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一

成王

令尹子文【老泉】

子玉用兵【东坡】

康王

屈建不荐芰【东坡】

昭王

子西【颍滨】

惠王

叶公【颍滨】

泰伯

让国【东坡 颍滨】

季札让国【萧定 独孤及 颍滨 东坡】

令尹子文

老泉曰楚人高令尹子文之行曰三以为令尹而不喜三夺其令尹而不怒其为令尹也楚人为之喜而其去令尹也楚人为之怒已不期令尹而令尹自至夫令尹子文岂独恶夫富贵哉知其不可以求得而安其自得是以喜怒不及其心而人为之嚣嚣嗟夫岂亦不足以见已大而物小耶脱然为弃于人而不知弃之为悲纷然为取于人而不知取之为乐人自以为弃我取我而吾之所以为我者如一则亦不足以高视天下而窃笑矣哉

子玉用兵

东坡曰蒍贾论子玉过三百乘必败而郄克自谓不如先大夫请八百乘将以用寡为胜抑以将多为贤也如淮阴侯言多多益办是用众亦不易古人以兵多败者不可胜数如王寻苻坚哥舒翰者多矣子玉刚而无礼少与之兵或能戒惧而不败耶

屈建不荐芰

东坡曰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宗老将荐芰屈建命去之君子曰不违而道唐栁宗元非之曰屈子以礼之末忍絶其父将死之言且礼有齐三日思其所乐思其所嗜子木去芰安得为道甚矣栁子之陋也子木楚卿之贤者也夫岂不知为人子之道事死如事生况于将死丁寜之言弃而不用人情之所忍乎是必有大不忍于此者而夺其情也夫死生之际圣人之所严薨于路寝不死于妇人之手至于结冠缨启手足之末不敢不勉其于死生之变亦重矣父子平日之言可以恩掩义至于死生至严之际岂容以私害公乎曾子有疾称君子之所贵平道者三孟僖子卒使其子学礼于仲尼管仲病劝桓公去三竖夫数君子之言或主社稷或勤于道德或训其子孙虽所趋不同然皆笃于大义不私其躬也如此今赫赫楚国若敖氏之贤闻于诸侯身为正卿死不在民而口腹是忧其为陋亦甚矣使子木行之国人诵之太史书之天下后世不知夫子之贤而惟陋是闻子木其忍为此乎故曰是必有大不忍者而夺其情也然礼之所谓思其所乐思其所嗜此言人子追思之道也曾晢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母没而不能执母之器皆人子之情自然也岂待父母之命耶今荐芰之事若出于子则可自其父命则为陋尔岂可以饮食之故而成父莫大之陋乎曾子寝疾曾元难于易箦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若以栁子之言为然是曾元为孝而童子顺礼之末易箦于病革之中为不仁之甚也中行偃死视不可含范宣子盥而抚之曰事吴敢不如事主犹视栾怀子曰主或终所不嗣事于齐者有如河乃瞑呜呼范宣子知事吴为忠于主而不知报齐以成夫子忧国之美其为忠则大矣古人以爱恶比之美疢药石曰石犹生我疢之美者其毒滋多由是观之栁子之爱屈到是疢之美子木之违父命为药石也哉

子西

颍滨曰或问子西孔子曰彼哉彼哉郑公孙夏无足言者盖非所问也楚令尹子西相昭王楚以复国而孔子非之何也昭王欲用孔子子西知孔子之贤而疑其不利楚国使圣人之功不见于世所以深疾之也世之不知孔子者众矣孔子未尝疾之疾其知我而疑我耳

叶公

颍滨曰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春秋之末诸侯之士知者多矣而未见其仁也叶公子高于白公之未乱也知其不可近及其既乱也举兵而入罪人斯得而楚国以定可以言知矣使叶公因惠王之复而身为令尹以行楚国之政楚岂有间言者哉然叶公追念子西子期之功以其子为令尹司马而身老于叶有存国之劳而不享存国之利于是可以言仁矣昔孔子去卫盘桓陈蔡之间六年陈蔡之君无足取意在楚叶耳当是之时叶公未有白公之功也而孔子知其仁可谓明矣然叶公终不能用孔子使圣人之効不见于当世岂仁虽能守而未暇由礼欤传曰叶公好龙室屋雕文无非龙者天龙下之惧而还走丧其魂魄此言盖谓孔子非谓龙也昔楚昭王将用孔子矣令尹子西知孔子圣人畏其害楚而沮之或问子西于孔子孔子曰彼哉彼哉夫诸侯大夫不知孔子者众矣孔子未尝疾之子西知孔子矣而独以为害楚疑之此其罪甚于不知故孔子深疾之欤

让国

东坡曰逊国盛德之事也然非其人鲜不为乱宋宣公舍与夷而立穆公乱者三世隠桓之相贼子哙之失国皆存其实而取其名名实存乱之所由起也泰伯断发文身示不可用使民无得而称之名实俱亡乱何自生哉非孔子孰能知其为至德乎

颍滨曰泰伯以国授王季逃之荆蛮天下知文武之贤而不知泰伯之德所以成之者远矣故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子瞻曰太伯断发文身示不可用使民无得而称有让国之实而无其名故乱不作彼宋宣鲁隠皆存其实而取其名者也是以宋鲁皆被祸予以为不然人患不诚诚无争心茍非豺狼孰不顺之鲁之祸始于摄宋之祸成于好战此非让之过也汉东海王礼以天下授显宗唐宋王成器以天下授玄宗兄弟终身无间言焉岂亦断发文身乎子贡曰泰伯端委以治吴仲雍继之断法文身孰谓泰伯断发文身示不可用欤太史公以意言之耳

季札让国

萧定曰昔者有吴之兴也泰伯让以得之有吴之衰也季子让以失之为让之情同而兴衰之体异者何哉夫泰伯之让让以贤也故周有天下而吴建国焉季子之让贤以让也当周德之衰而吴丧邦焉或曰非所让而让之使宗祀泯絶而不血食岂曰能贤斯可谓知存而不知亡者矣夫治乱时也兴亡运也故至至而不可却终终而不可留黄河既浊阿胶无以正其色盐池斯咸弊箄不能匡其味与夫当浊乱之世召力胜之戎让与争孰贤乎易曰知几其神则季子之见可谓知几矣季子之明可谓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矣至于听乐辨列国之兴亡审贤知世数之存没挂剑示不言之信避国保无欲之贞故有吴之祀寂寥而延陵之飨如在玄风可想至德兴叹美之辞哲人其萎表墓着呜呼之篆向微德仁两至则夫子不复叹焉详其精义被物钩深致逺之旨乌可究其津涯而窥其墙仞哉是知让之为德在于生灵不独其子孙明矣

独孤及曰季子三以吴国让而春秋褒之余征其前闻于旧史氏窃谓废先君之命非孝附子臧之义非公执礼全节使国簒君弑非仁出能观变入不讨乱非智左丘明太史公书而无讥余有惑焉夫国之大经实在择嗣王者慎德之不建故以贤则废年以义则废卜以君命则废礼是以泰伯之奔勾吴也盖避季历季历以先王所属故纂服嗣位而不私泰伯知公器有归亦断发文身而无怨及武王继统受命作周不以配天之业让伯邑考官天下也彼诸樊无季历之贤王僚无武王之圣而季子为泰伯之让是徇名也岂曰至德且使争端兴于上替祸机作于内室遂错命于子光覆师于夫差陵夷不返二代而吴灭以季子之闳达博物慕义无穷向使当寿梦之眷命接余昩之絶统必能光启周道以霸荆蛮则大业用康多难不作阖闾安得谋于窟室专诸何所施其匕首呜呼全身不顾其业专让不夺其志所去者忠所存者节善自牧矣谓先君何与其观变周乐虑危戚钟曷若以萧墙为心社稷是恤复命哭墓哀死事生孰与先衅而动治其未乱弃室以表义挂剑以明信孰与奉君父之命慰神祗之心则独守纯白不义于嗣是洁已而遗国也国之覆亡君实阶祸且曰非我生乱其孰生之哉其孰生之哉

颍滨曰春秋之际世不知义而以权利为贵至齐桓晋文皆知争国成名者也如子臧之于曹季子之于吴皆有可取之义又弃而不顾而况于争乎予高二子之义又欲考其行事而子臧反国而致事事不复见季子事吴九十余年观其挂剑于墓不以死背其心葬子嬴博不以恩累其志引兵避楚不以名害其德盖其所以养心者至矣虽禄之以天下将有所不受而况于吴乎彼其所养者诚重也

东坡赞论曰鲁襄公十二年吴子寿梦卒延州来季子其少子也以让国闻于诸侯则非童子矣至哀公十年冬楚子期伐陈季子救陈谓子期曰二君不务德而力争诸侯民何罪焉我请退以为子名务德而安民乃还时去寿梦卒盖七十七年矣而能千里将兵季子何寿而康也然其卒不书于春秋哀公之元年呉王夫差败越于夫椒勾践使大夫种因太宰嚭以行成于吴呉王许之子胥谏不听则吴之亡形成矣季子观乐于鲁知列国废兴于百年之前方其救陈也去吴之亡十三年已而谓之季子不知可乎阖闾之自立也曰季子虽至不吾废也是季子之德信于吴人而言行于其国也且帅师救陈不战而去之以为敌国名则季子之于吴盖亦少专矣救陈之明年而子胥死季子知国之必亡而终无一言于夫差知言之无益也夫子胥以阖闾霸而夫差杀之如皁隶岂独难于季子乎呜呼悲夫吾以是知夫差之不道致使季子不敢言也苏子曰延州来季子张子房皆不死者也江左诸子好谈子房季子之贤有以也夫此可与知者论难与俗人言也作延州来季子赞曰泰伯之德锺于先生弃国如遗委蜕而行坐阅春秋几三之二古之真人齐【一作有】化无死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一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一 慶曆三年(癸未,1043)·李焘
  第八十六回 争党见新旧暗哄 行新政母子生嫌·蔡东藩
  第一百七回 停会议拒绝苛条 徇外情颁行禁令·蔡东藩
  班马异同卷十·倪思
  卷一百七十·杨士奇
  ●王序·杨捷
  大事记解题卷四·吕祖谦
  卷五十·朱轼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五下·袁枢
  孙盛传·房玄龄
  郭象传·房玄龄
  汉纪五十一 孝灵皇帝下中平五年(戊辰、188)·司马光
  卷十七·戴锡章
  同治三年五月廿五日·曾国藩
  十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附录·张炎

    杨守斋作词五要 作词之要有五: 第一要择腔。腔不韵则勿作。如塞翁吟之衰飒,帝台春之不顺,隔浦莲之寄煞,斗百花之无味是也。 第二要择律。律不应月,则不美。如十一月调须用正宫,元宵词必用仙吕官为宜也。 第三要

  • 二集·王夫之

    十六字令[元夕见月]雪面女耐冷卸罗衣盈盈出争赛粉香肥捣练子[咏愁]刚有绪又无端细雨千丝月半弯一寸眉棱千障压不教人放片时闲又[咏霜]空无际月无痕悄悄盈盈上草根蜻蛚逼窗镫影绿愁人不道不消魂如梦令[春后寒雪不已]粟

  • 卷十三·唐圭璋

    【刘诜:词作6首】○○满庭芳次韵赋萍碧唾成花,翠玑浮雾,水边裙影知谁。半沟未合,脂水过生肥。小扇迎风试拂,翩翩去、还复差池。凭兰处,怕伊贪见,见了却忘归。桥西。青不住,乳鸳行破,一瞬沦漪。看疏如有恨,密似

  • 平定三逆方略卷三十一·佚名

    卷三十一   康熙十六年六月戊申,尚之信奏率兵民归顺。之信秦:臣闻将军莽依图兵抵韶州,即于五月初四日率省城文武官及兵民薙发归顺,复遣署都统尚之瑛等代臣赴韶迎接王师。上命之信袭其父可喜平南亲王爵。   原任两广总

  • 卷二百三·杨士奇

    永乐十六年八月戊寅朔 命交阯布政司右参政莫邃男嵩袭父职食禄而不任事时邃与贼战死故推恩其子云 增设通州北关递运所副使二员 尼八刺国王沙的新葛遣人贡方物 上遣中官邓诚赍敕往赐之锦绮纱罗与其贡使偕行凡所经罕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佚名

    万历元年十二月丁未朔授行取官给事中四员郝维乔吏科张孙绳户科李邦佐礼科胡汝钦工科杨节南京刑科试监察御史十员赵池浙江道刘光国湖广道许三省山西道萧泮广西道黄家栋贵州道胡秉性郑准俱南京山东道刘维年南京四川道张

  • 评鉴阐要卷二·乾隆

    汉文帝陈平言宰相上佐天子决狱钱谷自有主者目陈平所言相佐天子云云似矣然平非实能如此徒以口给免过何足称哉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目汉代称循吏自吴公始然史臣但云治平为天下第一而未尝实指其政岂所谓上徳不徳无迹

  • 列传卷第十七 高丽史一百四·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金方庆[*(金)九容*(金)齐颜*(金) *(金)恂*(金)永旽*(金)永煦*(金)士衡朴球]。 ○金方庆字本然安东人新罗敬顺王之远孙。 父孝印性严毅少志

  • 僖宗本纪·刘昫

    僖宗,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名李儇,是懿宗皇帝的第五个儿子,母亲惠安皇后,姓王。咸通三年(862)五月八日生于东内。最初封普王,原名李俨。咸通十四年(873)七月,懿宗皇帝病势沉重。当月十八日,懿宗下诏:“我以守护宗庙神器的重任,居

  • 一五、孔子去鲁适卫考·钱穆

    孔子去鲁,《世家》在定公十四年,《鲁世家》在十二年,《卫世家》在灵公三十八年,则当鲁定公十三年。《十二诸侯年表》鲁定公十二年孔子行,卫灵公三十八年孔子来。江永《乡党图考》谓去鲁实在十三年春,鲁郊尝在春,故经不书,当以

  • 卷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四圣德三康熙四十一年壬午十二月壬辰诸王贝勒贝子公满汉文武大臣官员及直隶各省士民以皇上五十万夀请上尊号上谕曰朕即位四十余年无刻

  • 卷十六·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十六康熙二十九年庚午四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孔毓埏请创建述圣庙诏许之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加六级【臣】孔毓埏谨奏为述圣未有专庙恳勅鼎建以隆祀典事伏念【臣】祖述圣子思子乃至圣之嫡孙家学渊

  • 5.大禹治水·林汉达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叫人们过不了日子。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

  • 卷八十九·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八十九   宋 程公说 撰四夷附録第二狄        长狄赤狄       白狄狄北狄地之广絶蒲子北屈左右庄公传二十八年晋骊姬赂外嬖梁五与东闗嬖五使言于公曰【献公】若使大子主曲

  • 卷三百四十九·佚名

    △初分相引摄品第六十之一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波罗蜜多引摄净戒波罗蜜多。佛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以无摄受无慳吝心修布施时。持是布施与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於诸有情住慈身业。

  • 大集大虚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三·欧阳竟无

      唐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譯   善男子云何菩薩能持世尊佛法寶藏.善男子諸佛法藏無有窮盡.以一切有情根性   行相差别無量諸佛世尊爲令趣入隨其爾所差别根性說法寶藏亦有爾所無量無   邊是故名爲佛法寶藏。復

  •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四·佚名

    大唐三藏沙门义净奉 制译  最净地陀罗尼品第六  尔时。师子相无碍光焰菩萨。与无量亿众。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顶礼佛足。以种种花香宝幢幡盖。而供养已白佛言。世尊。以几因缘。得菩提心。何者

  •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湛然

    第四位妙为四。初明来意。次但位下略叙诸位权实。三今经下略述今经。四小草下依经广解。初文中言体宗用足者。境体也。行宗也。智用也。次文中言地摄等论别叙一途者。此等多是别教一门义不兼于大小。方等诸经明位委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