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历代名贤确论卷八

成王上

卜年卜世【孙邰】

翦桐叶封弟【栁州】

辨周礼田制【颍滨】

周制事在末【老泉】

成王周公恭信【东坡】

卜年卜世

孙邰曰周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夫帝王括囊宇宙位重忧崇天生利民非乐兆民之上故君民者遇夫圣则禅之不遇则以子继之尧之于舜舜之于禹禹之于子是以周都天地之中欲便四方之会不恃山河务从德化原其意也在乎利民岂异唐虞之道而反卜年卜世耶必也欲求其祚莫先德义贻厥后世天人佑之岂非无穷也哉何三十七百年世之有若右其卜而左其德俾乎厥后恃年世之永久必轻乎德义若此之谋非君子之道也昔太戊惧灾而盛帝辛恃瑞而亡在此不在彼岂不知之而卜年卜世者乎

翦桐叶封弟

栁州曰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耶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耶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茍焉而已必从而成之耶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叉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耶是直小丈夫■〈垂夬〉■〈垂夬〉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辨周礼田制

颍滨曰世言周公之所以治周者莫详于周礼然以吾观之秦汉诸儒以意损益之者众矣非周公之完书也何以言之周之西都今之闗中也其东都今之洛阳也二都居北山之阳南山之阴其势东西长南北短短长相补不过千里古今一也而周礼王畿之大四方相距千里如画棊局近郊远郊甸地稍地小都大都相距皆百里千里之方地实无所容之故其畿内远近诸法类皆空言耳此周礼之不可信者一也书称武王克商而反商政列爵惟五分土惟三故孟子曰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郑子产亦云古之言封建者盖若是而周礼诸公之地方五百里诸侯四百里诸伯三百里诸子二百里诸男百里与古说异郑氏知其不可而为之说曰商爵三等武王增以子男其地犹因商之故周公斥大九州岛始皆益之如周官之法于是千乗之国自一成十里而出车一乗千乗而千成非公侯之国无以受之吾窃笑之武王故封而周公大之其势必有所幷有所幷必有所徙一公之封而子男之国为之徙者十有六封数大国天下尽扰此书生之论而有国者不为传曰方里而井十井为乗故十里之邑而百乗百里之国而千乗千里之国而万乗古之道也不然百乗之家为方百里万乗之国为方数圻矣古无是也语曰千乗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千乗虽古之大国而于衰周为小孔子犹曰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然则虽衰周列国之强家犹不及五十里者矣韩氏羊舌氏晋大夫也其家赋九县长毂九百其余四十县遗守四千谓一县而百乗则可谓一县而百里则不可此周礼之不可信二也王畿之内公邑为井田乡遂为沟洫此二者一夫而受田百亩五口而一夫为役百亩而税之十一举无异也然而井田自一井而上至于一同而方百里其所以通水之利者沟洫浍三沟洫之制至于万夫方三十二里有半其所以通水之利者遂沟洫浍川五利害同而法制异为地少而用力博此必有国者不为也楚蒍掩为司马町原防井衍沃盖平川广泽可以为井者井之原阜堤防之间狭不可井则町之皆因地以制广狭多少之异井田沟洫盖亦然耳非公邑必为井田而乡遂必为沟洫此周礼之不可信三也三者既不可信则凡周礼之诡异远于人情者皆不足信也古之圣人因事立法以便人者有矣未有立法以强人者也立法以强人此迂儒之所以乱天下也

周制事在末

老泉曰天下之事制之在始始不可制制之在末是以君子慎始而无后忧救之于其末而其始不为谋失诸其始而要之其终而天下无遗事矣是故古者之制其始有百年之前而为之者也盖周公营于东周数百年而待乎平王之东迁也然及其収天下之士而责贤不肖之分则未尝于其始焉而制其极盖常举之于诸侯考之于大学引之于射宫而试之以弓矢如此其备矣然而管叔蔡叔文王之子而武王周公之弟也生而与之居处习知其性之所好恶与夫居之于大学而习之于射宫者宜愈详矣然其不肖之实卒不见于此时及其出为诸侯监国临大事而不克自定然后败露以见其不肖之状且夫张弓而射之一不失容此不肖者或能焉而圣人岂以此为足以尽人之才盖将为此名以収天下之士而后观其临事而黜其不肖故曰始不可制制之在末

成王周公恭信

东坡曰国之将兴必有继天之主建都邑立藩辅以定天命而宅民心为子孙之师亦必有命世之臣考礼乐修法令以定国是而正风俗为卿大夫之宗然后世世可以垂拱蒙成虽有中主弱辅而不至于乱故书曰孺子来相宅其大惇典商献民乱为四方新辟作周恭先予且以多子越御事笃前人成烈答其师作周孚先国之所恃者法与人也诗曰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故周公以谓惇典而用贤可以定国后之言恭者必稽焉傅说有言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今不师古后不师今故周公以谓我当与卿大夫士笃前人成烈以答众心则后之言信者必师焉夫以成王之贤周公之信其所以为后世先者不过于恭与信而已诗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闵马父曰古称恭者曰自古曰在昔曰先民其严如是愚以是知恭之大者盖尧之允恭孔子之温恭非独恭世子之恭楚恭王之恭也成王以是为后世先也不亦宜乎大有上吉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又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信之为德也重于兵而急于食周公以是为后世先也不亦宜乎

历代名贤确论卷八

猜你喜欢
  本纪第五 元帝·姚思廉
  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五十九·柯劭忞
  卷三十八·黄以周
  第一百四十九回 救后路衡山失守 争关余外使惊惶·蔡东藩
  元明事类钞卷二十九·姚之骃
  卷之二百八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九·佚名
  卷六十六下下·郝经
  二二二 四库全书处正总裁王际华等奏用聚珍版排印《鹖冠子》情形折·佚名
  史记集解卷一百十三·裴骃
  朱瑾传·欧阳修
  陈钢传·张廷玉
  提要·长孙无忌
  卷五十、同治中兴·黄鸿寿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齣~第十齣·孙仁孺

    第一齣 离娄章句下【西江月】〔末笑上〕莫怪吾家孟老。也知徧国皆公。些儿不脱利名中。尽是乞墦登壠。长袖妻孥易与。高巾仲子难逢。而今不贵首阳风。索把齐人尊捧。走东郭的齐人英雄本色。讪中庭的妻妾儿女深情。隐

  • 卷八十六·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八十六器用宝刀赋【有序        魏】曹 植建安中家父魏王乃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以龙虎熊马雀为识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饶阳侯各得一焉其余二枚家王自仗之赋曰有皇汉之明后思潜达

  • 卷十二 惠帝·王夫之

      〖一〗   惠帝之愚,古今无匹,国因以亡。乃唐顺宗之瘖而无知,宋光宗之制于悍妻而不知有父,其愈于惠帝无几,而唐、宋不亡,有人焉耳。四顾晋廷之士,有可托以天下者乎?齐王攸之得物情也,其能为慕容恪与否,不敢信也。傅咸、刘

  • 名山藏卷之五十六·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洪武臣一)◆臣林记(洪武臣一)徐达常遇春邓愈汤和李文忠沐英廖永安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渊合传张德胜桑世杰胡大海耿再成合传赵德胜徐达常遇春邓愈汤和○徐达大将军达者姓徐世田夫也至

  • 二十一 苏州织造李煦奏前奉谕旨已钦遵妥办摺·佚名

    康熙四十一年八月 管理苏州织造臣李煦谨奏:恭请皇上万安。 切惟御驾远幸,臣煦不能亲随左右,执鞭坠凳,以效犬马,依恋日深。兹闻圣驾回銮,遥叩北阙,特具奏摺,恭请圣安,伏乞睿鉴。 前奉谕旨:串客回南去了,其中若有纳监者,尔著量与他

  • 胡子衡齐卷一·胡直

      泰和胡直正甫譔  言末上  胡子闲居,二三子从游孟山之阳,咏歌螺水之滨,返而休于长洲之馆。鱼鱼于于,翼翼嶷嶷,沛焉若有喻其所之。已而避席请曰:学如是而已矣,蔑弗一也;道如是而已矣,蔑弗明也。而世儒之争之也,有弗一弗明

  • 卷十·陈启源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十吴江陈启源撰南有嘉鱼之什上【正小雅】小雅次什之首至宋儒而两更不数六亡诗而以南有嘉鱼为什首者毛公之旧也苏颍濵嫌其非孔子之旧仍数六诗于什中而更以南陔为什首朱子又据仪礼奏乐之次升南

  • 卷二十九·范处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补传卷二十九   宋 范处义 撰 附说 释十五国二雅三颂名 周召 周本作郮黄帝次子昌意之後姬姓之国在岐山之阳姬水环流故曰周其国已亡於夏商之间后稷始封於邰至公刘迁豳大王迁岐实郮之故地省文曰周

  • 采薇·佚名

    ——战场上的生存体验【原文】采薇采蔽①,该亦作止②。曰归曰归,岁亦莫止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④。不遑启居⑤,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蔽亦柔止(6)。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7)。

  • 卷七·许谦

    钦定四库全书诗集传名物钞卷七    元 许谦 撰大雅三郑氏诗谱大雅十八篇为正经民劳之後谓之变雅文王【大一正一】周公追述文王之德戒成王经○一章子金子文王在上於昭于天谓文王之德首出庶物昭彻于天故千余年之侯

  • 周书·多方·佚名

    成王归自奄,在宗周,诰庶邦,作《多方》。惟五月丁亥,王来自奄,至于宗周。周公曰:“王若曰:猷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我惟大降尔命,尔罔不知。洪维图天之命,弗永寅念于祀,惟帝降格于夏。有夏诞厥逸,不肯慼言于民,乃大淫昏,不克终

  •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朱棣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

  • 古今译经图纪卷第二·靖迈

    大唐翻经沙门释靖迈撰西晋司马氏都洛阳沙门竺昙摩罗察。此言法护。本姓支。后改姓竺。月支国人。八岁出家甚有识量。天性纯懿操行精苦。笃志好学万里寻师。届兹未久。而博览六经游心七籍。解三十六种书。诂训音义无不

  •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八·净挺

    弟子智淙智橒编侍者智淙辈请说行脚师云余年四十六始出俗其先溷尘埃中遭乱去为贾年三十举明经求死不得绝意仕进以白衣从愚庵老人游四十受大法迟迟剃染父母在未尝以身离左右也余钱塘人姓徐氏初号逸亭居士字世臣有逸亭十

  • 类说·曾慥

    《类说》60卷,宋曾慥编纂。一书专门录汉魏以来笔记小说,每书摘抄数条至数十条不等,体例略仿唐马总《意林》。今书引录的书籍种数,《直斋书录解题》称凡260余种,据今本统计,只有223种。《类说》引书虽然均系节录,但对原文不予

  • 养正遗规·陈宏谋

    《养正遗规》的指导思想《养正遗规》主要是有关养性、修身、儿童及青少年启蒙教育、读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论述。养正,源于《易经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蒙”是由卦象所取的名称,义为蒙昧,代表幼儿的童蒙。童

  • 解夏经·佚名

    佛说解夏经,一卷,赵宋法贤译。与增一阿含二十四卷善聚品,佛说受新岁经同本。说七月十五日解夏之法。佛向舍利弗等问三业可忍。舍利弗亦向佛求可忍,并为五百比丘求可忍,尊者页擬舍说伽陀赞。

  •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

    本书摘录了《印光法师文钞》中防止修行出现偏差的内容,让学人增加识别能力,不要被社会上种种邪说、神棍所误导,对当下的现实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节选《楞严经》中的五十种阴魔境作为参照标准,说明凡有执着皆是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