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处让传
刘处让,字德谦,沧州人。祖父刘信,追赠太子少保。父亲刘瑜,追赠太子少师。后梁贞明初年,张万进统帅兖州,刘处让服侍他,担任亲校。张万进据城反叛时,后梁派大将刘寻阝讨伐他。当时唐庄宗驻军在麻口渡,张万进秘密派刘处让向庄宗请求军队援救。庄宗没有马上答应他。他便在军门割下自己耳朵说“:主帅处在危难之中,让我告请援救,如果不能请到援军,就是死又怎能回避。”庄宗认为他义气,准备率军渡河援救,突然听说城池已被攻破才作罢,因亲书诏令任刘处让为行台左骁卫将军,不久改任客省副使。
后梁平定后,刘处让加封检校兵部尚书,多次领兵都符合皇帝意旨。天成初年,改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原职依旧不变。一年多后,任引进使。长兴三年(932),转任检校司空、左威卫大将军,职位又与原先一样。四年,西川孟知祥专横跋扈,不进朝贡,朝廷正从事怀柔政策,便派刘处让担任告国信使,回复王命后,转任检校司徒。应顺初年,任忻州刺史、检校太保,兼西北面都计度使,以防范北方寇贼。清泰二年(935),入朝担任左骁卫大将军。三年夏天,魏博屯将张令昭驱逐他的统帅据城反叛,朝廷命令范延光率军讨伐,任命刘处让为河北都转运使。
晋高祖在太原立国后,刘处让跟随到达洛阳,于是任他为宣徽北院使。天福二年(937),改任左监门卫上将军,兼宣徽南院使。范延光占据邺城时,高祖命宣武军节度使杨光远率兵讨伐,当时刘处让奉诏与杨光远共同参与商讨军政事务。碰上张从宾在河阳兴兵作乱,刘处让从黎阳分兵讨伐袭击,张从宾被平定后,刘处让又与杨光远一起进攻邺城。四年冬天,范延光准备归顺朝廷,但还有些迟疑,刘处让首先进入邺城,用前途祸福来告谕他,范延光才投降,刘处让因功加封为检校太傅。
在此之前,桑维翰、李崧兼任枢密使,刘处让认为从庄宗以来,枢密使很少有宰臣兼任的,因此萌生了谋取枢密使一职的动机。到杨光远讨伐邺城时,军机大事,高祖常命刘处让宣布传达。当时杨光远依仗军权,多超越本份上奏论事,高祖只是应付敷衍而已,杨光远对此感到不满,曾多次与刘处让私下谈到这。刘处让告诉他说:“这不是圣上的旨意,都是出自桑维翰等的意思。”等到杨光远入朝进见,便在高祖面前谈到执政的过失,高祖知道他的用意,不得已罢免了桑维翰等的枢密使职,任命刘处让为枢密使。当时刘处让每次敷陈奏章,高祖大多认为不符合自己的旨意,碰上刘处让服继母的丧事,高祖便提议废除枢密使一职,枢密院诸事一并委任宰相分别判理。刘处让居丧一周年后,回到朝廷,被任为彰德军节度使,澶、卫等州观察处置等使。
刘处让勤于公务,孜孜不倦于治理,领导官吏百姓不致苛刻严格,人们感到很方便,高祖幸临邺都时,刘处让竭尽全家资财贡奉,以至于柴米油盐这样细微的东西,全都供应。天福六年(941),任右金吾卫上将军,刘处让自以为曾经重任,又历任方镇统领,心想入朝一定能担当显要职务,一旦任为金吾,感到很不满足。晋少帝即位初期,刘处让与宰相交谈中,有辅佐少帝为相的意思,而少帝广施恩惠时,又没有提拔任用他。一天到了中书省,宰相冯道、赵莹、李崧、和凝都在那里,刘处让趁酒醉,诋毁所有的宰相,冯道只是笑而不答。一个多月后便称病不出。天福八年(943),跟随少帝回到汴州,寄居在封禅寺,得病去世,时年六十三岁。初赠太尉,再赠太师。
猜你喜欢 志第三十一 地理五·欧阳修 卷六 辩通传·刘向 提要·金履祥 西南纪事卷十·邵廷采 卷之九百二十三·佚名 卷之四百九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四·佚名 一百零九 江宁织造曹寅奏报熊赐履家产及生活情况摺·佚名 三国志补注卷二·杭世骏 晋王朱木冈传·张廷玉 卷五十五·佚名 职官六·徐松 卷二十八·陆宗楷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