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都事略卷一百七

列传九十

  种师道字彞叔世衡之孙也年二十以伯父谔防为三班奉职试法易文阶为镇洮军推官谔死故吏徐勲盗印而补人官事觉诏御史问状勲引谔子朴为证师道驰至京师上书曰朴斩然哀疚岂复有此傥不获免似为夏人报仇神宗即日赦朴陜西转运使王钦臣闻而义之辟以为属以熙州推官权同谷县有滑吏讼田弥二年不决师道阅其牍穷日力不可竟然所讼止于母及兄而已引吏前诘之曰母兄法当讼也邪吏遂服罪累擢提举秦凤路常平换庄宅使知德顺军坐尝议役法忤蔡京意罢入党籍屏居十余年始得武功大夫忠州刺史泾原路兵马钤辖知懐德军师道初名建中避年号改为师极诏赐今名夏国议画界以故地为请师道曰如言故地当以汉唐为正则君之疆土益蹙矣徽宗召问以边事对曰先为不可胜来则应之妄动生事非计也童贯议欲徙内郡弓箭手以实边而指为西边所招之数徽宗以问师道对曰臣恐勤逺之功未立而追扰先及矣徽宗然之以请得提举崇福宫久之复以泾原钤辖知西安州夏人侵近边军筑佛口谷为城率众往平之师初临城渴甚师道指山之西麓曰是当有水命工求之得水满谷夏人以为神迁左武大夫康州防御使拜龙神衞四厢都指挥使洺州防御使知渭州节制诸道兵往城席苇平方庀工而贼坌至据瓠芦河坚壁老我师师道陈于河浒若将决战者使人扬言曰援兵至矣贼方疑顾而杨可世濳军其后姚平仲以精甲衷击之贼大溃斩首五千级获槖駞马牛万计其酋仅以身免卒城而还又诏率陜西河东七路之师征臧厎城期以一旬必克既薄城下虏守备甚饬官军稍怠小校有据胡床自休者立斩之尸于军门令诸将曰今日城不下当视此众股栗既而登城即溃去以功进侍衞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应道军承宣使以靖夏城失守降陇州防御使俄以都统制与殿前刘延庆步军刘仲武出萧关夏人弃永和割沓两城而遁师及鸣沙无所见而还拜保静军节度使童贯谋伐燕命师道尽防诸将师道谏曰今日之举譬如盗入邻家不能救又乗之而分其室焉师出无名何以成事不听既过白沟辽人军容甚整诟而前王师多伤贯亟召军还辽人遂至城下使来请曰女真之叛本朝亦南朝之所甚畏也舍此不图而欲射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谓为得计可乎使不获已而罢岁币固所愿也或使归其故疆亦云从矣救灾恤邻古今通义唯大国图之贯不能对麾使去师道复谏宜许之又不听密劾其助贼沮军宰相王黼怒责授右卫将军致仕而用刘延庆代之延庆果败绩徽宗思其言起为宪州刺史知环州俄还保静军节度使复致仕金人南下拜师道静难军节度使京畿河北路制置使听用便宜檄兵食师道闻命即东遇姚平仲以步骑三千戍燕遂与之俱北至洛阳而斡里雅布已屯于京城之北矣或止师道勿行曰贼势方鋭盍少驻泛水以谋万全师道曰吾兵少若迟回不进形见情得秖取辱焉今鼓行而前敌安能知虚实都人知吾来士气自振何忧贼矣钦宗闻其至喜甚既入见时已与金人议和钦宗曰今日之事卿之意如何师道曰岂有孤军深入人境而能善其归乎女真可谓不知兵矣钦宗曰吾业已讲好矣奈何对曰臣以军旅之事事陛下余非所敢知也拜同知枢密院事京畿河北河东宣抚使以姚平仲为都统制诸道兵悉隷之师道时被病特命毋拜敌使王汭素颉颃方入对望见师道拜跪稍加礼钦宗顾师道笑曰彼为卿故也自敌渡河京城诸门昼闭市无薪菜师道请啓西南壁听民出入如平常敌有过统制马忠军前者忠斩其人敌诉于朝师道付以界旗使自为制后无有敢越佚者防平仲之父古以昭庆军节度使帅熙河领兵入援钦宗方倚师道以谋国师道以三镇不可弃城下不可战朝廷姑坚守和议俟姚古来兵势益盛军中共议自遣使人往谕敌以三镇系国家边面决不可割宁以其赋入増作歳币庶几和好久逺如此三两返势须逗留半月重兵密迩彼必不敢逺去劫掠孳生监粮草渐竭不免北还俟过河以骑兵尾袭至真定中山两镇必不肯下彼腹背受敌可以得志而姚平仲恐功名之防归于种氏忌之乃以士不得速战有怨言逹于钦宗李纲主其议令城外兵马缓急听平仲节制师道言不见用平仲常从童贯平方腊有功为贯所抑钦宗以其骁勇许以成功授节度使平仲议欲夜叩敌营生擒斡里雅布奉康王以归钦宗一日遣使五軰趣师道进战师道言过春分节乃可击矣是时相距才八日盖师道迟其弟师中之至也钦宗以其缓乃从平仲率歩骑万人入劫敌砦平仲之未发也敌人已知之先事设备故反为所败诏罢纲师道曰胜负兵家之常再击可也议者难之会太学生噪于阙下请复纲师道位钦宗黾勉从之纲复执政而师道实未尝去位也敌退师道始罢为中太一宫使于是御史中丞许翰上疏以为不当解师道兵柄钦宗曰师道老矣难用当使卿见之令相见于殿门外师道不语翰曰国家有难诏许咨访所疑愿公毋以书生不知兵谕以至计因言平仲城下用兵之失以感发之师道始言我众彼寡但分兵结砦控守要地使之粮道不通挫以持久可破也翰深叹息其言复上奏师道智虑未衰方时多故而爪牙虎臣顿之散地非计也未几拜太尉镇洮军节度使复为河北宣抚使驻军滑州实无兵从行师道请合关中两河卒屯于沧衞孟滑豫为防秋计朝论以大敌甫退不宜劳民以示弱格不用旣而弟师中战死于榆次姚古败于盘陀朝廷震悚召师道还不复有委用意太原失守又遣李纲巡边次河阳王汭来自燕师道揣敌必大举入防亟上疏请幸长安以避其锋大臣以为怯复召还既至病不能见卒于第年七十六赠开府仪同三司阅月敌再犯京师北城陷钦宗恸哭曰朕不用种师道言以至于此始师道劝钦宗乗其渡河半击之不从曰异日必为后患故钦宗思其言嗟痛之后赠少保諡曰中宪弟师中

  师中字端孺以功累擢至侍衞亲军副指挥使房州观察使知邠州徙知庆阳府燕山之役为副都緫管初斡里雅布之犯京师也朝廷议割三镇与和质肃王枢及宰相张邦昌以行斡里雅布师还抵中山河闲两镇兵民固守不肯下肃王邦昌及割地使等躬至城下说谕即矢石及之而退防边诸州亦然而尼堪南陷隆德诏师道及姚古师中往援三镇以师道为河北宣抚使古为河东制置使师中副之师中因此进兵逼金人金人出境尼堪之师至太原太原亦坚壁固守金人之兵围之悉破诸县城欲困之使内外不相通虽古进师复隆德威胜扼南北关累出兵有胜负而不能解围于是诏师中由井陉道与古相犄角师中进次平定军复寿阳榆次诸县时尼堪以暑度陉防西山之师于云中所留兵皆分就畜牧觇者以为兵败将归告于朝廷大臣信之从中督战无虚日诏书以逗留切责师中师中曰逗留兵家大戮也吾结发兵闲岂不知之而思以此为罪乎慨然赴敌与金人战于榆次死之赠少师諡曰庄愍臣称曰靖康之难可不哀哉方是时金人之兵强于天下所至州县悉望风奔溃莫有鬭者独师道谓敌可与战而胜非若鬼神之不可测熊虎之不可御也故请俟其渡河扼而殱之师道老将其所以应机料敌者审矣忽其言而不用何哉用之则国耻可雪而人主亦无后时之悔矣悲夫

  刘延庆保大军人也家世将家雄豪有勇数从西伐屡立战功为鄜延路緫管迁龙神衞四厢都指挥使由相州观察使拜泰宁军留后徽宗谓两使留后乃五代藩镇官以亲信留主后务之亲不可循用易为承宣使仍冠以军名延庆遂拜泰宁军承宣使承宣使自延庆始延庆破夏人成德军生擒赏屈并熙河招到伪王子益麻党征加歩军副都指挥使以功拜保信军节度使为侍衞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从童贯讨平方腊徙镇三城又从童贯蔡攸北伐延庆为都统制统兵十万偕郭药师过白沟延庆师行无纪律药师扣马谏曰今大军衮队而行若敌人设伏邀击首尾不相救应则望尘溃散矣延庆不听行至良乡四军萧干率精锐迎击延庆与战败绩延庆闭门不出药师曰四军精兵不过万人今悉众拒我燕山必虚药师请以奇兵五千倍道兼进入燕山请令公之子三太尉以精兵五千人策应延庆许之乃遣大将髙世宣与药师偕行三太尉者谓光世也药师引兵入燕山萧干以精兵三千人与药师巷战而延庆渝约不遣光世药师无援遂败走世宣死之药师走至涿州延庆下砦于卢沟河南敌分轻兵断絶粮运延庆亦遣其将王渊以兵数千人护饷道敌纵兵南行杀运粮人夫多弃粮而遁渊为敌所擒延庆遂弃大将旗鼓而走萧干以兵追袭横尸百余里贯攸退保雄州奏贬延庆为率府率致仕筠州安置其后光世讨逋河北贼有功延庆复拜镇海军节度使金人犯京师何防孙傅曹黼在城上募人为兵以丘濬感事诗有郭京刘无忌名姓于市人中得无忌于卒伍中得京用为统制谓京能用六丁六甲法可以生擒二人扫荡余众京才出为金人所败引丘南遁延庆引西兵万人夺开逺门以出至儿寺为追骑所杀其子光国携王黼爱妾以逃行十余里亦追及之自缢死后光世最显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也由武举为府州黄河东岸巡检贾胡疃有水泉子敌常越境南汲灌虑异日为边患尽折絶之敌忿聚兵于山驰薄官军灌迎髙射之发辄中或着崖石皆没镞后三十年敌官萧太师者防灌于雄州言水泉子之战叹何巡检神射灌曰灌是也累功迁内殿崇班知宁化军徙丰州又知沧州以治城壁功迁引进使知湟州姚雄为经略使剏垦田法三百顷城砦五十顷募民开耕出粟灌曰垦田固良法然民与牛皆取足其地官田多垦则私田必荒是设法夺民也时城东决逹原有闲田近千顷灌命架邈川水漑之悉为沃壤号广利渠徙河岷二州提举熙河兰湟路弓箭手召对奏曰赵充国云金城湟中谷斛八钱今西宁湟廓盖其地也臣前待罪湟州引水漑城东荒田且千顷不一月悉为膏腴而人之占耕者溢于地数况汉唐故渠闲亦可攷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民乐就募而弓箭手之额乃易足矣还至部遂以其言行之才半年得善田二万六千余顷应募者七千四百余人马九百余匹为他路最从童贯取震武军以功迁吉州防御使知兰州又以功拜廓州防御使童贯自泾原谋西入贼兵大集统安城灌率诸将捣虚直取之防刘法败统安陷于敌贼围震武灌解围犹坐逗留罢州事起知青州从破方腊以功转同州观察使还知易州转宁武军承宣使为燕山府路副都緫管四军取景围蓟灌解蓟围复景州斩首二千余级俘六百人召还管干侍衞步军司公事敌使来赐射玉津园灌以选伴射一发破的再发则不敌曰太尉殆不能邪灌曰非不能也以礼逊客也整弓复发则又中徽宗亲酌宠劳之除侍御亲军都虞候金人南下朝廷出禁卒付内侍梁方平守濬州灌谓宰相白时中曰金人倾国逺来其锋不可当今方平领精鋭以往京师皆疲弱也万一方平不枝梧何以善后乎曷留之以壮根本诏灌迎敌灌曰军不堪战也傥可守御而已时中不可曰已召种师道领西兵三万来防矣遂除灌武泰军节度使副师道为都统制未行徽宗内禅师道未至命灌领兵二万往河北次滑州防方平弃州南走灌亦望风奔溃金人遂度河直犯京师灌坐削官职令前军自效已而复之金人攻城灌与之战军辄败走灌没于陈年六十二言者论其守河误国尽褫故官而方平坐诛

猜你喜欢
  契丹國志卷之四·叶隆礼
  第六十回 因祸为福仲卿得官 寓正于谐东方善辩·蔡东藩
  ●卷一·叶梦珠
  第四十二回 汉王计夺韩信兵 彭越潜断楚军后·黄士衡
  卷十二下·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三·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六·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九十九·佚名
  绎史卷一百十五·马骕
  卷四十三·佚名
  粤语三(查东山散笔、沈墨庵补述)·查继佐
  阔里吉思传·宋濂
  第二十二章 向长沙前进北伐的序幕战·李宗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十·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清代,敬业堂诗集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五十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余波词下齐天乐【辛酉贵阳立春】东风两度年头尾新春旧春如替雪点湘苹烟开湖柳又看山梅到此蛮粧绾髻待踏月塲开芦笙旋起铜鼓声中青红儿女

  • 卷六百三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三十八张乔张乔池州人咸通中进士黄巢之乱罢举隐九华诗二卷宴边将一曲梁州金石清边风萧飒动江城座中有老沙场客横笛休吹塞上声郢州即事孤城临远水千里见寒山白雪无人唱沧洲尽日闲鸟归残烧

  • 上官仪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上官仪(约608—664)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贞观进士。官弘文馆学士、西台侍郎等职。 永徽时,见恶于武则天,麟德时又被告发与废太子忠通谋,下狱死,籍其家。诗多应制、奉和之作,婉媚工整,时称“上官体”。又归纳六

  • 虚舟集巻五·王偁

    (明)王偁 撰○七言律诗登无诸钓龙台懐古髙台逺枕大江流江上云屏宿霭收才子挥毫春作赋商人醉酒晚移舟空潭龙去山河改古殿云寒剑戟愁莫向此中多感慨汉家陵树已千秋留别梅溪诸友凉风才动芰荷衣却忆青山赋独归近别慈亲温省

  • 卷四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八十二·脱脱

        吴泳 徐范 李韶 王迈 史弥巩 陈埙 赵与{竹忌} 李大同 黄 杨大异   吴泳,字叔永,潼川人。嘉定二年进士,历官为军器少监,行太府寺丞,行校书郎,升秘书丞兼权司封郎官,兼枢密院编修官,升着作郎,时暂兼权直舍人院。

  • 第二十回 日暮途穷寄身异域 水流花谢撒手尘寰·蔡东藩

      却说郑成功欲进攻南京,帐内有部将谏阻,这部将便是中军提督甘辉,当下献计道:“我军深入南京,清廷必发兵来救,前有守兵,后有援兵,我军孤处其间,岂非陷入重围?现不如将我军分作两路,一路取扬州,堵住山东来军,一路据京口,截断两浙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二·徐乾学

    宋纪一百二【起昭阳单阏四月尽防防大荒落十二月凡二年有九月】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徳宪慈显孝皇帝宣和五年夏四月癸巳金使杨璞赍誓书以燕京及涿易檀顺景蓟六州来归 庚子童贯蔡攸入燕山府燕之金帛子女职官民户

  • 卷之二百七十三·佚名

    光绪十五年。己丑。八月。甲戌。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癸卯皆如之。外记○乙亥。谕军机大臣等、朕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懿旨。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奏、遵议通筹

  • 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第四·班固

    【原文】自古帝王之兴,曷尝不建辅弼之臣所与共成天功者乎!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沛公总帅雄俊,三年然后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时大

  • 则天顺圣武皇后本纪·欧阳修

    则天皇后姓武名..,并州文水人。其父武士..,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为应国公。武后十四岁时,太宗李世民听说她有姿色,选她进宫做才人。太宗逝世后,武后削发出家为尼,住在感业寺。高宗李治游感业寺,相见后非常喜欢她,再召她入

  • 王弘贽传·欧阳修

    王弘贽,不知他的家世是什么人。唐明宗时,当合、阶二州刺史、右千牛卫将军、卫州刺史。潞王从珂在凤翔造反,拥兵东进到陕州。愍帝害怕,夜里和一百多骑出逃,到卫州东面七八里,遇晋高祖准备到京朝见,骑马做前导的侍从不知回避,愍

  • ●岁华纪丽卷第三·韩鄂

    唐韩谔撰 明沈士龙胡震亨同校 秋 秋为白藏 【梁元帝纂要云秋为白藏亦曰收成亦曰三秋素秋高秋商秋九秋】 景当素节 【又曰节曰素节商节辰曰凄辰霜辰】 帝称少皡 【其帝少皡】 神号蓐收 【其神蓐收】 众木摇落 【见秋

  • 大德不逾,小节不拘·孔子

    【原文】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注释】 大德:德行中的大节。小德即小节。闲:限,引申为法度。 【译文】 子夏说:“大节方面不出问题,小节上有所出入是可以的。” 【读解】 在《宪问》篇里,子贡问孔子说:“管

  • 第十 谋篇 2·王诩

    【原文】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万事一道而百度①一数也。夫仁人轻货②,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

  • 袪世人对于佛教的误解及唤起佛教徒的自醒·太虚

    ──二十年一月在思明县佛教会讲──各界代表及本会会员!我今日并非代表中国佛教会而来,不过偶尔适逢其会,顺便参加贵会执监委员的受职典礼而已。然我确是中国佛教会的发起人,而组织了中国佛教会,因此,各省、各县也就有系统

  • 卷三十七·佚名

    释习相应品第三之三【经】&ldquo;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萨婆若不与过去世合。何以故?过去世不可见,何况萨婆若与过去世合?萨婆若不与未来世合。何以故?未来世不可见,何况萨婆若与未来世合?萨婆若不与现在

  •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一·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大门总摄颂曰。初明受近圆  次分亡人物圆坛并户钩  菩萨像五门别门初总摄颂曰。近圆知日数  界别不入地界边五众居  不截皮生肉第一子摄颂曰。近圆男女状  非近圆为师难等十无

  • 诗品·钟嵘

    钟嵘著。字仲伟。颍川长社人。生于齐梁时代。该书又名《诗评》。以评名是论作家优劣,以品称是定作家品第。后《诗品》成为定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论著作。全书由正文和序文两部分组成。《序》是全书总论,论述了五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