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希崇传

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其父张行简代理过蓟州玉田县令。张希崇年少时精通《左传》,又特别爱好吟诵咏叹诗词文赋。唐昭宗天..年间,刘守光做燕地统帅,性情惨毒残酷,不喜欢文人,张希崇于是弃文投奔刘守光,刘守光接收了他,后来慢慢提升为副将。不久,刘守光吃了败仗,唐庄宗派周德威镇守燕地,张希崇因原载名册被收容在周德威的部下,不久派他率领非主力部队驻守平州。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向南进攻,攻下平州,俘获了张希崇并带着他离开平州北去。耶律阿保机询问张希崇,才知道他是文人儒生。因此拜封他为元帅府判官。后提升为卢龙军行军司马,接着改任蕃汉都提举使。天成初年,伪平州节度使卢文进南归,契丹国主让张希崇接替了平州节度使的职位,并派心腹领三百边骑监督他。张希崇上任几年后,契丹国主逐渐宠信他。一天,张希崇登上州城楼台,私下盘算谋划说:“从前班超在西陲戍守,不敢擅自回去,是因为接受皇上诏谕的缘故。我现在打算入关回去,决断在于自己。怎么能坦然安心在这种不测之地停留!”于是召集杰出的手下汉人,对他们说:“我困陷在这里,喝奶酪、穿裘皮,活着时不能与亲情故旧相见,死了则变成这穷野荒漠的孤魂野鬼。南望家乡山山水水,过一天就像过一年一样漫长。你们难道不思念家乡?”部下汉人都泪流湿衣,说:“明公打算率领部下全部南归,好的确是好,只是对众多的契丹人怎么办?”张希崇说“:到明天把契丹人头领叫到节度使大帐,先擒住他们,契丹兵失去了统帅将领,部众就一定会分散瓦解。再说,平州离契丹王宫一千多里,等到消息传去,契丹国主再调兵,十天以后才能到达这里,那时我们已经进入汉人地界很远了。用不着因敌众我寡而忧患!”听后,大家都非常高兴。当天,张希崇在郡守府第的旁边空隙地挖了陷阱,贮藏了石灰。第二天,契丹头领与众多的随从来到帅帐,张希崇拿出几坛醇酒给他们喝,把他们灌醉以后,就全部投入石灰坑里淹死了。他们的徒众扎营在城北,张希崇就派人去攻打他们,最后,都溃败突围奔逃而去。张希崇于是率领所管辖的活着的二万多人南归后唐。唐明宗奖励他,任他为汝州防御史。

张希崇就任汝州后,派人接母亲来汝州。母亲到了汝州地界,张希崇亲自为母亲抬轿子走了三十多里,看到的人没有不称赞叹服他孝顺的。过了二年,升迁为灵州两使留后。此前,每年戍守灵州的士兵运输粮食要走五百里,有遭受抢劫的忧患。张希崇于是告诉戍边将士,广泛从事开荒种地,屯积粮食。一年多后,军队的粮食大为充足。皇上诏书褒奖他,因此正式授予他镇守一方的旄节。清泰年间,张希崇厌烦了那里不纯的习俗,接连上表请求朝见皇上,末帝下诏准允了他。到了京城不久,朝廷因听说他安定边疆有功,提议在内地安置他,改任为..州节度使。到晋高祖进入洛阳,与契丹将有重要盟约,担心灵武会被契丹攻取,于是又派他出任灵武节度使。张希崇叹息说“:我应该老死在边陲城邑了,命中注定逃不出这个地方。”因此郁郁不得志,积久成疾,最后死在职位上。其时年仅五十二岁。张希崇从小校接连升到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多次主持一方的军政事务,赐封清河郡公,享受俸禄三千户,赐为清边奉国忠义功臣,也可称得上是荣耀华贵一生的人了。

张希崇一向纯朴厚道,特别偏爱读书,在主事的闲暇,手不释卷。不喜欢纵酒行乐,不豢养妾婢仆从。严寒酷暑,也一定穿戴整齐,干粗活的杂役人员,也不曾听到轻薄不逊的言语。服侍母亲,最为谨慎小心,每当母亲吃饭时,他都一定侍立在旁,等到母亲洗漱完毕才退下。大家都认为他品德高尚。他性情虽然仁厚宽恕,但如果碰上奸诈邪恶的事情,则像憎恨仇人那样。在..州任刺使的日子里,有个人给郭氏做义子,郭氏一直把他从孩提时代抚养到长大成人。后因为他性情暴躁不服从管教,被郭氏赶出去。郭氏夫妇紧接着都相继去世,郭家的亲生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当时,郭家亲朋好友与那义子相约,都说他是郭氏的亲生儿子,要分得郭家的财产,帮助他打官司,前后经历几个执政官都不能断案,于是成了疑案。张希崇查阅了那状词,宣判说“:父亲活着时,已经离开,母亲死的时候,又不去尽孝,作为养子,不过辜负了二十年抚养之恩而已;如果说是亲生儿子,那就冒犯了三千条悖逆不孝的罪过,极大地损害了名教。怎么还敢到衙门去申辩继承财产!郭氏的遗产都一并给亲生儿子继承,那些诉讼的人与朋比为奸的人,交给司法官按刑律定罪。”听到判决的人都佩服他明察。

张希崇还精通观测天象,在灵州做官时,观察到月亮遮盖了毕宿口上的大星,经过一个月才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于是叹着气说:“毕宿口上的大星,是地上的边疆将领,月亮再一次遮盖它时,我的生命就完结了!”后来果然死在灵武郡。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八 褚裕之·李延寿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五·乾隆
  卷三十一·唐·蒋一葵
  辽史拾遗卷八·厉鹗
  卷二十七·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二·佚名
  第八十九卷 文苑 一 六·缪荃孙
  一一六九 大学士阿桂等奏为遵旨酌议《皇朝通志》内武职官阶封典情形折·佚名
  别集上卷二·宋名臣言行录
  夏纪·张居正
  高昌传·魏徵
  崔圆传·刘昫
  卷七·佚名
  卷一百八十三·佚名
  陆懋德·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姚宽·唐圭璋

      宽字令威,号西溪,嵊人。崇宁三年(1104)生。以荫补官,权尚书户部员外郎、枢密院编修官。绍兴三十二年(1162)卒。有西溪丛语传于世。   菩萨蛮   春愁   斜阳山下明金碧。画楼返照融春色。睡起揭帘旌。玉人蝉鬓轻。

  • 卷四十·董康

      ○賺靑衫   不知何人作。言舟人賺王生所贈呂醫靑衫。訛詐人命。故曰賺靑衫。本之小說而改換事蹟。其關目緊簇。頗中情理。可爲讞獄之助。   淮安諸生王人杰。字文豪。遠館宿遷李學士宅。其妻劉氏以稚兒患病

  • 卷五·文洪

    钦定四库全书文氏五家集卷五明 文徴明 撰太史诗集五言律诗春日闲咏时节烧灯近羇穷独卧家余寒春挟纩残困晚煎茶土润先滋草梅晴薄试花新年眠食好随分足生涯故园屋舍小山村终然思故园雨晴秋倚阁月出夜开门好景亦无改逺

  • 御选明诗卷八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八十一七言律诗十四徐阶试茉莉茶时有郑三守之招不赴絶域花来本自珍露芽江水亦新分香浮石鼎沈沈缕清映氷壶细细纹静听几回翻白雪徐看一椀簇春云风生賸有卢仝赋未许山翁席上闻自三茅归渡淀山湖即

  • 卷八十二·志第五十八·食货六·张廷玉

        ◎食货六   ○上供采造 采造 柴炭 采木 珠池 织造 烧造 俸饷 会计   采造之事,累朝侈俭不同。大约靡于英宗,继以宪、武,至世宗、神宗而极。其事目繁琐,徵索纷纭。最钜且难者,曰采木。岁造最大者,曰织造

  • 卷六十一·谷应泰

      ○江陵柄政   世宗嘉靖四十三年秋七月,以谕德张居正充裕王讲官。穆宗隆庆元年二月,加恩侍从藩邸诸臣,以礼部右侍郎张居正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直内阁。四月,进礼部尚书、武英殿   大学士。二年春正月,进大学士

  • 卷第九·徐鼒

    乙酉、我大清顺治二年(一六四五)春正月(明弘光元年。是岁南都亡,唐王立于福州,称隆武元年;鲁王监国绍兴,以明年称监国鲁元年)乙酉朔,日有食之。明福王在南京免百官朝贺(考曰:「圣安本纪」、「绎史」俱云免百官朝贺;而「南都甲乙纪

  • ◎“分而治之”——纵的割据·恽逸群

    蒋介石自己运用制造矛盾,挑拨离间,利用并指大派别间的冲突,收买拉拢等等手法,把地位资望比他高的,以及势均力敌、地丑德齐的人物,一一搞垮,他当然预感到他的部下,也可能用这一套办法(特别是利用李济深搞垮许崇智,利用陈济棠搞垮

  • 苏弁传(附苏衮、苏冕传)·刘昫

    苏弁,字元容,京兆武功县人。曾叔祖苏良嗣,为则天朝宰相,国史有传。苏弁从小富有文才,考中进士,授官秘书省正字,转任奉天县主簿。朱氵此作乱,德宗仓促出巡逃难。县令杜正元上京兆府商量事情去了,听说皇帝大驾到了,官吏们惶恐不安

  • 卷三·杂述·李贽

    〔凡三十七篇〕  ● 卓吾论略〔滇中作〕  孔若谷曰:吾犹及见卓吾居士,能论其大略云。居士别号非一,卓吾特其一号耳。卓又不一,居士自称曰卓,载在仕籍者曰笃,虽其乡之人,亦或言笃,或言卓,不一也。居士曰:“卓与笃,吾土音

  • 卷二十四·陆陇其

    <经部,四书类,四书讲义困勉录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录卷二十四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大全辩卓庵张氏曰左传于孔子生卒岁月皆谨书之司马迁作孟子列传独不详生卒岁月何与或云孟子谱云周定王三十七年四月二日孟子生

  • 卷六十五·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六十五     婺源江永撰財賦    通禮十四夏后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夏時一夫受田五十畝而每夫計其五畝之入以為貢商人始為井田之制以六百三十畝之地畫為

  • 卷八十五·佚名

    △初分学般若品第二十六之一时天帝释心生是念。尊者善现智慧甚深。不坏假名而说法性。佛知其意便印彼言:如憍尸迦心之所念。具寿善现智慧甚深。不坏假名而说法性。时天帝释即白佛言:尊者善现於何等法。不坏假名而说法性

  • 建中靖国续灯录中帙目录[宋铭]·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十一对机门庐陵清原山行思禅师第十二世筠州大愚晓舜禅师法嗣十四人(六人见录)金陵蒋山佛慧禅师虔州慈云圆照禅师建州崇梵余禅师衡山澄信禅师杭州长耳相良禅

  •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八·宗喀巴

    上士道入大乘门敬礼至尊成就大悲诸善士足如是恒长修习生死种种过患,见一切有如同火坑,欲证解脱息灭惑苦,由此希求策逼其意,学三学道,能得解脱离生死。又此解脱无所退失,非如善趣,然所断过及所证德仅是一分,故于自利且非圆满,由

  • 古音丛目·杨慎

    明杨慎撰。五卷。宋吴棫著《诗补音》、《楚辞释音》、《韵补》辨明古韵。杨氏认为吴氏3书有的字有问题应当阙疑,有的有错误应当删除,于是合此3书,阙疑刊误,又加上自著《转注古音略》的主要内容,合为一书。考证古音,详

  • 林语堂自传·林语堂

    本书为林语堂先生的自传。他将他的生活娓娓道来,文笔轻松灵动,让您可在一个清闲的午后放松悠哉地读一读,略微探其一生。

  • 遗教经论·佚名

    全一卷。印度天亲菩萨造,南朝陈代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此论乃释论‘遗教经’之书。分七科释之,以阐述菩萨所修之教法。依此论释,遗教经乃属大乘部。注疏有遗教经论记三卷(观复)、遗教经论住法记一卷(元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