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六

隋高祖

高祖与后重誓无异生子以絶分争又使五子分据大镇晩年父子兄弟迭猜忌皆不以寿终【温公】

杨素【何去非】

炀帝

荒淫【乐天 东坡】

严峻法令【陈子昻】

通论

文帝炀帝【温公】

高祖与后重誓无异生子以絶分争又使五子分据大镇晩年父子兄弟迭猜忌皆不以寿终

温公曰昔辛伯谂周桓公曰内宠并后外宠贰政嬖子配嫡大都偶国乱之本也人主诚能慎此四者乱何自生乎隋高祖徒知嫡庶之多争孤弱之易摇曾不知势钧位逼虽同产至亲不能无相倾夺者谂辛伯之言得其一而失其三乎

杨素

何去非曰战必胜攻必取者将之良能也良将之所挟亦曰智勇而已徒智而无勇则遇勇而挫徒勇而无智则遇智而蹶智足以役勇勇足以应智然后以战必胜以攻必取天下其孰能当之昔者杨素之于隋可谓一代之名将矣而贺若弼评之谓其特猛将耳非所谓谋将也甚哉弼之过于自负而轻于议人也隋自平陈之后素已为统帅矣其克敌斩虏功策为多既俘陈主而江湖海岱羣盗蜂起大者数万小者数千而素专阃外之权转战万里穷越岭海无向不灭已而突厥犯塞宗室称兵而社稷危矣素之授钺专征其所摧陷者不可胜计遂空敌庭而清内难然素之兵未尝小衂隋功臣无与肩者其为烈亦至矣而弼犹不以谋将处之特曰猛而已夫目之以猛而不许之以谋盖所谓徒勇而无智者矣考素之功烈如此茍其智之不逮则凡所以决机取胜者其谁之谋也自隋文平一天下所谓名将者独韩擒虎贺若弼史万岁与素耳擒弼自平陈之后不获立尺寸之効独史万岁从素征讨以骁勇称而弼乃以大将自处而目是三人者皆不能尽其材亦见其不知量而务以其私言动世主也素之驭戎严整而喜诛每战必求士之过失者斩之以令常至百辈而先以数百人赴敌陷阵不能而还却者悉斩之复进以数百人期必陷阵而止是以士皆必死前无坚敌此弼所以得目之为猛也嗟乎素非有忍于士也以为士之必死者乃所以决生必生者乃所以决死故也唐之善于兵者无若李靖其为书曰畏我者不畏敌畏敌者不畏我是以古之名将十卒而杀其三者威振于敌国杀其一者令行于三军靖岂以卒为不足爱哉以为杀一而百奋则奋者可期于胜也纵一而百惰则惰者可期于败也奋而克敌与夫惰而为敌所克则是杀者乃所以生之爱者乃所以害之也善为将者能审乎此则无恶乎其茍忍也虽然在素之术有足以致胜未足以为胜之工也法曰兵无选锋曰北诗曰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其启行者选锋之谓也越王勾践之伐吴其为士者数万而又有君子六千人所谓君子者其选锋也素之所使以陷阵者其选锋之谓欤然至有不克而还不免于诛者疑其非选之特精而养之素厚之士也又尝观唐太宗之将未尝先以其身亲搏战也必以骁骑劲旅而经营于其傍或瞰临于其高常若无意于战其兵既交其斗皆力而未决也卒然率之而奋士皆殊死突贯其敌之阵而出其背凡所婴者无不摧败犹之二人之相搏也材钧而力偶方相持而未决也卒然一夫起其旁而助之则夫受助者蔑不胜矣此法所谓以正合以竒胜者也使素之所用以为锋者皆精其选而又量敌之坚脆以遣之使其必足以陷敌无至乎不克而还又加之诛而常出于唐太宗之竒则如弼者亦何得而妄议矣

荒淫

白乐天隋堤栁诗曰隋堤栁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老枝病叶愁杀人曽经大业年中春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栁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緑影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栁色如烟絮如雪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栁系龙舟紫髯郎将护锦缆青娥御史直迷楼海内财力此时竭舟中歌笑何日休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炀天子自言欢乐殊未极岂知明年正朔归武德炀天子自言福祚长无穷岂知皇子封酅公龙舟未过彭城阁义旗已入长安宫萧墙祸生人事变晏驾不得归秦中土坟数尺何处葬吴公台下多悲风二百年来汴河路沙草和烟朝复暮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

东坡论隋好乐而亡曰隋炀帝不解音律略不关懐后人制艳曲词极淫绮令乐正白明逹造新声创万岁乐藏钩乐投壶乐舞席固心髻玉女行觞神仙留客掷砖续命斗鸡子斗百草泛龙舟还旧宫长乐花及十二时等曲掩抑摧藏哀音断絶帝悦之不已谓幸臣曰多弹曲者如人多读书读书多则能撰文弹曲多则能造曲因语明逹云陈氏褊陋曹妙逹犹自封王况我天下大同乎宋武帝既受禅朝廷未备音乐殷仲文以为言帝曰日不暇给且所不解仲文曰屡聴自解帝曰政以解则好之故不习观二主之言兴亡之理岂不明哉

严峻法令

陈子昻諌刑书曰自古圣人不有外患必有内忧物理之然也臣闻长老言隋之末代天下犹平炀帝不龚穷毒威武厌居皇极自总元戎以百万之师观兵辽海天下始骚然矣遂使杨玄感挟不臣之势有大盗之心欲因人谋以窃皇业乃称兵中夏将据洛阳哮阚之势倾宇宙矣然乱未踰月而首足异处何者天下之弊未有土崩蒸人之心犹望乐业炀帝不悟暗忽人机自以为元恶既诛天下无巨猾也皇极之任可以刑罚理之遂使兵部尚书樊子盖专行屠戮大穷党与海内豪士无不罹殃遂至杀人如麻流血成泽天下靡靡始思为乱矣于是萧铣朱粲起于荆南李密窦建德乱于河北四海云摇遂并起而隋族亡矣岂不哀哉

文帝炀帝

温公论曰文帝之于周室非有元功厚德素洽于人直以天元暴崩嗣君幼弱奸臣矫命徼幸得之然明敏俭约勤于政治随才任官信赏必罚故能取江南三百年之国易于返掌使天下复为一统百姓繁庶衣食丰衍突厥室韦靺鞨林邑高昌女国之属莫不稽颡称臣奉珍入贡虽两汉全盛之时不能过也向使后嗣仅得中材之主以守之十世之内未易亡也炀帝以悖逆诈谋坐承富强之业志骄意溢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为人穷奢极欲兵连四夷政烦赋重盗贼蠭起而犹巡游不息以乐滔忧恶闻直言喜自壅蔽噫是道也虽禹汤文武之子孙未或不亡况隋无积善之基乎

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六

猜你喜欢
  卷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司马迁
  卷一百九十五·志第一百四十八·兵九·脱脱
  卷六 齐语·左丘明
  ●卷一百三十六·徐梦莘
  大明太宗文皇帝宝训卷之五·杨士奇
  通鉴续编卷十·陈桱
  仁宗昭皇帝实录序·杨士奇
  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八十一·佚名
  古今列女传卷二·解缙
  第三卷 名宦 三·缪荃孙
  一一四八 军机大臣和珅为奉旨垂询《通鉴辑览》《全书考证》刻板刷印事致四库馆总裁函·佚名
  绎史卷一百三十五·马骕
  许有壬传·宋濂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八·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朱处士希晦(云松巢集)·顾嗣立

    希晦,字□□,乐清人。以诗名于元季,隐居瑶川,与四明吴主一、箫台赵彦铭游咏雁山中,时称雁山三老。遭至正之乱,避地所至,名山胜境,游览殆遍。洪武初,始归瑶川,须发皓白,幅巾短策,徐行林壑,望者以为神仙中人也。有司尝以姓名着荐剡,不

  • 元诗选卷首·顾嗣立

    文宗 顺帝 ◆文宗 自集庆路入正大统途中偶吟 望九华 ○自集庆路入正大统途中偶吟 穿了氁衫便着鞭,一钩残月柳梢边。二三点露滴如雨,六七个星犹在天。犬吠竹篱人过语,鸡鸣茅店客惊眠。须臾捧出扶桑日,七十二峰都在前。 ○

  • 卷一百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朴斋小集张方平字安道宋城人举茂才异等为校书郎英宗朝累迁礼部尚书出知郓州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致仕薨赠司空諡文定有乐全先生集送杨君西安君过严陵濑

  • 卷八十三 志五十八·赵尔巽

      ◎礼二吉礼二   郊社仪制郊社配飨祈穀雩祀天神太岁朝日夕月   社稷先农先蚕地祇岳镇海渎山川直省神祇   郊祀之制太祖御极,焚香告天,建元天命。天聪十年,设圜丘德盛门外,方泽内治门外,坛壝始备。会征服察哈尔,获

  • ●三朝聖諭錄附录·杨士奇

      三朝聖諭錄三卷(左都御史張若溎家藏本)  明楊士奇撰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建文中充翰林編修官燕王簒立入内閣典機務官至華葢殿大學士諡文貞事迹具明史本傳士奇自降附燕王以後厯事仁宗宣宗英宗以功名終始是編乃自錄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二·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十有六年三月壬寅朔司农寺丞王炎罢初炎自乞往浙东发泄盐事既又乞以奉使为名贾人疑其改法侍御史汤鹏举因奏其多赀干进之罪故炎遂罢 降授左朝散大夫知常州无锡县王傅通判临安府初两浙转运副使张汇判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五·佚名

    正统元年十二月壬戌朔诏免直隶淮安府户口盐钞以比岁灾伤故也○先是都督蒋贵部领在京官军二千五百人赴甘肃人给以马及鞍鞍不及造以操军所乘借之至是行在工部请市材民间造鞍以偿 上令内府给价与操军使自办毋扰于民○癸

  • 记事拾遗·姚廷遴

    抬遗何为而作也?余有《历年记》一书,备载身之所经,耳之所闻、目之所见者,志之详矣。然有未尽者,如风俗之盛衰、世态之更易,古之所无者,今忽有之,昔之所弃者,今忽尚之,种种变幻,于记事之中,未免遗失。故又作此拾遗,附于记事之末,使后

  • 卷四·吴师道

    <史部,杂史类,战国策校注> 钦定四库全书 战国策校注卷四    宋 鲍彪 原注 元 吴师道补正 齐【东有菑川东莱琅邪高密胶东南有泰山城阳北有千乘济河以南渤海之高乐高城重合信阳西有济南平原】 威正【田齐桓公子

  •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章太炎

    长素足下:读《与南北美洲诸华商书》,谓中国衹可立宪,不能革命,援引今古,洒洒万言。呜呼长素,何乐而为是邪?热中于复辟以后之赐环,而先为是龃龉不了之语,以耸东胡群兽之听,冀万一可以解免,非致书商人,致书于满人也。夫以一时之富贵

  • 卷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一应求直言诏上书【洪武九年】   叶伯巨臣伏读圣谕因迩者五星紊度日月相刑诏臣民直言得失海内闻之欢呼雷动皆曰此禹汤罪已之道也凡有识知莫不欲竭智尽忠况臣愚蒙久承养肓以至今日者乎臣

  • 叔向问事君徒处之义奚如晏子对以大贤无择第二十·晏婴

    叔向问晏子曰:“事君之伦,徒处之义奚如?”晏子对曰:“事君之伦,知虑足以安国,誉厚足以导民,和柔足以怀众,不廉上以为名,不倍民以为行,上也;洁于治己,不饰过以求先,不谗谀以求进,不阿以私,不诬所能,次也;尽力守职不怠,奉官从上不敢惰,畏上

  • 第十五卷·佚名

    地狱品之十一又彼比丘。知业果报。复观阿鼻大地狱处。彼见闻知。复有异处。名黑肚处。是彼地狱第六别处。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见闻如。若何等人。取佛财物而自食用。不还不偿。不信彼业。而复更取。复教他取。为作住

  • 心空境寂时,何境界之有·印光

    古德教人,只为人说用功法,谁将自己所见境界搬出来示人?远公大师为莲宗初祖,至临终时见佛,方与门人言,我已三睹圣相,今得再见,吾其往生矣。若论远公身份,高于胡女士何止天渊之隔。岂惟三睹圣相,别无一点好境界乎?然若到心空境寂时

  • 方简肃文集·方良永

    十卷。明方良永(约1506前后在世)撰。方良永,字寿卿,福建莆田人。生卒年均不详,大约生活在正德元年 (1506)前后。弘治三年 (1490)进士,历官浙江左布使政,其时,钱宁方得志,众公卿不敢出一言,方良永讼诛之。世宗时,官至

  • 在园杂志·刘廷玑

    笔记。共四卷。刘廷玑撰。作者根据康熙年间参加治理黄河时搜集的见闻记录成书。内容包括政事、服饰、饮食、医药、诗文等各方面。所记以清初为主兼及明代。卷首有作者自序和孔尚任之序,书中有关《金瓶梅》的资料有两则

  • 太清经天师口诀·佚名

    太清经天师口诀,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经文言外丹法术要诀,可分作两部分。前半篇为〈太清神丹经诀〉,有作华池法、水真珠法、消铅锡为水银法、银雪法、雄雪法等,皆为水法炼

  • 上方天尊说真元通仙道经·佚名

    道教书。一卷,分为上、中、下三篇。上、中二篇以“道”即真一元气,亦即太极。道降而为德,上德为神道,次德指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认为修道者当先修德,再加修炼,乃可得道登仙。主旨则在会通儒道进行修持。下篇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