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白话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宋薛居正等撰。原名《五代史》,后世为与欧阳修《新五代史》相别,改今称。开宝六年(973)成书。一百五十卷。此为《旧五代史》白话文。

《白话旧五代史》全部章节目录

(1)《旧五代史》简介
(2)梁太祖本纪
(3)末帝本纪
(4)安王朱友宁传
(5)密王朱友伦传
(6)郴王朱友裕传
(7)庶人朱友繦传
(8)朱瑾传
(9)王师范传
(10)刘知俊传
(11)罗绍威传
(12)王珂传
(13)韩建传
(14)李罕之传
(15)冯行袭传
(16)葛从周传
(17)谢彦章传
(18)张归霸传
(19)赵匡凝传
(20)张文蔚传
(21)敬翔传
(22)王重师传
(23)朱珍传
(24)李重胤传
(25)张存敬传
(26)寇彦卿传
(27)庞师古传
(28)徐怀玉传
(29)王彦章传
(30)杨师厚传
(31)牛存节传
(32)刘寻阝传
(33)贺瑰传
(34)罗隐传
(35)仇殷传
(36)段深传
(37)武皇本纪
(38)庄宗本纪
(39)末帝本纪
(40)贞简曹太后传
(41)李克宁传
(42)魏王李继岌传
(43)秦王李从荣传
(44)许王李从益传
(45)李嗣昭传
(46)李继韬传
(47)李存孝传
(48)王钅容传
(49)康君立传
(50)周德威传
(51)符存审传
(52)郭崇韬传
(53)赵光逢传
(54)李琪传
(55)阎宝传
(56)李袭吉传
(57)安重霸传
(58)张文礼传
(59)董璋传
(60)张全义传
(61)朱友谦传
(62)霍彦威传
(63)王晏球传
(64)李建及传
(65)王思同传
(66)安重诲传
(67)豆卢革传
(68)李愚传
(69)任圜传
(70)崔沂传
(71)刘赞传
(72)张宪传
(73)王正言传
(74)元行钦传
(75)夏鲁奇传
(76)李严传
(77)马郁传
(78)萧希甫传
(79)罗贯传
(80)张承业传
(81)张居翰传
(82)毛璋传
(83)温韬传
(84)段凝传
(85)孔谦传
(86)康延孝传
(87)朱守殷传
(88)杨彦温传
(89)高祖本纪
(90)少帝本纪
(91)广王石敬威传
(92)楚王石重信传
(93)寿王石重繩传
(94)景延广传
(95)张希崇传
(96)桑维翰传
(97)赵莹传
(98)赵在礼传
(99)房知温传
(100)康福传
(101)李周传
(102)姚繪传
(103)吕琦传
(104)史圭传
(105)卢质传
(106)崔木兑传
(107)苌从简传
(108)刘处让传
(109)皇甫遇传
(110)白奉进传
(111)刘遂清传
(112)李郁传
(113)郑玄素传
(114)马重绩传
(115)陈玄传
(116)范延光传
(117)杨光远传
(118)安重荣传
(119)张彦泽传
(120)高祖本纪
(121)隐帝本纪
(122)李皇后传
(123)蔡王刘信传
(124)湘阴公刘繫传
(125)王周传
(126)史弘肇传
(127)杨邠传
(128)王章传
(129)李崧传
(130)苏逢吉传
(131)杜重威传
(132)李守贞传
(133)赵思绾传
(134)太祖本纪
(135)世宗本纪
(136)恭帝本纪
(137)圣穆柴皇后传
(138)宣懿符皇后传
(139)高行周传
(140)王殷传
(141)史彦超传
(142)唐景思传
(143)赵晖传
(144)冯道传
(145)卢文纪传
(146)卢损传
(147)王仁裕传
(148)齐藏珍传
(149)王峻传
(150)刘白皋传
(151)孙晟传
(152)李茂贞传
(153)高季兴传
(154)高从诲传
(155)马殷传
(156)刘言传
(157)钱繬传
(158)钱元繭传
(159)杨行密传
(160)杨溥传
(161)李繯传
(162)李景传
(163)王审知传
(164)刘守光传
(165)刘陟传
(166)刘晟传
(167)刘崇传
(168)王建传
(169)王衍传
(170)孟知祥传
(171)孟昶传
(172)契丹传
(173)吐蕃传

猜你喜欢
  清史稿·赵尔巽
  开封府状·佚名
  复辟录·杨瑄
  正统北狩事迹·哈铭
  匪石郑成功传·陈匪石
  平回纪略·佚名
  明太祖实录·佚名
  椒生随笔·王之春
  帝王经世图谱·唐仲友
  清史列传选·佚名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佚名
  先拨志始·文秉
  台湾私法债权编·佚名
  郑板桥年谱·佚名
  我的生活·冯玉祥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西岸·闻一多

    “He has a lusty spring, when fancy clear Takes in all beauty within an easy span.” ——Keats 这里是一道河,一道大河, 宽无边,深无底, 四季里风姨巡遍世界, 便回到河上来休息; 满天糊着无涯的苦雾, 压着满河无期的死

  • 第五十九回 谢安石应征变节 张天锡乘乱弑君·蔡东藩

      却说慕容恪受遗辅政,当然拥立太子暐。百官多倾心事恪,意图推戴,恪哪里肯从,但言国有储君,不容乱统,乃由暐升殿嗣位。暐年方十一,恪率百官入朝,谨守臣节,当下循例大赦,改元建熙,追谥俊为景昭皇帝,庙号烈祖。尊俊后可足浑氏为

  • 序·陈继儒

    张云叟云:“顷游京师,常听司马温公、王荆公之论,于行义文史为多,唯欧阳公多谈吏事。余言:‘学者见公,莫不欲闻道德文章,今先生何教人以吏事?’公曰:‘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一·佚名

    正德十年二月己丑朔升湖广右布政使李昆为狭西左布政使○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等处右都御史陶琰以老疾乞退 上温旨慰留之○庚寅楚雄府地震○旌表直隶定远县妇女居氏等五十六人居氏为方淳妻丁氏方清妻王氏贾清妻钱氏郑翱

  • 卷之六十一·佚名

    光绪三年。丁丑。十一月。壬子。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庚辰皆如之。记注○谕内阁。前因御史李嘉乐奏。河南布政使刘齐衔讳灾暴敛。贻误地方。并

  • 萧圆肃传·令狐德棻

    萧圆肃字明恭,是梁武帝的孙子,武陵王萧纪的儿子。风度优雅深沉,聪明好学。萧纪称帝,封他为宜都郡王,食邑三千户。授侍中、宁远将军。萧纪率军东下三峡,命令萧扌为留守成都,萧圆肃为副手。尉迟迥大军开到,萧圆肃与萧扌为全都投

  • 元年·佚名

    (庚戌)元年清道光三十年春正月1月1日○甲午,日有食之。○詣眞殿展拜。1月2日○乙未,前掌令姜繼遇上疏,批曰:「十條所陳,予將嘉納矣。」○以李嘉愚爲議政府右參贊,鄭夏應爲全羅道兵馬節度使,李肇淵爲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義州

  • 卷六十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六十四燕义燕义者记君臣之燕饮明上下之相尊仪礼有燕礼而此释其义仪礼目录云诸侯无事若卿大夫有勤劳之功与羣臣燕饮以乐之勤劳谓征伐聘问诗曰吉甫燕喜是也臣有王事之劳亦燕之故燕礼记曰若有

  • 第四卦:《蒙卦》·佚名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白话】《蒙卦》象征启蒙:亨通。不是我有求于幼童,而是幼童有求于我,第一次向我请教,我有问必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有礼貌地乱问,则不予回答。

  • 卷二十四·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二十四宋 王昭禹 撰内史掌王之八枋之灋以诏王治一曰爵二曰禄三曰废四曰置五曰杀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夺【枋本又作柄兵病反治直吏反】【夫上下之分有道揆有法守大宰有八柄诏王驭羣臣者明道揆于上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四·欧阳竟无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一切佛語心品第一之四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惟願爲說[二]三藐三佛陀.我及餘菩薩摩訶薩善於如來自   性自覺覺他。佛告大慧.恣所欲問我當爲汝隨所問說。大慧白佛言.世尊

  • 卷第二十八·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卷第二十八 嗣法门人超宣等编 佛事 戊寅冬师在金粟为西堂挂板拈楗云佛祖眼睛衲僧鼻孔这里分明荐得便已八穴七穿其或未然元上座符到奉行代新此令去也乃鸣楗云霹雳一声催电急狞

  •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三·佚名

    萧齐外国三藏僧伽跋陀罗译“为诸人民说《无始界经》,复一日为众说《火聚经》。如是展转乃至七日,八千五百人皆得道果。佛法于此园中光明流布,以是即名为光明园也。七日已后,诸大德往王宫,说《不懈怠经》已,往支帝耶山。“是

  • 卷第十四·费隐通容

    五灯严统卷第十四青原下七世洞山延禅师法嗣瑞州上蓝院庆禅师初游方。问雪峰。如何是雪峰的的意。峰以杖子敲师头。师应诺。峰大笑。师後承洞山印解。开法上蓝。僧问。如何是上蓝无刃劒。师曰无。曰为甚麽无。师曰。闍

  • 自怡集·刘琏

    明诗别集。刘琏(字孟藻)著。现存有明初刻本,传本甚稀,弥足珍贵。前有洪武十三年(1380)秦府纪善同邵黄伯生序,后有前翰林园史院编修同郡吴从善哀词。诗1卷。另有乾隆三十三年(1768)赵氏竹影庵抄本,《四库全书》本似也

  • 中华民国宪法·佚名

    有两部。其一是北洋军阀时期曹锟1923年制定。他以巨金贿赂议员将他“选”为总统。为给其“总统”披上“合法”外衣,又贿赂议员给他抄制此宪,故俗称“贿选宪法”。13章141条,是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确认总统有权统率军

  • 鬼谷子·王诩

    署名鬼谷先生撰。全书共17篇,分上、中、下3卷。主要论述纵横捭阖之术,游说人主所必备的言谈技巧,以及“揣”“摩”“权”“谋”的策略。强调游说之术,贵在适时,重在知己知彼,旨在通过言语打动人心,说服对方。其中关键在于主

  • 众经目录·彦琮

    凡五卷。隋代翻经沙门及学士等数人合撰。书成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主撰者为大兴善寺之彦琮。又称隋众经目录、隋仁寿年内典录、仁寿录、彦琮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书中分类录出后汉至隋代之翻译经典。大别为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