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历代名贤确论序

名贤确论一百卷皆唐宋人所著也其说散见于文集中或病其不归于一辑成此编以便观览其所论逺自三皇近至五季或论其世或论其人或论其事或専论或通论上下数千百年皆具于此夫人生乎千百年之下而欲论乎千百年之上其世逺其人亡其事隠考其治忽辨其贤否求其得失以为定论其亦难矣盖人生同时者毎有爱憎之心其居异代者必无好恶之念此人之常情而名世之贤又不必以此语之也惟世之立论者逞异以为髙出竒以相胜人自为说不肯附和如法家之断狱得其情者固多至失于惨刻流于姑息者其刑未必皆平也故虽文章大家君如武王以为非圣臣如冯道犹以为贤史笔操纵一至于此他尚何望哉锡山钱孟浚出江南大族好为义举以此编不能家有因刻以传世来请序于予自顾区区末学何足以知此既久始克书而归之惟此编特出于唐宋之人予犹恨其不上及于汉如贾谊过秦之类岂汉以来别自有编耶弘治十七年夏四月吉旦资善大夫掌詹事府事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长洲吴寛序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五十八·列传第一百一十七·脱脱
  卷三 天启七年丁卯八月至十二月·计六奇
  卷第一百四十·胡三省
  卷之一百十九·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二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十六·佚名
  卷二十·吕中
  ·抢窃案内杖徒人犯请先行锁礅议·丁曰健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司马迁
  赵凤传·欧阳修
  萧胡睹传·脱脱
  卷八十二·阿桂
  卷一百八十·佚名
  卷三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良年·龙榆生

    李良年字武曾,浙江秀水人。明崇祯八年(一六三五)生。少与朱彝尊齐名。康熙中,以国子生召试鸿博。徐乾学开一统志局於洞庭西山,聘任分修。康熙三十三年(一六九四)卒。著有《秋锦山房集》。曹贞吉曰:“秋锦论词

  • 卷五十二·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五十二杜仁杰【二十四首 补】补杜仁杰字仲梁一字善夫济南长清人与遗山善元时累徴不起子元素任福建闽海道廉访使以子贵赠翰林承防资善大夫諡文穆和信之板桥路中岸风折枯藤野日明远

  • 卷四百一 元祐二年(丁卯,1087)·李焘

      起哲宗元祐二年五月乙丑盡其月   五月乙丑,禮部言:「西南蕃泰平軍遣石蕃龍以定等齎表,裝鞍馬、砂氊等來貢。元豐著令,西南五姓蕃每五年許一貢,今年限未及,合具奏裁。」詔特許入貢。   兵部言:「江淮等路制置發運,淮南

  • ●卷第二·胡三省

    【周纪二】〔起昭阳赤奋若(癸丑),尽上章困敦(庚子),凡四十八年。〕显王〔十一家谥法:行见中外曰显;受禄于天曰显;百辟惟刑曰显。周公盖未有此谥,而周之末世谥显王曰显,意谓后世传写周公谥法者遗之。〕元年(癸丑,公元前三六八年)①齐

  • 附录·佚名

    钱澄之顾炎武袁孙贻谷应泰刘献廷王士祯钮琇徐鼒魏源钱澄之钱澄之,初名秉镫,字饮光;安徽桐城人,明诸生。弱冠时,有阉党为御史,巡按至皖,盛威仪,谒孔子庙,观者如堵;澄之徐正衣冠,植立昌言以诋之。由是,名闻四方。崇祯朝,以明经贡京师

  • 评鉴阐要卷十一·乾隆

    明仁宗帝诏朕若法外用刑法司执奏五奏不允同三公大臣执奏必允乃已目法令之当否详审至于再三斯已可矣即虞廷克允亦惟杀之三宥之三而止必令法司五奏往复虽多徒滋烦冗究之五又何异于三乎且人主详求庶狱反覆披览轻重自无遁

  • 晋世家第九·司马迁

    王连升译注【说明】西周初年,周成王封自己的弟弟叔虞于唐,称为唐叔虞。唐曾是尧的都城。据《毛诗谱》说,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尧墟以南有晋水,改称晋侯。本篇所记从成工削桐叶为珪以封叔虞起至晋静公二年(前376)魏、韩、赵三家

  • 翰苑羣书卷四·洪遵

    宋 洪遵 编韦执谊翰林院故事翰林院者在银台门内麟徳殿西重廊之后盖天下以艺能伎术见召者之所处也学士院者开元二十六年之所置在翰林院之南别户东向考视前代即无旧名贞观中秘书监虞世南等十八人或秦府故寮或当时才彦

  • 二四、孔子自楚反卫考·钱穆

    《世家》:“孔子自楚反卫,是岁孔子年六十三,而鲁哀公六年也。其明年,吴与鲁会缯,太宰嚭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贡往。”《论语》有冉有、子贡《问夫子为卫君乎》一章,崔述论之曰:“《春秋传》哀公七年,季康子使子贡

  • 魏王问张旄·佚名

    【提要】 说服他人,尤其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有权势者,必须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因为他们一般有心理优势,不会轻易采纳他人的建议。如果讲究说话策略,通过诱导,最后让对方自己说出我们想说的话,那么这就是向他人建议的较高境

  • 三、释训·佚名

    明明、斤斤,察也。 条条、秩秩,智也。 穆穆、肃肃,敬也。 诸诸、便便,辩也。 肃肃、翼翼,恭也。 廱々、优优,和也。 兢兢、憴々,戒也。 战战、跄跄,动也。 晏晏、温温,柔也。 业业、翘翘,危也。 惴惴、忄尧々,惧也。 番番、矫矫,

  • 卷之八 本经训·高诱

    本经训本,始也。经,常也。天经造化出於道,治乱之由,得失有常,故曰本经,因以题篇也。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清,静也。太清,无为之始者。谓三皇之时和顺,不逆天暴物也。寂漠,不扰民。质真而素朴,闲静而不躁,推而无故,质,性也。真,不变也

  • 卷五百九十六·佚名

    △第十六般若波罗蜜多分之四复次善勇猛。五蕴不可施设。有去有来有住有不祝十二处十八界等亦不可施设。有去有来有住有不祝如是蕴处界等无去无来无住无不祝是谓般若波罗蜜多。复次善勇猛。五蕴不可施设。有远有彼岸。

  • 加祖号跋·德辉

    百丈大智觉照禅师。加赐弘宗妙行师号。玺书一通。至元二年丙子。今上皇帝之所授也。先是有旨申行百丈清规。寻增赐禅师师号。故有是命。朝论初拟降制词。时玄备列词林。为直学士。实典书命。一日本山住持德辉。偕国子

  • 佛说九横经·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饭饭。四者为不出生。五者为止熟。六者为不持戒。七者为近恶知识。八者为入里

  • 卷第七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七十七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十门纳息第四之七说一切有部有四大论师。各别建立二世有异。谓尊者法救说类有异。尊者妙音说相有异。尊者世友说位有异。尊者觉天说待有

  •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十一·雪关智訚

    門人成巒錄法孫開詗編偈示周匡聖文學一條斷貫索,驀地忽拴迴;石壁衝開走,虹橋跨轉來。旋天須妙翅,起蟄俟春雷;入得無門者,雄吞下馬臺。與胡調仲居士及盡無門路,分明撞入頭;釣鰲忘雪夜,獵兔趁天秋。平踏峰千轉,深撈月一鉤;此身遊萬

  • 大沩密印寺养拙明禅师语录·养拙正明

    一卷。明代释正明撰。正明,俗姓常,字养拙,蒲州(今属山西省)人。生秉异姿,独怀幽趣。某夏日近黄昏之时,他仰望青天,喟然长叹: “世界许阔,如何拘此坏我善因”。遂落发于南海普陀,时年二十岁。出家后唯以苦行磨砺性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