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一

惠帝 吕后

惠帝见太后杀赵王戚夫人因不听政【温公】

帝筑复道叔孙通请立原庙【温公】

曹参【程晏】

张辟强【李德裕】

郦寄卖友【东坡】

文帝

文帝善继汉【老泉】

除肉刑【乐天】

贾谊【刘禹锡 子由 皮日休 乐天 权徳舆 东坡曽 子固】

季布【卢照邻 温公】

直不疑【东坡】

惠帝见太后杀赵王戚夫人因不听政

温公曰为人子者父母有过则谏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安有守髙祖之业为天下之主不忍母之残酷遂弃国家而不恤纵酒色以伤生若孝惠者可谓笃于小仁而未知大谊者也

帝筑复道叔孙通请立原庙

温公曰过者人之所必不免也惟圣贤为能知而改之古之圣王患其有过而不自知也故设诽谤之木置敢谏之鼔岂畏百姓之闻其过哉是以仲虺美成汤曰改过不吝傅说戒高宗曰无耻过作非由是观之则为人君者固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今叔孙通谏孝惠则云人主无过举是教人君以文过遂非也岂不谬哉

曹参

程晏萧何求继论曰读汉史者多曰曹参守萧何之规日醉以酒民歌之曰萧何为法较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汉之二贤相也至矣哉论曰非也暑牛之渴也孺子饮之渟淖之污牛渴已久得其渟淖之污宁图于清泠之水乎设使孺子牵之于清泠之水则涤乎腹中之泥也牛然后知渟淖之污不可终日而饮之百姓罹秦之渴已久矣萧何曰吾所以为法律是权天下之草创也吾不止此将致君为成康之君使民为成康之民是牵民于清泠之水也曹参日荒于酒惠帝讯焉参罔于惠帝曰高帝创之陛下承之萧何造之臣参遵之陛下乗拱臣等守职惠帝以为是也民又歌之呜呼汉之民以汉之污愈于秦之渴不知牵于清泠之水涤乎腹中之泥也萧何之传曹参也若木工能造材而未果覆而终者必待善覆者焉何既造矣谓参为善覆者参守其造而不能覆徒欺君曰陛下不如高帝臣参不如萧何善守可也何废作哉若不可以废作即文帝除肉刑不为汉主仁圣之最也参不能致其君于成康之政不知己不能覆何之造而荒于酒幸不同羲和之诛贪位畏胜饰情妄言以惑君也孰名为贤相耶吾病汉史以萧何善求继以曹参为堪其后故论之

张辟强

李德裕论曰扬子美辟强之觉陈平非也若以童子肤敏善揣吕氏之情竒之可也若以反道合权以安社稷不其悖哉授兵产禄几危刘氏皆因辟强启之向使留侯尚存必执戈逐之将为戮矣观高祖遗言吕后制其大事可谓谋无遗虑矣以王陵有廷诤之节置以为相谓周勃堪寄托之任令掌兵柄况外有齐楚淮南盘石之固内有朱虚东牟肺腑之亲是时产禄皆匹夫耳吕后虽心不在帝将相何至危惧必当忧伤不食自促其寿岂能为将相之害哉汉高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此虑属在吕宗矣何可背之厥后称制八年产禄之封植固矣若平勃二人溘先朝露则刘氏之业必归吕宗及吕后之殁刼郦商以绐吕禄计亦窘矣周勃虽入北军尚不敢公言诛诸吕岂不艰哉赖产禄皆徒隶之夫非英杰之士傥才出于世岂受其绐说哉嗟乎与其图之于难岂若制之于易由是而言平勃用辟强之计斯为谬矣留侯破产以报韩结客以沮秦招四皓以安太子所为必仗义居正由此知不尚权谲明矣

郦寄卖友

东坡曰班固有言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忘义若寄父为功臣而又执刼虽摧诸吕以安社稷谊存君亲可也东坡曰当是时寄不得不卖友也罪在于以功臣子而与国贼游且厚善也石碏之子厚与州吁游碏禁之不从卒杀之君子无所讥曰大义灭亲郦商之贤不及石碏故寄得免于死古之幸人也而固又为洗卖友之秽固之为义陋矣

文帝善继汉

老泉曰古者非用兵决胜之为难而养兵不用之可畏今夫水激之山放之海决之为沟洫壅之为沼沚是天下之人能之委江河注淮泗汇为洪波潴为大湖万世而不溢者自禹之后未之见也夫兵者聚天下不义之徒授之以不仁之器而教之以杀人之事夫惟天下之未安盗贼之未殄然后有以施其不义之心用其不仁之器而试其杀人之事当是之时勇者无余力智者无余谋巧者无余技故其不义之心变而为忠不仁之器加之于不仁而杀人之事施之于当杀及夫天下既平盗贼既殄不义之徒聚而不散勇者有余力则思以为乱智者有余谋则思以为奸巧者有余技则思以为诈于是天下之患杂然而出矣葢虎豹终日不杀则跳踉大叫以发其怒蝮蝎终日不螫则噬啮草木以致其毒其理固然无足怪者昔者刘项奋臂于草莽之间秦楚无赖子弟千百为辈争起而应者不可胜数转斗五六年天下厌兵项籍死而髙祖亦已老矣方将分王诸将改定律令与天下休息而韩信黥布之徒相继而起者七国高祖死于介胄之间而莫能止也连延及于吕氏之祸迄孝文而后定是何起之易而收之难也刘项之势初若决河顺流而下诚有可喜及其崩溃四出放乎数百里之间拱手而莫能救也呜呼不有圣人何以善其后

绛侯社稷臣

李德裕袁盎以周勃为功臣论曰袁盎对文帝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夫社稷臣者主在与在主亡与亡盎见勃自德其功有以激之也非至理笃论此言足以惑文帝聪明伤仁厚之政俾其君有薄宗臣之意卒使周勃大功皆弃非罪见疑可为长叹息也当吕后之世惠帝已殂少帝非刘氏陈平用辟强计权王产禄绛侯若不与之同心而制其兵柄必由此而阶乱矣则刘氏安危未可知也然磨而不磷涅而不淄未尝不心存社稷志在刘氏外虽逊顺内守忠正得不谓之社稷臣乎其后绛侯系请室盎始明其无罪所谓陷之死地而后生之徒有救焚之力且非曲突之义扬子称盎忠不足而谈有余斯言当矣善哉贾生之说喻堂陛之峻高者难攀卑者易凌文帝感悟养臣下有节有以见贤人用心致君精识若袁公者难与并为仁矣盎惟有正慎夫人席塞梁王求嗣此二事守正不挠忠于所奉害错之罪虐贯神明安陵之祸知天道不昧矣

杀薄昭

温公曰李德裕以为汉文帝诛薄昭断则明矣于义则未安也秦康送晋文兴如存之感况太后尚存唯一弟薄昭断之不疑非所以慰母氏之心也愚以为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疎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夫薄昭虽素称长者文帝不为置贤师傅而用之典兵骄而犯上至于杀汉使者非有恃而然乎若又从而赦之则与成哀之世何异哉魏文帝尝称汉文帝之美而不取其杀薄昭曰舅后之家但当养育以恩而不当假借以权既触罪法又不得不害讥文帝不始防闲昭也斯言得之矣然则慰母氏心者将慎之于始乎

除肉刑

乐天曰汉除肉刑逮今千有余祀其间博闻达识之士议其是非者多矣其欲废之者则曰刻肤革断支体人主忍而用之则恺悌恻隐之心乖矣其缇萦所谓虽欲改过自新其道亡繇者也其欲复之者则曰任棰今用鞭刑酷吏倚而行之则专杀滥死之弊作矣此班固所谓以死罔人失本意者也愚以为议事者宜征其实用刑者宜酌其情若以情实言之则可废而不可复也何者夫肉刑者盖取劓椓黥刖之类耳书所谓五虐之刑也昔苗人始淫为之而天既降咎及秦人又虐用之而天下亦离心夫如是则岂无滥死者耶汉文帝始除去之而刑罚以清我太宗亦因而弃之而人用不犯夫如是则岂有罔人者耶此愚所谓征其实者也愚又闻圣人之用刑也轻重适时变用舍顺人情不必乎反今之宜复古之制也况肉刑废之久矣人莫识焉今一朝卒然用之或絶筋或折骨或面伤则见者必痛其心闻者必骇其耳又非圣人适时变顺人情之意也征之于实既如彼酌之于情又如此可否之验岂不明哉传曰君子为政贵因循而重改作又曰利不百不变法愚以为复之有害而无利也其可变而改作乎

贾谊

刘禹锡诗曰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子由诗曰贾生料吴楚竟毙大梁城一身不自保痛哭空伤生

皮日休曰余尝读贾谊新书见其经济之道大矣哉真命世王佐之才也自汉氏革嬴髙祖得于矢石不暇延儒人及为天子制缺度弛礼崩乐壊是时独有叔孙生能定朝仪其制未悉唯生草其书欲以制屈诸侯推定正朔调革舆服通流货币天不佑汉绛灌兴谤竟杜其道出傅湘沅生自以不得志哀屈平之放逐及渡湘沈文以吊之故其辞曰历九州岛而相君兮何必懐此故都噫余释生之意矣当战国时屈平不用于荆则有齐赵秦魏矣何不舍而相他国乎余谓平虽遭靳尚子兰之谗不忍舍同姓之邦为他国之相宜矣然则生之见弃又甚于平当汉时舍文帝则诸侯矣如适诸侯则新书之文抑诸侯而尊天子也舍诸侯则胡越矣则新书之文灭胡越而崇中夏也是以其心切其愤深其词隐而丽其藻伤而雅余悲生哀平之见弃而生不能自明其道呜呼圣贤之文与道也求知与用茍不在于一时而在于百世之后者乎其生之哀平欤余之悲生欤吾之道也废与用幸未可知但不知百世之后得其文而有之者复何人也【云云】

乐天曰汉文帝时贾谊上疏云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是时汉兴四十载万方大理四海大和而贾谊非不见之所以过言者以为词不切志不激则不能回君听感君心而发愤于至理也是以虽盛时也贾谊过言而无愧虽过言也文帝容之而不非故臣不失忠君不失圣书之史策以为美谈

权德舆曰尝读贾谊书观其经制人文铺陈帝业术亦至矣待之宣室恨得后时遇亦深矣然竟不能达四聪而尽其善排羣议而试厥谋道之难行亦已久矣东阳绛灌何代无之嘻一熏一莸善齐不能同器方凿圆枘良工无以措巧此所以治世少而乱日多大雅衰而正声寝汉道不融失之于贾傅焉

东坡曰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逺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君子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君之过或者其自取也愚观贾谊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逺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邪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茍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贡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去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谊者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雄雌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逺举之志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絶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黙黙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乌乎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其以匹夫畧有天下之半以此哉愚深悲贾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谊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生者亦慎其所发哉 又曰世尝谓汉文不用贾生以为深恨尝推究其旨窃谓不然贾生固天下之竒才所言亦一时之良策然请为属国欲以系单于则是处士之大言少年之鋭气昔髙祖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时将相羣臣岂无贾生之比三表五饵人知其疎而欲以困中行说尤不可信兵凶器也而易言之正如赵括之轻秦李信之易楚若文帝亟用其说则天下殆将不安使贾生尝历艰难亦必自悔其说用之晚歳其术必精不幸丧亡非意所及不然文帝岂弃材之主绛灌岂蔽贤之士至于晁错尤刻薄文帝之世止于太子家令而景帝以为御史大夫申屠贤相发愤而死纷更政令天下骚然及至七国发难而错之术穷矣文景优劣斯可见矣

曾子固读贾谊传曰余读三代两汉之书至于竒辞奥旨光辉渊澄洞达心腑如登高山以望长江之活流而恍然骇其气之壮也故诡辞诱之而不能动淫辞迫之而不能顾考是与非若别白黒而不能浩浩洋洋波澈际涯虽千万年之逺而若会于吾心益自喜其资之者深而得之者多也既而遇事辄发足以自壮其气觉其辞源源来而不杂剔吾粗以迎其真植吾本以质其华其高足以凌青云抗太虚而不入诡诞其下足以尽山川草木之理形状变化之情而不入于卑污及其事多而忧深虑逺而激扞有触于吾心而干于吾气故其言多而出于无聊读之有忧患不忍之态然其气要以为无伤也于是又自喜其无入而不宜矣使予位之朝廷亲天子所以措置指画号令天下之意作之训辞镂之金石以传太平无穷之业盖未必不有可观者遇其所感寓其所志则自以为皆无伤也余悲贾生之不遇观其为文经画天下之便宜足以见其康天下之心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足以见其悯时忧国而有触于其气后之人责其一不遇而为是忧怨之言乃不知古诗之作皆古穷人之辞要之不悖于道义者皆可取也贾生少年多才见文帝极陈天下之事毅然无所阿避而绛灌之武夫相遭于朝譬之投规于矩虽强之不合故斥去不得与闻朝廷之事以奋其中之所欲言彼其不发于一时犹可寄文以摅其藴则夫贾生之志其亦可罪耶故予之穷饿足以知人之穷者亦必若此又尝学文章而知穷人之辞自古皆然是以于贾生少进焉呜呼使贾生卒其所施为其功业宜有可述者又岂空言以道之哉予之所以自悲者亦若此然已之知者其谁欤虽不吾知谁患耶

季布

卢照邻诗曰季生昔未达身辱功不成髠钳为台隶灌园变姓名幸逢滕将军兼遇曹丘生汉祖广招纳一朝拜公卿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廷议斩樊哙羣公寂无声处身孤且直遭时坦而平丈夫当如此唯唯何足荣

温公曰曹丘与长君善而布与书使絶之是以曹丘为小人也及曹丘见以毁誉动已而已善之是养小人以自利也夫以毁誉动人及养小人以自利皆奸人之道也果如是则布乌得为贤大夫

直不疑

东坡曰直不疑买金偿亡不辨盗嫂亦士之高行然非人情其所以蒙诟受名非不求名也求名之至者也太史公窥见之故其赞曰塞侯微巧周文处秽君子讥之为其近于佞也不疑蒙垢以求名周文秽迹以求利均以为佞佞之为言智也太史公之论后世莫晓吾是以疏解之

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一

猜你喜欢
  卷一百九十四·志第一百四十七·兵八·脱脱
  ●卷一·邵博
  卷二十四·商辂
  春秋战国异辞卷一·陈厚耀
  卷之四百四十七·佚名
  ●敘·高廷瑶
  卷二十九·王当
  通志卷一百九上·郑樵
  一○九四 谕内阁《通志堂经解》系徐干学裒辑成德出名刊刻·佚名
  三三九 谕内阁着朱世德在四库全书誊录上行走·佚名
  卷三十一·温达
  慕容俨传·李百药
  韩匡嗣传·脱脱
  晋纪三十五 起昭阳单阏,尽阏逢执徐,凡二年。·司马光
  第七节 经 籍·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廿七出 闻捷·李渔

    〖生查子〗(小生便服,带末上)儿媳已成双,犹子迟鸳侣。闻道远从征,添却兵凶虑。下官自与孩儿毕姻之后,终日望韩家侄儿到来,好定那头亲事。不想他又有西蜀之行,一向音信杳然。这些报人,晓得下官厌闻时事,不送邸抄来看,未知他胜负若

  • 第三折·尚仲贤

    (洞庭君领水卒上,云)吾神乃洞庭老龙是也。有兄弟钱塘火龙与泾河小龙斗胜去了,未知胜败如何,这早晚敢待来也。(夜叉上,报云)喏,报的上圣得知,有火龙得胜回来也。(洞庭君云)快摆队伍迎接去。(钱塘君上见科,云)哥哥,您兄弟得胜回

  • 丙集第五·钱谦益

    (成、弘之间,长沙李文正公继金华、庐陵之后,雍容台阁,执化权,操文柄,弘奖风流,长养善类,昭代之人文为之再盛。百年以来,士大夫学知本原,词尚体要,彬彬焉,彧彧焉,未有不出于长沙之门者也。藁城以下六公,其苏门六

  • 卷420 ·佚名

    吴泳 堰上行上周宪 堰上行,桃花灼灼春水生。 水才一石泥数斗,弥漫滮池浸渠口。 树以淇园竹,菑以汉堤石。 石填竹落知几丁,驾作青霓千百尺。 一夫搴茭前,一夫荷锸去。 旋烧香纸祭水庸,更酌村醪

  • 卷八·佚名

    <集部,总集类,古今禅藻集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禅藻集卷八明释正勉释性同辑宋【五言古诗】赠峡山清伦禅师       简长【三首】褰衣汲灵水混涤巾屦尘烟霭霁杉竹澄凝此心神高僧洒真雨泽彼寒草春华月写空印清霜肃斋

  • 卷八十七·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八十七皮日休日休字袭羙襄阳竟陵人性傲诞隠居鹿门自号间气布衣咸通八年登进士第为著作佐郎崔璞守苏辟军事判官入朝授太常博士干符丧乱东出关为毘陵刺史陷巢贼中贼遣为防文疑其讥已遂害之有

  • 巻五·郭奎

    ○排律并诸杂咏【书附】上人一首江上华星照锦袍,前驱甲胄左旌旄。耿纯附凤先扶汉,庄子观鱼昔在濠。每为才求千里骏,直将心服五陵豪。山河王气重经验,茅土功臣定见褒。食客簮承新玳瑁,上公酒赐内蒲萄。地开梁汴云初集,天作周

  • 第二十八回 入内帐潜夺将军印 救全城幸得舍人儿·蔡东藩

      却说项王移兵至宛,见汉兵固垒守着,好几次前往挑战,并不见汉兵迎敌。要想攻打进去,又为壕栅所阻,不能冲入。项王正暴躁得很,忽接得探马急报,乃是魏相国彭越,渡过睢水,大破下邳驻扎的楚军,杀死楚将薛公,气势甚盛。项王大愤道:

  • 第八十九回 筹军饷借资东国 遣师旅出击南湘·蔡东藩

      却说中国政府,既与德、奥宣战,遂由内务部具呈冯总统,谓前时与德绝交,曾将天津、汉口的德国租界,收回自管,设立特别区临时管理局,后改特别区市政管理局,现既明令宣战,与前情势,又属不同,应将临时二字除去;且管理事务,类属市政

  • 卷之二十八下·佚名

    吴元年十二月○甲子 上御新宫以群臣推戴之意祭告于上帝皇祇其略曰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 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臣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其天下土地人民豪杰分争惟臣 帝赐英贤为臣之辅遂戡定诸

  • 卷之六百二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一三八提讯名单(堂谕)光绪十三年三月二十日一一三一九—一·佚名

    丈量(清书)陈钦、牵绳吕泉短量弓索事件,提讯及堂谕原本名单承粮总差值役计开:丈量陈钦牵绳吕泉〔堂谕〕提讯该书役,虽无舞弊实据,乃以两弓作一戈,其〔为〕居心巧诈,情形显见,若不重办,不足以儆将来。即予分

  • 李礼成传·魏徵

    李礼成,字孝谐,陇西狄道人,是凉王李嵩的第六代孙。 他祖父李延实,是魏国的司徒。 他父亲李..,是侍中。 礼成七岁时,与姑妈的儿子、兰陵太守荥陽人郑颢,随魏武帝入关。 郑颢的母亲常对亲近的人说:“礼成这孩子,平生不曾回头,以后

  • 曹华传·欧阳修

    曹华是宋州楚丘县人。开始在宣武军从军,将叛乱将领李..捆起来送到了京城,节度使董晋任命他为牙将。他后来躲避仇人逃到洛阳,遇到吴少诚反叛,留守王罖任命他为襄城守将。他修理城墙和护城河,每天和叛军战斗,多次俘获敌人,叛军

  • 说法品第十之一·佚名

    尔时慧命舍利弗。见大萨遮尼乾子。在佛前坐一心合掌。观佛不舍默然而祝作是思惟。此萨遮尼乾子。为何事故来诣佛所。作是念已,语大萨遮尼乾子言:汝为何事来诣佛所。为见佛也。为闻法乎。尔时萨遮尼乾子语慧命舍利弗言:大

  •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卷上·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昙摩流支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鹫头山中第四重上法界藏殿。与大比丘众二万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得自在。善得心解脱。善得慧解脱。心善调伏人中大龙。应作者

  • 卷第三十·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三十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续[穴/(丬*臬)]言序曰。昔余居荷山。因诸儒有所问辩。乃会通儒释。而作[穴/(丬*臬)]言。梓行已二十载。近因自浙反闽。再居鼓山。目系世变。时吐其所欲言。乃作续[穴/(丬*臬

  • 华严经文义记·灵裕

    一卷。北齐释灵裕撰。释灵裕,俗姓赵,定州钜鹿曲阳 (今属河北省境内)人。身世生平不甚详。出家入寺后,钻研华严宗义。终身事佛奉法,有“裕菩萨”之称。曾担任宝山寺集记,由此开始笔耕。先后撰有 《华严经疏》、《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