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历代名贤确论

一百卷,作者不详,但在此书前面,有明人吴宽写的序言,在序言中,他称书中对名贤的论述,都出自唐宋人之手,而且散见于这些人的文集中,由于这些评述过于零散,不便于查阅,所以他对其整理编纂,辑成此编,以便观览,但对于书的作者,吴宽并未载明,史家也多评说不一。此书成书后,由锡山(今江苏无锡)钱孟浚刊刻,使这本书得以流传于世。在这本书中,观其评骘人物,是从三皇至五代时期,作者对这些人物按代分系,并标列主名,凡是在当代极为有影响的,则称“通论”加以区别。此书虽然没有标明“十七史”这样的名称,但考核其始末,正合十七史之数,故在《宋史·艺文志》中有“名贤十七史确论”,由此,足以得到佐证。书中,有多处引唐人之文,如罗隐论子高梅子真、张渭论刘宋代晋诸篇,而唐人文集中皆未载录,可见其中也保留了不少有价值的东西。此书为浙江巡抚采进本,编入《四库全书》 史部史评类。

《历代名贤确论》全部章节目录

(1)提要
(2)历代名贤确论序
(3)历代名贤确论卷一
(4)历代名贤确论卷二
(5)历代名贤确论卷三
(6)历代名贤确论卷四
(7)历代名贤确论卷五
(8)历代名贤确论卷六
(9)历代名贤确论卷七
(10)历代名贤确论卷八
(11)历代名贤确论卷九
(12)历代名贤确论卷十
(13)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一
(14)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二
(15)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三
(16)历代名贤确论卷十四
(17)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五
(18)历代名贤确论卷十六
(19)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七
(20)历代名贤确论卷十八
(21)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九
(22)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
(23)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一
(24)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二
(25)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三
(26)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四
(27)提要
(28)历代名贤确论序
(29)历代名贤确论卷一
(30)历代名贤确论卷二
(31)历代名贤确论卷三
(32)历代名贤确论卷四
(33)历代名贤确论卷五
(34)历代名贤确论卷六
(35)历代名贤确论卷七
(36)历代名贤确论卷八
(37)历代名贤确论卷九
(38)历代名贤确论卷十
(39)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一
(40)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二
(41)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三
(42)历代名贤确论卷十四
(43)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五
(44)历代名贤确论卷十六
(45)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七
(46)历代名贤确论卷十八
(47)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九
(48)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
(49)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一
(50)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二
(51)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三
(52)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四
(53)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五
(54)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六
(55)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七
(56)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八
(57)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九
(58)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
(59)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一
(60)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二
(61)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三
(62)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四
(63)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五
(64)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六
(65)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七
(66)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八
(67)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九
(68)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
(69)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一
(70)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二
(71)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三
(72)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四
(73)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五
(74)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六
(75)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七
(76)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八
(77)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九
(78)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
(79)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一
(80)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二
(81)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三
(82)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四
(83)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五
(84)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六
(85)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七
(86)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八
(87)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九
(88)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
(89)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一
(90)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二
(91)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三
(92)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四
(93)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五
(94)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六
(95)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七
(96)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八
(97)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九
(98)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十
(99)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十一
(100)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十二
(101)历代名贤确论巻七十三
(102)历代名贤确论巻七十四
(103)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十五
(104)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十六
(105)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十七
(106)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十八
(107)历代名贤确论巻七十九
(108)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
(109)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一
(110)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二
(111)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三
(112)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四
(113)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五
(114)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六
(115)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七
(116)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八
(117)历代名贤确论巻八十九
(118)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
(119)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一
(120)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二
(121)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三
(122)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四
(123)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五
(124)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六
(125)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七
(126)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八
(127)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九
(128)历代名贤确论卷一百

猜你喜欢
  唐国史补·李肇
  三国史辨误·佚名
  挞虏纪事·高拱
  大事记续编·王祎
  武宗外纪·毛奇龄
  秦朝野史·黄士衡
  国史四十四讲·王国维
  皇朝本记·佚名
  续吴先贤赞·刘凤
  绎史·马骕
  知堂回想录·周作人
  淮鹾纪略·杜文澜
  靖海纪略·曹履泰
  清代台湾大租调查书·佚名
  甲申核真略·杨士聪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三十·彭定求

        卷430_1 【题浔阳楼(自此后诗江州司马时作)】白居易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   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

  • ◆可闲老人张昱(庐陵集)·顾嗣立

    昱字光弼,庐陵人。少事虞文靖公集,得诗法焉。又为张潞公翥所知。左丞杨完者,镇江浙,用才略参谋军府事,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左丞死,弃官不出。张士诚礼致之,不屈。策其必败,题蕉叶以寓志。与周伯温、杨廉夫辈交游最相

  • 贾固·隋树森

    贾固,字伯坚,山东沂州(今山东临沂县)人。曾任山东佥宪、西台御史、扬州路总管、淮乐廉访使、左司郎中、中书省立参政事。《录鬼簿续编》记载,他善乐府, 谐音律。有〔庆元贞〕《朱砂渍玉鼎》曲盛传于世

  • 难忘·徐志摩

    这日子——从天亮到昏黄,虽则有时花般的阳光,从郊外的麦田,半空中的飞燕,照亮到我劳倦的眼前,给我刹那间的舒爽,我还是不能忘——不忘旧时的积累,也不分是恼是愁是悔,在心头,在思潮的起伏间,像是迷雾,像是诅

  • ●霓裳续谱 卷一·王廷绍

    ○西调△律转东皇律转东皇,九十春光,从头又到,旭日东升,和风乍暖,腊雪全消,策蹇闷游西郊,观不尽嫩柳垂青,桃英含笑,本待要沽酒寻芳,怎奈这困人天气,春兴无聊,似这等美景良辰,玉人儿在何处,喜孜孜醉赏花朝,打点诗囊,付与霜毫,写不出千缕

  • 第四章亲子·佚名

    第一 法律规定及注解第二 部示第三 条例第四 原例第五 条例第六 条例第七 定例及事例第八 旨议第九之一 谕示第九之二 咨第十 谕示第十一 谕示第十二 过房子字据第一三 螟蛉子字据第十四 养女契字第一

  • 杨慎矜传·欧阳修

    杨慎矜是隋朝齐王杨日柬的曾孙。他祖父杨正道,跟随萧后到了突阙,到唐军打败了颉利可汗,才回来了,被任命为尚衣奉御。他的父亲杨隆礼,历任渚州刺史,善于督察官吏,以严格明察出名。开元初年,任太府卿,被封为弘农郡公。当时太府钱

  • 李大亮传·欧阳修

    李大亮,京兆泾阳县人。曾祖父名琰,北魏时官至度支尚书。李大亮富有文学才气,用兵韬略,隋朝末年,在韩国公庞玉手下任代理行军兵曹。李密进攻洛阳,庞玉吃了败仗,李大亮被俘。李密的部将张弼认为他是个优异人才,同时被俘的一百多

  • 李文叔书战国策后序·吴师道

    李文叔书战国策後序 战国策所载大抵皆从横捭阖谲诳相轧倾夺之说也其事浅陋不足道然而人读之则必尚其说之工而忘其事之陋者文辞之胜移之而已且寿考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便利得意者天下之所欲也然缴而射之或将以致人之

  • 庄公图莒国人扰绐以晏子在乃止第十五·晏婴

    庄公阖门而图莒,国人以为有乱也,皆操长兵而立于闾。公召睢休相而问曰:“寡人阖门而图莒,国人以为有乱,皆摽长兵而立于衢闾,奈何?”休相对曰:“诚无乱而国以为有,则仁人不存。请令于国,言晏子之在也。”公曰:“诺。”以令于国:“孰

  • 卷二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二十六  宋 李樗黄櫄 撰蓼【音六】莪【五何反】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缾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 卷十·崔子方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经解卷十    宋 崔子方 撰昭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叔孙豹防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虢此陈侯之弟招也而称公子盖方列数诸侯之大夫不可独曰陈侯之弟

  • 卷三十四·李光地

    <经部,春秋类,日讲春秋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三十四成公十年春【附録左传】十年春晋侯使籴茷如楚报大宰子商之使也【籴茷晋大夫子商楚公子辰使在前年】衞侯之弟黑背帅师侵郑【左传】衞子叔黑背侵郑晋命也凡

  • 卷二十三·李光地

    <经部,春秋类,日讲春秋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二十三文公【公名兴僖公母母声姜諡法慈惠爱民曰文忠信接礼曰文】周【襄王二十六年鲁文公八年襄王崩子顷王立文十四年顷王崩子匡王立】郑【穆公二年】齐【昭公七

  • 卷十八·佚名

    △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第二十一之五菩萨摩诃萨。见有人来乞手足指。如坚固精进菩萨。阎浮提自在王金光菩萨等。无量菩萨摩诃萨。施手足指时。心大欢喜颜色无异。乘大乘施。不求五欲施。不求名闻施。建立檀波罗蜜施。大

  • 戒品第二十五·佚名

    若学戒法有作相,而於戒法不善学。知戒非戒无二相,如是乃名学佛法。若有菩萨住无相,受持不离名持戒。於佛法学乐承事,是名善学而无著。是大智者如是学,心永不生不善法。如日虚空而往来,放百千光破黑闇。若学般若住无为,能摄一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卷下之二·宗密

    唐终南山草堂沙门宗密述次后有二问答。两重除障。初净业章除我入觉。后普觉章依师离病。此皆观行中障。故同大科。初中虽约计执浅深说有四相差别。然唯是我见。故经文除别列四名之外。节节皆有我字。若除此执便是圆觉

  •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二·佚名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尔时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大德。如世尊说。大世主乔答。弥由其爱乐八敬法故。便是出家及受近圆。成苾刍尼性者。大德。余苾刍尼众欲遣如何。佛告邬波离。余苾刍尼若先出家未受近圆。可随次第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