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元年

(庚戌)元年清道光三十年

春正月

1月1日

○甲午,日有食之。

○詣眞殿展拜。

1月2日

○乙未,前掌令姜繼遇上疏,批曰:「十條所陳,予將嘉納矣。」

○以李嘉愚爲議政府右參贊,鄭夏應爲全羅道兵馬節度使,李肇淵爲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

○義州府尹李裕元,以皇太后崩逝,馳啓。

1月3日

○丙申,召對。

1月4日

○丁酉,召對。

○以姜繼遇爲兵曹參知,中批也。

1月5日

○戊戌,召對。

1月6日

○己亥,詣宗廟展謁,仍詣景慕宮展拜,春謁也。

1月7日

○庚子,召對。

○以金鍏爲吏曹參判。

1月8日

○辛丑,進講《小學》第三卷。

1月9日

○壬寅,進講。

○以李嘉愚爲兵曹判書,李憲球爲議政府右參贊。

1月10日

○癸卯,藥院入診及次對于熙政堂。

○先朝御製,命內閣,考校開印。

○以金學性還差講官,金左根、金興根、趙斗淳、李嘉愚、趙鶴年,竝差下講官。

○遣吏郞,存問耆社諸臣,徐俊輔子壻弟侄中調用。

○召對。

1月11日

○甲辰,進講。

○召對。

○以閔致成爲司憲府大司憲,任百秀爲司諫院大司諫。

○左議政金道喜,陳辭職賜批,勉副。

1月12日

○乙巳,進講。

○召對。

1月13日

○丙午,進講。

○召對。

○判尹金興根,從縣道陳自列疏,批曰:「卿之被誣,予亦聞之,東朝飭敎,又旣縷縷,如是爲引,不亦過乎?卽爲上來肅命。」

1月14日

○丁未,進講。

○召對。

1月15日

○戊申,詣孝定殿,行望祭晝茶禮。

○進講。

1月16日

○己酉,進講。

○召對,講《史略》。

1月17日

○庚戌,進講。

○召對。

1月18日

○辛亥,進講。

○以李魯秉爲漢城府判尹,李裕元爲吏曹參議,吳致賢爲三道水軍統禦使。

1月19日

○壬子,進講。

○召對。

1月20日

○癸丑,藥院入診于熙政堂,召見平安監司洪鍾應,辭陛也。

1月21日

○甲寅,進講。

○以金興根爲漢城府判尹。

1月22日

○乙卯,進講。

○召對。

1月24日

○丁巳,進講。

○召對。

1月25日

○戊午,進講。

○召對。

1月26日

○己未,進講。

○召見回榜老人徐俊輔。

1月27日

○庚申,進講。

○召對,講《通鑑》。

1月28日

○辛酉,進講。

○召對。

1月29日

○壬戌,次對于熙政堂,召見謝恩使。〈正使趙鶴年,副使南獻敎,書狀官鄭鎏〉辭階也。

○命飭科場雜亂之弊

1月30日

○癸亥,藥院入診及進講于監政堂。

○召對。

二月

2月1日

○甲子,詣眞殿展拜。

○進講。

○敎曰:「諒闇中先陵展謁,雖非常禮,今年,卽我純廟誕彌之年。予小子追遠之感,何以形喩,當詣仁陵親祭,以伸情禮。」

○召對。

○以金學性爲廣州府留守,趙元錫爲平安道兵馬節度使。

2月2日

○乙丑,進講。

○召對。

○以徐熹淳爲戶曹判書,吳顯文爲咸鏡南道兵馬節度使。

2月3日

○丙寅,進講。

○召對。

○禮曹啓言:「健元陵、元陵、仁陵展謁,旣有成命矣,行禮服色,當爲磨鍊,而謹稽謄錄,則國恤三年內,先陵展謁,以服色難便停止,故無的確可據之例。英廟朝辛亥年長陵展謁,雖在國恤三年之內,此則本陵遷奉時也,以緬服行禮,今不可援例。而純廟朝壬午年顯隆園展謁時,聖敎中若曰:『陵園事體,與廟宮稍有不同,雖以視事服行禮,似無不可,』其時大臣禮堂,以『常時用淺淡服,實寓哀省之義,』以視事服獻議磨鍊。今番服色以當援此,而第伏念陵園展謁,本是主哀,故常用黲袍,此是哀素之服也。廟宮展謁,旣用黑袍,則先陵展謁,黲袍行禮,恐合事宜,而臣曹不敢擅便,」敎曰:「以黲袍磨錬。」

○義州府尹李裕元,以皇帝崩逝,馳啓。

2月4日

○丁卯,進講。

○召見,時原任大臣戶禮堂上曰:「皇上於我國,軫念甚厚,今聞此報,不勝驚愕矣。」鄭元容等曰:「皇上在位三十年,壽爲六十九享國之久,歷代罕聞。外國之人,有何可驚,而訃音忽至,大小俱驚,可見皇家仁聲,至及外國而然也。」上曰:「人主有德政,則人心自然如此矣。」元容曰:「聞新皇,性仁厚,民亦愛戴云矣。」大王大妃殿曰:「道光皇帝三十年之問,顧念小邦,屢施格外之恩,心常感歎,今聞此報,不勝虛廓矣。」

○以李憲球,遠接使差下。

2月5日

○戊辰,進講。

○召對。

○前正言朴文鉉,上六條陳勉疏,批曰:「爾言甚好矣。」

2月6日

○己巳,進講。

○召對。

2月7日

○庚午,召見京試官都事,大王大妃殿敎曰:「今年增廣,元年慶科也,竊念四方之聳動,其所期望,必不尋常,無論京外,秉公恢張,期無物議不愜之歎,可也。」

2月9日

○壬申,以徐有薰爲咸鏡道觀察使。

2月10日

○癸酉,藥院入診于熙政堂。

○以金炳冀爲吏曹參議,趙斗淳爲判義禁府事。

2月11日

○甲戌,以洪學淵爲司憲府大司憲。

2月13日

○丙子,詣山陵景陵親祭,仍詣健元陵、元陵展謁,召見京畿監司金箕晩箕晩啓言:「北漢平倉城餉之糶糴於京畿十四邑者,耗費倍蓗,轉輸極艱,爲民痼瘼,無邑不然,而邑殘民少,陵運路遠處則尤爲偏苦。其中交河則奉護兩陵寢,役民自多,仁川則百里程途,陸運最遠,兩邑民情難支,皆願折半移轉於他邑,而他邑同然,未免移疾,亦不得擅便。轉報籌司,仰請措劃,而伏念往在己亥,楊州牧收逋餉米一千石,以詳定代錢,移送海西,狀請施行。今此交河、仁川餉米一千九百石內,限一千石,依已例移送海四,則兩邑可以紓力,而城餉變通,事係難愼,令廟堂稟處。」批曰:「令廟堂稟處。」

○命楊州逋穀,除耗退排,從長稟處。

2月14日

○丁丑,以李景在爲刑曹判書,金洙根爲吏曹參判,曺雲承爲吏曹參議。

2月17日

○庚辰,進講。

2月18日

○辛巳,進講召對。

2月19日

○壬午,進講。

2月20日

○癸未,進講。

○以李源命爲成均館大司成。

2月21日

○甲申,進講。

○召對。

○以趙斗淳館伴差下。

○命飭支勑守令。

○命楊州牧逋還錢,定新限除耗排捧,三分一蕩減。

○東七陵香祀廳修改。

○以領議政鄭元容爲扈衛大將

2月22日

○乙酉,進講。

2月23日

○丙戌,進講。

2月24日

○丁亥,詣孝定殿,行寒食祭晝茶禮。

○進講。

2月25日

○戊子,進講。

○給三陟府燒戶,恤典。

○飭迎勑郊駕時衛,內外陪從帶隷擾雜之弊,及京司飯供之弊,因大臣所奏也。

2月26日

○己丑,進講。

2月27日

○庚寅,大王大妃殿,命二所罷榜試官趙道淳、尹行謨、睦仁培定配,一所試官金永爵、洪祐健、李敎寅刊削,因籌司所啓也。

○御春塘臺,行人日製。

2月28日

○辛卯,御春塘臺,行輪次,賦幼學李敦禹,直赴殿試。

2月29日

○壬辰,藥院入診于熙政堂。

三月

3月1日

○癸巳,進講,召見平安道淸南暗行御史李參鉉,書啓罪殷山前縣監朴齋璿,三和府使李容駿,平壤庶尹趙冕鎬,甑山縣令李魯宰,江西縣令徐箕輔,孟山縣監魏鍾敏,前前縣監鄭學權,中和前前府使金一求,价川前郡守李熙敏,前前郡守白樂貞,祥原前郡守尹錫九,江東前縣監宋柱獻。

3月2日

○甲午,進講。

○召對。

3月3日

○乙未,進講。

○召對。

○義州府尹李裕元,以皇帝登極勑牌文出來,馳啓。

3月4日

○丙申,以李紀淵爲漢城府判尹,趙亨復爲吏曹參判,黃浩民爲江華府留守。

3月5日

○丁酉,藥院入診于熙政堂。

3月6日

○戊戌,召見,平安道淸北暗行御史金敬鉉,書啓罪宣川前府使趙述永,前前府使韓啓轍,楚山前府使李兼熙,熙川前郡守鄭雲斗,前前郡守李熙明,寧邊府使李元夏,昌城府使李根永,鐵山府使李長祐,嘉山郡守李圭會,雲山郡守洪秉周,前前郡守韓承烈,郭山郡守金鋼,義州前府尹任百經,江界前府使尹羲烈,朔州前前府使鄭夏應。

3月8日

○庚子,以洪在龍、金左根、朴永元爲兼知實錄事,金炳冀爲修撰官。

3月10日

○壬寅,詣坡州牧行宮經宿。

3月11日

○癸卯,詣仁陵,親祭長陵展謁,還詣坡州行宮經宿。

○以李嘉愚爲判義禁府事,蔡學永爲全羅道兵馬節度使。

3月12日

○甲辰,詣龍城府大夫人墓所展拜,還宮。

○命交河郡士民男女六十一崴人,令該道,米肉題給,交、坡、高三邑城餉耗,依壬寅例除減。

3月13日

○乙巳,藥院入診于熙政堂。

○以李敦榮爲刑曹判書。

○仁陵親祭時亞獻官以下,施賞有差,執禮副司果洪翼燮,大祝副司果李秉珪,坡州牧使兪章煥,禮房承旨趙秉恒,幷加資。

3月14日

○丙午,召對。

3月15日

○丁未,召見咸鏡監司徐有薰,辭陛也。

○詣孝定殿,行晝茶禮。

○召對。

3月16日

○戊申,進講。

○召對。

3月17日

○己酉,進講。

○召對。

3月18日

○庚戌,進講。

○召對。

○以金始淵爲吏曹參議,李若愚爲禮曹判書。

○召見黃海道暗行御史申錫禧,書啓罪前兵使金相宇,鳳山前郡守趙羲賛,康翎前前縣監崔達洙,延安府使閔致久,麒麟察訪趙名龜,黃州前前牧使朴顯圭,遂安前郡守李羲昌,載寧前郡守韓弼敎,文化前縣令洪衡謨,殷栗前縣監金應夏。

3月19日

○辛亥,進講。

○召對。

3月20日

○壬子,藥院入診及次對于熙政堂。

○命關東合錄耗條,給代取用,貢蔘錢,作還添補,因大臣所奏也。

○進講。

○召對。

○大王大妃殿,命漢城試一所原榜中,初終場入格,從下各五十人,使赴二所,因大臣所奏也。

○以金鼎集,伴送使差下。

3月21日

○癸丑,進講。

○大王大妃殿,命判尹李紀淵,黃海兵使補外,以不卽膺命,旋施卽其地定配。

3月22日

○甲寅,進講。

○以李景純爲左邊捕盜大將,姜時永爲漢城府判尹。

○憲宗大王御製,列聖御製合附本奉印時監印閣臣以下,施賞有差,檢校直提學金輔根,直提學金大根、趙秉駿,原任直閣李嘉愚、李景在、尹定鉉、吳取善,檢校直閣鄭㝡朝,原任直閣徐有薰、李公翼、金始淵,原任待敎趙斗淳、金洙根,檢校待敎李㘾,竝加資,待敎李秉文陞六。

3月23日

○乙卯,進講。

3月24日

○丙辰,進講。

○以朴齊憲爲吏曹參議。

3月25日

○丁巳,藥院入診及進講于熙政堂。

3月26日

○戊午,召見陳慰進香使,〈正使徐左輔副使洪羲錫,書狀官金會明〉辭陛也。

3月27日

○己未,召見回還三使臣。

○以李若愚爲判義禁府事,趙斗淳爲兵曹判書。

3月28日

○庚申,以兪致崇爲司諫院大司諫,金德喜爲成均館大司成。

3月29日

○辛酉,詣慕華館迎勑,詣明政殿,行宣詔儀,接見勑使。

3月30日

○壬戌,詣館所,接見勑使。

○召見,陳慰兼進香使,〈正使成遂默,副使李明迪,書狀官尹行福〉辭陛也。

○以金輔根爲刑曹判書。

○召見慶尙右道暗行御史曺錫輿,書啓罪金山前郡守柳道宗,尙州前牧使李象斗,昌原前府使蔡學永,金海前府使嚴錫鼎,巨濟前府使孫亮錫,昆陽前前郡守李赫遠,南海前縣令李尙周,前前監司金大根,前統制使金鍵,前前統制使徐相五,右兵使鄭宅善,前兵使李圭徹。

夏四月

4月1日

○癸亥,詣慕華館送勑。

○召見前咸鏡監司朴永元。

4月2日

○甲子,以吳取善爲司憲府大司憲。

○大王大妃殿,敎曰:「李紀淵定配分揀,黃海兵使,以補外例施行,使之除朝辭交龜。

4月4日

○丙寅,御春塘臺,行春到記。講幼學朴蘭壽,賦進士趙台淳,竝直赴殿試。

○以李敏德爲咸鏡北道兵馬節度使。

4月5日

○丁卯,藥院入診于熙政堂。仍召見入格儒生。

○召對。

○以李熙章爲慶尙右道兵馬節度使。

4月6日

○戊辰,進講。

4月7日

○己巳,御春塘臺,行三日製。

4月8日

○庚午,進講。

○召見入格儒生。

○增廣監試覆試一二所進榜目,一所幼學裵克紹,二所幼學李友善居首。

4月9日

○辛未,以金左根爲摠戎使。

4月10日

○壬申,藥院入診于熙政堂。

○進講。

4月11日

○癸酉,進講。

○執義李彙圭,上八條陳勉疏,批曰:「乃言可比治安之策。當書諸紳,朝夕以爲警矣。」

○召對。

4月12日

○甲戌,詣全溪大院君祠宇展拜,仍詣恩彦君祠宇展拜。

4月14日

○丙子,以金洙根爲工曹判書,李明學爲全羅道兵馬節度使,李基碩爲慶尙右道兵馬節度使,韓仁植爲黃海道水軍節度使。

4月15日

○丁丑,次對于熙政堂。

○命交、坡、高三邑餉耗除減條給代,自均廳區劃,因大臣所奏也。

○進講。

○京兆,以濟州大靜、㫌義民數啓,元戶一萬一千一百二十四戶。〈男三萬七千七百七十一口,女四萬二千一百三十九口。〉

4月16日

○戊寅,召對。

○別講。

4月17日

○己卯,御熙政堂,受生進謝恩。

○進講。

○召對。

4月18日

○庚辰,進講。

○召對召見,慶尙左道暗行御史金世鎬,書啓罪前左兵使申從翼,前左水使李寅熙,醴泉郡守李漍,慶州府尹李源祚,前府尹權溭,興海郡守李鼎鎬,梁山郡守洪在重,長鬐縣監任楨,河陽縣監鄭游,淸河縣監鄭潭,英陽縣監鄭夔弼,安東前前府使趙啓昇,東萊前府使宋柱獻,前前府使趙徽林,仁同府使許瑽,順興前府使李允植,奉化前縣監崔虎文,玄風前縣監尹致賢。

4月19日

○辛巳,進講。

○以柳永魯爲全羅道兵馬節度使。

4月20日

○壬午,進講。

4月21日

○癸未,進講。

4月22日

○甲申,召見山陵奉審大臣。

○命京畿監司金箕晩,定配于中和,驪州牧使李奎憲罷職,以英寧兩陵告由祭官,未及差送也。

○以洪祐喆爲京畿觀察使。

4月24日

○丙戌,詣毓祥宮展拜。

○增廣覆試文科,取申轍求等三十三人,武科一所閑良兪致鳳,二所閑良李載浹居首。

4月25日

○丁亥,以洪耆變爲刑曹判書。

4月26日

○戊子,以李是遠爲開城府留守。

4月29日

○辛卯,藥院入診于熙政堂。

○召對。

五月

5月2日

○癸巳,知敦寧李輝正,陳疏乞致仕,批曰:「耆舊求退,自是悵然之事,而情懇如此,不得已依施。」

○飭黃海兵使李紀淵視務,以情勢廢務,替啓也。

5月4日

○乙未,左承旨李寅皐,從縣道上疏乞遞,批曰:「先卿事,朝家處分,幽明之間,宜無餘憾。爾其卽爲上來肅命。」

○以李敦榮爲司憲府大司憲,姜

猜你喜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七·李心传
   第七章 滚滚横流水·老舍
  第二十回 汉归曹吴入晋取次销沉·黄士衡
  第一篇 关外经营时·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佚名
  第八十五卷 文苑 一 二·缪荃孙
  卷二十九·佚名
  卷五十三·朱轼
  ·解犯议·丁曰健
  刘遂清传·薛居正
  韩维传·脱脱
  金声传·张廷玉
  论不变法之害·梁启超
  卷四十一·纪昀
  第一节 代宗之立·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况周颐

    ○明词不尽纤靡伤格 世讥明词纤靡伤格,未为允协之论。明词专家少,粗浅,芜率之失多,诚不足当宋元之续。唯是纤靡伤格,若祝希哲、汤义仍、(义仍工曲,词则敝甚。)施子野辈,偻指不过数家,何至为全体诟病。洎乎晚季,夏节愍、陈忠裕

  • 第四折·佚名

    (邦老同旦儿上)(邦老云)自家白正的便是。自从杀了王文用,到这里将他父亲推在井里,要了他浑家。这几日我有些神思不快,梦寐颠倒,不知是如何。大嫂,你与我安排些粥汤,我食用咱。(旦儿云)你则在这里,我熬粥汤去也。(下)(正末扮

  • 白云樵唱集卷一·王恭

    (明)王恭 撰○五言古诗舟经彭蠡杨帆过彭蠡逺见匡庐色瀑布天上来芙蓉望中碧东林钟磬逺沽酒浔阳夕枫树忽鸣猿凄然念郷国题诸葛孔明像炎祚忽云季诸侯骋雄图栖栖刘豫州三顾何勤劬汉贼不两立一心抱区区临崩寄大事忠愤常郁纡

  • 卷一百四十九·徐世昌

    李鸿章李鸿章,字少荃,晚号仪叟,合肥人。道光丁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封一等肃毅伯。赠太傅,进一等侯,谥文忠。有《李文忠公遗集》。入都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

  • 邓廷桢·龙榆生

    邓廷桢字ㄍ筠,江苏江宁人。嘉庆进士,道光间官两广总督。时值禁烟,与英人六接战,英船皆伤退,终其任不得入虎门。后调闽浙。坐事戍伊黎。旋召回,官至陕西巡抚,精吏治,有神明称。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卒。距生乾

  • 冠颂第三十三·王肃

    邾隐公既即位,将冠,使大夫因孟懿子问礼于孔子。子曰:“其礼如世子之冠。冠于阼者,以着代也,阼主人之阶以明其代父醮于客位,加其有成,冠于阶若不体则醮用酒于客位敬而成之户西为客位。醮子肖反三加弥尊,导喻其志,喻其志使加弥尊

  • 卷二二三 唐紀三十九·司马光

      起昭陽單閼(癸卯)七月,盡旃蒙大荒落(乙巳)十月,凡二年有奇。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廣德元年(癸卯,公元七六三年)   秋,七月,壬寅,羣臣上尊號曰寶應元聖文武孝皇帝。壬子,赦天下,改元。諸將討史朝義者進官階、加爵邑有差。冊回

  • ●滿洲實錄卷五·佚名

      天命三年閏四月至四年七月   ◆天命三年閏四月至四年七月   ○閏四月二十二日遣魯太監下商人二名開原人一名書七大恨付之令回國   【太祖兵進范河界(見圖)】   ○五月十七日帝率諸王大臣統軍征明國至十九日

  • 卷之二百八十五·佚名

      康熙五十八年。己亥。秋。七月。壬申朔。享太庙。遣散秩大臣伯富大礼行礼  ○癸酉。议政大臣等议覆、都统武格等疏报、江宁之兵、已抵沅州。地方褊小、大兵难以久居。遂将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各营之马、

  • ●南疆绎史勘本卷三·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纪略三唐王右闽疆纪略第三。○王英才大略,在藩服之时已思有所施为;及遭逢患难,磨砺愈坚。两京既覆,枕戈泣血,躬行节俭,以裕兵食。性喜文辞,手撰三诏、「御制祖训后序」、「行在缙绅便览序」,皆典

  • 序·缪荃孙

    苏省邦交,其在春秋,实始吴晋。会柤之后,遂遍中夏,勾践承之。周王致伯,无疆之败,地属于楚,不专苏境,自可不录。吴濞既王,亦通诸粤。七国之变,削弱宗藩,南边诸郡,不隶王国,邦交遂绝。汉鼎三分,孙吴为国,蜀汉而外,颇通外徼。西晋灭之,邦交

  • 卷二十四·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二十四 纪年 宣宗皇帝上 宣宗皇帝名珣世宗之孙太子允恭长子也生而奇伟寛仁大度身长八尺隆凖龙顔大安年间有长人见语大兴府百姓曰丰王宜王燕既而不见又有道人持方寸玉印曰以献新君置

  • 史记集解卷二·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二夏本纪第二夏禹【諡法曰受禅成功曰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

  •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三中·佚名

    同治十三年(甲戌) 论台湾用兵 台湾近日消息 东人在镇江窥伺 涂人诞言 台湾番社风俗考(之三) 论日本侵犯台湾事 横滨报论台湾事 中国兵船之数 论电线 「飞云」船传来消息 续述「飞云」船传来消息 购办铁甲船消息&nb

  • 卷第二·佚名

    日本文德天皇實錄卷第二文德紀二文德天皇起嘉祥三年七月,盡十二月右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基經等,奉敕撰一、卜定齋王齋院與追崇藤原冬嗣位記文德天皇秋七月,丙子朔 ,授參河國砥鹿神,從五位下。從五位下-橘朝臣-永範,為刑

  • 进备览后上宰相札子·陈模

    某至愚极陋比者不揆庸斐编类东宫备览冒昧投进政恐猥冗不择上勤乙览故撮其纲要仅为二十条且疏其义于左今又于二十条之中取其最切于今日者有三敢申言之一曰择妃嫔二曰简宫僚三曰谨游习某于正家一条谓择妃嫔乃正家之始因

  • 春秋传卷二十四·胡安国

    宋 胡安国 撰昭公上【公名稠襄公子母齐归在位二十五年孙于齐在外八年凡三十二年薨于干侯諡法威仪恭明曰昭】周【景王四年鲁昭公二十二年景王崩王猛立是年卒王室乱弟敬王立昭二十三年尹氏立王子朝昭二十六年敬王入于

  • 敕修百丈清规卷第六·德辉

    大智寿圣禅寺住持臣僧德辉奉 敕重编大龙翔集庆寺住持臣僧大诉奉 敕校正坐参斋罢。堂司行者覆首座。僧堂众寮前各挂坐参牌。将晡时僧堂内装香点灯。鸣众寮前板。先一声大众入堂。二声以次头首入。三声首座入(不鸣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