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一

成王

令尹子文【老泉】

子玉用兵【东坡】

康王

屈建不荐芰【东坡】

昭王

子西【颍滨】

惠王

叶公【颍滨】

泰伯

让国【东坡 颍滨】

季札让国【萧定 独孤及 颍滨 东坡】

令尹子文

老泉曰楚人高令尹子文之行曰三以为令尹而不喜三夺其令尹而不怒其为令尹也楚人为之喜而其去令尹也楚人为之怒已不期令尹而令尹自至夫令尹子文岂独恶夫富贵哉知其不可以求得而安其自得是以喜怒不及其心而人为之嚣嚣嗟夫岂亦不足以见已大而物小耶脱然为弃于人而不知弃之为悲纷然为取于人而不知取之为乐人自以为弃我取我而吾之所以为我者如一则亦不足以高视天下而窃笑矣哉

子玉用兵

东坡曰蒍贾论子玉过三百乘必败而郄克自谓不如先大夫请八百乘将以用寡为胜抑以将多为贤也如淮阴侯言多多益办是用众亦不易古人以兵多败者不可胜数如王寻苻坚哥舒翰者多矣子玉刚而无礼少与之兵或能戒惧而不败耶

屈建不荐芰

东坡曰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宗老将荐芰屈建命去之君子曰不违而道唐栁宗元非之曰屈子以礼之末忍絶其父将死之言且礼有齐三日思其所乐思其所嗜子木去芰安得为道甚矣栁子之陋也子木楚卿之贤者也夫岂不知为人子之道事死如事生况于将死丁寜之言弃而不用人情之所忍乎是必有大不忍于此者而夺其情也夫死生之际圣人之所严薨于路寝不死于妇人之手至于结冠缨启手足之末不敢不勉其于死生之变亦重矣父子平日之言可以恩掩义至于死生至严之际岂容以私害公乎曾子有疾称君子之所贵平道者三孟僖子卒使其子学礼于仲尼管仲病劝桓公去三竖夫数君子之言或主社稷或勤于道德或训其子孙虽所趋不同然皆笃于大义不私其躬也如此今赫赫楚国若敖氏之贤闻于诸侯身为正卿死不在民而口腹是忧其为陋亦甚矣使子木行之国人诵之太史书之天下后世不知夫子之贤而惟陋是闻子木其忍为此乎故曰是必有大不忍者而夺其情也然礼之所谓思其所乐思其所嗜此言人子追思之道也曾晢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母没而不能执母之器皆人子之情自然也岂待父母之命耶今荐芰之事若出于子则可自其父命则为陋尔岂可以饮食之故而成父莫大之陋乎曾子寝疾曾元难于易箦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若以栁子之言为然是曾元为孝而童子顺礼之末易箦于病革之中为不仁之甚也中行偃死视不可含范宣子盥而抚之曰事吴敢不如事主犹视栾怀子曰主或终所不嗣事于齐者有如河乃瞑呜呼范宣子知事吴为忠于主而不知报齐以成夫子忧国之美其为忠则大矣古人以爱恶比之美疢药石曰石犹生我疢之美者其毒滋多由是观之栁子之爱屈到是疢之美子木之违父命为药石也哉

子西

颍滨曰或问子西孔子曰彼哉彼哉郑公孙夏无足言者盖非所问也楚令尹子西相昭王楚以复国而孔子非之何也昭王欲用孔子子西知孔子之贤而疑其不利楚国使圣人之功不见于世所以深疾之也世之不知孔子者众矣孔子未尝疾之疾其知我而疑我耳

叶公

颍滨曰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春秋之末诸侯之士知者多矣而未见其仁也叶公子高于白公之未乱也知其不可近及其既乱也举兵而入罪人斯得而楚国以定可以言知矣使叶公因惠王之复而身为令尹以行楚国之政楚岂有间言者哉然叶公追念子西子期之功以其子为令尹司马而身老于叶有存国之劳而不享存国之利于是可以言仁矣昔孔子去卫盘桓陈蔡之间六年陈蔡之君无足取意在楚叶耳当是之时叶公未有白公之功也而孔子知其仁可谓明矣然叶公终不能用孔子使圣人之効不见于当世岂仁虽能守而未暇由礼欤传曰叶公好龙室屋雕文无非龙者天龙下之惧而还走丧其魂魄此言盖谓孔子非谓龙也昔楚昭王将用孔子矣令尹子西知孔子圣人畏其害楚而沮之或问子西于孔子孔子曰彼哉彼哉夫诸侯大夫不知孔子者众矣孔子未尝疾之子西知孔子矣而独以为害楚疑之此其罪甚于不知故孔子深疾之欤

让国

东坡曰逊国盛德之事也然非其人鲜不为乱宋宣公舍与夷而立穆公乱者三世隠桓之相贼子哙之失国皆存其实而取其名名实存乱之所由起也泰伯断发文身示不可用使民无得而称之名实俱亡乱何自生哉非孔子孰能知其为至德乎

颍滨曰泰伯以国授王季逃之荆蛮天下知文武之贤而不知泰伯之德所以成之者远矣故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子瞻曰太伯断发文身示不可用使民无得而称有让国之实而无其名故乱不作彼宋宣鲁隠皆存其实而取其名者也是以宋鲁皆被祸予以为不然人患不诚诚无争心茍非豺狼孰不顺之鲁之祸始于摄宋之祸成于好战此非让之过也汉东海王礼以天下授显宗唐宋王成器以天下授玄宗兄弟终身无间言焉岂亦断发文身乎子贡曰泰伯端委以治吴仲雍继之断法文身孰谓泰伯断发文身示不可用欤太史公以意言之耳

季札让国

萧定曰昔者有吴之兴也泰伯让以得之有吴之衰也季子让以失之为让之情同而兴衰之体异者何哉夫泰伯之让让以贤也故周有天下而吴建国焉季子之让贤以让也当周德之衰而吴丧邦焉或曰非所让而让之使宗祀泯絶而不血食岂曰能贤斯可谓知存而不知亡者矣夫治乱时也兴亡运也故至至而不可却终终而不可留黄河既浊阿胶无以正其色盐池斯咸弊箄不能匡其味与夫当浊乱之世召力胜之戎让与争孰贤乎易曰知几其神则季子之见可谓知几矣季子之明可谓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矣至于听乐辨列国之兴亡审贤知世数之存没挂剑示不言之信避国保无欲之贞故有吴之祀寂寥而延陵之飨如在玄风可想至德兴叹美之辞哲人其萎表墓着呜呼之篆向微德仁两至则夫子不复叹焉详其精义被物钩深致逺之旨乌可究其津涯而窥其墙仞哉是知让之为德在于生灵不独其子孙明矣

独孤及曰季子三以吴国让而春秋褒之余征其前闻于旧史氏窃谓废先君之命非孝附子臧之义非公执礼全节使国簒君弑非仁出能观变入不讨乱非智左丘明太史公书而无讥余有惑焉夫国之大经实在择嗣王者慎德之不建故以贤则废年以义则废卜以君命则废礼是以泰伯之奔勾吴也盖避季历季历以先王所属故纂服嗣位而不私泰伯知公器有归亦断发文身而无怨及武王继统受命作周不以配天之业让伯邑考官天下也彼诸樊无季历之贤王僚无武王之圣而季子为泰伯之让是徇名也岂曰至德且使争端兴于上替祸机作于内室遂错命于子光覆师于夫差陵夷不返二代而吴灭以季子之闳达博物慕义无穷向使当寿梦之眷命接余昩之絶统必能光启周道以霸荆蛮则大业用康多难不作阖闾安得谋于窟室专诸何所施其匕首呜呼全身不顾其业专让不夺其志所去者忠所存者节善自牧矣谓先君何与其观变周乐虑危戚钟曷若以萧墙为心社稷是恤复命哭墓哀死事生孰与先衅而动治其未乱弃室以表义挂剑以明信孰与奉君父之命慰神祗之心则独守纯白不义于嗣是洁已而遗国也国之覆亡君实阶祸且曰非我生乱其孰生之哉其孰生之哉

颍滨曰春秋之际世不知义而以权利为贵至齐桓晋文皆知争国成名者也如子臧之于曹季子之于吴皆有可取之义又弃而不顾而况于争乎予高二子之义又欲考其行事而子臧反国而致事事不复见季子事吴九十余年观其挂剑于墓不以死背其心葬子嬴博不以恩累其志引兵避楚不以名害其德盖其所以养心者至矣虽禄之以天下将有所不受而况于吴乎彼其所养者诚重也

东坡赞论曰鲁襄公十二年吴子寿梦卒延州来季子其少子也以让国闻于诸侯则非童子矣至哀公十年冬楚子期伐陈季子救陈谓子期曰二君不务德而力争诸侯民何罪焉我请退以为子名务德而安民乃还时去寿梦卒盖七十七年矣而能千里将兵季子何寿而康也然其卒不书于春秋哀公之元年呉王夫差败越于夫椒勾践使大夫种因太宰嚭以行成于吴呉王许之子胥谏不听则吴之亡形成矣季子观乐于鲁知列国废兴于百年之前方其救陈也去吴之亡十三年已而谓之季子不知可乎阖闾之自立也曰季子虽至不吾废也是季子之德信于吴人而言行于其国也且帅师救陈不战而去之以为敌国名则季子之于吴盖亦少专矣救陈之明年而子胥死季子知国之必亡而终无一言于夫差知言之无益也夫子胥以阖闾霸而夫差杀之如皁隶岂独难于季子乎呜呼悲夫吾以是知夫差之不道致使季子不敢言也苏子曰延州来季子张子房皆不死者也江左诸子好谈子房季子之贤有以也夫此可与知者论难与俗人言也作延州来季子赞曰泰伯之德锺于先生弃国如遗委蜕而行坐阅春秋几三之二古之真人齐【一作有】化无死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一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八 刘藻 傅永 傅竖眼 李神·魏收
  卷八十九·列传第十九·脱脱
  卷第二百四十六 唐紀六十二·司马光
  第九十九回 献白雉罔上居功 惊赤血杀儿构狱·蔡东藩
  ●卷十一·赵翼
  两汉刋误补遗卷九·吴仁杰
  序·陈蝶仙
  秦并六国平话卷下·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九·佚名
  通志卷一百四十四·郑樵
  杨光远传·欧阳修
  卷二百八·杨士奇
  卷一百五十五·佚名
  第二十五章 武昌之围·李宗仁
  卷一百二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附录之二 长短句·刘鹗

    八声甘州叹人生终岁苦尘劳,何以悦吾生?趁朱颜犹在,黄金未尽,风月陶情。长得红偎翠倚,身世听升沉。莫把佳期误,今夜销魂。门外雪深盈尺,正锦衾人暖,宝帐香温。恋昨宵梦好,相抱不容醒。看天际琼飞玉舞,拥貂裘,推枕倚云屏。梳妆罢,郎

  • 渚山堂词话卷三·陈霆

    卓津与吕洞宾词卓津登徐仙亭云:“流水小湾西,晚坐孤亭静。不见高人跨鹤归,风水摇清影。古往与今来,休用钞本作要。重重省。十里梅花雪正晴,月浸遥山冷。”全篇殊有仙气。曩见吕洞宾题一阕 于凤亭桥云:“落日

  • 卷三十六·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小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三十六    宋 陈起 编芳庭斯植采芝续稿 送故人之天台 新緑又成隂归期直到今人行芳草远犬吠落花深野店春寒雨江城橘树林无情名利事休系一生心 送敏上人归永嘉

  • 卷七十四·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七十四兵部主事陈焯编虞 集【字伯生宋丞相允文五世孙也宋亡父汲以黄冈尉罢职侨居临川崇仁与吴澄为友娶国子祭酒杨文仲女文仲守衡为汲祷於南岳而生集集三岁即知读书母杨

  • 凡例·连横

    一、此书始于隋大业元年、终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凡千二百九十年之事,网罗旧籍,博采遗闻,旁及西书,参以档案,而追溯于秦、汉之际,故曰通史。一、此书略仿龙门之法,曰纪、曰志、曰传,而表则入于诸志之中。一、前人作史,多详礼乐兵刑

  • 卷之一千一百七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千一百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正实录卷之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  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九十七上·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九十七上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外戚列传第六十七上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

  • 席阐文传·姚思廉

    席阐文,安定临泾人。年少时孤苦贫穷,涉猎书史。齐朝初年,为雍州刺史萧赤斧中兵参军,因此和他的儿子萧颖胄关系融洽。又任西中郎中兵参军,统领城局。高祖将要起义时,阐文深劝之,颖胄的态度与他一致,但仍派田祖恭私下报告高祖,并

  • 杜耾传·欧阳修

    杜耾字胜之,年幼眼睛生病,母亲禁止他读书。选中进士。礼部侍郎贾饣束对人说“:得到杜耾足以抵得上几百人。”任命为秘书省正字。李德裕报告皇帝任命为浙西节度府的幕僚。李德裕显贵势盛,宾客没有人敢违背他,只有杜耾多次劝

  • 卷四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四十四雍正四年五月上谕十七道初一日刑部议奏准管理察汉叟儿等处粮饷巴泰等所奏种地赎罪之郭三瞎等二十人年老病废无以资生派与种地官员养赡奉上谕郭三瞎等二十人虽系重罪发遣之犯但

  • 第十二 符言 9·王诩

    【原文】 循名而为,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①。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②。右主名③。 【注释】 ①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指名实相符则会政治清明,名实不符则会政治混乱

  •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七·佚名

    隋大兴善寺沙门释宝贵合北凉三藏昙无谶译  善集品第十七  于是如来复为地神说往因缘而作偈言。  我昔曾为  转轮圣王  舍四大地  及以大海  又于是时  以四天下  满中珍宝  奉上诸佛  凡所布施

  • 俱舍论记 第二十二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二十二卷沙门释光述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一分别贤圣品者。贤谓贤和。圣谓圣正。此品广明贤圣故名分别贤圣品。所以次明贤圣品者。上三品别明有漏。次下三品别明无漏。欲令厌已生欣故。次明无漏。就明无

  •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出大毗卢遮那成道经)·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夫修瑜伽者。先于静处建立曼荼罗。以香水散洒。以种种时华散于坛上。行者先须澡浴著新净衣。次入道场对尊像前。五

  • 卷第二十三·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二十三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青原下第六世 筠州洞山良价禅师法嗣下 越州乾峰和尚(凡四) 示众云。法身有三种病。二种光。须一一透得。始解归家稳坐。须知更有照用同时。向上一窍。 云门出

  • 谢叠山全集校注·谢枋得

    谢枋得原著诗文六十四卷,由于生逢异代,感语战乱,身后萧条,文触忌讳,所存无儿。经后人多方采辑。仅得《谢叠山文集》五卷。其卷一至四为书序记启铭疏,卷五为诗。明清两代,刻本转多,今尚存十多种。此次由熊飞(已故)、漆身起、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