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宪传

张宪,字允中,晋阳人,世代因军功为牙校。张宪还是儿童时,喜爱儒学,一心研读经典,不分白天黑夜。太原地势雄险偏僻,人多崇尚武力,以读书为耻,只有张宪与同乡药纵之专心游学,少年时尽通各种经典,特别精通《左传》。曾带着所学的书,谒见判官李袭吉,一见就欣喜惊叹。告辞时,对张宪说:“你努力吧。将来一定会成为良材。”石州刺史杨守业喜欢收藏书籍,把家里书给他看,他的见闻一天天更渊博。

庄宗为行军司马时,广招英俊人才,早就听说张宪的名气,令朱守殷带书信钱币邀请他,一年后以平民身分任交城令,任期届满,庄宗即位,补太原府司录参军。此时霸府初开,幕客马郁、王缄,是燕地名士,全都与他交游。十二年,庄宗平定河朔,思念过去藩府的旧属,征召张宪到行台。十三年,授监察,赐穿绯色服饰,任为魏博推官,从此一直执笔随从。十五年,王室军队在胡柳作战,周德威军队失利,张宪与同事骑马渡河往北,梁军在后急追,十分危险。到天晚渡黄河时,人都陷没水中,张宪与侄子张朗踩着冰走,快到岸时,冰陷,张朗流着眼泪,用马鞭接引张宪,张宪说:“我的孩子快走,不要都陷下去。”张朗说:“不忍心叔叔陷没,一起死了也无遗憾。”张朗伏在地上伸出马鞭,张宪跃身而出。这一夜,庄宗下令在军中寻找张宪,有人说:“和王缄一起死了。”庄宗流泪要找到尸体,几天后听说他脱险了,派使者慰劳他。不久改任掌书记、水部郎中,赐金紫色服,历魏博观察判官。随从讨伐张文礼,镇州平定后,授魏、博、镇、冀十郡观察判官,改考功郎中,兼御史中丞,临时掌镇州留守事务。庄宗即皇帝位,诏令回魏都,授尚书工部侍郎,充租庸使。八月,改刑部侍郎,掌管吏部选拔工作,兼太清宫副使。庄宗迁都洛阳,任张宪为检校吏部尚书、兴唐尹、东京副留守,主管留守事务。张宪学识广博高深,尤其精通政治,剖析听断,人不敢欺。

三年春,庄宗御驾到邺都,此时易定王都来朝见,庄宗在行宫设宴招待,准备击鞠。起初,庄宗举行即位典礼,占卜说鞠场吉利,因此在其间修筑礼坛,到现在下诏毁掉礼坛。张宪上奏说“:即位坛是陛下祭接天神受命的地方,除了风吹雨打之外,不可随意毁掉,也不可修理。魏州繁阳坛、汉州汜水坛,到今天仍有兆象显示。存而不毁,是古已有之的规矩。”便下令在宫西修鞠场。数日未成。正好张宪因为公事受到责难,在阁门等待治罪,皇上大怒,告诉有关官员加快修治行宫宫庭,碍事的人全辞掉,最后还是毁了即位坛。张宪私下对郭崇韬说“:不祥之极,忘掉了根本。”

秋,郭崇韬带兵征讨蜀地,用亲笔书信告诉张宪说:“你避事已很久,我受命西征,已上奏皇上让你返回朝廷。”张宪回信说“:厨师代替尸祝,您所上奏的不是我想要干的事。”当时枢密承旨段亻回扬言说“:北门是国家根本,非有德高望重的不可轻易授予,现在要人,非张宪不可。”趋炎附势的人附合段亻回,巧为中伤张宪。又说:“张宪有宰相之业,然而国运中兴,宰相在天子面前,得失可以改变,一方之事,决定在于一人,只有北面事情重大。”十一月,授张宪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太原尹、北京留守,掌管北京府务。

四年二月,赵在礼进入魏州,此时张宪的家属正在魏州。关东受到扰乱,赵在礼善待张家,派人送信到太原引诱张宪。张宪杀掉来使,信不启封就上奏。不久明宗被众兵劫持,各军离散,张宪相隔遥远不知事实,有人对张宪说:“蜀军没到,洛阳危急,总管又失去兵权,命令出自各军,又听说河朔推戴新的君王,事情如属实,或许有希望?”张宪说:“治乱的时机,间不容缓,以我推断,事态尚不明朗。我听药纵之说过,总管德量仁厚,一贯深得军心,其余不用多说,专心留意这个而已。”四月五日,李存渥自洛阳来到,口传庄宗命令,并没有诏书,只说天子授以一只箭,拿来以作为凭信。众人感到迷惑,时事不可预测。左右的人献策说“:李存渥所骑的马,已不见有饰物,他又召人去谋划事情,一定有阴谋祸行,想占据城垒。宁肯我负于人,应及早处置他,只要杀掉吕、郑两个宦官,并且拘留李存渥,慢慢观察事情变化,可保万全了。”张宪很久才说:“我本是一介书生,没有军功而身居此位,一旦自布衣百姓而纡金拖紫,向来仕宦不出其他门路,这个计策不是我的心意。事情若有不成功,将以身殉义。”第二天,符彦超杀吕、郑二人,军城大乱,烧杀抢劫到天亮。张宪刚听到变乱,出城奔到沂州,不久有关官员追究他放弃州城之罪,四月二十四,赐死于晋阳的千佛院。其幼子张凝随父亲出走,也被收捕者害死。明宗行郊礼大赦天下,有官员请为张宪昭雪,明宗同意。张宪沉静寡欲,喜爱收集图书,家藏五千卷书,公事之余,亲手刊校。善弹琴,不饮酒,与宾客同僚宴会谈话,只论文吟诵而已,士友很尊重他。

张宪的长子张守素,在晋朝做官,位至尚书郎。

猜你喜欢
  卷第二百六十四·胡三省
  ●卷十·徐锡麟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八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读史剩言卷四·秦笃辉
  资治通鉴考异卷九·司马光
  卷九十·张守节
  卷十三·佚名
  卷三十一 蜀书一 刘二牧传第一·陈寿
  王贻永传·脱脱
  ●皇朝通典卷五十二·佚名
  卷一百三·佚名
  卷五·佚名
  181.黄袍加身·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三·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二十三地理石假山赋         【元】任士林天地之间境足以移人人移之而飘忽物足以致人人或可以致物此操蛇之神所以对愚公而臲?也抱然犀之余焦览具区于一目黯波臣之昼泣开水府之羣

  • 卷二百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六李嘉佑李嘉佑字从一赵州人天宝七年擢第授秘书正字坐事谪鄱江令调江隂入为中台郎上元中出为台州刺史大历中复为袁州刺史与严维刘长卿冷朝阳诸人友善为诗丽婉有

  • 御选明诗卷八十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八十二七言律诗十五赵贞吉宿关山陇云低合水分流羌笛高吹月满楼乍客关山生逺梦自怜旌节到边州雪消长坂黄昬度水浸幽汀绿草抽闻説此方泉作酒寜将驻马劝箜篌黄埧驿次壁间余方池韵太白峰回指大峨遥

  • 光宣以来诗坛旁记·汪国垣

    民国 汪国垣○俞樾与袁随园袁简斋(枚),己未朝考题为《赋得因风想玉珂》,有句云:&ldquo;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rdquo;,刻画&ldquo;想&rdquo;字甚佳。时总裁诸公以为语涉不庄,将摈之。大司寇尹文端(继善)争曰:&ldquo;此人肯用心思

  • 卷七十三·志第二十六·律历六·脱脱

        ◎律历六   ○崇天历   步交会   交终分:二十八万八千一百七十七、秒四千二百七十七。   交终日:二十七、余二千二百四十七、秒四千二百七十七。   交中日:一十三、余六千四百一十八、秒七百三

  • 卷四十九·志第三十·食货四·脱脱

        ◎食货四   ○盐   金制,榷货之目有十,曰酒、曲、茶、醋、香、矾、丹、锡、铁,而盐为称首。贞元初,蔡松年为户部尚书,始复钞引法,设官置库以造钞、引。钞,合盐司簿之符。引,会司县批缴之数。七年一厘革之

  • 第二十二回 渔色徇财计臣致乱 表忠流血信国成仁·蔡东藩

      却说元将张弘范,既破厓山,置酒大会,邀文天祥入座,语他道:“汝国已亡,丞相忠孝已尽,若能把事宋的诚心,改作事元,难道不好作太平宰相么!”天祥流涕道:“国亡不能救,做人臣的死有余辜,况敢贪生事敌么!天祥不敢闻命!”弘范也称他忠

  • 第八卷·况周颐

    光绪辛卯春,宁乡程子大、同江夏郑湛侯、长沙袁菽瑜、道州何棠荪、龙阳易中实、宁乡程海年、保山吴元刂其、益阳王伯璋、善化姚寿慈、宁乡周莲父、龙阳易菽由、益阳王仲蕃结吟社于长沙周氏之蜕园,有《湘社集》四卷刻行。

  • 卷三十五·鄂尔泰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录卷三十五萨克达地方萨克达氏舒赛       陶拉布舒库      钮赫雅鼐       松西以上俱有传岱同       巴

  • 三五 娱园·周作人

    大概因为是王府庄的房屋典期已满,房东赎回去了的缘故吧,在癸巳年的年底鲁宅乃分别移居了,小舅父同了外祖母回到安桥头老家去,二舅父搬到鸡头山,大舅父则移往小皋埠,寄食的小孩们自然也跟了过去。那里也是一个台门,本是胡秦两

  • 卷之四十八  天順日錄(明)李賢 撰·邓士龙

    (天順日錄,一卷,明李賢撰。李賢,字原德,河南鄧縣人,宣德癸丑進士。景泰初由文選郎中超拜兵部右侍郎,後轉吏部。英宗復位,命兼翰林學士,入直文淵閣,預機務,未幾進尚書。憲宗即位,進少保、華蓋殿大學士。傳見明史卷一七六。校勘中,通

  • 卷10·陈邦瞻

    太祖建隆元年二月乙亥,尊母杜氏为皇太后。太后定州安喜人,治家严而有法,生五子,曰匡济、匡胤、光义、光美、匡赞,匡济、匡赞早卒。陈桥之变,后闻之曰:“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矣。”及尊为皇太后,帝拜于殿上,太后愀然不乐。左右进

  • 第十五章 12·辜鸿铭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辜讲有一次,有人听到孔子说:“唉!目前我还没看到有人热爱道德价值,像喜欢女人的美那样。”

  • 初禀篇第十二·王充

    【题解】本篇王充强调“命,谓初所禀得而生”,故篇名叫“初禀”。汉儒认为:当帝王的,是善行上达于天之后,上天才授给他当皇帝的。“修己行善,善行闻天,天乃授以帝王之命。”还说帝王生下来就具备上天安排给他

  • 提要·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 诗经通义      诗类 提要 【臣】等谨案诗经通义十二卷 国朝朱鹤龄撰鹤龄有尚书埤传已着録是书专主小序而力驳废序之非所采诸家於汉用毛郑唐用孔颖达宋用欧阳修苏辙吕祖谦严粲 国朝

  • 第二十三章 同于道·林语堂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30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语译]无言才能

  • 蜀锦谱·费著

    记述蜀锦工艺和花色习俗的书。作者姓名已佚,大约在南宋时期成书。明人杨慎所编纂的《全蜀艺文志》,题其为元人费著所作。书中记录了宋代成都地区民间机户和官办锦院的织锦情况。介绍了蜀锦发展的历史变迁。记述了当时

  • 佛说不自守意经·佚名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说自守不自守法,出杂阿含第十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