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都事略卷四十七

列传三十

  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也生之夕其祖文逸梦一羽衣自称懐玉山人觉而亿生有毛被其体其长盈尺逾月始堕母口授以书随即成诵六嵗学吟诗七嵗善属文年十一以童子召对试诗赋五篇下笔立成太宗叹异以爲秘书省正字制曰汝方在髫龄不烦师训精爽神助文字生知越景絶尘一日千里予有望于汝也从祖徽之知许州亿徃依焉徽之间与语叹其学问该博曰兴吾门在汝矣淳化中命读书秘阁迁光禄寺丞太宗观华后苑召命赋诗明年苑中曲宴亿复以诗献太宗诘有司不时召对曰非贴职不与即以亿直集贤院眞宗即位拜右正言修太宗实録凡八十篇而亿独成五十六卷出知处州召还拜左司谏知制诰咸平中诏近臣议灵州弃守亿上疏曰臣闻汉武帝北筑朔方郡平津侯谏以爲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贾捐之建议弃朱厓当时公卿亦有异论元帝罢众多之说下诏废之人颂其徳夫灵武之地自继迁叛命横行沙漠诸将出师累年未尝出一兵驰一骑敢与敌角此灵武之存无益明甚平津所言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正今日谓也臣愿陛下如元帝之弃朱厓而弃灵武以息民力以省餽运臣窃见太祖命姚内斌领庆州董遵诲领环州二人所统之兵裁五六千而已阃外之事一以付之军市之租不从中覆用能士卒效命羌夷畏威朝廷无旰食之忧疆埸无羽书之警臣欲望陛下选用二三骁将付以精兵一二万人以数县租税给其用度令分守边郡则继迁可计日成擒矣景徳初同王钦若修册府元大中祥符初爲翰林学士尝以疾在告眞宗遣使挟太医疗之亿表谢眞宗批纸尾赐诗有副予前席待名贤之句其顾遇如此亿于歴代典章制度尤爲该洽经传子史百家之学罔不通贯爲文敏赡数千百言不加防窜对客谈笑挥毫无滞论治道谈世务必稽古验今究切利病厚风义重名教诱进后学乐道人善贤士大夫翕然宗之然评品人物黒白太明亦以此取疾于人而人多谗毁之者亿尝草荅契丹书云邻壤交欢眞宗自注其侧云朽壤防壤粪壤亿遽改爲邻境明日引唐故事学士草制有所改爲不称职亟求罢眞宗语宰相曰杨亿不通商量眞有气性及章献后之立也眞宗欲得亿草制使丁谓谕旨亿难之谓曰大年勉爲此不忧不富贵亿曰如此富贵亦非所愿也乃命陈彭年草制亿既频忤旨而王钦若陈彭年深所谗毁亿甞入直夜召见禁中命坐赐茶从容顾问久之出文藁数箧以示亿曰卿识朕书迹乎皆朕自起草未尝令臣下代作也亿皇恐不知所对顿首再拜而出乃知谗言得行矣亿有别墅在阳翟亿母往视之防母病亿不俟报而行谗者以爲慢朝廷亿素体羸至是以病闻乃授太常少卿分司西京进秘书监起知汝州会加玉皇圣号召爲寳册参详仪制副使天禧二年迁工部侍郎知贡举坐谴降秘书监母丧诏起复爲翰林学士亿尝代冦准草奏请皇太子亲政斥丁谓等奸邪事准既逐亿亦忧畏而卒年四十七景祐元年枢密使王晦叔上其事仁宗嘉叹诏赠礼部尚书諡曰文有司举故事非尝任二府及事东宫四品无赠官仁宗曰亿爲国竭忠有君子之大节可拘以常典乎亿晚年颇留意释典有文集一百九十四卷又别有西昆詶倡等集又手録时人所作爲儒苑时文録数十篇眞宗尝谓王旦曰亿辞学无比后学皆师慕之文章有贞元元和风格自亿始也旦曰后学皆师慕亿唯李宗谔久与之游终不得其鳞甲谓其体弱不宗经典云

  刘筠字子仪大名人也举进士爲馆陶尉入爲秘阁校理契丹内侵眞宗北廵以筠爲大名府观察判官与修册府元书成转左正言直史馆修起居注召试中书迁左司谏知制诰史馆修撰出知邓州徙陈州入爲翰林学士初筠草丁谓李廸罢相制既而谓复留命筠草制筠不奉诏谓再相时眞宗久疾谓寖擅权筠请补外遂以右谏议大夫知庐州仁宗即位复召爲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已而数以疾辞进枢密直学士知颍州召入复爲翰林学士承旨同修国史兼龙图阁学士出知庐州卒年六十一筠自景徳以来居文翰之选与杨亿齐名当时号爲杨刘三入禁林三典贡举以策论升降天下士自筠始也性不茍合于时临事明达而所治尚简严云

  臣称曰文章之难莫难于复古亿与筠皆以文名于世然去古既逺时尚骈俪虽词华之妙足以畅帝谟而议论之粹亦足以谋王体至于属辞比事用各有当虽云工矣而简严典重之体温厚深淳之气终有愧于古焉夫欲维持斯文使一变而复古必得命世之大才而后可也

  戚纶字仲言应天府楚丘人也父同文字文约幼孤事祖母以孝闻从邑人杨慤受经慤隐居不仕而以女弟妻同文遇疾因托以家事同文爲其三世之未者遭世丧乱亦不复仕且思见混一遂以同文爲名慤勉之仕同文曰长者不仕同文亦不仕聚徒讲学相继登科者五十六人践台阁者亦至十数尚信义喜周人急所与交皆当世知名士杨徽之因使至郡多所詶倡及卒徽之与其门人諡曰坚素先生应天府民有曹诚者即同文旧居广舍百五十楹聚书千余卷以延学者眞宗嘉之赐名曰应天府书院云同文长子曰维仕至户部郎中纶其次子也笃于古学喜谈名教举进士爲沂州簿徙知太和县同文卒诏令起复太和民险悍好兴讼纶爲谕民诗五十篇言近而易晓老幼多传之坐鞫狱失实免久之知永嘉县有惠政眞宗即位杨徽之荐其文学纯谨除秘阁校理眞宗初置龙图阁待制首以任纶累迁兵部贠外郎掌吏部选事方是时祥文荐降歌诵日兴纶恐流俗托朝廷嘉瑞事诈爲神灵木石之异幻惑愚众如少君栾大者上疏极谏眞宗嘉纳之迁户部郎中直昭文馆擢枢密直学士出知杭州发运使胡则季浦恶其脩洁相与捃摭徙知州又徙徐州迁左谏议大夫代还复知青州改郓州复爲劝农使王遵诲所诬奏谓其尝讪朝廷左迁岳州练副使改保静军节度副使又改太常少卿分司南京卒年六十八梁颢字太素郓州项城人也从王禹偁爲学禹偁颇器之举进士太宗召升殿擢冠甲科爲大名府观察推官迁右拾遗直史馆始赵昌言在大名颢在幕府昌言入爲枢密副使坐翟马周事罢颢亦贬虢州司户参军起知鱼台县召还复直史馆爲开封府推官累迁左司谏度支判官同修起居注眞宗幸大名访羣臣边事颢上疏曰陛下命将出师乗秋备塞大将傅濳奉明诏握重兵逗挠无谋迁延翫冦守陴闭垒巽懦以自全锐卒精兵局束而不用以至敌马南牧蹂践河朔此以贼遗陛下者也陛下赦而不诛则何以谢横死之民黜而不戮则何以恢用兵之略邪臣愚望陛下于边将中择有武勇谋略取十人人付骑兵五千器甲全备轻赍粮糗逐水草于边上往复扞御不得入郡邑亦不得一处相聚遇有敌人随时掩杀仍令烽候相望交相救应縁边州郡守城兵帅即坚壁以待之遇游骑近城掩杀敌人即城内量出甲兵援救如此则乗城者不坚闭垒门免坐观于胜负扞边者不茍依郡郭可行备于冦攘虽非良筹且殊胶柱也时论韪之除知制诰迁右谏议大夫拜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卒年四十二颢风姿粹美强力少疾闺门雍睦与人交久而无改士大夫多之子固继世擢第一爲直史馆早卒固弟适相仁宗自有传

  孙何字汉公蔡州汝阳人也幼耆学与丁谓齐名王禹偁尤所题奬以爲自唐韩栁后三百年有孙丁也时人谓之孙丁举进士开封礼部殿试俱第一爲将作监丞通判陜州召入直史馆迁秘书丞京西转运副使歴右正言改右司谏唐制郊祀行庆止进勲阶五代肆赦例迁官秩宋兴因之未暇革也何与起居郎耿望言其非制眞宗嘉纳遂定三年磨勘进秩之法郊礼止加散官勲爵眞宗数访以边事何请择将帅于文武之内参用谋臣凡奏边防则宜陛见廷问以防壅阏縁边州县有合救援处则督以军令听其便宜今敌骑充斥粮运则宜轻赍疾驱凡此皆当今之急务也时傅濳逗挠无功何又请斩濳以徇寻出爲京东两浙转运使何辨急颇事苛察日有捶楚州县吏患之乃求古碑字磨灭者纸本掲之馆中何至则读其碑辨识文字以爪掻发垢而嗅之遂往往至暮不复省録文案又官属罹谴罚者其众故从者依凭其威妄爲寒暑所至骚然加起居舍人景徳初知制诰卒年四十四有文集四十卷弟仅仅字邻几与何俱有名于时兄弟皆以进士冠天下士学者荣之初爲舒州推官复举贤良方正科防入第四等授光禄寺丞直集贤院景徳初拜太子中允爲开封府判官擢右正言知制诰防永兴择守宰相以仅爲谙练民政乃命之然仅纯厚长者治郡非所长也时眞宗作玉清昭应宫仅甞游骊山作诗引用陈胜禄山事以讽爲谗者所谮进其诗于眞宗眞宗读其首篇有朱衣吏引上骊山之语眞宗曰仅小器也此何足夸遂弃不读而陈胜禄山之语卒不得闻人以爲幸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开封府出知河中迁给事中卒年四十九仅性端慤中立无竞笃于儒学士大夫推其履尚云有文集五十卷

猜你喜欢
  歴代通畧卷一·陈栎
  大事记续编卷二十三·王祎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一·佚名
  卷之三百八十七·佚名
  求野录·邓凯
  西汉年纪卷二十七·王益之
  卷二·高士奇
  显庆·周绍良
  王丘传·刘昫
  敬翔传·薛居正
  刘因传·宋濂
  哈剌哈孙传·宋濂
  郑遇春传·张廷玉
  卷七十·纪昀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汤右曾

    钦定四库全书怀清堂集卷九吏部侍郎汤右曾撰次韵答焦饮百年不待羊胛熟浮世风轮空轣辘与君得闲即相觅何用陈遵留尺牍忆昨春官共上时杏花寒食炊饧粥兰台职司亦何有十载堆盘饱蔬?精神虚费空自笑蝼蚓蛟螭杂篇幅酒人未散燕

  • 卷第二百二十八·胡三省

    唐纪四十四〔起昭阳大渊献(癸亥)正月,尽十月,不满一年〕《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三》建宗四年〔(癸亥、七八三)〕1春、正月、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吐蕃尚结赞盟于清水。〔使,疏吏翻。镒,弋质翻。吐从暾入声。清水,汉古县,唐属秦州。九域

  • 第四七一单光绪十五年五月十九日一二二四一--二·佚名

    新竹县正堂方,饬对役查明竹北一保分两段,将庄名开列并绘图前衔(注)单仰对役,立即查明竹北一保拟分两段,以金山面崁为界,崁上共几庄,崁下共几庄,是何庄名?务得逐细分别开单,注明绘具图说,限五日内,禀复赴县,以凭

  • 卷八十八·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八十八 唐 张守节 撰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史记八十八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城臯荥阳作置三川郡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始

  • 卷一·汪越

    三代世表第一〔黃帝〕〔俈屬〕黃帝生玄嚣。〇按玄嚣卽少昊金天氏。〔帝俈〕〔俈屬〕高辛生帝俈。〇按高辛卽俈,此誤。〔帝杼〕帝杼。〇按舊本作予,系本作佇,左、國作杼。〔帝中丁〕俗作仲丁。〔昭王瑕〕〔曹〕太伯。〇按

  • 附录三 光绪圣德记·梁启超

    第一章 上舍位忘身而变法上以变法被废,仁至义尽,其委曲苦衷,罕有知之者。乙未年上欲变政,旋为西后所忌。杖二妃,逐侍郎长麟、汪鸣銮,流妃兄侍郎志锐,褫学士文廷式,永不叙用。皆以诸臣请收揽大权之故,太监寇连材请归政,则杀之。

  • 卷十三·胡士行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十三    宋 胡士行 撰文侯之命第三十       周书此篇作于东迁之初以上为成康为文武以下为春秋为战国乃消长升降之交会也文侯之命权犹自天子出夫子犹有望焉故序之书 委靡至鲁隐公

  •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二十六章 轻与重·林语堂

    重 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语译稳重为轻浮的根本,清静为躁动的主帅。所以圣人的行动,总是持重守静;虽有荣誉,也是处之泰然,超脱于物外

  • 庄公·庄公二十七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七年春,公会杞伯姬于洮。夏六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郑伯同盟于幽。秋,公子友如陈,葬原仲。冬,杞伯姬来。莒庆来逆叔姬。杞伯来朝。公会齐侯于城濮。【传】二十七年春,公会杞伯姬于洮,非事也。天子非展义不巡

  • 卷三百五·佚名

    △初分佛母品第四十一之一佛言善现,譬如女人生育诸子。若五若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或百或千。其母得病诸子各各勤求医疗。作是念言:云何我母当得无玻长寿安乐。身无众苦心离愁忧。诸子尔时各作方便。求安乐具覆护母身。

  •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九·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布施隨喜心過上第四十三之餘   [一]一切求聲聞辟支佛人諸禪定解脫三昧欲以隨喜心過其上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禪定者.四禪九次第定。解脫三昧者.八背捨三

  •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提国寂灭道场弥加女村自在天祠精舍。时有迦波利婆罗门子。名弥勒。躯体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银光明黄金校饰。如白银山威光无量。来至佛所。尔时世尊。与千二百五十比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六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六卷广释一阐提计无因果事 论阐提生善根义 论阐提断三世善根义 明断善根人有佛性义 广释九住八住等五种六种七种佛性义 广说解佛性不同皆失中道迦叶品之第四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至)

  • 摄大乘论释 第七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七卷世亲菩萨释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释应知入胜相第三之一正入相章第一论曰。如此已说应知胜相。云何应知应知入胜相释曰。此品有十章。一正入相。二能入人。三入境界。四入位。五入方便道。六入资粮

  •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二·净挺

    侍者智沇编茶话今年犹是去年人去年人比今年老记得十年前刚刚是我四十岁在愚庵老人前与晴云盟石嵩也诸兄随例入室老人垂问云如何是宗会庵得力句我却道个月照千峰白湖开两岸明老人复云踏着蚌壳时如何我却道个牡丹花下玉

  • 无头案·程小青

    我的朋友霍桑以非职业性的姿态从事侦探罪案的工作已经好多年了。几年中,上门请求帮助的人接踵不断,我的朋友接办的案子很多,我曾先后把其中精彩的案件记述下来并公诸于世,让社会人士一起欣赏。凡是读过我文章的人,都已熟悉

  • 历代三宝纪·费长房

    凡十五卷。隋开皇十七年(597)费长房撰。又作开皇三宝录、开皇录、三宝录、长房录、房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本书为佛教传入我国后至隋代之弘法记录,亦为译经与著作之目录,此外,另附有佛家传记。全书共分四部分:(一)前

  • 北京楚林禅师语录·楚林上睿

    清上睿说卷首收序;卷一收住潭州南云兴化禅林语录、住南云放光山毗卢禅寺语录;卷二卷三收住郢州潼泉山法兴禅寺语录;卷四收住北京慈明寺语录、住北京翊教寺语录;卷五卷六收颂古。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