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四

始皇三

焚书坑儒【司空图 刘蜕 贾至】

长城【陆参】

阿房宫【杜牧】

筑台厌王气【王元之】

骊山墓【皇甫湜】

大夫松【廖复】

桃花源【李白】

焚书坑儒

司空圗铭秦坑曰秦术戾儒厥民斯酷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雠儒祀而家秦坑儒耶儒坑秦耶

刘蜕曰无有天下而不知秦之焚书也无世而不谓不用圣人之道所以亡也呜呼秦亡自亡也安能焚书为秦亡耳天下不用秦如圣人之道故秦不得其道而用也当其时天下一家而尊已外无非心之人故深法禁人之恶也则不当去法以禁人之善是则果习天下之离心而背已也岂秦区区之心欤葢天必以秦之强暴非大败无以叛其四海之心故先絶其事君敬长之术而后从天下以亡其天下焉夫天与秦则书存不与秦则书焚而秦终无自焚之心也且圣人宫先自藏其书是秦未始有焚书之心圣人之家先有其心矣故曰秦亡其自亡矣且圣人之道与天地合其乆与鬼神合其微则不得毁置之在秦也然矣陶唐氏之水前有圣人之化后有圣人之觐而后民知事君敬长之术自秦之火前圣已逺后圣不作而其术不数世亦已成矣岂非天之欲有絶而先絶其术欲有立而先立欤今或怨秦之火不全其道也不如秦火息矣

贾至曰昔秦灭羲轩之制废唐虞之则大搜学徒竭索儒党懐书捧檄者鳞集麏至然后罪九流之异论尤百氏之殊术无辜杀身有道并命寃骸积于坑谷流血染于泉壤蹈仁义而死者不可胜纪于戏秦皇帝以神武迈古并吞六合扫天下以一篲芟羣雄如众草建官罢侯大权在已自轩辕以降平一宇宙未有若斯之盛也夫戡乱以武守武以文文以正业武以权胜秦皇知权之可以取不知正之可以守向使天下既定守正崇儒遵六经之谟训用三代之文质则唐轩盛矣汤武弘业不若也观夫坑儒焚书之意乃欲葢先王之能事窃作者之鸿名黈众耳以前闻逞私欲于当代此儒之所忌也秦之所志悲夫儒以恭俭为宗秦则疲弊生人极力宫室儒以道徳柔逺秦则竭耗中国劳师四夷儒以宥过议贤秦则刻法峭刑贼虐谏辅儒以述先好古秦则师心狥智播弃典坟夫如是则秦不得不灭儒不得不坑事使然也

长城

陆参赋曰千城絶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呜呼悲夫可得而说原夫恣无道戮无辜帝谓其朕亡秦者胡不可知也疑是匈奴于是先蒙恬次扶苏帅兵伍役刑徒千里万里雨骤而云趋入胡之乡却胡之王比胡之党削胡之疆然后自于洮至于辽江汉汤汤将池焉而共浚太山巍巍将城焉而共髙欲限华夷决安危一世万世有中原而称大帝想其初也辟遐荒穷下土极九泉而深望九霄而树千夫力殚目不暇睹有力如虎亦不暇努咫尺之间或什而伍离娄瞠瞠亦不暇数人气氲氲成一方之云洒汗萧萧成半空之雨驾肩而趋踵步而履纷纷嚣嚣如日中之市国不得而宁役不得而停伊朝继夕自昏逹明时若炎风炽烈川源尽竭枯肌外焚肉火中渴是民咿咿忧秦未拔至若苦雪初霁阴风雨霜冻折髭鬓氷寒腋膓是民惶惶忧秦未亡民之既酷载僵载仆饥兮不粟寒兮不服病不暇休虮不暇沐基人之骸压人之肉少者不遑老者不复秦民呜呜向城而哭邉雪夜明列云铧也白日昼黑扬尘沙也筑之登登约之阁阁逺而聴也如长空散雹蛰蛰而征沓沓而营逺而望也如大江流萍其呼号也怒风匉訇其鞭扑也血流纵横地祇业业终朝忽詟星辰悠悠畏其相接而况于夷狄而况于臣妾其运输也巷无居人田无稼民牛首濈濈大车辚辚轮不暇徙蹄不暇奔其伤财也极民之赋虚民之赂糊口而供赤立而赴饿殍塞路亦不我顾其民呶呶面天而诉将以宏其基恢其堵尽韩齐之土固其壁崇其饰竭亿兆之力太华方城乃一卷之石既而岌嶪峥嵘向秦而横如山之成如云之平缭绕之际亘如长鲸竖亥汲汲步不可及掩映天汉势不可算丘陵峩峩不及其半影入沙碛势侵西域残阳不来未昬而夕其坚如金其峻如淋崇髙不可以日辨逺大不可以数寻鸟飞不前其归翩翩云不得施其阴绵绵风不得驰其声喧喧下视闗塞蜗牛蝉聨回顾宫阙壮如微烟胡人骈连望之巍然如登青天如临深渊不敢乆视鳬趋而旋嗟乎城即髙大民惟艰难闻之者攘臂而切齿覩之者泣涕而长叹夫如是刑不得不暴政不得不烦国不得不乱民不得不残谓其城可以固宗社谓其暴可以定人寰奈何敌不在逺忧不在胡城未毕也而秦已无殊不知弃秦者身冦秦者臣丧秦者嗣敌秦者民而怒秦者鬼神此可忧也而秦弗忧徒欲竭生民垒胡尘万里而涂炭十年而苦辛然且丧其民亡厥身非城也去仁义积土石非城也是曰祸之门是曰灭之根安得而为防安得而称长呜呼谓险之可恃城之可保则右彭蠡左洞庭不为尧之征面伊阙背羊肠不为汤之亡是以处尧之宫行尧之风虽无是城也不可得而乱不可得而攻用秦之威布秦之非虽有是城也如藩垣之微如阃阈之卑无以防其患扞其师不然者秦无得而殃城无得而荒本以为御而反以为亡者哉

阿房宫

杜牧赋曰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髙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髙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侯不齐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晓镜也緑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逺聴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逺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收掠其人倚迭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畆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呌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嗟乎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逓二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筑台厌王气

王元之曰古之王者无灵台视云物察气候之吉凶知政教之善恶茍理合天道垂休降祯则必日新其徳以奉之化失民心为妖作沴则必夕惕其躬以惧之如是则变祸福而返灾祥不为难矣乌有筑髙台厌王气行巫觋之事御天地之灾者乎嬴政之有天下也始以利觜长距鸡斗六国而擅场复以钩爪锯牙虎噬万方而择肉终以多藏厚敛蚕食兆民而富国然后戍五岭筑阿房驱周孔之书尽赴回禄惑神仙之术但崇方士收大半之赋则黔首豆分用三夷之刑则赭衣栉比鲸鲵国政蝼蚁人命原膏野血风腥雨膻六合熬熬上诉求主天将使民息肩于炎汉故望气者云东南有天子之气于是祖龙巡狩筑台以厌之殊不知民厌秦也诉之于天天厌秦也授之于汉秦独厌天厌民而自王乎向使筑是台告天引咎迁善树徳封六国之嗣复万民之业薄赋敛省徭役销戈融兵勖稼懋穑诛髙斯之暴政修唐虞之坠典下从人望上答天意则王气不厌而自销矣刘项之族何由而兴哉

骊山墓

皇甫湜狠石铭曰狠石苍苍骊山之旁镵朴礲瘢嶷然四方昔秦皇帝谋之不臧七十万人兹焉惶惶发石此山言础于坟若有凭依屹住中逵滛刑蹵迫人力无施故老相传以狠名之自昔太古不封不树有葛于沟有薪于野后圣有作縁情不忍为之棺椁其在唐虞则维窾木噫嘻暴秦虐用其人坟而象山下锢三泉穷珍总竒力瘁财殚驱驱而前如刈草菅天毒其衷神愤其凶谪戍一呼九州岛风从白梃荆棘指麾崤潼险阻不阖干戈倒锋尸露于刼燧燔于童蓬颗无依不十年中禹塟会稽不改其行圣徳洋洋厥响乆长至于汉刘释之而言中如可欲犹隙南山矧私其身以尽其人刻词狠石烱戒千春

大夫松

廖复赋曰舜之兴兮风雨弗迷松之生兮虽茂何为禹凿九州岛栉风沐雨随山刋木民知攸处如谷如桑共生于商太戊修徳其邦乃昌周室方隆拔树而风时王以悟时和岁丰嬴政肆虐并吞六雄虎视裁定銮舆遂东谓蓬岛可以立至谓太山可以升中遘天赫怒雷雨交攻羽葆莫能施其妙复陶何以効其踪既避于五株之下乃行乎一命之封是何驰骋之极非君之徳天罚斯盈以警其身惟松所茂乱虐以振嗟乎秦之为君封其树不封其臣松之为臣庇其君不庇其民树有爵位人遭斧斤委任奸邪兮言有枝叶诛戕残贼兮絶其本根殊不知松之枝有轩墀之干不能止赵髙之佞松之姿有淮淝之形不能却陈涉之兵项氏继踵刘氏建旌望夷烹亥轵道繁婴大夫亭亭空守其名者也

桃花源

李白曰昔祖龙灭古道严威刑煎熬生人若坠大火三坟五典散寒灰筑长城建阿房并诸侯杀豪俊自谓功髙羲皇国可万世思欲凌云气求仙人登封泰山风雨暴作虽五松受职草木有知而万象乖度礼刑将弛则绮皓不得不遁于商山鲁连不得不蹈于东海则桃源之避世者可谓超升先觉夫指鹿之俦连颈而同死非吾党之谓乎

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四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三 顾和 袁瑰(子乔 乔孙松 瑰弟猷 从祖准 准孙耽 耽子质 质子湛豹) 江逌(从弟灌 灌子绩 车胤 殷顗 王雅)·房玄龄
  ●崇禎長編卷之六十三·汪楫
  ●卷二十五·邵博
  东都事略卷八十六·王称
  ●郑成功传·黄宗羲
  卷之五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卷之五百五十四·佚名
  ◎岳父之重婚罪·李定夷
  第三五七禀道光二十三年一月十六日一二二○三--一九·佚名
  刘大夏传·张廷玉
  四二 看守所·邹韬奋
  卷九十三·佚名
  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卷四·允禄
  卷一百九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一章 卓锡地府·屠隆

    〔小生扮阎罗天子冕旒神将曹官左右侍从上〕玉阶金殿森罗。铁面铜头来往。善恶幽隐悉知。报应毫厘岂爽。人言地府幽冥。日月大明高敞。业眼看做冥冥。道眼看做朗朗。愁人见月凄凉。欢士对之欣赏。天宫雨是宝珠。修罗雨

  • 丙集第二·钱谦益

    李少师东阳今体诗一百九十首此日真何日,阴云掩上台。晦冥天色变,呜咽水声哀。旧恨齐山岳,遗恩遍草莱。万方同一恸,痛哭转成雷。圣德同天纵,皇图与日升。乾维中断绝,坤轴乍崩腾。辇盖辞双阙,河山护六陵。

  • 东观集原序·魏野

    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夫诗之作不与文偕大率情根于意言发乎情防而化之流为章句且绮靡者不以烟火为尚风雅者不以金石为多但务其陈古刺今去邪守正而巳非所谓者虽懐质文之宏辨负博胜之逸才故未能臻极于渊阈矣钜鹿魏野字仲

  • 卷二百五十二·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五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二十二 揭奚斯 得程翰林扬州消息 皇明属休期侧席伫贞良游麟既集薮鸣凤亦在冈君子乘时兴出饯何辉光车马塞江介笳鼔迎羽觞时秋风雨交四顾野茫茫晨钲激中流

  • 卷四十九·志第二·天文二·宋濂

        ◎天文二   ○月五星凌犯及星变下   顺帝元统元年正月癸酉,太白昼见。二月戊戌,亦如之。己亥,填星退犯太微东垣上相。丙辰,太阴犯天江下星。三月戊寅,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五月丁酉,荧惑犯太微垣右执法

  • 卷之五百五十八·佚名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夏四月。戊戌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内记  ○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壬子皆如之。内记  ○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同治五六年闲。山东黄崖教匪一案。至

  • 卷一·黄佐

    钦定四库全书翰林记卷一     明 黄佐 撰官制因革圣祖高皇帝定天下之初首阐人文建翰林院吴元年五月己亥设本院学士正三品侍讲学士正四品直学士正五品修撰典簿正七品编修正八品洪武三年正月戊申定本院学士承旨正

  • 卷二十七·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二十七理财康熙七年戊申三月辛酉上谕吏部户部都察院盐课关系紧要必得亷干之员差遣乃能严缉私贩惠恤商民疏通引法以裕国课近见课额未增

  • 五蠹第四十九·韩非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

  • 卷二·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解卷二宋 吕本中 撰隐公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公羊传外取邑不书此何以书疾始取邑也【刘氏权衡公羊以谓外取邑不书疾始取邑故书非也公羊以百二十国书言之故云尔不知伐国取邑有赴不赴也赴者书

  • 卷十·吴廷华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章句卷十同知吴廷华撰觐礼第十【觐见也盖诸侯入王之名大宗伯四时之朝曰朝曰宗曰觐曰遇又大行人秋见以比邦国之功是也虞书肆觐东后则巡狩礼尔大行人等职所载牢积之礼最详此经所存不过十一则脱阙者多矣

  • 卷二十三·熊节

    钦定四库全书性理羣书句解卷二十三宋 熊 节 撰熊刚大 注行实晦庵朱先生行状【此篇言先生立身行己之方着书传道之实】勉斋黄先生先生姓朱氏【姓朱】讳熹【熹其名也】字仲晦【仲晦其字】世居徽之婺源【世居徽州婺源

  • 御制日知荟説序·乾隆

    日知荟説者取予向日日课所为文删择编次合而録之爰定之以名也予禀承庭训懋学书斋留连徃复于六经四子之书求其义蕴精微旁搜诸史通鉴考定得失区眀法戒以至儒先绪论词苑菁华莫不遍覧虽究心探索餍饫其中然考之古圣贤躬行实

  • 谈 唯 识·太虚

    治唯识学,应明本识。本识名阿赖耶,译言藏,具能藏、所藏、执藏、三义。亦名阿陀那,译言持,谓能持种及根身器界。就能藏及持种义边,名一切种,乃极微妙虚灵均等周遍之恒行流动,即藏识之等流现行。就所藏及持身界义边,名异熟识,所谓

  • 金刚般若论卷上·佚名

        无著菩萨造    隋南印度三藏达磨笈多译  出生佛法无与等  显了法界最第一  金刚难坏句义聚  一切圣人不能入  此小金刚波罗蜜  以如是名显势力  智者所说教及义  闻已转为我等说  归命

  • 御选语录卷九·雍正

      卷九御制序雪窦遍参诸方。机辩无敌。忽遇智门两度拂子蓦口打。豁然开悟。乃嗣智门。学者于此荐得。当知心不在思维而普照法界。口不必语言而遍演恒沙。如雪窦云。直饶乾坤大地草木丛林。尽为衲僧。异口同声。各置

  • 文氏五家集·文洪

    十四卷。明文洪编。文洪字功大,号希素,长洲 (今苏州)人。明成化元年(1465)举人。官涞水教谕。此书为明长洲文氏三世五人之诗:文洪著《括囊稿稿》诗一卷,文一卷,其孙文征明著《甫田集》诗四卷:文征明长子彭,字寿承,官

  • 华严一乘十玄门·杜顺

    全一卷。唐代华严宗初祖杜顺说,智俨撰。又称华严经十玄门、华严十玄章。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本书系就如来海印三昧之所现而立十门,发挥其玄旨。十门为:(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二)因陀罗网境界门,(三)秘密隐显俱成门,(四)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