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景传

李景,本名王景,到将向后周称臣时,因触犯庙讳的缘故,所以改了名。李景是李繮的长子,李繮去世后,就继承了伪帝位,改元为保大。以二弟李遂为皇太弟,三弟李达为齐王,又在父亲的灵柩前设盟发誓,兄弟相继帝位。李景僭称帝号之后,正逢中原多有战事,北方动乱流离,因而雄据一方,将近十几年。他的地盘东连衢州、婺州,南到五岭,西至湖湘,北据长淮,共拥有三十多州,广袤数千里,都为他所占有,在近代僭占窃据的地盘中最为强盛。又曾经派遣使者私自买通北方戎族,使之成为中原的祸患,以实现自己偷安一隅的计策。

后周显德二年(955)冬天,周世宗开始计划南征,以宰相李谷为前军都部署。这年冬天,后周军队包围了寿州。显德三年春天,周世宗亲征淮甸,在正阳大败淮南贼寇,于是进攻寿州。接着又在涡口打败何延锡,在滁州活捉皇甫晖。李景闻讯后大为惊恐,就派他的大臣钟谟、李德明等人奉上降表给周世宗,请求作为后周的附庸国。仍然每年进贡百万的巨额财富,又进上金银宝器钱币以及犒劳军队的牛酒。不久,又派他的大臣孙晟、王崇质等人奉表调整贡赋,又说“:李景愿意割让濠、寿、泗、楚、光、海等六州的地盘,归于大周朝廷,请求停止进攻讨伐。”周世宗没有答应他。这时李德明等人见后周军队急攻寿州,估计不能保住,于是上奏说:“请放宽五天时间诛杀臣下,容许臣下亲自前往江南,取来本国的表章,将江北各州全部奉献给大周朝廷。”周世宗允许他们走,很久,李德明等人没有回来,于是商定暂时御驾回朝,只留下偏师数千人包围困守寿州罢了。

显德四年(957)春天,周世宗再次御驾南征。三月,在紫金山大败江南援军,旋即攻下寿州,才下令班师。这年冬天十月,周世宗再次驾临淮甸,接连攻下濠、泗二郡,进攻楚州。第二年春天正月,攻下楚州,于是移驾扬州,在迎銮驻扎大军,将商议渡过长江。李景听说后,自思灭亡就在朝夕之间,于是计划把帝位传给他的大儿子,使他向后周称为藩臣。派他的大臣陈觉奉表向周世宗陈述心意,顺合周世宗的意旨。陈觉到后,周世宗在御营召见陈觉对话。这时江北各州,只有庐、舒、蕲、黄四郡没有被攻下,世宗于是对陈觉说“:江南国主如果能将江北的土地全部归于我,那么我也不至于穷兵黩武。”陈觉听后欣然高兴,立即派人渡过长江去取李景的表章,把庐、舒、蕲、黄四州奉送给世宗,请求划江为界,仍旧每年进贡地方赋税数十万。周世宗答应了他,于是撤军回到京城。从此李景开始奉行后周朝廷的正朔,上表章自称为“唐国主臣景”,数次派遣使者进奉贡物,也不失外臣的礼仪呢!

北宋建隆二年(961)夏天,李景因病在金陵去世,时年四十六岁。以他儿子李煜承袭伪帝位,那以后的事情都记载在北宋朝廷日历中。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七·魏徵
  志第八 礼乐八·欧阳修
  卷五十五 后秦録三·崔鸿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七·李心传
  卷之二百九十三·佚名
  卷之十二·佚名
  第七八禀光绪十二年八月十六日一一二一二-七·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六十一·阿桂
  河间王杨弘传(附杨庆传)·魏徵
  陈规传·脱脱
  李桢传·宋濂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三·雍正
  卷四十二·宋敏求
  屠慰曾·周诒春
  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二出 救美·李渔

    〖步蟾宫〗(生冠带、三髯,引军士上)掀髯一怒波涛震,谈笑处,河清江润。遇明王、拱手便称臣,狡悍翻为忠荩。自家镇海大将军是也。雄名盖世,义胆包身。帐中子弟三千,麾下貔貅十万;昔号海边之天子,今为化内之藩臣。自从受事以来,且喜

  • 第一出--第十五出·张凤翼

    开场家门【东风齐着力】〔末上〕华屋珠帘。寿山福海。别是风烟。玉觥满泛。正好醉琼筵。多少赏心乐事。笙歌沸似听钧天。新声奏。一翻金缕。不改靑编。往事演齐燕。叹忠臣慷慨。孝子迍邅。窜身灌溉。潜地结良缘。幸有

  • ●词品上卷·沈雄

    ○原起张炎曰: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出为长短句。至於尊前、花间,迄於崇宁,立大晟府,命周邦彦诸人,讨论古昔,由此八十四调之声始传。其後万俟雅言辈增衍慢、曲、引、近,或移宫换羽,为三犯、四犯,按充为之,其曲遂繁。黄曰:长短句始

  • 卷十六·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十六翰林院检讨朱彛尊编刘仔肩【三首】仔肩字汝弼鄱阳人洪武初用荐应召至京【静志居诗话汝弼一应鹤书旋集都人士诗为雅颂正音而以已作附之殆游大人以成名者是时许中丽仲孚则编光岳英华偶桓武盂则

  • ●卷三·毛先舒

    ○唐后李于鳞云:"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陈子昂以其古诗为古诗,弗取也。"两"其"字竟作"唐"字解,语便坦白。子昂用唐人手笔,规模古诗,故曰"弗取",盖谓两失之耳。子美七言古大浇初唐之朴,而于鳞云"七言古诗,惟子美不失初唐气

  • 卷之一百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一五、札太岁(实则光绪)十七年十月十六日一一一○七-一一·佚名

    新竹县都城隍,监理醮务,饬下属巡查驱邪前衔〔监理醮务、新竹县都城隍〕为行知事。本年十月十五日,据竹北一保彭殿华等佥称:「(照词云云叙至)谨疏以闻」,到堂。据此,除悬牌示知外,合行札饬。为此札,仰所属司

  • 卷十五·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丙戌(一六四六)夏四月丁丑朔唐王谕德兴王由枵曰:『江民苦兵,甘为敌用,情罪可原;赦过之条,已括于「有发为义民、无发为难民」十字中』(由枵,仁宗庶七子淮靖王瞻墺九世孙)。闽中关警频传,人心惑乱。敕唐、

  • 十国春秋卷八十四·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吴越八列传罗隐罗隐字昭谏新城人也后改新城为新登亦为新登县人祖知微唐福唐县令父修古应开元礼隐本名横貎寝陋凡十上不中第遂更今名少能诗与族人虬邺齐称时人谓之三罗初寓池州梅根浦刺史窦潏营墅居之因自

  • 庭闻录卷六·[清]刘健

    南昌刘健述杂录备遗三桂巨耳、隆准,无须;瞻视顾盼,尊严若神。鸡鸣即兴,夜分始就枕,终日无惰容。鼻梁伤痕,右高左低,中有黑纹如丝,非缔视不见。忤意,即自扪其鼻。与人语,如疾言,则意无他;或中变,则闭唇微咳,声出鼻中。以此两者测,百不

  • 卷五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五十八礼部十七冠服朝服诸司职掌一文武官朝服梁冠赤罗衣白纱中单俱用青饰领缘赤罗裳青缘赤罗蔽膝大带用赤白二色绢革带绶佩白袜黑履一品至九品俱以冠上梁数分等第公冠八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五折四柱

  • 六年·佚名

    (丙寅)六年清嘉慶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己酉朔,詣孝安殿,行朔祭,仍行晝茶禮。○下勸農綸音于八道四都。敎曰:「予嘗聞之,民者國之本,農者民之重也,故民以食爲天。夫農者,非但民之所重,抑君之所資,祝願年豐,何年不然?而矧今予小子,夙夜

  • 卷七 广扬名章第十四·邢昺

    [疏]正义曰:首章略言扬名之义而未审,而于此广之。故以名章,次《广至德》之后。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以孝事君则忠,)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以敬事长则顺。)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君子所居则化,故可移于官也。)是以行成于

  • 卷一·夏良胜

    钦定四库全书中庸衍义卷一     明 夏良胜 撰天命之性之义【正性之原 论性之】易干彖传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朱熹曰物所受为性天所赋为命太和隂阳防合冲和之气也各正者得于有生之初保合者全于已生之后

  • 第五 飞箝 1·王诩

    【原文】凡度权量能①,所以征远来近②。立势而制事③,必先察同异之一一党一一,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④,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⑤,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注释】①度权量能:揣度权谋,衡量能力

  • 自序·钱穆

    思想必然是公共的,尤其是所谓时代思想,或某学派的思想等,其为多数人的共同思想,更属显然。凡属大思想出现,必然是吸收了大多数人思想而形成,又必散播到大多数人心中去,成为大多数人的思想,而始完成其使命。此少数之思想家,正所

  • 醒世歌·德清

    《醒世歌》,七言排律,作者是明代高僧德清。全文讲述的是憨山德清大师经历曲折坎坷,进而成为著作成就丰富的大德高僧。该诗广为流传,情文并茂,说理深刻透彻,发人深省。

  • 江南别录·陈彭年

    宋陈彭年撰。一卷。记南唐义祖徐温、烈祖李昪、元宗李璟、后主李煜四代史事,以补《江南录》之所未备,故名别录。《宋史·艺文志》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皆著录四卷,当是以一代为一卷。今本一卷,疑为后人所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