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绎史

纪事本末体史书。一百六十卷。马骕撰。成书于清初。马骕,字宛斯,又字聪御。生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卒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山东邹平人。顺治进士。任淮安推官,改灵璧知县。平生研究先秦历史,有“马三代”之称。著有《绎史》与《左传事纬》等。《绎史》有五大部分: (一)左古部分,共十卷,含《开辟原始》、《皇王异说》、《左皞纪》及《黄帝纪》等。(二)三代部分,共二十卷,含《禹平水土》、《商汤灭夏》、《周室始兴》、《文王受命》,一直到《周室东迁》。(三)春秋部分,共七十卷,含《鲁隐公摄位》、《齐桓公霸业》、《秦穆公霸西戎》、《楚庄王争霸》、《老子道教》、《孔子类记》等。(四)战国部分,共五十卷,含《三卿分晋》、《吴起仕魏相楚》、《扁鹊之挚医术》、《屈原流放》等。(五)外录,共十卷,含《天官书》、《律吕通考》、《月令》、《洪范五行传》、《地理志》、《诗谱》、《食货志》、《考工记》、《名物训诂》、《古今工表》。此外,设《世系图》三十七种,《地理国图》八种,《天象图》十种,《古物图》八十五种,《建制图》八种,《谱表》四种,《古文字摹印》八种。虽该书体式较为多样,但按其列目方式及记事前后顺序看,当大体上属纪事本末体史书。 该书以汇合上古迄秦的史书旧文整理编排而成,于每一部类、每条史迹,均极加搜罗,取材范围甚广,其中著名典籍有一百二十八种之多,又非盲目抄录,而是对所取材料,作出了一定的考证鉴别,有“全录”、“节抄”和“姑存一 二”的。每卷之后又有评论,对历史事件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所附诸表,可进一步加深对有关史实的认识。总之,该书是一本研究先秦史的重要参考书,顾炎武曾称其“必传之作也”。 该书入《四库全书》史部纪事本末类,通行有石印小本。

《绎史》全部章节目录

(1)提要
(2)原书征言
(3)绎史目録
(4)绎史世系图
(5)绎史年表
(6)绎史卷一
(7)绎史卷二
(8)绎史卷三
(9)绎史卷四
(10)绎史卷五
(11)绎史卷六
(12)绎史卷七
(13)绎史卷八
(14)绎史卷九
(15)绎史卷十
(16)绎史卷十一
(17)绎史卷十二
(18)绎史卷十三
(19)绎史卷十四
(20)绎史卷十五
(21)绎史卷十六
(22)绎史卷十七
(23)绎史卷十八
(24)绎史卷十九
(25)绎史卷二十
(26)绎史卷二十一
(27)绎史卷二十二
(28)绎史卷二十三上
(29)绎史卷二十三下
(30)绎史卷二十四之一
(31)绎史卷二十四之二
(32)绎史卷二十四之三
(33)绎史卷二十四之四
(34)绎史卷二十四之五
(35)绎史卷二十四之六
(36)绎史卷二十五
(37)绎史卷二十六
(38)绎史卷二十七
(39)绎史卷二十八
(40)绎史卷二十九
(41)绎史卷三十
(42)绎史卷三十一
(43)绎史卷三十二
(44)绎史卷三十三
(45)绎史卷三十四
(46)绎史卷三十五
(47)绎史卷三十六
(48)绎史卷三十七
(49)绎史卷三十八
(50)绎史卷三十九
(51)绎史卷四十
(52)绎史卷四十一
(53)绎史卷四十二
(54)绎史卷四十三
(55)绎史卷四十四之一
(56)绎史卷四十四之二
(57)绎史卷四十四之三
(58)绎史卷四十四之四
(59)绎史卷四十五
(60)绎史卷四十六
(61)绎史卷四十七
(62)绎史卷四十八
(63)绎史卷四十九
(64)绎史卷五十
(65)绎史卷五十一上
(66)绎史卷五十一下
(67)绎史卷五十二
(68)绎史卷五十三
(69)绎史卷五十四
(70)绎史卷五十五
(71)绎史卷五十六
(72)绎史卷五十七
(73)绎史卷五十八
(74)绎史卷五十九
(75)绎史卷六十
(76)绎史卷六十一
(77)绎史卷六十二
(78)绎史卷六十三
(79)绎史卷六十四
(80)绎史卷六十五
(81)绎史卷六十六
(82)绎史卷六十七
(83)绎史卷六十八
(84)绎史卷六十九
(85)绎史卷七十
(86)绎史卷七十一
(87)绎史卷七十二
(88)绎史卷七十三
(89)绎史卷七十四
(90)绎史卷七十五
(91)绎史卷七十六
(92)绎史卷七十七上
(93)绎史卷七十七下
(94)绎史卷七十八
(95)绎史卷七十九
(96)绎史卷八十
(97)绎史卷八十一
(98)绎史卷八十二
(99)绎史卷八十三
(100)绎史卷八十四
(101)绎史卷八十五
(102)绎史卷八十六之一
(103)绎史卷八十六之二
(104)绎史卷八十六之三
(105)绎史卷八十六之四
(106)绎史卷八十七上
(107)绎史卷八十七下
(108)绎史卷八十八
(109)绎史卷八十九
(110)绎史卷九十
(111)绎史卷九十一
(112)绎史卷九十二
(113)绎史卷九十三
(114)绎史卷九十四
(115)绎史卷九十五之一
(116)绎史卷九十五之二
(117)绎史卷九十五之三
(118)绎史卷九十五之四
(119)绎史卷九十六上
(120)绎史卷九十六下
(121)绎史卷九十七
(122)绎史卷九十八
(123)绎史卷九十九
(124)绎史卷一百
(125)绎史卷一百一
(126)绎史卷一百二
(127)绎史卷一百三上
(128)绎史卷一百三下
(129)绎史卷一百四
(130)绎史卷一百五
(131)绎史卷一百六
(132)绎史卷一百七
(133)绎史卷一百八
(134)绎史卷一百九
(135)绎史卷一百十
(136)绎史卷一百十一
(137)绎史卷一百十二上
(138)绎史卷一百十二下
(139)绎史卷一百十三
(140)绎史卷一百十四
(141)绎史卷一百十五
(142)绎史卷一百十六 
(143)绎史卷一百十七
(144)绎史卷一百十八
(145)绎史卷一百十九
(146)绎史卷一百二十
(147)绎史卷一百二十一
(148)绎史卷一百二十二
(149)绎史卷一百二十三
(150)绎史卷一百二十四
(151)绎史卷一百二十五
(152)绎史卷一百二十六
(153)绎史卷一百二十七
(154)绎史卷一百二十八
(155)绎史卷一百二十九
(156)绎史卷一百三十
(157)绎史卷一百三十一
(158)绎史卷一百三十二
(159)绎史卷一百三十三
(160)绎史卷一百三十四
(161)绎史卷一百三十五
(162)绎史卷一百三十六
(163)绎史卷一百三十七
(164)绎史卷一百三十八
(165)绎史卷一百三十九
(166)绎史卷一百四十
(167)绎史卷一百四十一
(168)绎史卷一百四十二
(169)绎史卷一百四十三上
(170)绎史卷一百四十三下
(171)绎史卷一百四十四
(172)绎史卷一百四十五
(173)绎史卷一百四十六上
(174)绎史卷一百四十六下
(175)绎史卷一百四十七上
(176)绎史卷一百四十七下
(177)绎史卷一百四十八
(178)绎史卷一百四十九
(179)绎史卷一百五十
(180)绎史卷一百五十一
(181)绎史卷一百五十二
(182)绎史卷一百五十三
(183)绎史卷一百五十四上
(184)绎史卷一百五十四下
(185)绎史卷一百五十五
(186)绎史卷一百五十六
(187)绎史卷一百五十七
(188)绎史卷一百五十八
(189)绎史卷一百五十九上
(190)绎史卷一百五十九中
(191)绎史卷一百五十九下
(192)绎史卷一百六十

猜你喜欢
  列女传·刘向
  奉天录·赵元一
  建炎进退志·李纲
  圣驾南巡日录·陆深
  医闾漫记·贺钦
  复辟录·杨瑄
  清史稿郑成功传·佚名
  辽阳闻见录·顾云
  续吴先贤赞·刘凤
  学史·邵宝
  八家后汉书辑注·周天游
  陆氏南唐书·陆游
  养吉斋丛录·吴振棫
  楚汉春秋佚文·陆贾
  甲申核真略·杨士聪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车上·徐志摩

    这一车上有各等的年岁,各色的人: 有出须的,有奶孩,有青年,有商,有兵; 也各有各的姿态:傍着的,躺着的, 张眼的,闭眼的,向窗外黑暗望着的。 车轮在铁轨上辗出重复的繁响, 天上没有星点,一路不见一些灯亮; 只有车灯的幽辉照出旅客们的脸

  • 《女神》之地方色彩·闻一多

    现在的一般新诗人——新是作时髦解的新——似乎有一种欧化的狂癖,他们的创造中国新诗底鹄的,原来就是要把新诗作成完全的西文诗。(有位作者曾在《诗》里讲道,他所谓后期底作品“已与以前不同而和西洋诗相似”,他认为这是新

  • 资治通鉴后编卷四十一·徐乾学

    宋纪四十一【起阏逢掩茂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徳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景祐元年春正月甲子许京兆府立学赐九经仍给田五顷 发江淮漕米赈京东饥民 戊辰诏三司铸景祐元寳钱 先是民役之重者自里正嵗满

  • 卷四十一·五代(南唐)·蒋一葵

    【烈祖升】 〔初冒姓徐,名知诰,晋天福二年即位金陵,国号唐,寻复姓李,更名升。〕 李先主为徐温养子。年九岁,《咏灯》诗云:“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温叹赏,遂

  • 卷之三百五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一三○九 军机大臣奏查《月令广义》未列入全书等情片·佚名

    一三○九 军机大臣奏查《月令广义》未列入全书等情片乾隆五十三年九月十一日蒙发下《月令广义》一书,查文津阁四库书内并未将此书列入。至书内对音字样错误,及曾否列入存目之处,容俟带至城中,查对后再行详加改正。谨奏。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三·阿桂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三月壬戌上谕军机大臣曰近年金川与附近畨寨时相搆衅虽经该督等屡次折奏而一切事宜正须面为商议现派尚书阿桂驰驿前赴四川暂摄督篆阿尔泰俟其到省交代起程任内一切应办之事可即告知阿桂令其接办在阿尔

  • 卷七十九·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七十九 唐 张守节 撰 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   史记七十九 范雎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於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

  • 附臣民权利义务·佚名

    (其细目当于宪法起草时酌定)一、 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二、 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三、 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

  • 卷一百五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八经籍考经【乐】宋史艺文志乐类一百十一部一千七卷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明史艺文志乐类五十四部四百八十七卷吴澄曰经出於汉而乐独亡其书疑多是声音乐舞之节少有辞

  • 卷四·汪克宽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卷四元 汪克寛 撰桓公上【公名軌史記名允惠公之子隱公之弟母仲子夫人文姜在位十有八年】【庚桓王午九年】元年【齊僖二十年晋哀七年衛宣八年蔡桓四年鄭

  • 卷十六·赵鹏飞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经筌卷十六    宋 赵鹏飞 撰哀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继正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天下之事势倚势以有立者不若治内以自保蔡蕞尔小邦世服於楚以一朝之忿絶楚而与吴倚其方张之势以败楚於柏举一战入郢

  • 卷二百十二·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八十五体国经野地理通释五代所有州梁唐晋汉周皆以藩镇更为帝职方攷梁初天下别为十一国南有吴浙荆湖闽汉西有岐蜀北有燕晋而朱氏所有七十八州以为梁庄宗初起并代取

  • 尚书疏衍自序·陈第

    余少受尚书家庭读经不读传注家大人责之曰传注适经门户也不由门户安入堂室余时俯首对曰窃闻经者径也门户堂室自具儿不肖欲思而得之不敢以先入之说锢灵府耳家大人黙然阅嵗诘以疑义余谬缕悉以对家大人曰是不无一隙之明顾

  • 燕礼第六·佚名

    【题解】 《燕礼》记述诸侯宴饮的礼节仪式。首先对宴饮的设备、君臣的席位作了详细安排,接着对宾主之间的礼节作详细的规定,如从哪边登堂,从哪边下堂,用何种酒爵,斟何种酒,如何敬酒,如何表示感谢,歌何种歌,奏何种乐,如何射箭诸

  • 周易参同契注·储华谷

    周易参同契(储华谷),宋人储华谷注。约成书于北宋末南宋初。三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分《参同契》为四十章,加以注解。注文较为简明,大抵以乾坤为鼎室,以日月为运用,以六十四卦爻象解释炼丹火候升降,其说与张伯端内

  • 牛羊日历·刘轲

    唐代传奇小说。1卷。刘轲撰。题中之“牛”指牛僧孺,“羊”指杨虞卿、杨汉公兄弟。文叙牛、杨等人在朝中的劣迹。先述杨氏兄弟登第后二十年把揽朝政,党同伐异,造谣诬陷;次写牛与之朋比为奸,诡诈窃誉。与《周秦行纪》均

  • 莲华眼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此陀罗尼能除六根之病,得六根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