉,欲其燥湿不变,运动有常,坚久而不能废也。至于后世,铸铜为圆仪,以法天体。自洛下闳造《太初历》,用浑仪,及东汉孝和帝时,太史惟有赤道仪,岁时

  • 卷之一千三百三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四一四 两江总督高晋奏遵旨查办应领应留书籍情形折·佚名

    四一四 两江总督高晋奏遵旨查办应领应留书籍情形折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十七日臣高晋谨奏,为遵旨开单覆奏事。窃臣前接廷寄钦奉上谕:各省进到书籍,着交总裁督同总纂、提调、纂修等通行查检,开列清单,行知督抚酌委妥便之员,赴翰

  • 京口耆旧传卷二·刘宰

    米黻【子友仁】虞申曽布【弟开从子统等】俞康直王汉之【弟涣之等】许孙荩都絜杨樗年张扶【弟瑾】吴交如霍箎田晓姜谦光【刘倬等】米黻字元章自言黻即芾也故又作芾太原人其父尝家襄阳未几迁丹徒故国史书曰吴人其先以

  • 卷十六 魏书十六 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陈寿

    (任峻传、苏则传、杜畿传、郑浑传、仓慈传)任峻传,任峻字伯达,河南郡中牟县人。汉朝末,四方騷乱,关东地区都受到震动,中牟县令杨原忧愁恐惧,打算弃官逃走,任峻劝他说:“董卓带头叛乱,天下人没有不怨恨的。然而却没有人倡议讨伐他

  • 弇山堂别集卷五十五·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卿贰表户部左右侍郎刘诚洪武元年由司农少卿改任杭琪见尚书元年任张仁荣二年由本部员外朗升夏惟武三年由中书省郎中升秦适三年由黄州府知府升左程进三年任右蒋礼三年由鹰扬卫知事升张琬江西鄱阳人岁贡三

  • 五经稽疑卷八·朱睦㮮

    明 朱睦㮮 撰礼记昬定晨省之节昧爽丕显向晦宴息此天道之晨昬人事之定节方今未之有改也况人之事亲乃庸行也而顾欲逾其节乎记谓子妇鸡初鸣适父母舅姑之所强人以所不可能亦非所以安父母舅姑宴息之性此记者过饬之词非圣

  • 降众生品第三十二·佚名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唯世尊,甚奇甚特。受持般若波罗蜜讽诵习读守行念者,为得现世功德教授众生。净诸佛国从一佛刹至一佛刹。见诸佛已意欲供养。随其所愿辄得供养。具足善本所从诸佛闻经法者,至得三耶三佛初不中忘。便得家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五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五卷(德王品第二十二)广出是有三乘无三乘等事 释闻不闻义。谓三世声并不可闻德王品第二十二案。僧亮曰。已说五门。次说行之所得功德也。僧宗曰。此品广前五行也。功德是行中之胜。未至

  • 鸡肋集·晁补之

    诗文别集。北宋晁补之(1053—1110)撰。七十卷。补之字无咎,自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进士。曾官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等。两次遭贬,一度闲居故里,啸

  • 小鸣稿·朱诚泳

    十卷。明朱诚泳撰。朱诚泳,号宾竹道人,明太祖五世孙。生年不详,弘治元年 (1488)袭封秦王。性孝友恭谨,尝铭冠服以自警,建正学书院,又旁建小学,择军校子弟之秀慧者延师教之,卒谥简。著有《小鸣稿》 十卷。此集为朱诚泳

  • 钟司徒集·钟会

    三国魏文别集。钟会撰。钟会字士季,钟繇幼子,官至司徒,世称“钟司徒”。《隋书·经籍志》著录《钟会集》9卷,并谓“梁十卷,录一卷”。两《唐书》又著录为10卷,可能已重新编次,后遂亡佚。现在所能看到的仅有明末张溥辑

  • 海东札记·朱景英

    地理杂志。清朱景英撰。四卷。景英字幼芝,一字梅冶,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乾隆举人,官至北路理藩同知。著有《畲经堂集》。历官台湾,遍及南北路,凡所见闻,俱成杂记,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成书,记事止于乾隆三十三年,约

  • 荆楚岁时记译注·宗懔

    南朝梁宗懔撰。《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三》、《四部备要 ·史部》及《旧小说 ·甲集》等均有收录。今存1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译注出版。宗懔字元懔,江陵 (今属湖北)人。先仕萧梁,后入北周,官拜车骑大将军、

  • 钱氏私志·钱愐

    笔记。旧题钱彦远(一作钱愐、钱世昭)著。一卷。原本二卷,今本仅一卷,据钱曾《读书敏求记》所考,乃钱愐所记,钱世昭“叙而集之”(钱世昭序)。是书所记,皆宋时朝野杂事,涉及到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著名文学家的一些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