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七

孙坚 孙策 孙权

黄初二年魏策孙权为吴王【子西】

保全江东【何去非】

权令太子登读汉书【子西】

诸葛恪【子由】

潘浚平樊伷【子由】

孙亮

孙基盗乘御马亮从刁元言降赦宫中以免基【子西】

通论

吴氏兴亡【温公】

三国通论

曹操刘备【子西】

曹操刘备孙权【东坡】

三国亡先后【李徳裕】

孔融诸葛亮之文【东坡】

魏晋收録孔融诸葛亮文【子西】

黄初二年魏策孙权为吴王

子西曰是岁吴蜀相攻大战于夷陵吴人卑词事魏受其封爵恐魏之议其后耳而魏略以为权有僭意而自顾位轻故先卑而后倨之先卑者规得封爵以成僭窃之基后倨者冀见讨伐以激怒其众且吴至权三世矣其势足以自立尚何以封爵为哉受封爵则君臣矣供职贡矣除边关矣国有警急则以事闻无得擅兴兵攻击矣羽书至则悉甲士从征矣非身入朝则遣侍子入宿卫矣彼藩国固然亡足怪者一不从命则王师致讨有词矣然后发兵拒战是抗上矣尚安能激怒其众也哉既而魏责任子权不能堪卒叛之为天下笑方其危急之时羣臣无鲁仲连之识出一切之计以寛目前之患而陈寿以勾践竒之勾践事吴则尝闻之矣受吴封爵则未之闻也

保全江东

何去非孙坚论论孙策孙权曰孙策壮武术略过于其父又有周瑜鲁肃之俦以辅其起惜乎坚之不善基也使其不得奋于中原以竞天下然策一举而遂收江东为鼎足之资使之不死当为魏之大患策之不得起于中原非其智力之不逺葢袁绍已据河北曹公已收河南独无隙以投之故也以刘备之间关转战至于白首不获中州一块之壤以寓其足而策乃能以敝兵千余渡江转斗不数岁而席卷江东此其过备逺矣权之勇决进取无以逮其父兄然审机察变持保江东于权有焉夫三国之形虽号鼎足而其雌雄强弱固有所在魏虽不能遂并天下盖不失其为雄强吴蜀虽能各据其国然不免为雌弱权唯能知乎此是以内加抚循而外加备御而已时有出师动众以示武警敌者北不逾合淝而西不过襄阳未尝大举轻发以求侥幸于魏而魏人之加于我亦常有以拒之未尝困折是以终权之世而江东安由是观之则权之为谋审于诸葛武侯之用蜀矣

权令太子登读汉书

子西曰刘备教禅以汉书而权亦令张昭以汉书授其子登世以权备之智不足以知二帝三王故其所以贻谋者止于如此是大不然伊尹之训太甲也称有夏先后而不及唐虞周公之戒成王也称商三宗而不及虞夏岂伊尹周公之智不足以知尧舜禹哉亦取其近于时切于事者而已权备之智诚不足拟伊尹周公至其教子不忽近而慕逺不贵名而贱实此亦伊尹周公之遗法也

诸葛恪

子由孙仲谋论曰任人莫难于托国汉武帝因文景富庻之后虐用其民厚自奉养征伐四夷几丧天下逮其晩岁托国于霍光光知用兵之害罢均输榷酤与民休息而天下复宁凡武帝之所以得称贤君者唯用霍光故也蜀先主知嗣子之暗弱举国而付之诸葛孔明孔明又废李严杨仪援蒋琬费袆而授之政虽后主不明而守国三十余年君臣相安蜀人免于涂炭之患过于魏吴远甚吴文帝方其任属贤将抗衡中原曹公惮之及其老也贤臣死亡略尽喜诸葛恪之劲悍越众而付以后事恪乘其用兵劳民之后继起大役兵抑于外既归而不能自克将复肆志于僚友恪既以之丧躯而孙氏因之三世絶统吴越之民陷于炮烙之地国随以亡夫以进取之资用进取之臣以徼一时之功可耳至于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而亦属之于斯人其势必至是哉

潘浚平樊伷

子由曰权克荆州将吏悉降而浚独坚卧不屈权舆致之浚伏床而泣悲不自胜其于所事何其厚也既而樊伷欲以武陵自抜归蜀浚为权画策自将讨平之其于所厚又何薄也意者在君为君有不得不然者乎吾闻乐毅去燕适赵赵欲与之伐燕毅泣曰昔之事燕犹今之事赵也毅若获戾放于他国终身不敢谋赵之徒隶况其国乎使乐毅愚人也则可乐毅少知事君则浚不得为无罪矣

孙基盗乘御马亮从刁元言降赦宫中以免基

子由曰吴之君臣可谓上下皆失其分矣汉世诸侯王有罪当诛丞相御史与宗正廷尉奏请论如法制曰朕不忍制法其与列侯二千石议之于是丞相御史又奏臣等谨与列侯二千石议皆曰宜论如法制曰朕不忍致法其废勿王或削地若干夫请论如法者有司以法守不忍致法者人主以道揆今亮人主也而论法元有司也而论情故曰吴之君臣可谓上下皆失其分矣

吴氏兴亡

温公曰破虏以孤远之兵决忠愤之志首犯贼锋深蹂川洛泛扫陵寝有足多者讨逆以童子提一旅之众挥马棰以下江东耆儒宿将狼狈失据开地千里真英才也文帝承父兄之烈师友忠贤以成前志赤壁之役决策定虑以摧大敌非明而有勇能如是乎奄有荆扬薄于南海传祚累世宜矣复观景帝皆明惠敢决有先世之风归命骄愎残虐深于桀纣求欲不亡得乎

曹操刘备

子西论龎统说先主取益州【云云】评曰寛胜急仁胜暴忠胜谲然操强而备弱宜胜而反不如者何也操稊稗者也备五谷之不熟者也五谷不熟固不如稊稗非谓寛仁忠信不能胜急暴谲诈也备不能胜操耳故曰茍非其人道不虚行

曹操刘备孙权

东坡论曰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闇而独智则智者胜勇而遇勇则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夫唯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难锋起而难平葢尝闻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悲夫世之英雄其处于世亦有幸不幸邪汉世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曹公孙刘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以智攻智以勇击勇此譬如两虎相捽齿牙气力无以相胜其势足以相扰而不足以相毙当此之时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昔者项籍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咄嗟叱咤奋其暴怒西向以逆高祖其势飘忽震荡如风雨之至天下之人以为遂无汉矣然高祖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横塞其冲徘徊而不得进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而卒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已则必有所耗竭而其智虑久而无成则亦必有所倦怠而不举彼欲用其所长以制我于一时而我闭门而拒之使之失其所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项籍固已败矣今夫曹公孙权刘备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世之言者曰孙不如曹而刘不如孙刘备唯智短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于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则亦已惑矣盖刘备之才近似于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术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据势胜之地以视天下之形广收信越出竒之将以自辅其所不逮有果鋭刚猛之气而不用以深折项籍猖狂之势此三事者三国之君其才皆无有能行之者独有一刘备近之而未至其中犹有翘然自喜之心欲为椎鲁而不能纯欲为果鋭而不能达二者交战于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而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嗟夫方其奔走于二袁之间困于吕布而狼狈于荆州百败而其志不折不可谓无高祖之风矣而终不知所以自用之方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者夫

三国亡先后

李徳裕论曰魏蜀吴三分天下而亡有先后非形势有轻重积仁有厚薄察其政柄所归则亡之先后可知也蜀政在于黄皓皓隶人也内不能修武侯旧典外不能制姜维黩武纪纲日壊君子不服所以先亡也魏自明帝之后政归仲逹齐王已降唯守空宫亡之淹速系于师昭之志将移神器之重须服天下之心未立大功亦不敢取所以蜀灭而魏亡也孙皓虽骄奢极欲残虐用刑而自专生杀之柄不牵帷嫱之制运尽夭亡而后夷灭由是知人君不可一日失其柄也如神龙之脱深渊震雷之无烟气威灵既露人得制之蒋济覩魏文帝与夏侯尚诏曰作福作威为亡国之言所谓柄者威福是也岂可假于臣下哉后代观三国之事可不戒惧哉

孔融诸葛亮之文

东坡曰孔北海志大而论高功烈不见于世然英伟豪杰之气自为一时所宗其论盛孝章郄鸿豫书慨然有烈丈夫之风诸葛孔明不以文章自名而开物成务之姿综练名实之意自见于言语至出师表简而尽直而不肆大哉言乎与伊训说命相表里非秦汉以来以事君为悦者所能至也

魏晋收録孔融诸葛亮之文

子西曰魏文帝即位求孔融之文以为不减班扬晋武帝践祚诏定诸葛亮故事而比之周诰融既魏武之雠恨而亮亦晋宣之仇敌二人之言宜非当时之所欲闻而并见收録惟恐其坠失荡然无忌犹有先王大公至正之道存焉此吾所以特有取于魏晋也

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七

猜你喜欢
  陈本纪下第十·李延寿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十八·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三十一·佚名
  卷之五百七十五·佚名
  卷之四百四·佚名
  卷五十二上·郝经
  一三四三 军机大臣奏本年各省解到应毁书籍数目开单进呈片·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四·杜大珪
  先伯父文凤公家传·林献堂
  卷七十一·佚名
  礼五六·徐松
  卷八十八渔业·冯煦
  原颂周·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言律诗·刘克庄

    幸蜀回至剑门(唐)李隆基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和晋陵陆承相(唐)杜审言

  • 提要·周巽

    (臣)等谨案性情集六巻元周巽撰巽事迹不见于他书其诗集诸家亦未着録惟文渊阁书目载有周巽泉性情集一部一册与永乐大典标题同吉安府志又载有周巽亨白鹭洲洗耳亭二诗检勘亦与此集相同而集中拟古乐府小序则自题曰龙唐耄艾周

  • 雍熈乐府卷之二·郭勋

    正宫端正好      金䑓八景圣天子统华夷际龙虎风云㑹有贤臣宰辅扶持八方宁靖干戈息胜舜代过尧世滚綉球保山河壮帝基辅寛仁四海归顺天心应垂祥瑞千邦进万国来仪省刑罚薄税敛赏三军●食衣尽歌謡丰年稔嵗户无扄路不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三·佚名

    正统七年六月庚寅朔赐太仆寺少卿崔奎诰命并封赠其父母妻先是奎以私过未获给诰命至是以为请 上命给之○升锦衣卫千户王山为本卫世袭指挥同知山太监振之侄也○命江西瑞州府知府刘说复任升从三品俸说任满诣京自陈老疾乞

  • 卷之五百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零四·佚名

      顺治十三年。丙申。冬。十月。乙亥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四祖陵、福陵、昭陵。  ○颁顺治十四年时宪历。  ○以正蓝旗汉军甲喇章京克星格、为本旗梅勒章京。  ○吏部奏言、满官京察则例、

  • 杏轩偶录·徐一士

    《杏轩偶录》,一册,不分卷,安陆卓从乾著。其《自跋》云:“余幼喜吟咏,脱稿辄弃,散佚者十之九。族孙少仪爱余诗,搜残拾坠,汇为《杏轩诗钞》八卷,屡促刊行,未果。阳新刘芸甫见余《杏轩偶录》一册,谓为昔贤《草堂笔记》之遗旨,

  • 余子俊传·张廷玉

    余子俊,字士英,青神人。父亲余祥曾任户部郎中。景泰二年余子俊考中进士,授予户部主事官职,升为员外郎。在户部十年,以清廉有才干而著称。后调离户部任西安知府,遇到灾年,他打开粮仓取出十万石粮食救济贫民,偿还时区别对待,做到

  • 八四、齐魏战马陵在梁惠王二十八年非周显王二十八年辨·钱穆

    《史记 孙吴列传》:“魏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后十五年,魏齐战马陵。”《索隐》:“王劭按《纪年》,梁惠王十七年,齐田忌败梁桂陵。(按:桂陵之战,据《史记》赵、魏、田齐《世家》,均在惠王十八年。《魏世家索隐》

  • 劝垦例·佚名

    目录 民间零星报垦田地不及一亩,虽有一亩或系山头地角、不相联络,例免升科;老田相联、逐渐滋垦,虽不及一亩,仍行汇升 报垦零星地亩,免其升科,给发印照付据 各属垦升田地应由道府结转,随文请领垦照 民间零星报垦田地不及一亩,虽

  • 卷七六·邱濬

    ▲本经术以为教(中) 程颐曰:“《礼记》杂出于汉儒,然其间传圣门绪余及格言甚多,如《乐记》《学记》之类无可议者,《檀弓》《表记》《坊记》之类亦甚有至理,惟知言者择之,如《王制》《礼运》《礼器》,其书

  • 孟子集编卷一·真德秀

    孟子集编卷一朱子集注孟子序说史记列传曰孟轲【赵氏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汉书注云字子车一说字子舆】驺人也【驺亦作邹本邾国也】受业子思之门人【子思孔子之孙名伋索隐云王劭以人为衍字而赵氏注及孔丛子等书亦皆云孟

  • 卷三·陈士元

    钦定四库全书论语类考卷三明 陈士元 撰地域考泰山朱子曰泰山山名在鲁地程复心氏曰泰山兖州镇山实万物之始故称岱其位葢五岳之伯故称宗张华氏物志曰泰山一名天孙元按一统志云泰山在今济南府泰安州北五里山东通志

  • 第六章 24·辜鸿铭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宰我)有一次对孔子说:“对一位道德高尚的人,如果有人告诉他别人掉进井里,我想他是不是马上会跳

  • 成公·成公十五年·左丘明

    【经】十有五年春王二月,葬卫定公。三月乙巳,仲婴齐卒。癸丑,公会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同盟于戚。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公至自会。夏六月,宁公固卒。楚子伐郑。秋八月庚辰,葬宋共公。宋华元出奔晋

  • 医学启源·张元素

    综合类著作。金张元素撰。三卷。元素字洁古,易州(今河北易县)人。幼攻读四书五经,后弃科举,专心医学,与刘完素同时而年辈略晚,曾因治愈刘完素伤寒病而医名日著。其学术思想主要渊源于《内经》、《难经》、《伤寒论》

  • 净饭王般涅槃经·佚名

    全一卷。刘宋沮渠京声译。又作净饭王涅槃经、净饭王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系记载佛陀及难陀等为净饭王送葬,以彰显孝道;并向诸人教示世皆无常、苦、空、无我等法。

  • 乐邦遗稿·宗晓

    佛教文献。南宋嘉泰四年(1204)宗晓编。二卷。据自序称,是《乐邦文类》的拾遗编,主要收录《乐邦文类》余而未编之“片文只义”及新辑的净土文稿。共收文献一百二十六篇。每篇前有编者加的标题,篇尾有编者的附语。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