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三

二帝三代通论下

二帝三王君臣【梁肃】

伊尹太公【李商隐 老泉】

伊尹伯夷栁下惠【荆公】

许由龙逄伯夷【昌黎】

巢许夷齐【白乐天】

二帝三王君臣

梁肃磻溪铭曰阴阳和而万物生圣贤合而天下平和者时也合者运也在昔尧舜合禹抑洪水而天下平者四百年汤合伊尹革桀骜而天下平者六百年文武合太公一戎衣而天下平者八百年与夫风雨寒暑五行四时代天生物一也天之数不可以不变时则有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之灾君之运不可以不极时则有作威杀戮毒逋四海之变变则通时则有四载之庸极则反时则有放伐之功于戏惟尚父锺其运而遇其主蹑其机而作其合者欤于后伯阳不显仲尼旅人其不合者欤故曰君子得其时则大行不得其时则龙蟠也嘉尚父之动静不失其时作磻溪铭曰至人无心与道出处处则土木出则雷雨惟殷道絶粤有尚父爰宅于幽盘桓草莽天地阖辟阴阳运行明极而昏昏极而明遇主水滨谟泰八纮牧野桓桓一麾而平惟彼日月得天而光惟彼圣贤得时而彰独夫昏迷我乃豹藏文武作周我乃鹰扬故曰大道无体大人无方运用变通至虚而常作铭磻溪今古茫茫

伊尹太公

李商隐曰世以为能让其国能让其天下者为贤此絶不知贤人事者能让其国能让其天下是不茍取者耳汤故时非无臣也然其卒佐汤有升陑之役鸣条之战竟何人哉非伊尹不可也武故时非无臣也然其卒佐武有牧野之誓白旗之悬果何人哉非太公望不可也茍伊尹之让汝鸠仲虺太公望之让泰颠闳夭则商周之命其集乎故伊尹之丑夏复归太公望之发扬蹈厉当此时虽百汝鸠百仲虺伊尹不让也百泰颠百闳夭太公望亦不让也故曰让非贤人事

老泉曰孙武既言五间则又有曰商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商故明君贤将能以上知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所恃而动也按书伊尹适夏丑夏归亳史太公尝事纣去之归周所谓在夏在商诚矣然以为间何也汤文王固使人间夏商耶伊吕固与人为间耶桀纣因待间而后可伐耶是虽甚庸亦知不然矣然则武意天下存亡寄于一人伊尹之在夏也汤必曰桀虽曓一旦用伊尹则民心复安吾何病焉及其归亳也汤必曰桀得伊尹不能用必亡矣吾不可以安视民病与天下共亡之吕牙之在商也文王必曰纣虽虐一旦用吕牙则天禄必复吾何忧焉及其归周也文王必曰纣得吕牙不能用必亡矣吾不可以久遏天命遂命武王与天下共亡之然则夏商之存亡待伊吕用否而决今夫问将之贤者必曰能逆知敌国之胜败问其所以知之之道必曰不爱千金故能使人为之出万死以间敌国或曰能间敌国之使而探其阴计呜呼其亦劳矣伊吕一归而夏商之国为决亡使汤武无用间之名与用间之劳而得用间之实此非上智其谁能之夫兵虽诡道而本于正者终亦必胜今五间之用其归于诈成则为利败则为祸且与人为诈人亦将且诈我故能以间胜者亦或以间败吾间不忠反为敌用一败也不得敌之实而得敌之所伪示者以为信二败也受吾财而不能得敌之阴计惧而以伪告我三败也夫用心于正一振而羣纲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败智于此不足恃也故五间者非明君贤将之所尚明君贤将之所尚者上智之间也是以淮阴曲逆义不事楚而髙祖擒籍之计定左车周叔不用于赵魏而淮阴进兵之谋决呜呼是亦间也

伊尹伯夷栁下惠

荆公曰孟子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之为名道之极德之至也非礼勿动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此大贤者之事也贤者之事如此则可谓备矣而犹未足以钻圣人之坚仰圣人之髙以圣人观之犹泰山之于冈陵河海之于陂泽然则圣人之事可知其大矣易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此盖圣人之事也德茍不足以合于天地明茍不足以合于日月吉凶茍不足以合于鬼神则非所谓圣人矣孟子论伯夷伊尹栁下惠皆曰圣人也而又曰伯夷隘栁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夫动言视听茍有不合于礼者则不足以为大贤人而圣人之名非大贤人之所得拟也岂隘与不恭者所得僭哉盖闻圣人之言行不茍而巳将以为天下法也昔者伊尹制其行于天下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而后世之士多不能求伊尹之心者由是多进而寡退茍得而害义此其流风末俗之弊也圣人患其弊于是伯夷出而矫之制其行于天下曰治则进乱则退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而后世之士多不能求伯夷之心者由是多退而寡进过亷而复刻此其流风末世之弊也圣人又患其弊于是栁下惠出而矫之制其行于天下曰不羞污君不辞小官遗逸而不怨阨穷而不悯而后世之士多不能求栁下惠之心者由是多污而寡洁恶异而尚同此其流风末世之弊也此三人者因时之偏而救之非天下之中道也故久必弊至孔子之时三圣人之弊各极于天下矣故孔子集其行而制成法于天下曰可以速则速可以久则久可以仕则仕可以处则处然后圣人之道大具而无一偏之弊矣其所以大具而无弊者岂孔子一人之力哉四人者相为终始也故伯夷不清不足以救伊尹之弊栁下惠不和不足以救伯夷之弊圣人之所以能大过人者盖能以身救弊于天下耳如皆欲为孔子之行而忘天下之弊则恶在其为圣人哉是故使三人者当孔子之时则皆足以为孔子也然其所以为之清为之仕为之和者时耳岂滞于此一端而已乎茍在于一端而已则不足以为贤人也岂孟子所谓圣人哉孟子之所谓隘与不恭君子不由者亦言其时尔且夏之道岂不美哉而殷人以为野殷之道岂不美哉而周人以为鬼所谓隘与不恭者何以异于是乎当孟子之时有教孟子枉尺直寻者有教孟子权以援天下者盖其俗有似于伊尹之弊时也是以孟子论是三人者必先伯夷亦所以矫天下之弊耳故曰圣人之言行岂茍而已将以为天下法也

许由龙逄伯夷

昌黎曰今之人以一善为行而耻为之慕达节而称夫通才者多矣然而脂韦汩没以至于老死者相继亦未见他人之称其岂非害教贼名之术欤且五常之教与天地皆生然而天下之人不得其师终不能自知而行之矣故尧之前千万年天下之人促促然不知其让之为美也于是许由哀天下之愚且以争为能乃脱屣其九州岛髙揖而辞尧由是后之人竦然而言曰虽天下犹有薄而不售者况其小者焉故让之教行于天下许由之为师也自桀之前千万年天下循循然不知忠易其死也故龙逄哀天下之人不仁观君父百姓入水火而不救于是进尽其言退就其割烹故后之人竦然而言曰虽万死犹有忠而不惧者况其小者焉故忠之教行于天下由龙逄之为师也自周之前千万年浑浑然不知义之可以捐其生也故伯夷哀天下之偷且以强则伏食其葛薇逃山而死于是后之人竦然而言曰虽饿死犹有死而不惧者况其小者焉故义之教行于天下由伯夷之为师也是三人俱以一身立教而为师于千万年间其身亡而其教存于扶持天地而功亦厚矣向令三师耻独行慕通达则尧之日必曰得位而济道安用让为夏之日必曰泰进而否退安用死为周之日必曰和光而同尘安用饿为若然者天下之人促促然而争循循然而佞浑浑然而偷其何惧而不为哉是则三师生于今必谓偏而不通者矣其可不谓之大贤人哉呜呼今之人其慕通达之为弊也且古圣人言通者盖百行众艺备于身通而行之者也今恒人之言通者盖百行众艺阙于身而求合者也是故古人言通者通于道义今之人言通者通于私曲其亦异矣将欲齐之者其犹矜粪九而拟质隋珠者乎且令今父兄教其子弟者曰尔当通于行如仲尼虽愚者亦知其不能耶曰尔尚力一行如古之贤虽中人亦希其能矣岂不由圣可慕而不可齐耶贤可及而可齐也今之人行未能及乎贤而欲齐乎圣者亦见其病矣夫古人之进修或几乎圣人今人行不及乎中人而耻乎力一行为独行且曰我周通同如圣人彼其欺心耶吾不知矣彼其欺人而贼名耶吾不知矣余惧其说之将深为通解

巢许夷齐

白乐天曰君子之为君子者为能先其道后其身守其常则以道萃乎身罹其变则不以身害其道故明哲保身亦道也巢许得之求仁杀身亦道也夷齐得之虽殊时异致同归于一揆矣何以核诸观乎古圣贤之用心也茍守道而死死且不朽是非死也茍失道而生生而不仁是非生也向使夷齐生于唐虞之代安知不明哲保身欤巢许生于殷周之际安知不求仁杀身欤盖否与泰各系于时也生与死同归于道也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三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七·志第十七上·百官志三·脱脱
  卷三·张预
  提要·李翀
  卷九·舒赫德
  资治通鉴后编卷五十二·徐乾学
  卷二百十三·杨士奇
  卷之二百十四·佚名
  卷之五十六·佚名
  ◎凤冠霞帔之光荣·李定夷
  卷二·王明清
  一一五三 军机大臣奏御史祝德麟呈送《道古堂文集》并查明未经写入全书片·佚名
  世家卷第十七 高丽史十七·郑麟趾
  陈居仁传·脱脱
  李湘传·张廷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子庭禅师祖柏(不系舟集)·顾嗣立

    祖柏号子庭,四明人。寓居嘉定,宋史魏王之后。幼从禅学,尝住慧聚寺。以画兰与普明齐名,所居曰「不系舟」。子庭能口辨,有诗名。浪迹云游,乞食村落,对人不作长语,间杂谐调。其嘲游虎丘云:「家家恕斋字,户户雪窗兰。春来行乐处,只说

  • 卷十三·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 东莱诗集卷十三    宋 吕本中 撰全州与解子中向伯恭相会 五年流落判西东尚喜交游一再逢但得低头拜东野不妨下卧见元龙中原极目山千叠往事伤心酒一锺如我支离久无用敢因穷约废相从【一作费相从】

  • 卷一·杨基

    钦定四库全书眉庵集卷一明 杨基 撰五言古体感怀【十四首】璞玉宜深藏白雪乃寡和和寡非所悲衒玉徒取祸奈何刖足者抱璞不知过进非烈士忠退耻愚夫懦佣舂匪利直贩鬻欲自涴山中一尺雪且复掩扉卧其二清霜凋百草亦令脆者坚

  • 第八回 闺中教子·蒲松龄

    按下张春痛打老鸭子一顿,仇恨更深不提,却说张鸿渐这一去,又是四五年,那保儿也就长成了。他娘与他起了个名字,叫做张得聚。 [皂罗袍]自离怀不曾见父,好像是从小便孤。不知模样是何如?就是顶头子撞着也佯常去。原是娘子思念丈

  • 甲乙集卷第九·罗隐

    馀 杭罗隠昭谏诗送顾云下第行行杯酒莫辞频怨叹劳歌两未伸汉帝后宫犹识字楚王前殿更无人年深旅舎衣裳弊潮打村田活计贫百歳都来多几日不堪相别又伤春村桥村桥酒斾月明楼偶逐渔舟系叶舟莫学鲁人疑海鸟须知庄叟恶牺牛心

  • 卷一百七十 陳紀四·司马光

      起強圉大淵獻(丁亥),盡重光單閼(辛卯),凡五年。   臨海王光大元年(丁亥,公元五六七年)   春,正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尚書左僕射袁樞卒。   乙亥,大赦,改元。   辛卯,帝祀南郊。   壬辰,齊上皇還鄴。   己亥,周主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七十五·佚名

    嘉靖三十八年八月庚子朔○癸卯宁夏巡抚都御史霍冀等言今岁秋防河东花马池等处颇称严密其河西一带每年责成副总兵提调今岁副总兵吴徵调遣西去应援庄凉河西备御极为单弱而俺答久牧西海套虏盘据贺兰势且狂逞请将调去总兵

  • 后汉纪·张居正

    昭烈帝昭烈皇帝,即刘先主,名备,在位三年。此时天下三分,曹操据中原,为魏,孙权据江东,为吴。先主在益州蜀地,闻曹操子曹丕篡汉,遂即位于蜀。纲目以其本帝室之胄,而仗大义以讨汉贼,功虽未成,名义甚正,故以接汉家正统。原文诸葛亮佐备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一·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一 朱批鄂尔泰奏摺 雍正七年五月十八日云贵广西总督【臣】鄂尔泰谨 奏恭请 皇上圣安 朕安卿好麽所奏瑞云捧日一摺交内阁 同日

  • 欧阳祺夫人·周诒春

    欧阳祺夫人 母氏胡。生于美国加利佛尼省。宣统二年。自费入阿里索那大学。习文科。民国二年。入太平洋学校。习音乐。民国四年回国。现时住址。北京东单牌楼官场胡同三十三号。Owyang, Kee (Mrs.).-Born in Los Ange

  • 周子抄释卷二·吕柟

    拙赋第一或谓予曰人谓子拙予曰巧窃所耻也且患世多巧也喜而赋之巧者言拙者黙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防拙者吉呜呼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风清弊絶【释巧只是伪拙只是实】爱莲说第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

  • 十八不共十种力品第十二·佚名

    佛言:得是上八事者,便获佛十八事。何等为十八事。一者用某日得佛。用某日般泥洹。从初得佛日。至般泥洹日佛无难。二者无短。三者无忘。四者无不定时。五者终无生法想言我所。六者无有不能忍时。七者无有不乐时。八者无

  • 卷七·佚名

    △陀罗尼品之馀尔时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音。位居十住摩诃萨地。若於梵中诸梵中尊。若於魔中诸魔中尊。若於释中诸释中尊。乃至毗沙门。毗楼茶。毗楼博叉。提头赖吒。大自在。那罗延。阿修罗等。於诸天主天主中尊

  • 最后的莫希干人·库柏

    美国作家詹·库柏的长篇小说,《皮袜子故事集》中的一部。情节发生在1757年,主人公“皮袜子”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技艺高超,人称“鹰眼”、“长枪”。小说中与他并列的是他的挚友,印第安人一个部落酋长泰加茨固。库柏在

  • 明夷待访录·黄宗羲

    文集。清初黄宗羲(1610—1675)撰。一卷。宗羲有《南雷文定》已著录。此书因具有明显的民主主义思想,乾隆间列为禁书。全书分为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等十三目,二十一篇。“明夷”取自《周易》卦名,象征火入地

  • 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佚名

    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演说。谓一切众生有种种苦难,皆因争财兢宝,利己损他,口是心非,恣情嫉妒妬,故使妖魔作害,枉遭诸苦。天尊愍念众生,故说「通

  • 王艮尺牍·王艮

    明朝经济思想家, 泰州学派的创立人王艮的书信。尺牍,指古人用于书写的长一尺的书简;信札,书信;文辞或者墨迹,字迹。

  • 持世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唐玄奘译。佛在建磔迦林,妙月长者请问除贫愈病灭罪安危之法,佛为说陀罗尼。与雨宝陀罗尼经及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