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七

通论三

宦官【温公 孙之翰 石守道】

近侍【张唐英】

女谒【张唐英】

宦官

温公论曰宦者用权为国家患其来乆矣盖以出入宫禁人主自幼及长与之亲狎非如三公六卿进见有时可严惮也其间复有性识儇利语言辨给善俟候颜色承迎志趣受命则无违迕之患使令则有称惬之効自非上智之主烛知物情虑患深逺侍奉之外不任以事则近者日亲逺者日疎甘言卑辞之请有时而从浸润肤受之愬有时而聴于是黜陟刑赏之政潜移于近习而不自知如饮醇酒嗜其味而忘其醉也黜陟刑赏之柄移而国家不危乱者未之有也东汉之衰宦官最名骄横然皆假人主之权依凭城社以浊乱天下未有能劫胁天子如制婴儿废置在其手东西出其意使天子畏之若乗虎狼而挟蛇虺如唐世者也所以然者非它汉不握兵唐握兵故也太宗鉴前世之弊深抑宦官毋过四品明皇始隳旧章是崇是长晚节令高力士省决章奏乃至进退将相时与之议自太子王公皆畏事之宦官自此炽矣及中原板荡肃宗收兵灵武李辅国以东宫旧隶叅预军谋宠过而骄不复能制遂至爱子慈父皆不能庇以忧悸终代宗践祚仍遵覆辙程元振鱼朝恩相继用事窃弄刑赏壅蔽聪明视天子如委裘陵宰相如奴仆是以来瑱入朝遇谗赐死吐蕃深侵郊甸匿不以闻至狼狈幸陜李光弼危疑愤郁以陨其生郭子仪摈废家居不保丘垄仆固怀恩寃抑无诉遂弃勲庸更为叛乱德宗初立颇振纲纪宦官稍绌而返自兴元猜忌诸将以李晟浑瑊为不可信悉夺其兵而以窦文场霍仙鸣为中尉使典宿卫自是太阿之柄落其掌握矣宪宗末年吐突承璀欲废嫡立庶以成陈弘志之变寳历狎昵羣小刘克明与苏佐明为逆其后绛王及文武宣懿僖昭六帝皆为宦官所立势益骄横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杨复恭刘季述韩全诲为之魁杰自称定策国老目天子为门生根深蒂固疾成膏肓不可救药矣文宗深愤其然志欲除之以宋申锡之贤犹不能有所为反受其殃况李训郑注反复小人欲以一朝谲诈之谋翦累世胶固之党遂至漂血禁涂积尸省户公卿大臣连颈就诛阖门屠灭天子阳瘖纵酒饮泣吞气自比赧献不亦悲乎以宣宗之严毅明察犹闭目揺手自谓畏之况懿僖之骄侈茍声色球猎足以充其欲则政事一以付之呼之以父固无怪矣贼污宫阙两幸梁益皆令孜所为也昭宗不胜其耻力欲清涤而所任不得其人所行不由其道始则张浚覆军于平阳増李克用跋扈之势复恭亡命于山南启宋文通不臣之心终则兵交阙廷矢及御衣漂泊莎城流寓华阴幽辱东内劫迁岐阳崔昌遐无如之何更召朱全忠以讨之连兵围城再罹寒暑御膳不足于糗糒王侯毙踣于饥寒然后全诲就诛乗舆东出翦灭其党靡有孑遗而唐之庙社因以丘墟矣然则宦者之祸始于明皇盛于肃代成于德宗极于昭宗易曰履霜坚冰至为国家者防微杜渐可不慎其始哉此其为患章章尤著者也自余伤贤害能召乱致祸卖官鬻狱沮败师徒蠧害烝民不可徧举夫寺人之官自三王之世载于诗礼所以谨闺闼之禁通内外之言安可无也如巷伯之疾恶寺人披之事君郑众之辞赏吕强之直谏曹日升之救患马存亮之弭乱杨复光之讨贼严遵美之避权张承业之竭忠其中岂无贤才乎顾人主不当与之谋议政事进退士大夫使有威福足以动人耳果或有罪小则刑之大则诛之无所寛赦如此虽使之专横孰敢哉岂可不察臧否不择是非欲草薙而禽狝之能无乱乎是以袁绍行之于前而董卓弱汉崔昌遐袭之于后而朱氏簒唐虽快一时之忿而国随以亡是犹恶衣之垢而焚之患木之蠧而伐之其为害岂不益多哉孔子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斯之谓矣

孙之翰论保全内臣曰内臣赠官非古典也然于此见旌善之事焉内臣自武后称制始预事尚未有招权著名者至明皇朝高力士以权宠擅名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辈皆因之取将相位林甫辈既致时乱力士贬死遐裔矣肃宗朝李辅国以扈从微劳过受恩宠至专掌禁兵故辅国胁迁明皇升黜将相凶横既极盗杀之于家矣肃宗又宠朝恩始命为观军容使代宗宠之又加以天下观军容使朝恩骄横既甚势不可容遂使之自缢矣代宗又宠程元振使典禁兵元振奸险擅权大为将相之害代宗避狄陜州诏诸镇兵赴援将帅惧元振诬谮多不敢至及栁伉极言其状元振贬死荒徼矣德宗宠窦文场霍仙鸣命为神策军中尉纎人裴均辈附之往往外取方镇内取要官文场仙鸣权任既盛内臣辈亦嫉之仙鸣被毒以死文场甚惧坚乞致仕仅免于祸宪宗宠吐突承璀至委镇州征讨之任卒无功效寻以其党纳贿事连出淮南监军后复宠任以妄议太子事为穆宗诛死文宗宠王守澄聴其言遂致诬谮宰相宋申锡事几陷大戮守澄凶恶既甚竟至赐死自明皇朝已后内臣以罪诛贬者不可胜纪但力士等八人大以权力著名于时此内臣之尤盛者然三人诛死二贬死一为盗杀一毒死文场祸至而避亦奸名不朽以是观之内臣取恩于天子恩既盛鲜有不罹祸者葢受恩不知纪极恣其所为以至过恶之甚也惟顺宗朝俱文珍以刚直著称又有翊戴宪宗之功位至右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不闻骄暴之名其卒也赠开府仪同三司文宗朝马存亮虽任中尉不与王守澄同恶力止其屠害宋申锡家属又有保卫昭宪之力权宠既盛能奉身以退是年卒赠扬州大都督兹二人者生而获令名殁而有光宠此无他为善之效也天子任内臣能常以力士存亮等善恶之效示之无使权宠之过不惟不害国事亦足以保全之也

石守道论曰中官积乱仅二百年矣政道剥丧已尽矣纲纪隳坏已絶矣贤人消亡已无矣高祖太宗之遗德已殄矣天人已厌矣神祗已怒矣国祚不去何待虽尽杀之其可救乎犹水之浸溃始于针芒不补遂坏堤防一决汗漫中夏怀山襄陵不可御也而能始塞一针芒水其止矣内官积乱二百年昭宗斩数百人望其遽治不亦难乎悲夫噫中官之乱国家覆社稷历代罔不由之向若明皇肃宗能鉴前古之败早絶其初不使滋蔓或顺宪善惩祖宗之乱亟杜其渐无恣成奸则唐室岂有短促危亡之患哉臣观东汉之覆坏李唐之倾弱皆自中官然则中官岂可任也臣每观之寒心后世明王圣君宜深戒之 又论肃宗代宗德宗任用宦官曰国家之权在乎兵也兵者王者生杀之柄也系天下安危之几万民存亡之命有国以来孰敢去兵兵在手则匹夫可以制万乗兵去手虽人主不能制一夫故云古之命帅择其文武兼才将相全器忠亮可以托社稷信义可以固危亡智谋可以决万全筹策可以制千里故临阵有必胜出师无败兵伊尹所以兴汤吕望所以兴周房乔所以兴唐李晟所以复定两京子仪所以再造唐室裴度所以戡宁中夏得将将之道也得用兵之要也故兵为国家之利器嗟哉庸君暗主内疑宿将外忌功臣不能推腹心以示人用忠信而结下反以貔貅之众授与阉腐之徒则是以王者生杀之柄天下安危之几万民存亡之命付之厕役也自至德已后天下乱略弗过兵锋益炽肃宗代宗德宗三世蒙尘奔播不暇由命帅失其人也措置非其处也古者命将阃外之事将军制之军中闻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而乃使中官监以制之更取监军指画进退不由主帅号令不亦殆哉呜呼兵柄岂可轻授于人哉况在宦官尤不可假之以权也戒之戒之

近侍

张唐英论曰文皇帝励精治道力致太平制度牢密纪纲齐整刑赏号令爵禄赐予如布帛之有边幅如丈尺之有长短不可得而踰之矣公道大辟私途尽塞公卿臣妾戚里皇族不敢有侥幸之望至高宗中睿以来颇坏其法开元之盛首革其弊天寳之后仍蹈覆车顺宗时韦执谊王伾叔文辈専政内结牛美人以伺上动静朝廷刑赏之柄皆为所专章武英睿综核名实任用正人一清王室至昭愍以童年嗣位怠于勤政悦于近习刑赏之柄出于阉人宫姬之手拾遗薛延老因入奏曰近日除拜往往不由中书总是内中宣出恐纪纲渐坏昭愍厉色不悦噫天下之大万几之繁以一人之寡而四方夷夏尊而归之者以其有制度在尔今以一人之私而塞天下之公葢不知天下者非巳之天下亦天下之天下也奈何不以公议而守之耶李珏曰太宗用宰臣天下事皆先平章故曰平章事若事不由中书则焉用平章事耶

女谒

张唐英论曰天下之祸常起于袵席之上情爱既迁嬖宠斯甚大至倾国小亦摄朝高宗不断政出则天斲丧王室翦灭宗枝李氏宗庙不得血食孝和及武韦氏司晨朝廷政令尽由中馈而郡国夫人陆氏昭容上官氏沛国夫人郑氏尚宫柴氏贺娄氏女巫陇西夫人赵氏及太平公主安乐公主长宁公主宜城公主等皆恃政挟宠依窟城社纳受贿赂门若阛阓鬻狱卖官无有虚日常出斜封墨敕补授官爵以手掩其前令上以笔书其后上但笑而从之中外之官数踰十倍屠沽之辈尽衣朱紫仆隶之人亦为卿监皆无厅事可处时人谓之三无坐处官谓宰相御史员外也明皇之时杨氏专宠上方贡献毕在私家其公主驸马尚辱于杨氏之奴其余卿士畏而附之者即可知矣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七

猜你喜欢
  東觀漢記卷十一·多人
  大事记续编卷六·王祎
  卷之八十三·佚名
  一二二一 质郡王永瑢等奏查出遗失四库全书有印底本缘由折·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十二·杜大珪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一·杜大珪
  伊洛渊源录卷二·朱熹
  读例存疑卷十八·薛允升
  慕容白曜传·魏收
  杨机传·李延寿
  董尽伦传·张廷玉
  孙交传·张廷玉
  唐王朱纃、朱聿键传·张廷玉
  第四章以七事为证·孙中山
  卷二十八田赋七·冯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四十八·彭定求

        卷748_1 【春闺辞二首】李中   卷帘迟日暖,睡起思沈沈。辽海音尘远,春风旅馆深。   疏篁留鸟语,曲砌转花阴。寄语长征客,流年不易禁。   不得辽阳信,春心何以安。鸟啼窗树晓,梦断碧烟残。   绿鉴开还懒,红

  • 卷二十二·沈德潜

    ☆康乃心字孟谋,陕西阳人。康熙乙酉举人。○王新城南书登慈恩寺塔,见康孟谋《题庄襄王墓》诗于壁云:“原庙衣冠此内藏,野花岁岁上陵香。邯郸鼓瑟应如旧,赢得佳儿毕六王。”大加称赏。入都为众公卿道之,一时名满辇下。此新

  • 卷三百七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七十三叶类五言古落叶          【隋】孔绍安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落叶          【明】王 问枕上闻朔风夜半声防防晓来繁林空落叶卷

  • 卷六百二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二十九陆龟蒙和袭美友人许惠酒以诗徵之涷醪初漉嫰如春轻蚁漂漂杂蘂尘得伴方平同一醉明朝应作蔡经身闻圆载上人挟儒书洎释典归日本国更作一絶以送之九流三藏一时倾万轴光凌渤澥声从此遗编

  • 志第二 礼仪二·魏徵

    《春秋》“龙见而雩”,梁制不为恆祀。四月后旱,则祈雨,行七事:一,理冤狱及失职者;二 ,振鳏寡孤独者;三,省繇轻赋;四,举进贤良;五,黜退贪邪;六,命会男女,恤怨旷;七,撤膳羞,弛乐悬而不作。天子又降法服。七日,乃祈社稷;七日,乃祈山林川泽常兴

  • 第四五认充结状光绪七年八月一一二○六-二·佚名

    三皂头役姚景认充具认充结状人姚景,年四十一岁,原籍晋江县。今当大老爷台前,认充得景蒙充三皂头役额缺,小心奉公,所有红白契、钱粮、正供各款公项,按卯填缴,不敢侵渔、玩误等情。如有等情,愿甘坐罪。合具

  • 七十四、集会结社·包天笑

      这个时候,上海有一个“江苏教育总会”,在江苏全省的教育上是很有势力的。虽然那时是在前清末纪,政治腐败,可是一班革新人士,以为欲改革政治与社会,非兴教育不可。况且江苏省内,上海、南京、苏州、无锡,以及各府

  • ·请变通船政书·丁曰健

    昔刘晏曰:“成大事者,不惜小费;置船场执事者,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完矣。”诚古今之通论也。曩者,台地船工,道、府有余项,价宽则易完;舟师有口粮,物用则不腐。是以一船得一船之实用也。查船厂所需

  • 马仙鴘传·李延寿

    马仙鴘字灵馥,扶风县人。父亲马伯鸾,是宋朝的冠军司马。马仙鴘少年时期以果敢闻名,父亲去世,他哀伤瘦损超过礼仪,自己背土成坟,亲手种上松柏。在齐朝做官位至豫州刺史。梁武帝起兵,让他的旧友姚仲宾去劝说他归降,马仙鴘先为他

  • 李孟传传·脱脱

    李孟传,字文授,是资政殿学士李光的四儿子。李光被贬到岭海时,李孟传才六岁,他侍奉母亲住在乡间,立志学习。贺允中、徐度都认为他是奇人,曾几乎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他。龙大渊被降官担任浙东总管,知道李孟传是名门子弟,偶然相遇

  • 二十一年·佚名

    (己未)二十一年大明正統四年春正月1月1日○庚辰朔,上率王世子及文武群臣行望闕禮,御勤政殿受王世子及群臣朝賀。諸道進箋進方物,忽剌溫指揮都里也老奴好、骨看亏知哈指揮時仇時方哈、吾都里千戶甫古老、吾郞哈指揮都時於古

  • 卷二十一·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二十一   宋 王与之 撰地官司徒下载师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六人徒六十人郑康成曰载之言事也事民而税之载师者闾师县师遗人均人官之长○郑锷曰周制王畿之地不过千里可为井田者则

  • 华山法师辞世记·太虚

    华山法师、亦近顷佛门中有数人物也。顺世时遗嘱白鹤寺净源和尚,要余作行述并题其象。乃述曰:师乐清陈姓,年十二出家于本邑静济寺,礼某某为师。貌奇古,资性明敏,翌年就寺中听大海法师讲经,即能依所闻义,当众敷演,时人咸惊为弥天

  •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二·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尔时海意菩萨摩诃萨。说是伽陀已从空而下。向佛合掌恭敬顶礼。前白佛言。世尊。我于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今有所问。若佛世尊。听许我者。我即当问。佛告海

  • 凉州记·段龟龙

    甘肃地方志。后凉段龟龙撰,清张澍(1781—1847)辑。原十卷,一说八卷。段氏原书久佚,张氏于《太平御览》、 《初学记》、 《北堂书抄》、 《艺文类聚》诸书辑得二十余事,加以考证纠误,集成是书。记述今甘肃河西走廊历史

  • 七发·枚乘

    汉枚乘作。本文假设楚太子患病,吴客往问,用七种不同类型的事启发楚太子,故名《七发》。文中开头一段作为序曲,叙述此文写作的缘起,下面依次陈说音乐、美食、车马、游观之乐,但都引不起太子的兴趣;再说以田猎、观涛,太

  • 李宗仁回忆录·李宗仁

    自传体回忆录。作者李宗仁。此书是作者寄居美国期间,于1958年至1962年写成的。1980年广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整校出版。全书分上下两册,56万字,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记叙了李宗仁自童年时代直到出任国民党政府总统

  • 圣庄严陀罗尼经·佚名

    二卷,赵宋施护译。罗睺童子卧时为恶罗刹所挠,佛为说咒而护之。佛在迦毗罗城,罗睺童子卧时,被恶罗剎所娆。佛为说咒护之,又说结界陀罗尼,慈氏、梵王,亦各说咒,佛更敕一切天龙鬼神,各说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