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九

文侯

国之兴亡【颍滨】

惠王

惠王不肖【温公】

孟子对王以仁义【温公】

移粟救饥【荆公】

安僖王

公子无忌【颍滨 东坡 温公】

武灵王

武灵王之亡【温公】

惠文王

蔺相如【颍滨】

孝成王

长平之败【颍滨】

平原君【颍滨】

虞卿【颍滨】

鲁仲连【颍滨】

颇牧【温公 颍滨】

献子

韩之兴不在献子【颍滨】

昭侯

赏罚公而享国【温公】

诸王

齐国之兴亡【温公】

威王

诛赏【老泉 牛僧孺】

淳于髠【东坡】

宣王

陈仲子【颍滨 温公】

愍王

孟尝伐秦【颍滨】

孟尝养士【温公 东坡 荆公】

襄王

田单【东坡 颍滨】

齐王建

颜蠋【东坡】

国之兴亡

颍滨曰魏文侯非战国之君也内师事卜子夏友田子方敬段干木被儒者服身无失德用吴起西门豹李悝尽力耕战民赖以富而敌不敢犯外以礼与信交接诸侯与韩赵无怨终其身魏人不知战国之患虽非盛德之主使当平世得行其志虽汉文帝不能逺过也一时诸侯无足言者矣至子武侯稍以侵暴邻国至孙惠王藉父祖之业结怨韩赵齐乘其弊杀庞涓虏太子秦人因之遂取西河地魏由此衰不然以全魏之力据山河之利秦岂能动之哉

惠王不肖

温公曰魏文侯以列国大夫好贤礼士终为天下显诸侯至于今称之惠王有一商鞅不能用而弃之于秦使还为国害丧地七百里窜身大梁子孙遂微贤不肖之相望岂不逺哉

孟子对王以仁义

温公载孟子告梁惠王曰何必曰利子思吿孟子牧民之道先利之仁义固所以利之也易曰利者义之和利用安身以崇德此皆利之大者也温公曰子思孟子之言一也夫惟仁者知仁义之利不仁者不知也故孟子之对梁王直以仁义而不及利者所与言之异故也

移粟救饥

荆公曰梁惠王尝移粟以救饥馑孟子论而非之所谓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若夫治不由先王之道者是徒善徒法也五帝三王之世可谓隆盛亦不能使五榖常登水旱不至然无冻馁民者上有美政而下有储蓄之备也

公子无忌【侯嬴 朱亥】

颍滨曰魏公子始用侯嬴之计盗兵符杀晋鄙而夺其军撃秦以全赵成桓文之功矣然兄弟自是相失十年不敢还魏几无以安其身殆哉其后秦兵攻魏无忌无还魏之心毛薛惎之翻然而归合诸侯破秦军使宗庙复安兄弟如故然后得名因以立于世盖无忌之名发于侯生而全于毛薛侯生之竒毛薛之正废一不可而正之所全者多矣

东坡朱亥墓铭曰崔嵬髙邱其下为谁唯魏烈士朱亥是依时惟布衣不震不惊晋鄙在师孔严不孤进取其颅视如豚豭昔在屠肆谁养其威鼔刀市人谁者畏之仡仡勇夫杀人如蒿及其所难或失其刀惟是贫贱无以自豪贱而能豪是谓真勇士之布衣其亦在养有或不养临事而恐唯是屠者其养可取

温公曰无忌去而魏轻还而魏重安僖王犹以为疑无忌死而魏亡贤者之于国家如何哉

武灵王之亡

温公曰武灵王不顾流俗变常服习骑射以制林胡灭中山大启土宇威加强秦可谓贤君矣及溺于嬖宠欲分国以王二子卒饿死沙丘宫佚欲之为败也如此

蔺相如

颍滨曰蔺相如非战国之士也以死行义不屈于强秦以礼为国不较于廉颇其处刚柔进退之际颇类学道者使居平世可以为大臣矣非战国之士也

长平之败

颍滨曰赵于战国强国也非大失计未遽亡也孝成王贪上党之利不听赵豹而听赵胜以致秦怒一失矣使廉颇拒长平听秦之间而使赵括代颇再失矣赵括既败邯郸被围虞卿请以重宝附楚魏以援国示秦则秦媾可合王不能用而听赵豹使郑先入秦求媾诸侯由此莫敢救赵三失矣积此三失以致大败仅能自存由此观之非秦独能败赵而赵之所以自败者多矣故善为国者必先定计虑计虑既定虽有祸败不至亡国也

平原君

颍滨曰赵胜倾身下士以窃一时之声可矣至于为国计虑胜不知也赵欲拒燕有廉颇赵奢不能用而割地与齐以借田单知单之贤而不知其不为赵用也及韩冯亭以上党嫁祸于赵赵豹明其不可而胜贪取之长平之祸成于赵胜一言此皆贵公子不知务之祸也乃欲使之相危国拒强秦难哉

虞卿

颍滨曰游说之士皆历诋诸侯以左右网其利虞卿终始事赵专持从说其言前后可考无反复之病观其赴魏齐之急捐相印弃万户侯而不顾此固义侠之士非说客也哉然太史公记虞卿与赵谋事皆秦破长平后而卿为魏齐弃相印走大梁则前此矣意者魏齐死卿自梁还复相赵而太史公失不言之耳

鲁仲连

颍滨曰战国游说之士非纵即横说行交合而宠禄附之故士不厌诡诈争走于利鲁仲连辩过仪秦气凌髠衍而从横之利不入于口因事放言切中机会排难解纷如决溃堤不终日而成功逃避爵赏脱屣而去战国以来一人而已

颇牧

温公曰赵于三晋最强及贪上党之田以丧长平之师用郭开之谗而弃廉颇李牧使宗庙不血食言之可为长欷矣

颍滨曰廉颇李牧皆以将亡之赵抗方兴之秦其为力艰矣卒以用舍为赵之存亡赵能用之而不能终悲夫

韩之兴不在献子

颍滨曰韩之先献子厥最贤然春秋之际诸侯之贤大夫如献子者多矣而子孙莫兴太史公以献子存赵氏之孤为天下之阴德故宜有后余谓不然韩之先与晋同祖皆周武王之后也史伯谓郑桓公武实昭文之功文之祚尽武其嗣乎武王之子应韩不在韩其在晋乎晋自文公伯诸侯至平公八世犹未足以究武之烈而继之以韩此天意也献子何足以当之然周衰姬姓复兴者三国燕与韩魏皆据地千里后稷播种百榖以济饥馑其报固当然哉

赏罚公而享国

温公曰韩以贫弱之国居天下之冲首尾腹背莫不受敌然犹社稷血食几二百年岂非昭侯奉法之谨赏不加无功罚不失有罪后世虽不肖犹得蒙遗烈以自存乎呜呼有国者安可以无法哉

齐国之兴亡

温公曰齐地广而民众负沧海以临中夏重以桓宣之贤国家富强及愍王骄汰不可盈厌自取颠沛茍无田单齐不国矣凡游士言纵横者虽更相倾覆要之合从者中国之利也齐为三晋燕楚之根柢三晋燕楚为齐之藩蔽秦虽强暴百余年不能一诸侯以表里相钩带也及齐王建用后胜之谋信秦间之言拱手以事秦不救五国五国已亡而齐并为虏理势然也

诛赏

老泉曰夫齐古之强国也而威王又齐之贤王也当其即位委政不治诸侯并侵而人不知其国之为强国也一旦发怒裂万家封即墨大夫召烹阿大夫与常誉阿大夫者而发兵击赵魏卫赵魏卫尽走请和而齐国人人震惧不敢饰非者彼诚知其政之弱而能用其威以济其弱也

牛僧孺论齐诛阿大夫语曰齐威王谓阿大夫曰汝孰愿吾左右哉曰近吾君者也王曰吾以阿民寄汝是则割吾忧于心者而谓给吾使于宫者为近耶夫宫中之近不过为吾折支矣吾体有所贵是亦有所贱岂以反贵于心乎故入宫之职非近也入心之职为近也顺顾走指出入无方者艺之至也授印于外不必在宫者信之至也汝在吾所以信而比吾所以艺不愧冕衣裳哉今则戮汝使卿大夫识逺近之正于是羣臣快贺而国大治君子曰正室之明莫盛乎午者左右阴不至也而齐威安有不明乎

淳于髠

东坡曰淳于髠言一■〈豆斗〉亦醉一石亦醉至于州闾之会男女杂坐几于劝矣而何讽之有以吾观之盖有微意以多方之无常知饮酒之非我观变识妄而平生之嗜亦少衰矣是以托于放荡之言而能已荒主长夜之饮世未有识其趣者

陈仲子

颍滨曰陈仲子处于于陵齐人以为廉孟子曰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欤抑亦盗跖之所筑欤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欤抑亦盗跖之所树欤人安能待伯夷而后居而后食若是则孟子之责人也以难曰否居于陵而食其食非孟子所谓不可而仲子之所谓不可也仲子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天下无伯夷仲子之义为不居且不食也天下不可待伯夷而后居而后食然则非其居于于陵食于辟纑之果污也而不食于母避兄之室事之不可继也故曰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以兄之室则不居以于陵则居之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君子之行为可充也为可继也然后行有类若仲子将何以继之故曰御人于国门之外而馈以道则不受以不义取之于民而馈以道则受于孔子以不义取之于民者犹御也其交于孔子何也曰以其非御也非御而谓之御充类至义之尽也君子充其类而极其义则仲子之兄犹盗也仲子之兄犹盗则天下之人皆犹盗也以天下之人皆犹盗而无所答则谁与立乎天下故君子不受于盗而犹盗者有所不问而后可以立于世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也子曰鸟兽不可同羣吾非斯人之与谓是也

温公曰仲子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盖谓不以其道事君而得之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盖谓不以其道取于人而成之也仲子盖尝谏其兄而其兄不用也仲子之志以为吾既知其不义矣然使食而居之是口非之而身享之也故避之居于于陵于陵之室与粟身织屦妻辟纑而得之也非不义也岂当更问其筑与树之者谁耶以所食之鹅兄所受之馈也故哇之岂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耶君子之责人当探其情仲子之避兄离母岂所愿耶若仲子者诚非中行亦狷者有所不为也孟子过之何其甚欤

孟尝伐秦

颍滨曰战国以诈力相侵伐二百余年兵出未尝有名秦昭王欺楚怀王而囚之要之以割地诸侯熟视无敢以一言问秦者惟田文免相于秦几不得脱归而怨之乃借楚为名与韩魏伐秦兵至函谷秦人震恐割地以与韩魏仅乃得谁能御之使田文能奋其威则是役也齐可为壮秦为老有名之兵谁能御之使田文能奋其威则是役也齐可以东伯惜其听苏代之计临函谷而无攻以求楚国而出师之名索然以尽东国既不可得而怀王卒死于秦由此观之秦惟不遇威文是以横行而莫之制耳岂有大义而屈于不义者哉

孟尝养士

温公曰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易曰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逺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以利天下小以利一国是以君子丰禄以富之隆爵以尊之养一人而及万人者养贤之道也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虑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蠧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书曰纣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此之谓也

东坡曰田文所宾礼者至于狗盗皆以客礼食之其取士亦陋矣然微此二人几不脱于死当是之时虽道德礼义之士无所用之然道德礼义之士当救之于未危亦无用此士也

荆公曰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田单

东坡曰田单使人食必祭以致鸟鸢又设为神师皆近儿戏无益于事盖先以疑似置齐人心中则夜见火牛龙文足以骇动取一时之胜此其本意也

颍滨曰乐毅以全燕之兵兼强齐之众栖田单于即墨诸侯之救不至使天祚燕昭王不死乐毅不亡田单虽智要之岁月兵残食尽齐之亡可立而待也然单兵不满万人坚守一城以抗百倍之师相持五年而无可乘之隙迁延稽故以须天命之复可不谓智过人哉

颜蠋

东坡曰颜蠋与齐王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蠋辞去曰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不宝贵也然而璞不完士生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尊达也然而形神不全蠋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浄贞正以自娱嗟乎战国之士未有如鲁连颜蠋者也然而未闻道也曰晩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是犹有意于肉与车也夫晩食自美安步自适取于美与适足矣何以当肉与车为哉虽然蠋可谓巧于居贫者也未饥而食虽八珍犹草木也使草木如八珍惟晚食为然蠋固巧矣然非我之乆于贫不能知蠋之巧也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九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 高窦·欧阳修
  卷八十三·志第五十·柯劭忞
  卷七·岳珂
  ●卷一·徐世溥
  卷之一百八十九·佚名
  两朝纲目备要卷十六·佚名
  第四十一卷清康熙(二)·缪荃孙
  二九○ 寄谕护理贵州巡抚韦谦恒将违禁书发还书局实属乖谬着明白回奏·佚名
  一〇 新青年·周作人
  阚[马因]传·魏收
  余靖传·脱脱
  卷一百四十九上·雍正
  卷一百四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司马迁
  214.贾似道误国·林汉达
  吏学指南卷之二·徐元瑞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红拂记目录·张凤翼

    第一出 传奇大意 第二出 仗策渡江 第三出 秋闺谈侠 第四出 天开良佐 第五出 越府宵游 第六出 英豪羁旅 第七出 张娘心许 第八出 李郞神驰 第九出 太原王气 第十出 侠女私奔 第十一出 隐贤依附 第十二出 

  • ●波外乐章卷一·乔曾劬

    华阳 乔曾劬 大壮河满子尽日红罗斗帐,香囊四角低垂。楼上阑干楼下水,不知何处相思。却爱宫黄山额,羡他长映修眉。其二帐里屏间山枕,珑玲裹就瑶圅。曲曲阑干云水外,朝来过尽征帆。却爱相思红泪,羡他长浸单衫。花犯 城西见

  • 蓝山集卷五·蓝仁

    (明)蓝仁 撰○七言律诗谢彦昭作小像开口临风牙齿疎搔头向日鬓毛枯自知老丑成何物谁唤良工写此图藜杖偶从莲社客角巾遥迓草堂癯一丘一壑从吾好试问仙人着得无吴子仁氏有斑竹杖藏之数年矣文彩烨然坚劲可爱近以赠仲温葛先

  • 卷三十九·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三十九兵部主事陈焯编王十朋【字龟龄温州乐清人少以文行名乡里聚徒梅溪受业者衆入太学主司异其文适秦桧死上亲政策士十朋对策万余言上嘉其淹通醇正擢第一学者传诵拟诸鼂

  • 列传第十四 郑袤(子默 默子球) 李胤 卢钦(弟珽 珽子志 志子谌) 华表(子廙 廙子恆 廙弟峤) 石鉴 温羡·房玄龄

    郑袤,字林叔,荥阳开封人也。高祖众,汉大司农。父泰,扬州刺史,有高名。袤少孤,早有识鉴。荀攸见之曰:“郑公业为不亡矣。”随叔父浑避难江东。时华歆为豫章太守,浑往依之,歆素与泰善,抚养袤如己子。年十七,乃还乡里。性清正。时济

  • 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四·赵尔巽

      蒋东才刘廷 李承先 李南华 兄子得胜 董履高 董全胜牛师韩 曹德庆 马复震 程文炳 方耀 郑绍忠 邓安邦   蒋东才,字轶众,安徽亳州人。咸丰初,捻酋张洛行围城,筑炮台高阜,俯击城中,东才兄遇害,愤甚,乃创义团,为官军前驱。会

  • 卷之二百九十八·佚名

    光绪十七年。辛卯。六月。癸巳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壬戌皆如之。外起居注  ○乙未。山东巡抚张曜奏、再陈海防情形。窃见南洋兵船。铁皮厚仅数分。有事断难得力。请收停厂澳

  • 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光绪十年。甲申。十一月。丙辰。谕内阁、御史张廷燎奏、豫省州县捏灾侵蚀钱粮。亟宜认真纠察一摺。据称豫省各州县。于每年下忙前后。必捏报灾区。禀请缓徵。将所报灾区已完钱粮。归入私囊。甚至句通书差。改换徵册

  • ◎姨太太之秘记·吴虞公

    客留连于春申江上。某夕,自天蟾舞台二层楼下于扶梯上拾得由自日记一册。中夹香粉纸数张,红丝线一条,客已知此小册子必为妇为所遗者,囊归阅之,轩渠不已,将以示予。予为备录如左,以供阅者一粲。其中亥豕鱼鲁,一存其真,未敢妄纂!

  • 八九四 谕内阁着四库馆总裁等编纂《河源纪略》并录入全书·佚名

    八九四 谕内阁着四库馆总裁等编纂《河源纪略》并录入全书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十四日内阁奉谕旨:今年春间,因豫省青龙冈漫口,合龙未就,遣大学士阿桂之子干清门侍卫阿弥达前往青海,务穷河源,告祭河神。事竣复命,并据按定南针绘图

  • 卷一·佚名

    当初元朝的人祖,是天生一个苍色的狼,与一个惨白色的鹿相配了,同渡过腾吉思名字的水,来到于斡难名字的河源头,不儿罕名字的山前住着,产了一个人,名字唤作巴塔赤罕。巴塔赤罕生的子名塔马察,塔马察生的子名豁里察儿蔑儿千,豁里察

  • 宇文虚中传·脱脱

    宇文虚中字叔通,蜀国人。始初在宋朝做官,官到资政殿大学士。天会四年(1126),宋朝少帝宋钦宗同金朝结盟,金朝人完颜宗望班师到孟阳,宋朝人姚平仲乘夜色偷袭完颜宗望军,第二天又进军围攻汴京。宋少帝派遣宇文虚中到宗望军中,告

  • 卷十三·佚名

    △不可说菩萨品第七尔时世尊,故在欲色二界中间大宝坊中。与诸大众围绕说法。是时会中有一菩萨名不可说。从座而起更整衣服。偏袒右肩前礼佛足。长跪合掌而说偈言:无碍智慧无碍行,如虚空性不可说。三世平等无觉观,我今敬礼

  • 顶生王故事经全文·佚名

    西晋三藏法炬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难在闲独处。便作是念。乃至贪欲染著皆悉藏贮。贪欲无厌足。尔时尊者阿难便从坐起往至世尊所。到已头面作礼便一面坐。尔时尊者阿难须臾退坐。长跪

  • 卷之七·密云圆悟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卷之七 侍者 真启 编 ▲汝州首山省念禅师 风穴嗣。莱州狄氏子。受业於本郡南禅寺。才具尸罗。徧游丛席。尝密诵法华经。众目为念法华。晚于风穴会中。充知客。一日侍立次。穴乃垂涕告之曰。不幸

  • 古谣谚·杜文澜

    总集名。清杜文澜编。一百卷。搜集古籍中所引上古至明代的歌谣谚语,加上附录和解说。按各书所属四部分类编排,并注明谣谚出处及有关本事。为记录古代谣谚的一部较完备的总集。分三部分:卷一至八十五为正编,卷八十六至

  • 童溪易传·王宗传

    南宋王宗传撰。30卷。王宗传字景孟,宁德(今福建宁德县)人,一说临安(今浙江临安县)人。其书唯凭心悟,力斥象数之弊,与杨简《慈湖易传》宗旨相同。其说力斥象数,而宗王弼之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学“与杨简《慈

  • 随自意三昧·慧思

    为天台宗四种三昧中‘非行非坐三昧’之异称。谓随意之生起即修禅定,而不局限于行、住、坐、卧四威仪。大品般若经称之为觉意三昧,南岳慧思则称之为随自意三昧。即于一切时中、一切事上,随意用观,念起即觉,意起即修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