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

康王

化商顽民【东坡】

宣王

中兴【栁州】

平王

东迁洛邑【东坡】

敬王

苌洪【栁州】

威烈王

封赵韩魏为诸侯【温公】

通论

周之仁礼【温公】

小雅兼周之盛衰【东坡】

豳列国风宣王北伐列小雅【东坡 颍滨】

文王宣王陶冶人材【荆公】

化商顽民

东坡曰武王克商武庚禄父不诛也而列为诸侯周公相成王武庚禄父叛殷之顽民相率为乱不诛也而迁之洛邑武王周公其可谓至德也已矣曰羣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商之工臣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非至德能如是乎是以商之臣子心服而日化至康王之世三十余年矣世变风移士君子出焉故命毕公曰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臧厥臧民罔攸劝始则迁其顽者而教之非至德能如是乎终则择其善者而用之周之于商人也可谓无负矣夫道何常之有应物而已矣物隆则与之偕升物污则与之偕降夫政何常之有因俗而已矣俗善则养之以寛俗顽则济之以猛自尧舜以来未之有改也故齐太公因俗设教则三月而治鲁伯禽易俗变礼则五月而定三月之与五月未足为迟速也而后世之盛衰出焉以伯禽之贤用周公之训而犹若是茍不逮伯禽者其变易之患可胜言哉

中兴

栁州曰宣王时称中兴其道彰大于后罕及然征于诗大小雅选徒出狩则车攻吉日命官分土则崧髙韩奕蒸民南征北伐则六月采芑平淮夷则江汉常武铿鍧炳耀荡人耳目故宣王之形容与其辅佐由今望之若神人然此无他以雅故也

东迁洛邑

东坡曰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之居九鼎焉而周复都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苏子曰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谬也自平王至于亡非有大无道者也顷王之神圣诸侯服享然终以不振则东迁之过也昔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成王周公复增营之周公既没公欲葬成周而成王葬之毕此岂有意于迁哉今夫富民之家所以遗其子孙者田宅而已不幸而有至于败乞假以生可也然终不敢议田宅今平王举文武成康之业而大弃之此一败而鬻田宅也夏商之王皆五六百年其先王之德无以过周而后王之败亦不减幽厉然至于桀纣而后亡其未亡也天下宗之未有如东周之名存而实亡也是何也则不鬻田宅之効也盘庚之迁复殷之旧也古公迁于岐方是时周人如狄人也逐水草而居岂所难哉卫文公东徙渡河恃齐而存尔齐迁临淄晋迁于绛于新田皆其盛时非有所畏也其余避寇而迁都未有不亡虽不即亡未有能复振者也春秋时楚大饥羣蛮叛之申息之北门不启楚人谋徙于阪髙贾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于是乎以秦人巴人灭庸而楚始大苏峻之乱晋几亡矣宗庙宫室尽为灰烬温峤欲迁豫章三吴之豪欲迁会稽将从之矣独王导不可曰金陵王者之都也王者不以丰俭迁都若弘卫文大帛之冠何适而不可不然虽乐土为墟矣且北寇方强一旦示弱窜于蛮越望实皆丧矣乃不果迁而晋复安贤哉导也可谓能定大事矣嗟夫平王之初周虽不如楚之强顾不愈于东晋之微乎使平王有一王导定不迁之计収丰镐之遗民而修文武成康之政以形势临东诸侯齐晋虽强未敢贰也而秦何自霸哉魏惠王畏秦迁于大梁楚昭王畏吴迁于郢顷襄王畏秦迁于陈考烈王畏秦迁于寿春皆不复振有亡征焉东汉之末董卓刼帝迁于长安汉遂以亡近世李景迁于豫章亦亡故曰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谬也

苌洪

栁州吊苌洪辞曰有周之羸兮邦国异图臣乗君侧兮王易为侯威强逆制兮郁命转幽疹蛊胶密兮肝胆为仇奸权蒙货兮忠勇以刘伊时云幸兮大夫之羞呜呼危哉河渭溃溢兮横躯以抑嵩髙坼陊兮举手排直压溺之不虑兮坚刚以为式知死不可挠兮明章人极夫何大夫之炳烈兮王不寤夫谗贼卒施快于剽狡兮怛就制乎强国松柏之斩刈兮蓊茸欣植盗骊折足兮罢驽抗臆鸷鸟之髙翔兮■〈薛上女下〉狐惴而不食窃畏忌以羣朋兮夫孰病百而伸一挺寡以校众兮古圣人之所难矧援羸以威慠兮兹固蹈殆而违安杀身之匪予戚兮闵宗周之不完岂成城以夸功兮哀清庙之将残嫉彪子之肆诞兮弥皇览以为谩姑舍道以从世兮焉用夫考古而登贤指白日以致愤兮卒颓幽而不列版上帝以飞精兮黮寥廓而殄絶朅冯云以羾愬兮终冥冥以郁结欲登山以号辞兮愈洋洋以超忽心冱涸其不化兮形凝氷而自栗图始而虑末兮非大夫之操蹈瑕委厄兮固衰世之道知不可而愈进兮誓不偷以自好陈诚以定命兮侔贞臣以与为友比干之以仁义类兮缅辽絶以不羣伯夷殉洁以莫怨兮孰克轨其遗尘茍端诚之内亏兮虽耆老其谁珍古固有一死兮贤者乐得其所大夫死忠兮君子所与呜呼哀哉兮敬吊忠甫

封赵韩魏为诸侯

温公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絶伦之力髙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从者岂非以权为之纪纲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腹心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枝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枝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文王序易以乾坤为首孔子系之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髙以陈贵贱位矣言君臣之位犹天地之不可易也春秋抑诸侯尊周室王人虽微序于诸侯之上以是见圣人于君臣之际未尝不惓惓也非有桀纣之曓汤武之仁人归之天命之君臣之分当守节伏死而已矣是故以微子而代纣则成汤配天矣以季札而君吴则太伯血食矣然二子宁亡国而不为者诚以礼之大节不可乱也故曰礼莫大于分也夫礼辨贵贱序亲踈裁羣物制庶事非名不着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名器既亡则礼安得独在哉昔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辞邑而请繁缨孔子以为不如多与之邑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卫君待孔子而为政孔子欲先正名名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矣夫繁缨小物也而孔子惜之正名细行也而孔子先之诚以名器既乱则上下无以相有故也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着圣人之虑逺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着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着则竭力而不能及也易曰履霜坚氷至书曰一日二日万几谓此类也故曰分莫大于名也呜呼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礼之大体十丧七八矣然文武之祀独绵绵相属者盖以周之子孙尚能守其名分故也何以言之昔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请隧于襄王襄王不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请焉文公于是惧而不敢违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以周之民则不众于邾莒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蔡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至于季氏之于鲁田常之于齐白公之于楚智伯之于晋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干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今晋大夫曓蔑其君剖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又宠秩之使列于诸侯是区区之名分复不能守而幷弃之也先王之礼于斯尽矣或者以为当是之时周室微弱三晋强盛虽欲勿许其可得乎是大不然夫三晋虽强茍不顾天下之诛而犯义侵礼则不请于天子而自立矣不请于天子而自立则为悖逆之臣天下茍有桓文之君必奉礼义而征之今请于天子而天子许之是受天子之命而为诸侯也谁得而讨之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呜呼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遂使圣贤之后者社稷无不冺絶生民之类糜灭几尽岂不哀哉

周之仁礼

温公曰平王东迁日以衰微至于战国又分而为二其土地人民不足以比强国之大夫然而天下犹尊而事之以为其主守文武之宗祀绵绵焉久而不絶其故何哉植本固而发源深也昔周之兴也礼以为本仁以为源自后稷以来至于文武成康其讲礼也备矣其施仁也深矣民习于耳目浃于骨髓虽后世微弱其民将有陵慢之志则畏先王之礼而不敢为将有离散之心则思先王之仁而不忍去此其所以享国长久之道也不然以区区数邑处于七曓国之间一日不可存况数百年乎

小雅兼周之盛衰

东坡曰诗之中惟周最备而周之兴废于诗为详盖其道始于闺门父子之间而施及于君臣之际以被冒于天下者存乎二南后稷公刘文武创业之艰难而幽厉失道之渐存乎二雅成王纂承文武之烈而礼乐文章之备存乎颂其愈衰愈削而至夷于诸侯者存乎王黍离盖周之盛衰可以备见于此矣小雅言王政之小而兼陈乎盛衰之际者也夫幽厉虽失道而文武之业未坠宣王又从而中兴之故虽怨刺并兴而未列于国风者以为犹有王政存焉故曰小雅者兼乎盛衰之际者也昔之论者皆得其偏而未备者也季札观乐歌小雅曰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之衰乎文中子曰小雅乌乎衰其周之盛乎季札之所谓衰者盖其当时亲见周道之衰而不覩乎文武成康之盛也文中子之所谓盛者言文武之余烈久而未已虽其子孙之微而天下犹或宗周也故曰二子者皆得其偏而未备者也太史公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当周之衰也虽君子不能无怨要在不至于乱而已矣文中子乃以为周之全盛不已过乎故能病夫二子之说而后小雅之道备矣

豳列国风宣王北伐列小雅

东坡曰周公豳诗王业也而系之国风宣王北伐大事也而载之小雅盖豳诗言后稷公刘所以致王业之艰难者也其后累世而至于文王武王之时则王业已大成矣而其诗为二南二南之诗犹列于国风而至于豳独何怪乎昔季札观周乐以为大雅曲而有直体小雅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夫曲而有直体者寛而不流也思而不贰怨而不言者狭而不迫也由此观之则大雅小雅之所以异者取其词之广狭非取其事之大小也

颍滨曰昔者周公遭变而作豳诗虽言王业之本而要以自明其身之无罪是以谓之国风宣王北伐其事虽大而其诗非大雅之体是以谓之小雅故夫寛柔敦厚者大雅之风也慷慨劲直者小雅之文也

文王宣王陶冶人材

荆公曰商之时天下尝大乱矣在位贪毒祸败皆非其人及文王之起而天下之才尝少矣当是时文王能陶冶天下之士而使之皆有士君子之才然后随其才之所有而官使之诗曰岂弟君子遐不作人此之谓也及其成也微贱兎罝之人犹莫不好德兎罝之诗是也又况于在位之人乎夫文王惟能如此故以征则服以守则治诗曰奉璋峨峨髦士攸宜又曰周王于迈六师及之言文王所用文武各得其才而无废事也及至夷厉之乱天下之才又尝少矣至宣王之起所与图天下之事者仲山甫而已故诗人叹之曰德輶如毛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盖闵人才之少而山甫之无助也宣王能用仲山甫推其类以新美天下之士而后人才复众于是内修政事外讨不庭而复有文武之境土故诗人美之曰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菑亩言宣王能新美天下之士使之有可用之才如农夫新美其田而使之有可采之芑也由此观之人之才未尝不自人主陶冶而成之者也所谓陶冶而成之者何也亦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已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一·志第九十四·乐十六等·脱脱
  序·王得臣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三十七·乾隆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十三·佚名
  明光宗贞皇帝实录卷之二·佚名
  卷之三十二·佚名
  卷十二·萧常
  卷四十·鄂尔泰
  诸葛忠武书卷一·杨时伟
  绎史卷六十八·马骕
  羊祉传·李延寿
  乐平王拓跋丕传·李延寿
  潘府传·张廷玉
  崇儒二·徐松
  第五节 周世宗征伐·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宫天挺

    (正末扮范巨卿同冲末扮孔仲山、张元伯、净扮王仲略上,正末云)小生姓范名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这一个秀士,姓张名劭,字元伯,是汝阳人氏。我和元伯,结为死生之交。他有老母在堂,本不乐于远游,只因小生劝道,今日君圣臣贤,正士大

  • 卷之二百七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十九·叶盛

    ●水东日记卷十九孔氏父子奉上谕记太宗重修孔庙碑文太祖召杜斅勑旨宋文鉴编书始末黎恬记何忠诗并和吕公矶○孔氏父子奉上谕记洪武戊申十一月十四日早朝,宣圣五十五代袭封衍圣公臣孔克坚于谨身殿同

  • 一三八 爱罗先珂上·周作人

    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里北京大学开了一门特殊的功课,请了一个特殊的讲师来教,可是开了不到一年,这位讲师却是忽然而来,又是忽然而去,像彗星似的一现不复见了。这便是所谓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而他所担任的这门功课,乃是世界语。

  • 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八 几个“诏书”的由来·溥仪

    在伪满学校读过书的人,都被迫背过我的“诏书”。在学校、机关、军队里,每逢颁布一种诏书的日子,都要由主管人在集会上把那种诏书念一遍。听人讲,学校里的仪式是这样的:仪式进行时,穿“协和服”①的师生们在会场的高台前列

  • 卷二百五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一封建考异姓封爵二满洲子一等总兵官额亦都满洲镶黄旗人天命年积克城拓地功封【赠详公爵】 遏必隆额亦都子天聪六年袭坐事削爵【晋袭详公爵

  • 卿大夫章第四·佚名

    【解读】这一章是讲述卿大夫的孝道。卿大夫从服饰、言论、行动等方面都必须符合先王所制定的礼制,为民众作出表率,才能保全宗庙及祭祀,以事奉国君、服务百姓。【原文】非先王之法服(1),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2),不敢道;非先王

  • 卷三十六·佚名

    <经部,诗类,毛诗李黄集解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三十六  宋 李樗黄櫄 撰江汉尹吉甫美宣王也能兴衰拨乱命召公平淮夷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

  • 外物第二十六·刘文典

    〔释文〕以义名篇。 外物不可必。 〔疏〕域心执固,谓必然也。夫人间事物,参差万绪,惟安大顺,则所在虚通。若其逆物执情,必遭祸害。 〔释文〕外物王云:夫忘怀于我者,固无对于天下,然后外物

  • 卷四·李光坡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述注卷四安溪李光坡撰○宫人掌王之六寝之脩注曰六寝者路寝一小寝五路寝以治事小寝以时燕息焉 疏曰诸侯则三寝路寝一燕寝一侧室一脩扫除也○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井漏井所以受秽今之渗坑匽猪今之

  • 卷五十一(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月藏分第十四诸恶鬼神得敬信品第八之二诸仁者,於彼何者是禅清净平等。有禅声闻缘觉如来共。有禅缘觉如来共不共声闻。有如来禅不共声闻缘觉。有如来禅共声闻缘觉一切众生。诸仁者,於彼何禅声闻缘觉如来共。若有众生。

  • 法华讲演录弁言·太虚

    已未冬、太虚法师讲维摩诘经及大乘起信论于北京象坊桥观音寺,余闻说法,心大欢喜,叹未曾有,遂求为弟子师事焉。嗣后、每奉函训,片语只字,尽作南针。辛酉秋、法师讲妙法莲华经于广济寺,余往听法之第一日,王虚亭、杨友三、陈子承

  • 复香港女众书(二通)·太虚

    一以深密佛告善现,因论生论,展转谈及不为女人说过五六语等律文。佛于声闻乘专为比丘,初步即超欲界,故经律呵厌女,令女自厌,其处非一;大乘则胜鬘、月上等全异此。深密之告善现,乃以其深解空义,绝不须牵及此问题。我对女佛徒,只劝

  • 西西弗的神话·加缪

    副书名是《论荒谬》。法国加缪著。是一部哲学文论,1943年出版。是加缪所著的惟一涉及哲学理论的书。由“荒谬的推论”、“荒谬的人”、“荒谬的创造”三部分组成。较系统地论述了荒谬和对荒谬的态度;荒谬的人的典型,

  • 浮沚集·周行己

    南宋哲学家周行己著。陈振孙收编时有集十六卷,后集三卷,共十九卷。集久失传,从《永乐大典》所载,搜罗排比,共得九卷。诗二卷,文七卷。行己之学源于程颐,故集中在理气关系上有所反映。认为万物皆有太极,皆有两仪。太极

  • 雍正山东通志·岳濬

    清岳浚修,杜诏等纂。三十六卷。岳浚,字厚川,四川成都人,山东巡抚都御史。杜诏,字紫纶,江苏无锡人,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是书始修于雍正七年,成于十三年,乾隆元年梓行。又有《四库全书》本、道光十七年补刻本。卷首有序

  • 性情集·周巽

    元诗别集。6卷。周巽撰。原书久已亡佚,而且很少为人所知,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重辑出《性情集》6卷。卷1—2为《拟古乐府》,并有周巽写于明洪武九年(1376)的自序1篇。据自序,《拟古乐府》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