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高行周传

高行周,字尚质,幽州人。出生于妫州怀戎军的雕窠里。曾祖父高顺厉,一生在怀戎军任职。父亲高思继,有兄弟三人,都英勇豪健有武略,名声传遍朔方。后唐武皇平定幽州时,上表推荐刘仁恭做统帅,又留下军队来戍守幽州。以高思继的哥哥担任先锋都将、妫州刺史,高思继提任中军总将、顺州刺史,高思继的弟弟担任后军都将,兄弟分别掌领燕地军队。部下士卒,都是山北的豪杰,刘仁恭非常畏惧他们。后唐武皇准备南归以前,私下对刘仁恭说:“高先锋兄弟三人,势力覆盖州府,将成为燕地后患的,一定是这一家人,你要善于谋划。”过了一段时间,来自太原的戍守部队放肆横行,高思继兄弟们以军法制裁他们,杀死很多人。武皇大怒,责备刘仁恭,刘仁恭就状告高氏兄弟,于是高氏三兄弟全被杀害。刘仁恭又以高思继哥哥的儿子高行圭做牙将,高氏兄弟的儿子都收在帐营中做事,优厚地对待他们以安定他们的心。这时高行周才十多岁,也担任一职,在刘仁恭身边做事。

到后唐庄宗收复燕地,将高行周隶归于明宗帐下,经常与后唐末帝分别率领牙兵。明宗征伐燕地时,高行周领兵随行。同乡人赵德钧对明宗说“:高行周内心很是谨慎忠厚,必将享有高贵的地位。”后梁大将刘寻阝占据莘地时,与太原部队对阵,一天到晚接战。曾有一天,两军列成战阵,元行钦被敌军追击,一剑砍中了他的脸,而血战仍未停止,高行周带着手下精锐骑兵突进敌人阵营而解了围,元行钦得以逃脱。庄宗这才信任高行周,召来行周抚爱慰问,奖赏功劳,想招收行周到自己帐下,又考虑自己已经从明宗帐下夺过了元行钦,再要夺过高行周,恐怕将伤了明宗的感情,就暗地里叫人以利禄诱招他。高行周推辞说“:总管用人,也是为了国家,服事总管就像服事王一样。我家兄弟们,脱离灾难再获生命,是蒙受了总管的厚恩,能忍心背离他吗?”到两军驻扎在黄河岸边时,侦知后梁军队从汴州进了杨村寨,明宗清晨到斗门,布置埋伏下的兵将截击梁军,而寡不敌众,反被梁军占了上风。这时刀光剑影,形势非常危急。高行周听到后,出动骑兵横冲攻击梁军,才使明宗伏兵解了围。明宗袭击郓州时,高行周当先锋。恰逢夜晚下暴雨,士兵都不愿前进,高行周说:“这是上天帮助,他们一定没有准备。”当夜,渡过黄河攻进郓州东城,到天亮时就平定了郓州城。

庄宗平定黄河以南,高行周接连迁升到检校太保,兼任端州刺史。后唐同光末年,出任镇守绛州。后唐明宗即皇帝位,特别对高行周委以重任和厚待他。天成年间,跟从王晏球包围定州,击败王都,擒获秃馁,都立下战功。贼寇平定后,调任颍州团练使。长兴初年(930),因为北部与契丹相邻接,高行周被委用做振武军节度使。第二年,因为黄河西部发生战争,被调任镇守延安。清泰初年(934),改任潞州节度使,晋高祖石敬瑭在太原称帝,唐末帝命令张敬达征讨他,高行周和符彦卿担任左右排阵使。契丹国主进入中原援助太原晋军时,高行周和符彦卿领骑兵阻击他,不久被契丹人打败,于是高行周和张敬达据守晋安寨,几个月都不见救兵到来。杨光远想谋害张敬达,高行周知悉这一阴谋,领着勇壮武士保护敬达。敬达性情憨厚,不知高行周是在暗中保护自己,对别人说“:行周总是跟在我后面,是什么意思呀?”因此行周不敢再那样,张敬达就被杨光远杀害了。

晋高祖进入西京洛阳,命令高行周回到藩镇,加封同平章事,晋高祖建都汴京,以行周担任西京留守,不久,调到邺都。晋高祖驾临邺都时,碰上安从进叛乱,就任命高行周为襄州行营都部署。第二年秋天,平定汉南。晋少帝即位,兼任侍中,调任镇守睢阳。开运初年(944),跟从少帝到澶渊,在黄河岸边阻击敌人。车驾回京后,代替景延广担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调任郓州节度使。当时李彦韬任侍卫都虞候,事情都由他决定。行周虽然典掌禁兵,常常无所事事,朝拜之后回到家中,门庭冷落,客人朋友来往,也只斟满酒杯畅饮而已。接着改任归德军节度使,以李守贞代掌兵权,让高行周回到藩镇。到契丹国主死在栾城,契丹将领萧翰立许王李从益掌管契丹在南方的军国事务,李从益冒死派人召请高行周,行周托病推辞,过后对别人说“:衰落的世代难以辅佐,更何况契丹这种儿戏呢!”

汉高祖刘知远进入汴京后,加封高行周为守太傅,兼中书令,代替李守贞做天平节度使。杜重威占据邺都反叛时,汉高祖以高行周任招讨使,统兵讨伐他。邺都平定后,被授与邺都留守,加封守太尉,进临清王爵位。乾佑年间,入朝拜见皇帝,加封守太师,进封为邺王,又授与天平军节度使,改封为齐王。周太祖登上帝位时,加封为尚书令,增加食邑到一万七千户。太祖因为行周是年高老将,诏令恩赐不称行周名字,只称呼他的王位。慕容彦超占据兖州反叛时,太祖御驾亲征,行周奉侍圣驾,进酒上菜,总是亲自殷勤服侍,太祖待他更加优厚。广顺二年(952)秋天,因病在任上去世,享年六十八岁。朝廷加倍赠送丧资,册封为尚书令,追封为秦王,谥号叫武懿。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二十·毕沅
  卷十五 開寶七年(甲戌,974)·李焘
  ●卷二十二·赵翼
  元史续编卷七·胡粹中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七十·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二·佚名
  卷之八·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三·佚名
  卷二十二·叶盛
  贺琛传·李延寿
  庾准传·刘昫
  卷一·宋敏求
  礼四八·徐松
  龚景张·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赵翼

      ○吴梅村诗  高青丘後,有明一代,竟无诗人。李西涯虽雅驯清澈,而才力尚小。前、後七子,当时风行海内,迄今优孟衣冠,笑齿已冷。通计明代诗,至末造而精华始发越。陈卧子沉雄瑰丽,实未易才;意理粗疏处,尚未免英雄欺人。惟钱、

  • 第二折·郑光祖

    (净扮陶去南领乔卒子上,云)我做元戎实是美,见阵交锋敢对垒。昨日教场去点军,吊下马来跌了腿。某姓陶名去南,在于履癸部下,为元帅统军之职。今有天乙,在履癸手下,为方伯之职。此人背了履癸之恩,自领一枝人马,与俺交锋,量你湫洼之

  • 卷71 ·佚名

    董嗣杲 拟古 海上采珠人,惟视夜光吐。 携持以为珍,美价重合浦。 异哉足照乘,殷勤献明主。 远物奈不宝,弃之犹粪土。 董嗣杲 拟古 河汉金气老,海月光陆离。 蟠蟀鸣我床,声声有馀悲。 美

  • 补遗卷十五·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补遗卷十五草木大椿赋          【金】赵秉文于此有物焉既泽而坚既蔓而延托根于无何之乡垂阴于不土之田扼日月而共友券宇宙而争年厯春秋其几何羌不知其嵗之八千端策筮之?曰是以江

  • 御选明诗卷七十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七十八七言律诗十一王守仁次壁间杜牧韵春山路僻问归樵为指前石迳遥僧与白云还暝壑月随沧海上寒潮世间老去浑无赖游兴年来独未消回首孤帆又陈迹疎钟隔渚夜迢迢夜宿浮峰次谦之韵日日春山不厌寻

  • 列传第八十一 杨戴阳二李韩杜邢·欧阳修

    杨朝晟,字叔明,夏州朔方人。兴行间,以先锋功授甘泉府果毅。建中初,从李怀光讨刘文喜泾州,斩获多,加骠骑大将军。李纳寇徐州,从唐朝臣往讨,常冠军。怀光赴难奉天,属朝晟兵千人下咸阳,赐实封百五十户。怀光反,韩游瑰退保邠、宁,贼党

  • 卷六·庞元英

    钦定四库全书文昌杂録卷六宋 龎元英 撰元丰乙丑正月以司勲员外郎彭次云为郎中开宝寺为礼部贡院二月十八日火凡本部贡牋与夫所考试卷须臾灰烬略无遗者自正月九日鏁院方定二十八日奏号至是火诏以太学为贡院再令引试

  • 第二十六回 许敬宗构陷三家 刘仁轨荡平百济·蔡东藩

      却说褚遂良被谪爱州,自恐罹谗被祸,无术生全,因上表自陈道:  往者濮王即魏王泰见二十四回。承乾交争之际,臣不顾死亡,归心陛下,是时岑文本刘洎,奏称承乾恶迹已彰,身在别所,其于东宫不可少时虚旷,请且遣濮王往居东宫,臣又抗

  • ●卷三·邵廷采

    ○黄道周黄道周,字幼元,福建漳浦人。幼孤好学,穷微极博,天启壬戌成进士,授编修,充经筵展书官。故事,展书必跪,膝行数武。道周独谓膝行非礼,平步进,监侍骇愕,魏忠贤连目摄之,不动。归,读书白鹿洞,躬执薪爨,天下士大夫高推之。威宗即位

  • 第十九回 狐仙塔·德龄

    “今天,我们必须上狐仙塔去走一遭,那边也是一处很有名的所在!”当我们展谒过历代皇帝的遗物之后,第二天早上,太后的愁思已减杀了许多;伊梳洗过后,便计划着要想出去游玩了。伊的行动当然是绝对可以自由的,伊尽可不必征求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三·佚名

    正德二年二月乙亥朔○丙子命陕西西安等八府清出当角□羊南方军士改编新设宁夏后卫及兴武营守御千户所补伍操备满千人乃止从总制都御史杨一清请也○丁丑释奠先师孔子遣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焦方行礼○戊寅祭

  • 卷之三百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四·允禄

    八旗大臣等议覆防通政司左叅议常徳奏称开戸人等既不准为防军亦不应令为领催再领催等亦多有不识字者请将开户及不识字之领催俱行退囘令在马甲行走等语查一应登记档案支领官兵俸饷等事俱系领催办理所关殊属要况领催等

  • 卷一百五十五·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五十五 朱批南天祥奏摺 雍正六年六月十八日云南开化总兵官【臣】南天祥谨 奏爲奏 闻事窃【臣】钦奉 上谕统领云南省官兵三千余员名进藏

  • 卷第六·佚名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六  尊者大目乾连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念住品第九之余云何于此内法。住循法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内法者。谓自想蕴行蕴。若在现相续中。已得不失。于此内法。循法观者。

  • 滇游记·陈鼎

    一名《云南纪游》。1卷。清陈鼎撰。约成书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前后。多记云南山川、草木及古迹,略于人事,凡50余条。其中大理地区资料较详,约占全书之半,系录自《洱海丛谈》。对研究大理白族地区史迹有参考价值。或

  • 古印考略·夏一驹

    印学论著。清夏一驹著。一卷。夏一驹,字昂千, 号一斋, 又号凤凰山樵, 江苏江阴人。擅篆刻、精鉴赏、富收藏。此文成于雍正六年戊申(1728) 四月, 文简短而内蕴丰富, 专论秦、汉两代官、私印章之特征, 为其细致观察、苦

  • 噩梦·王夫之

    王夫之著。1卷。作于清康熙21年(1682)。为作者重要的政治著作。声称“教有本,治有宗,立国有纲,知人有道。”(《噩梦序》)对历代尤其明朝的政治、经济、吏治、科举等制度作了分析与批评,并提出一系列改革的主张。因心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