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崧传

李崧,深州饶阳人。父亲李舜卿,任本州录事参军。李崧小时就聪明伶俐,十多岁写的文章,家人都觉得奇异。成年时在州府暂任参军。他父亲曾对族人李磷说“:大丑出生的地方,形势奇特,地气神异,以后当不居住在无所作为的地方。还靠大哥教诲鼓励他。”大丑即李崧的小字。同光初年,魏王李继岌任兴圣宫使,兼镇州节度使,李崧为参军从事。当时推官李荛掌管文书,李崧看见他起草的文牍不精,就私下对主事的吕柔说:“魏王是皇子,为天下人瞻望,对于尺牍往来,章表论事,还须文从理顺,李荛所起草的公文,未能尽善尽美。”吕柔说:“那您试着代他写写。”吕柔得到李崧的文笔,给卢质、冯道看,都称赞他,因此提升他为兴圣宫巡官,专门掌管奏章表记。唐庄宗进洛阳后,授李崧为太常寺协律郎。

唐军讨伐川蜀,李继岌任都统,以李崧掌管文书。川蜀平定后,枢密使郭崇韬被宦官诬陷,李继岌杀了郭崇韬父子,外边还不知道。李崧对李继岌说“:大王为何做这种危险的事?就是不容郭崇韬,等回洛阳后再杀他也不晚。现在孤军深入五千里,没有皇上片言只字的书信诏令,便杀重臣,这是不智。”李继岌说“:我也后悔这件事。”李崧叫来文书三四人,登上楼抽掉梯子,取来黄纸伪造诏书,用李继岌的印章倒盖上印。第二天,宣告各军,军心才逐渐安定。从川蜀回京,唐明宗即位,任圜以宰相的身分掌管三司,任李崧为盐铁推官,赐穿绯衣。服母丧,回乡。服丧毕,镇州主帅范延光奏请让李崧暂时掌管文书。范延光任枢密使时,任李崧为拾遗,隶枢密院,迁任补阙、起居郎和尚书郎。长兴末年,改为翰林学士。清泰初年,任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

此前,在长兴三年(932)冬,契丹入侵云中,朝廷将令大将镇守太原,当时石敬瑭任六军副使,因为秦王李从荣多行不法,石敬瑭恳求到地方上任职,很想去太原。而朝中大臣因为石敬瑭正掌握兵权,难以决定让他去太原。一天,明宗气愤大臣久议不决,范延光、赵延寿等无言以对,退回枢密院,一同议定这事,正准备让康义诚去。这时李崧地位极低,却站出来请求说:“朝廷重兵大多在北方,须派重臣作为主帅,以我所见,非石太尉不可。”恰逢明宗派宫廷使者催促这件事,大家于是听从李崧的提议。第二天,石敬瑭在接受太原之命后,派心腹向李崧致意说:“君造七级浮屠,还望善始善终做成最后的塔顶啊。”可见其感激之深。

到清泰末年,晋高祖石敬瑭攻入洛阳,李崧与吕琦一起逃窜隐藏在伊阙的乡民家里。十来天后,晋高祖征召李崧为户部侍郎,主持户部工作,一个多月后,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与桑维翰同兼枢密使。桑维翰镇守相州,不久,废除枢密院,将事务归于中书省管理,李崧加封为尚书右仆射。晋少帝继位,重新任桑维翰为枢密使,命李崧兼管三司。不久,代替桑维翰为枢密使,与冯玉合作掌管枢密事务。开运末年,李崧、冯玉误信契丹人的欺诈,进攻瀛州、莫州,在中渡之战中其奸计而战败。契丹攻陷京城后,赵延寿、张砺一直称赞李崧的才干,契丹国主优待他,任李崧为太子太师,兼任枢密使。契丹国主曾对身边的人说:“我攻破南朝,仅得到李崧一人而已。”李崧跟随契丹人北迁,后留在镇州。

汉高祖平定汴、洛,就将李崧的房屋赐给苏逢吉,李崧家中以前收藏的财宝,都归苏逢吉所有。那年秋天,镇州人赶走了契丹麻答,李崧与冯道、和凝等十多人回到京城,李崧被授予太子太傅。李崧对朝中的权贵,谦恭迎合,未曾拂逆他们的意思。李崧干脆将自己房产契券都给了苏逢吉,苏逢吉不悦。李崧的两位弟弟李屿、李山义,贪杯无识,与杨..、苏逢吉的子弟在酒席之间,时常提到被剥夺的房产一事,被苏逢吉知悉。有位叫葛延遇的部下,拖欠李屿商船的资财,李屿鞭打他,逼他交还所欠资财,遇上同伙李澄也服侍苏逢吉,葛延遇夜晚在李澄家寄宿,告诉他李屿催逼的情况,于是两人在一夜间串通告发李崧叛逆。苏逢吉看完状词后交给史弘肇,那天苏逢吉派官员将李崧叫到家里,从容地谈到葛延遇告发之事,李崧将幼女托付给苏逢吉,苏逢吉派人送李崧到侍卫监狱。上路后,李崧气愤地说“:自古以来没有不灭亡的国家,没有不死的人。”当被狱吏审讯时,李崧自己捏造罪行认罪,全家遇害,老少全抛尸街头,人家都认为死得冤枉。李崧与徐台符同学而友善,乾佑三年(950)秋,徐台符梦见李崧对他说:“我的横冤,还得您向皇上申诉啊。”当苏逢吉、史弘肇被杀,那砍头示众的地方,就正是李崧被诛的地方,不久,葛延遇、李澄也被诛杀。

猜你喜欢
  唐臣传第十五·欧阳修
  卷五 节义传·刘向
  卷八十三 晉紀五·司马光
  大明孝宗敬皇帝宝训卷之二·刘健
  大事记续编卷七十六·王祎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六·佚名
  卷之六百五·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纪昀
  九 晒谷·周作人
  刘穆之传·李延寿
  第五琦传·欧阳修
  卷十九·楼昉
  卷五十一·雍正
  卷一百六十八·佚名
  庄俊·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九·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三十九明 高棅 编五言絶句二正宗李白静夜思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刘须溪云自是古意不须言笑】相逢行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万户垂杨栁君家阿那邉襄阳曲且醉习家池莫看堕

  • 25、喜聚·蒲松龄

    太公、太母念佛上,公子扬鞭上云三载寒窗苦,一枝占桂林;虽怀逆鳞惧,且慰父母心。家人报大爷已到。公子云给爹娘磕头。 [桂枝香]为儿侥幸,居然得中。半年间满腹文章,就觉着秋闱必然胜。果得成名,果得成名,看起来再休谈命。但在

  • 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外戚·刘昫

    ○独孤怀恩 窦德明 侄怀贞 族弟孝谌 孝谌子希瑊 希球 希瓘 希瓘从父弟维鍌 长孙敞 从父弟操 赵持满附武承嗣 子延秀 从父弟三思 三思子崇训 从祖弟懿宗 攸暨 攸暨妻太平公主 从父弟攸绪薛怀义附 韦温

  • 卷一九二 唐紀八·司马光

      起柔兆閹茂(丙戌)九月,盡著雍困敦(戊子)七月,凡二年。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武德九年(丙戌,公元六二六年)   九月,突厥頡利獻馬三千匹,羊萬口;上不受,但詔歸所掠中國戶口,徵溫彥博還朝。   丁未,上引諸衞將卒習射於顯德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正统九年十一月丙子朔钦天监进正统十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诸王及文武群臣颁行天下○丁丑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交章劾奏神机营总督操备镇远侯顾兴祖广宁伯刘安隐占军士输纳月钱宜寘诸法 上曰所言固是姑屈法宽贷

  • 卷之二百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绎史恤谥考卷八·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氏辑入祠士民(下)顾明楫定西侯参谋顺天人。尽节舟山,妻亦殉之。林世英生员福建人。舟山破,死之。华夏贡生定海人。杭州破,与钱肃乐等起兵守宁波。后以密谋通海,事泄下狱死。妻陆殉之。周宗彝举人海宁人。熊汝霖

  • 张敬达传·欧阳修

    张敬达字志通,代州人,小字生铁。年少时因善骑射在唐庄宗部下当厅直军使。明宗时,当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领钦州刺史,升彰国、大同军节度使,徙镇武信、晋昌。清泰二年(935),契丹多次侵犯边境,废帝派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兼任大同、

  • 张问达传·张廷玉

    张问达,字德允,陕西泾阳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高平县、潍县知县,有德政。征召授官刑科给事中。宁夏打仗时,请求全部免去整个陕西省拖欠的赋税,皇帝答应了。服完父亲的丧礼后复官,担任工科左给事中。皇帝正在营造宫殿

  • ●岁华纪丽卷第四·韩鄂

    唐韩谔撰 明沈士龙胡震亨同校 冬 冬为玄英 【梁元帝纂要云冬为玄英亦曰安宁暮冬三冬九冬玄冬】 帝称颛顼神号玄冥 司寒 【魏相曰北方之神颛顼承坎执权而司寒】 属水 【其日壬癸其音羽其数六其性智其事听其味咸其臭

  • 晋纪三十五 起昭阳单阏,尽阏逢执徐,凡二年。·司马光

    安皇帝戊元兴二年(癸卯,公元四零三年) 春,正月,卢循使司马徐道覆寇东阳;二月,辛丑,建武将军刘裕击破之。道覆,循之姊夫也。 乙卯,以太尉玄为大将军。 丁巳,玄杀冀州刺史孙无终。 玄上表请帅诸军扫平关、洛,既而讽朝廷下诏不许

  • 目录·佚名

    卷之一官吏门咨目呈两通判及职曹官(真西山)谕州县官僚(真西山)劝谕事件于后(真西山)监司案牍不当言取索(蔡久轩)州官申状不谨朱佥判赴滁州乞牒官交割奖拂立曹公先生祠(蔡久轩)奖子兼佥旌赏监税不受贿赂儆饬官司预借不为理

  • 卷八、明南渡三帝及监国鲁王·黄鸿寿

    顺治元年,夏五月,明史可法等奉福王由嵩监国南京。王神宗孙,福王常洵子也。时北京凶问至南都,诸大臣议立君,凤督马士英移书兵部、尚书史可法及侍郎吕大器,谓王于次序当立,可法以潞王常淓贤。持未决,而士英与诚意伯刘孔昭等密饬

  • 卷三十·王溥

    吐番,在长安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地。其种落莫知所出,或云南凉秃髪利鹿孤之后,其子孙以秃髪为国号,语讹谓之吐番。国人号其王为赞普。置大论、小论以统理国事。无文纪,刻木为约。其国王与臣下一年一小盟,三年一大盟。其俗随畜

  • 卷十四·蔡清

    <经部,四书类,四书蒙引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蒙引卷十四     明 蔡清 撰告子章句上【芟三条】孟子之论性善其辨甚力盖此一字差则天下之事皆废矣尧舜之精一执中亦只是性善上事成汤云惟皇上帝降于下民若有恒性即天

  •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第二·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三摩地品第四  尔时世尊大遍照金刚如来。入大智力变化圆满三摩地。从定出已。告金刚手大菩萨言。汝今谛听。我今为汝说一切真言秘密三摩地法。所为

  • 槐野先生存笥稿·王维桢

    二十卷。明王维桢撰。王维桢,字允宁,号槐野,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家居,地震遇难。著有《王氏存笥稿》。是集为王维桢诗文别集,凡二十卷。为其挚友余姚孙升所编。据《千顷堂书目》载“维

  • 十诵律·佚名

    凡六十一卷。姚秦弗若多罗、鸠摩罗什合译。又称萨婆多部十诵律。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三册。本书将戒律分为十项(十诵)叙述,故有此称,为萨婆多部(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之广律。此律之梵本多已发掘出土,且已刊印出版。律藏系整理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