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事记续编

明王祎撰。七十七卷。系继吕祖谦《大事记》而作,体例全同吕书而将解题附各条之下,不另作一书。俞恂谓本书起自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迄于宋德祐二年(1276),计一千三百六十五年。传本虽始于汉武帝征和四年,却止于后周显德六年(959),可能抄写时有所遗佚。本书纪年及褒贬,与朱熹的《纲目》有所不同。对史实考订同异,较为认真。而于前人的议论,引述颇多,优劣互见。宋庠《纪年通谱》久无传本,刘羲叟《长历》仅《通鉴目录》用以纪年,且亦已散佚。以上二书本书有所引用,可备参考查核。

《大事记续编》全部章节目录

(1)提要
(2)大事记续编卷一
(3)大事记续编卷二
(4)大事记续编卷三
(5)大事记续编卷四
(6)大事记续编卷五
(7)大事记续编卷六
(8)大事记续编卷七
(9)大事记续编卷八
(10)大事记续编卷九
(11)大事记续编卷十
(12)大事记续编卷十一
(13)大事记续编卷十二
(14)大事记续编卷十三
(15)大事记续编卷十四
(16)大事记续编卷十五
(17)大事记续编卷十六
(18)大事记续编卷十八
(19)大事记续编卷十九
(20)大事记续编卷二十
(21)大事记续编卷二十一
(22)大事记续编卷二十二
(23)大事记续编卷二十三
(24)大事记续编卷二十四
(25)大事记续编卷二十五
(26)大事记续编卷二十六
(27)大事记续编卷二十七
(28)大事记续编卷二十八
(29)大事记续编卷二十九
(30)大事记续编卷三十
(31)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一
(32)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二
(33)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三
(34)大事记续编卷三十四
(35)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五
(36)大事记续编卷三十六
(37)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七
(38)大事记续编卷三十八
(39)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九
(40)大事记续编卷四十
(41)大事记续编卷四十一
(42)大事记续编卷四十二
(43)大事记续编卷四十三
(44)大事记续编卷四十四
(45)大事记续编卷四十五
(46)大事记续编卷四十六
(47)大事记续编卷四十七
(48)大事记续编卷四十八
(49)大事记续编卷四十九
(50)大事记续编卷五十
(51)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一
(52)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二
(53)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三
(54)大事记续编卷五十四
(55)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五
(56)大事记续编卷五十六
(57)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七
(58)大事记续编卷五十八
(59)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九
(60)大事记续编卷六十
(61)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一
(62)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二
(63)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三
(64)大事记续编卷六十四
(65)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五
(66)大事记续编卷六十六
(67)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七
(68)大事记续编卷六十八
(69)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九
(70)大事记续编卷七十
(71)大事记续编卷七十一
(72)大事记续编卷七十二
(73)大事记续编卷七十三
(74)大事记续编卷七十四
(75)大事记续编卷七十五
(76)大事记续编卷七十六
(77)大事记续编卷七十七

猜你喜欢
  大金吊伐录·佚名
  三国杂事·唐庚
  韩忠献公遗事·强至
  七国考·董说
  千百年眼·张燧
  否泰录·刘定之
  平夏录·邓士龙
  宦游纪略·高廷瑶
  殿阁词林记·廖道南
  东归日记·方士淦
  洹词记事抄·李鹗翀
  燕都日记·冯梦龙
  张献忠陷庐州记·余瑞紫
  蒙古律书·佚名
  朝鲜王朝实录[文宗实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十二·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十二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南岳诗藁送陶仁父自古送行情味恶君行快似泛仙槎新班人少先投卷下水船轻易到家南浦不堪看草色西湖尚可及荷花诸公若问栖栖者为説吟诗两鬓华移竹借居未

  • 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金佗续编卷九·岳珂

    <史部,传记类,名人之属,金佗稡编__金佗续编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九宋 岳珂 撰丝纶传信録卷八绍兴八年再令除落起复二字省劄检会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司往来干办军期事务王敏求状契勘岳太尉先为母亡起复合至今年六月一

  • 李愚传·薛居正

    李愚,字子晦。自称是赵郡平棘西祖的后代,世代为儒生。父亲李瞻业,应进士考试没及第,遇战乱,搬家到渤海的无棣,用诗书教育子孙。李愚还是儿童时,就谨慎持重和一般孩子不同,年纪稍大立志学习,遍读经史著作。仰慕晏婴的为人,起初取

  • 祁宰传·脱脱

    祁宰字彦辅,长江淮河之间的人。宋朝末年,因为懂医学而做官。金朝的军队攻破汴京俘获了他,后来做了太医。他直至做到中奉大夫、太医使。多次被赏赐,他常常感激因而尽力效劳。海陵王准备攻打宋朝,祁宰想上谏,没有被召见。适逢

  • 刘瑞恒·周诒春

    刘瑞恒 字月如。年二十八岁。生于直隶天津。父桐轩。已婚。本籍住址。天津日界天安里一号。初学于天津新学书院。及北洋大学。光緖三十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哈佛学校。习化学。宣统元年。得学士学位。入哈佛医学校。

  • 卷十二·高士奇

    <经部,春秋类,春秋地名考略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地名攷畧卷十二詹事府詹事高士竒撰曹国于陶丘【孔疏世本曹国伯爵谱云曹姬姓文王之子叔振铎之后也武王封之陶丘哀八年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曹叔振铎请待公孙

  • 第二章 24·辜鸿铭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辜讲孔子说:“如果没有真正的情感或敬意而去拜神,是盲目崇拜;知道什么是正确但却没有按照自己的判断去做事,表明缺乏勇气。”(从文学的角度,即“奴性”。懦弱是老实人的悲惨命

  • 卷四十七·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七钱塘程川撰书七商书问仲虺之诰似未见其释汤慙德处曰正是解他云若苖之有莠若粟之有粃他縁何道这几句葢谓汤若不除桀则桀必杀汤如説推亡固存处自是説伐桀至德日新以下乃是勉汤又如天乃

  • 卷八·欧阳修

    <经部,诗类,诗本义钦定四库全书诗本义卷八       宋 欧阳修 撰巧言论曰据巧言序是大夫刺幽王信谗之诗而郑于首章解为刺王傲慢无法度二章以下所斥君子又皆以为在位之臣则与序文异矣毛训怃为大郑训为傲据诗言

  • 五灯严统解惑篇·费隐通容

    径山兴圣万寿寺沙门 通容 述五灯严统刻行矣。而洞下有三宜公。及远门辈。各着书刊布。一谓明宗正讹。一谓摘欺说。一谓辟谬说。以共攻同抗。阻抑此书使勿行。约其三人之立意。谓予因仍旧典。以天皇天王两人。归於青

  • 剑侠传·王世贞

    文言短篇小说集。明王世贞编。二卷。此书明吴琯《古今逸史》本题为唐人撰,不著名氏,二卷。《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家类存目著录即据此本,谓为“皆记唐代剑侠之事,与《太平广记》一百九十三卷至一百九十六卷所载豪侠四卷

  • 范忠贞集·范承谟

    诗文集。清范承谟(1624—1674)撰,清刘可书辑。十卷。承谟字见公,号螺山,属汉军镶黄旗,辽东沈阳(今属辽宁)人。顺治进士,康熙间巡抚浙江,授弘文院编修,官至福建总督,后加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奉职勤劳,居官刚正,耿精忠反,执之,幽囚

  • 元氏长庆集·元稹

    六十卷。《补遗》六卷。唐元稹撰。元稹,字微之,又一字威明,河南(河南洛阳)人。自幼聪明好学,在逆境中发愤读书,九岁即能属文,贞元九年(793)仅十五岁明经及第。贞元十九年(803)中书判拔萃科制举,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

  • 匡谬正俗·颜师古

    训诂书。亦称《刊谬正俗》或《纠谬正俗》,唐·颜师古著。为纠正古书和俗语的谬误而作,其所匡正,包括字义、字音、字形诸方面,范围较广,考证也多精确。高宗永徽二年(651),颜氏子颜扬庭表上该书于朝,称“草稿才半,部帙

  • 灵城精义·何溥

    《灵城精义》二卷,旧本题南唐何溥撰。溥字令通,履贯未详。是编上卷论形气,主於山川形势,辨龙辨穴。下卷论理气,主於天星卦例,生克吉凶。自宋以来,诸家书目皆不著录。观其言宇宙有大关合,气运为主。又言地运有推移,而天气从之。

  • 管子传·梁启超

    梁启超著。成书于宣统元年三月(1909),收录于《饮冰室合集》第7册。全书共分13章,近6万字。序论、时代背景、管仲简历,共5章,约7500字。其余8章论述其政治、经济、政务、军事、教育等思想、政策、活动。全书的重点,在

  • 佛说维摩诘经·佚名

    大乘佛教经典。全称 《维摩诘所说经》,又称 《不可思议解脱经》。维摩诘是佛教菩萨名,原是古印度毗耶离城的大乘居士,非常富有,精通佛法。据说,他有一天生病,释迦牟尼派弟子文殊师利前去问候,他便借此机会与文殊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