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繯传

李繮,本为海州人,是伪吴国大丞相徐温的养子。徐温字叫敦美,也是海州人,开始时跟随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在庐州起兵,逐渐升到军校职位。唐朝末年,青州王师范被梁太祖朱温围困,到淮南请求救兵,杨行密发兵救援,徐温当时担任小将,也在救兵行列之中。部队到达青州南部边界时,王师范已被打败,淮南部队士兵于是大肆抢掠而回。李繮当时年龄幼小,被徐温抓获,徐温喜爱他的聪明机灵,于是收养他做自己的儿子,起名叫徐知诰。

唐昭宗天..初年,杨行密去世,他的儿子杨渥即位,遇上左卫都指挥使张颢杀害了杨渥,想投降梁太祖。徐温对张颢说“:这里距离梁国,往返三千里,不经过一个多月都不能成事,军队国家没有了主,没有了主就将发生变乱,不如先立一人为主,再慢慢筹划投奔梁国的事。”张颢认为他说得对,于是拥立杨渥的弟弟杨渭为统帅。徐温接着杀掉了张颢,杨渭授予徐温常州刺史、检校司徒的伪职。徐温留在广陵,派李繮主持常州事务。这一年是唐朝天..五年(904)。天..七年,徐温服母丧,服丧期满后重新授予检校太尉、温州刺史官职,充当温州团练观察使。八年,宣州反叛,徐温与都将柴再用征讨平定了叛乱,被加封为同中书平章事,充当淮南行军司马、内外马步军都指挥使、镇海军节度使、浙江西道观察使。十二年八月,吴王命徐温出任镇守润州,以他的儿子徐知训主持政事,加封徐温为镇海军辖区内水陆马步军都指挥使,兼任宁国军节度使,宣州、歙州、池州观察使。这时李繮任徐温的属郡升州的刺史,于是大力治理升州官署,徐温上表奏请将升州官府搬到金陵,吴国国王授予徐温升州大都督府长史的伪职,充当镇海军节度副使,主持节度使的事务,任李繮为镇海军节度副使、代理润州刺史,充当润州团练使。十五年,徐知训被授与淮南行军副使、内外马步军都指挥使官职,统管军府事务。不多久,徐知训被大将朱瑾杀死,徐温以李繮代理主持国政。第二年,徐温册立杨渭为天子,僭号称为大吴国,改唐朝天..十六年为武义元年。

天..十八年(921),杨渭去世,徐温闻讯后,从金陵飞驰回到扬州,连夜进入广陵,商议拥立谁即位。有人打探徐温的意旨,就谈到三国时蜀主刘备临死遗命诸葛亮的故事,徐温厉声说:“即使杨家没有男儿,有女儿都应当拥立,不得有异议。”因此大家内心才安定,于是到润州迎回丹阳王杨溥,于当年六月十八日即伪位,改元为顺义。从此徐温父子势力更加强盛,内外共同专擅吴国国政,杨氏只是主持吴国的祭祀而已。徐温接连升官到竭忠定难建国功臣、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诸道都统、镇海军节度使、宁国军节度使、宣歙池等州管区内营田观察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师、中书令、金陵尹、东海王,食邑一万户,食实封五百户。将伪顺义七年改元为伪乾贞元年,即后唐天成二年(927)。这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徐温去世,伪赠为大元帅,追封为齐王,谥号叫忠武。

李繮在此以前梦见被徐温背着上山,一个月后徐温去世,李繮就被伪授为辅政兴邦功臣,知内外左右事、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尉、中书令、宣城公。李繮从平定朱瑾之乱后,就执掌吴国国政。天成四年,伪吴国改元为太和元年,这年李繮出镇金陵,旋即被封为东海王。到清泰二年(935)吴国改元为天祚元年,这一年以金陵作为齐国,封李繮为齐王,于是追封徐温谥号为忠武王,庙号为太祖。李繮又进位为太尉、录尚书事,留镇金陵,以他的儿子李景在扬州总理国政。不久,伪加李繮九锡隆礼,建立天子旌旗,改金陵为西都,以扬州为东都。李繮建国依照齐、梁旧例,起用徐王介为齐国右丞相,宋齐丘为左丞相,作为谋划的重臣。伪吴国天祚三年(937),杨溥把帝位禅让给李繮,称国号叫大齐,改元为升元,建都于金陵,这时是后晋天福二年。李繮于是册封杨溥为让皇,那册文说:“接受禅位的老臣徐知诰,谨上册封皇帝为高思元弘古让皇等。”仍以杨溥的儿子遥任平卢军节度使,迁到海陵。

李繮自己说他是唐玄宗的第六个儿子永王李瞞的后裔,唐朝天宝末年,安禄山接连攻陷两京,玄宗逃到蜀地,诏令任李瞞为山南、岭南、黔中、江南四道节度采访等使。李瞞到广陵后,大量募集兵马战甲,有窥视图谋江左之心,后被唐朝官军打败,死在大庾岭北,所以李繮认他为远祖。于是恢复姓李,开始改名为繮,国号叫作大唐,尊徐温为义祖。李繮僭即帝位共七年,后由儿子李景即位。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二 裴刘魏李吉·欧阳修
  列传九·薛居正
  卷十五 宋武帝·王夫之
  卷五十五·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五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七·佚名
  卷四十五·傅恒
  悼志摩·陆小曼
  卷二十七·李天根
  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俊列传第六十一·范晔
  卷二十五 魏书二十五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第二十五·陈寿
  辛昂传·令狐德棻
  李密传·李延寿
  索元礼传·欧阳修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二十六·徐世昌

    祁寯藻祁寯藻,字叔颖,号淳甫,改实甫,又号春圃,寿阳人。嘉庆甲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致仕再起,以大学士衔领礼部尚书。赠太保,谥文端。有《亭集》。题煦斋夫子惜骢马图九门锁钥一夜开,金吾将

  • 卷三十四·徐世昌

    王炘王炘,字济似,号晓岩,雄县人。有《茨庵集》。和丁大声登皆山楼之作依韵山色侵楼重,竹阴傍涧清。绿峰群寂寂,黄鸟独声声。雾聚松枝合,樵稀石面生。云收余峭壁,日影北林更。七月十二日入山收稻有怀纪仲霁两

  • 第三十六场·田汉

    [阮复成在鼓声中默然走上。阮春花 (艳装跟上)爹吓,我说,爹吓,您怎么不答应我啦?阮复成 (惊,回头)儿吓,你回来了?阮春花 回来了。瞧您这样儿,就是孩儿不回来,让敌人给杀了,您一 点也不着急的。阮复成 哪有此事,为父心中有事,所以

  • 卷三百 列传八十七·赵尔巽

      沈起元 何师俭 唐继祖 马维翰 余甸 王叶滋 刘而位   沈起元,字子大,江南太仓人。康熙六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改吏部主事。擢员外郎,以知府发福建用。总督高其倬令权福州,调兴化。时世宗闻福建仓穀亏空,遣广东巡抚杨文乾

  • 卷一百六·毕沅

      ◎宋纪一百六 ∷起屠维作噩闰八月,尽十二月,凡五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   闰八月,丁丑朔,诏曰:“敌人迫逐,未有宁息之期。朕若定居建康,不复移跸,与夫右趋鄂、岳

  • ●卷一百十七·徐梦莘

      炎兴下帙十七。   起建炎二年五月八日辛卯,尽八月。   八日辛卯韩世忠闾勍进讨西京。   三省枢密院进呈陕西诸路帅臣东京留守司京东等处走报金人渡河分投出攻围虏掠奉圣旨着韩世忠闾勍各领所部人马前去京西

  • 卷第二十·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十三徐宏基(从子仁爵) 李升(族人锡祚、锡贡) 邓文昌常延龄(常元亮、汤南金) 刘永锡 刘文照 沐天波徐宏基(从子仁爵)李升(族人锡祚、锡贡)邓文昌常延龄(常元亮、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纪昀

    列传五代 【十三】○五代十三张全义 朱友谦 朱汉宾刘玘周知裕 陆思铎霍彦威 房知温 王晏球安重 霸 王建立 康福张全义朱友谦朱汉宾刘玘周知裕陆思铎霍彦威房知温王晏球安重霸王建立康福△张全义张全义字国维濮

  • 一四一三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谢恩命办理十三经刻石折·佚名

    一四一三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谢恩命办理十三经刻石折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臣和珅等跪奏,为恭谢天恩事。本月二十一日奉上谕:自汉、唐、宋以来,皆有石经之刻,所以考定圣贤经传,使文字异同归于一是,以嘉惠艺林,昭垂奕禩,甚

  • 杨伯雄传·脱脱

    杨伯雄,字希云,真定藁城人。八世祖杨彦稠,后唐清泰年间,任定州兵马使。后来跟随后晋国君北迁,便居住在临潢。他的父亲杨丘行,任太子左卫率府率。杨伯雄在皇统二年(1142)中进士,海陵王留守中京时,杨丘行在那里当幕府官员。杨伯

  • 平濠记·钱德洪

    (明)钱德洪 撰 初,赣州在官吏书门皂,及在门军民,阴阳占卜,皆与贼通,日在官府左右,诇觇不待言出于口,凡意向颜色之间,贼必先知之。公知其然,在此则示以彼,在彼则示以此。每令阴阳择日,日者占卜,或已吉而不用,或欲用而中止。每励兵蓐食

  • 食货四三·徐松

    宋漕运三【宋会要】神宗熙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诏:「近借内库钱六十万贯充河东、陕西路折斛钱,宜令于数内先拨三十万贯赴河东,令三司选使臣、军大将差船般至河阳,令京西转运司和雇脚乘或差兵士,转送赴河东路近便州军交纳。如

  • 子華子卷下·子华子

    周 程本 撰晏子問黨晏子見於子華子曰日者嬰得見於公公惡夫羣臣之有黨也曰子將何方以弭之嬰無以應也吾子幸教以所不逮虚心以承子華子曰嘻君之及此言也齊其殆矣乎㳺士之所以不立於君之朝以黨敗之也人主甚惡其黨則左右

  • 道应训·刘安

    【原文】太清问于无穷曰:“子知道乎?”无穷曰:“吾弗知也。”又问于无为曰:“子知道乎?”无为曰:“吾知道。” “子知道,亦有数乎?”无为曰:“吾知道有数。”曰:&

  • 贤护分不共功德品第十四·佚名

    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摩诃萨言:贤护。彼诸菩萨摩诃萨。复当成就十八不共法。何等名为不共法也。所谓如来初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般涅槃。於其中间如来所有三业智慧为首。一切身业随智慧行。一切口业随智慧行。一

  • 请食品第六·佚名

    尔时严炽王闻大萨遮尼乾子所说法已,心大欢喜。即语萨遮尼乾子言:大师仁慈不遗我国。今此旷野不可停止。愿降神德。将诸大众与我俱诣宫内寝息。何以故?我今心念。欲为大师及诸大众设於时供。萨遮尼乾子言:善哉善哉!善哉大王

  • 卷第一百六十四·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六十四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缘纳息第二之三有不修净初静虑亦非无漏。谓已得非初静虑世俗智无漏智现在前。若未得非初静虑世俗智无漏智。彼现在前而不修净初静虑

  • 卷二·佚名

    嘉兴大藏经 古雪哲禅师语录古雪哲禅师语录卷二嗣法门人传我等编住翠岩寺语录元旦。上堂。拈香祝圣毕。乃云。九上三登。持灯觅火。百城遍历。入海算沙。布毛吹落西子湖。婆儿气象。脚尖踢破飞鸢岭。三老生涯。无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