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七

通论

诸公即位正不正【东坡】

鲁之失国【颍滨】

鲁用郊【东坡】

鲁犹三望【东坡】

雩闵雨【东坡 刘蕡】

大夫无遂事【东坡】

诸公即位正不正

东坡曰始终受授之际春秋之所甚谨也无事而书首时事在二月而书二月在三月而书三月者例也至于公之始年虽有二月三月之书而又特书正月隐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所以掲天子之正朔而正诸侯之始也公羊传曰縁臣民之心不可以一日无君縁始终之义一年不二君不可旷年无君故书曰元年春王正月此四者相须而不可去也定公元年书曰王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先儒疑焉而未得其当也尝试论之春秋十有二公其得始终之正而备即位之礼者四文成襄哀也摄而立不得备即位之礼者一隐是也先君不以其道终而已不得备即位之礼者六桓庄闵僖宣昭是也先君不以其道终而又在外者二庄公定公也在外踰年而后至者一定公也且夫先君虽在外不以其道终而未尝有逾年而后至者则是二百四十二年未尝一日无君而定公元年鲁之统絶者自正月至于六月而后续也正月者正其君也鲁之统方絶而未续天子之正朔将谁正邪公羊曰正月者正即位也定无正月者即位后也定哀多微词而何休以为昭公出奔国当絶定公不得继体奉正呜呼昭公絶而定公又得立是鲁无君矣谷梁曰昭无正终故定无正始是桓庄闵僖宣昭皆不书正月欤丘明无传杜预之注略而不明而公谷之说又如此故愚犹有言焉

鲁之失国

颍滨曰鲁自宣公杀其世子而自立公室遂卑三桓分有其民而窃咻之民知有大夫而不知有君襄公二十九年季武子取卞公还自楚不敢入归而不敢问盖鲁君之失国也久矣至昭公不忍其能収民而举兵攻之遂以失国哀公孤弱甚于昭公又欲以越人攻之终亦出死于越嗟夫弃国五世而欲一朝収之宜其难哉昔齐晏子尝告景公以田氏之祸公问所以救之者晏子曰唯礼可以已之在礼家施不及国而大夫不収公利景公称善而不能用齐卒以亡语称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使民战栗孔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予尝考之以为哀公将去三桓而不敢正言古者戮人于社其托于社者有意于诛缺也宰我知其意而亦以隐答焉其曰使民战栗以诛告也孔子知其不可曰此先君之所为植根固矣不可以诛戮齐也盖亦有意于礼乎不然何咎予之深也孔子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十世希不失矣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自隐至昭而逐于季氏凡十世自宣至定而制于阳虎凡五世虎不逾世而败自是三桓微没不复见焉鲁公室虽微不絶遂与战国相终始盖以臣僭君不义而得民要以力自毙君虽失众而其实无罪久则民将哀之其势固当然哉

鲁用郊

东坡曰先儒之论或曰鲁郊僭也春秋讥焉非也鲁郊僭也而春秋之所讥者当其罪也赐鲁以天子之礼乐者成王也受天子之礼乐者伯禽也春秋之讥鲁郊也上则讥成王次则讥伯禽成王伯禽不见于春秋而夫子无所致其讥也无所致其讥而不讥者春秋之所以求信于天下也夫以鲁而僭天子之郊其罪恶如此之着也夫子以为无所致其讥而不讥焉则其讥之者固天下之所用而信之也郊之书于春秋者其类有二书卜郊不从乃免牲者讥卜常祀而不讥郊也鼷鼠食郊牛之口伤改卜牛者讥养牲之不谨而不讥郊也书四月五月九月郊者讥郊之不时而不讥郊也非卜常祀非养牲之不谨非郊之不时则不书不书则不讥也禘于太庙者为致夫人而书也有事于太庙者为仲遂卒而书也春秋之书郊者犹此而已故曰不讥郊也郊祀者先王之大典而夫子不得见之于周也故因鲁之所有天子之礼乐而记郊之变焉耳成十七年九月辛丑用郊公羊传曰用者不宜用者也九月非所用郊也谷梁传曰夏之始犹可以承春以秋之末承春之始盖不可矣且夫郊未有至九月者也曰用者着其不时之甚也杜预以为用郊从史文或说用然后郊者皆无取焉

鲁犹三望

东坡曰昔之论春秋书犹之义者皆曰犹者可以已也愚以为不然春秋之所以书犹者二曰如此而犹如此者甚之之词也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辛巳有事于太庙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是也曰不如此而犹如此者幸之之词也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不郊犹三望是也夫子伤周道之衰礼乐文章之坏而莫或救之也故区区焉掇拾其遗亡以为其全不可得而见矣得见一二斯可矣故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者悯其不告朔而幸其犹朝于庙也不郊犹三望者伤其不郊而幸其犹三望也春秋之书三望者为不郊而书也或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或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望而谷梁以为乃者亡乎人之词也犹者可以已之词也夫郊祀者先王之大典而夫子不得亲见之于周也故因鲁之所行郊祀之礼而极言之焉耳故不郊犹三望者皆夫子所以存周之遗典也若曰可以已则是周之遗典絶矣或曰鲁郊僭也夫子何存焉曰鲁郊僭也而夫子不讥夫子所讥者当其罪也赐鲁以天子之礼乐者成王也受天子之礼乐者伯禽也夫子而讥鲁郊也上则讥成王次则讥伯禽成王伯禽不见于经而夫子何讥焉故曰犹三望者夫子之所以存周之遗典也

雩闵雨

东坡曰雩者先王所以存夫爱民之心而已也天之应乎人君者以其德不以其言也人君修其德使之无愧乎其中而又何祷也虽然当岁之旱也圣人不忍安坐而视民之无告也故为之雩雩者先王之所以存夫爱民之心而已也作传者不达乎此而为是纷纷之论亦可笑矣谷梁传曰月雩正也秋大雩非正也冬大雩非正也月雩之为正何也其时穷人力尽是月不雨则无及矣雩之必待其时穷人力尽何也雩者为旱请也古之人重请以为非让也呜呼为民父母安视其急而曰毛泽未尽人力未竭以行其区区之让哉愚以为凡书雩者记旱也一月之旱故雩书月一时之旱故雩书时春秋书雩之例时月而不日以为旱之不在乎日也唯昭公之末年八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而昭公之雩非旱雩也公羊传曰又雩非雩也聚众以逐季氏也然则旱雩之例亦可见矣传例曰凡灾异历日者月历月者时历时者加日又雩记旱也旱记灾也故愚举此以为例

刘蕡曰春秋鲁僖公一年之中三书不雨者以其人君有恤人之志也鲁文公二年之中一书不雨者以其人君无悯人之心也故僖致精诚而旱不害物文无悯恤而变则成灾

大夫无遂事

东坡曰春秋之书遂一也而有善恶存焉君子观其当时之实而已矣利害出于一时而制之于千里之外当此之时而不遂君子以为固上之不足以利国下之不足以利民可以复命而后请当此之时而遂君子以为专专者固所贬也而固者亦所讥也故曰春秋之书遂一也而有善恶存焉君子观其当时之实而已矣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公羊曰媵不书此何以书以其遂事书大夫无遂事此其言遂何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国家利社稷则专之可也公子遂如周遂如晋公羊亦曰大夫无遂事此其言遂何公不得为政也其书遂一也而善恶如此之相逺岂可以不察其实哉春秋者后世所以学为臣之法也谓遂之不讥则愚恐后之为臣者流而为专谓遂之皆讥愚恐后之为臣者执而为固故曰观乎当时之实而已矣西汉之法有矫制之罪而当时之名臣皆引此以为据若汲黯开仓以赈饥民陈汤发兵以诛郅支若此者专之可也不然获罪于春秋矣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七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五·刘昫
  列传第三十六 郭二张三王苏薛程唐·欧阳修
  杂传第三十八·欧阳修
  卷四 前秦录·崔鸿
  卷二十二见闻琐事杂记·刘若愚
  卷之一千三百四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四·佚名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巻八·刘时举
  徐闇公先生年谱·陈乃干
  列传卷第二十六 高丽史一百十三·郑麟趾
  世家卷第三十二 高丽史三十二·郑麟趾
  州军总音释【凡州军三十八】·陆游
  卷一百九十八·佚名
  钦定南廵盛典卷六十一·高晋
  二十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苏仲及·唐圭璋

      念奴娇   问梅何事,对岩东微笑,暗中轻馥。韵绝姿高直下视,红紫端如童仆。绕树千回,临风三嗅,待与论心曲。何人还解,为伊特地青目。   潇洒些个精神,谁怜孤瘦,正无语幽独。不许春知应自负,一生风月心足。傲雪难陪,欺霜无

  • 卷九十一·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九十一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卢溪集钞王庭珪字民瞻庐陵人登政和八年第调衡州茶陵丞拂衣去卢溪筑草堂因号焉时胡铨论忤秦桧谪岭南独庭珪送以诗语且触桧坐流夜郎桧死得还数召对优礼除国子监主簿主管

  • 朱子年谱考异卷四·王懋竑

    宝应王懋竑撰光宗绍熙元年庚戌六十一嵗 奏除属县上供罢科茶钱及蠲减本州无额经总制钱凡万余缗【按行状云钱一千一百万奏状云钱十一千八百一十八贯行状以钱言之奏状以贯言之其实一也故年谱云凡万余缗又按后奏状上供钱

  • 第一卷 汉至元荐辟·缪荃孙

    汉 荐 辟 江宁府张 磐 秣陵人,字子石。举孝廉,官至庐江太守。李 南 丹阳句容人,字孝山。永元中徵诣廷尉,又举有道,辟公府。 苏州府严 助 吴人。举贤能,擢中大夫、会稽太守。顾 综 吴人,字文伟。举有道,历御史

  • 四六四 云贵总督李侍尧奏遵旨查缴《字贯》一书情形折·佚名

    四六四 云贵总督李侍尧奏遵旨查缴《字贯》一书情形折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大学士仍管云贵总督 昭信伯臣李侍尧跪奏,为遵奉谕旨,再行恭折覆奏事。窃臣于本年十一月廿九日接奉廷寄二道,令将江西逆犯王锡侯所造《字

  • 二、初到美国·林语堂

    亢德兄:我是要写海外通信的,因为体裁自由些。伯訏由比国来信,谓已飞书叫琏儿去陪他,记旅中情绪甚好,已劝他写旅中杂感,寄投《宇宙风》。来美以后,奔忙一月,至此始得一点闲情,写此第一封长信。初住笨斯文尼亚省乡下一月,饱享异国

  • 马嗣明传·李百药

    马嗣明,河内人氏。年轻时通晓医术,博览经方,《甲乙》、《素问》、《明堂》、《本草》都可以诵背。为人诊候,一年前就能够知道是生还是死。邢邵的儿子大宝染上了伤寒,嗣明为之诊察、品脉,退下后告诉杨忄音说:“邢公子的伤寒病

  • 卷四十一·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录卷四十一明 黄训 编兵部【职方中之下】刘大夏言行录公为兵部郎中时有中官用事献南防以中防索永乐中调军数公故匿其使者家数被捶若弗闻者独徐以利害告尚

  • 卷一百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一百十二歌颂五十二【生监诸臣三】万夀诗【五言律二首】监         生【臣】张 位纯嘏应天锡精诚励圣修乾坤长合撰枝干喜初周旭日辉龙衮晴霞护凤楼八方齐献夀拜舞集共球【其一】

  • 黄荣辉·周诒春

    黄荣辉 字荣辉。年二十九岁。生于广州。父昂杰。业商。已婚。女三。光緖三十一年。自费游美。入苏娄学校。习商业。宣统元年。入康奈尔大学。习普通文科。宣统二年。入伊里诺爱大学。习商业管理法。民国二年。得学士

  • 浮邱子卷十二·汤鹏

      释忧  浮邱子曰:凡天下国家之运,有亟太平之时,有渐销耗之时,有大震荡悲骇之时,有小从容苏息之时。凡为天下国家者之心,有亟太平而料危乱;有渐销耗而坐娱嬉;有大震荡悲骇,而保任戒惧,卒赖以全;有小从容苏息,而侈然自足,暨于不

  • 卷八·王元杰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谳义卷八    元 王元杰 撰成公公名黑肱宣公子定王十七年即位谥法安民立政曰成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无冰三月作丘甲程子曰作兴建之名甲甸赋也成公初易旧制使丘出甲故书作朱子

  • 卷五 子下·司马光

    勿陷父母于不义【原文】《书》称舜“烝烝乂,不格奸”,何谓也?曰:言能以至孝,和顽嚚昏傲,使进进以善自治,不至于大恶也。【译述】《尚书》称舜“烝烝乂,不格奸”,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舜非常孝顺,能与心术不正的父亲、不忠诚的母

  • 菩萨念佛三昧经卷第一·佚名

    宋天竺三藏功德直译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调伏纵任善脱无脱。深知无知所作已办。逮得无我舍诸重担。除灭九结决定解脱。诸

  • 卷第七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七十六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智品第七之四已辩愿智。无碍解云何。颂曰。无痴解有四  谓法义词辩名义言说道  无退智为性法词唯俗智  五二地为依义十六辩九  皆依一切地但得必

  • 卷第五十五·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五十五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二十世径山端禅师法嗣杭州径山愚庵以中智及禅师苏之吴县顾氏子。自幼出家。穹窿海云院祝发受具。听

  • 洪武正韵·宋濂

    明人乐韶凤、宋濂、王僎等人奉旨编修。成书于明洪武八年(1375)。该书分16卷。在宋濂为此书所做的序言中,认为宋代人沈约在其《四声韵谱》中提出的四声八病之说,是用吴地的语音来约束中国的音韵学。应该由本书来更正其

  • 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朱象先

    元朱象先编。陈国符《道藏源流考》指出,晋梁谌著《楼观 先生本起内传》1卷,后周韦节续撰1卷,唐尹文操再续1卷。3 卷共30人,人各一传。象先节录上述3卷,新增5人,传各附以 赞语。传主自尹喜始,至李志柔止。为终南山历代祖师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