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七

宪宗二

李绛【范祖禹】

裴度【范祖禹 孙之翰】

杜黄裳【范祖禹】

裴垍【范祖禹】

崔羣【范祖禹】

韦丹【杜牧】

白居易【东坡 子由 元稹】

栁宗元【荆公 东坡 昌黎】

李贺【杜牧】

刘轲【白乐天】

李绛

范祖禹论上以乆旱降德音绛与白居易言乞令实惠及人曰古之救灾必施舍己责逮鳏寡赈乏絶至汉之时恤民者犹赐之田租后世人君惟赦有罪及有爵而已德泽不加于百姓也绛居易以为欲令实惠及民无如减其租税使宪宗诏令不为空文贤人之谋岂不信哉 又论上畏绛谏罢猎曰书曰自成汤至于帝乙成王畏相其称中宗曰严恭寅畏太王王季曰克自抑畏诗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夫为人君动必有所畏此盛德也不然以一人肆于民上其何所不至哉宪宗畏直臣之谏而不敢盘于游畋其可谓贤矣 又论李绛罢复以吐突承璀为中尉曰李绛可谓大臣矣不与承璀并立于朝故其言足以信于君行足以信于民可则进不可则退使其君用舍以义而不以利不如是何以为国之重哉

裴度

范祖禹论度以蔡卒为牙兵蔡人始知有生民之乐曰裴度伐叛以刑柔服以德使百姓晓然知贼之为暴而唐之为仁故能变犷戾之俗为驩虞之民其后取淄青如反掌不惟乗胜用兵之易盖人心先服故也岂非待物以诚之效欤

孙之翰论用裴度相曰前代已来天子有兴治平乱之志而或功不成事不立者明断不至也以天子之尊有明断之才何功不成何事不立然当兴治平乱之时必究事机详利害任贤者去时弊数者之类君不能独讨必谋于臣谋于臣未必尽贤不尽贤必有异同之论若辨之不至则惑其事而不行或行之一奸人沮议则半道而止矣此无他明断不至也宪宗用裴度为宰相使平冦乱可谓明断至矣宪宗以河北藩臣窃据之地不奉朝命乆矣方有平定之志吴元济于河南近镇擅袭凶父之位且放兵四劫遂命将讨之镇郓二贼同恶相援乞赦元济之罪宪宗不许但委武元衡经画其事又得裴度赞其大计镇郓贼乗凶忿之心恣行逆计至遣其党于都下窃发以害元衡及伤裴度中外惶骇日虞不测献计者请罢裴度官以安贼心宪宗大怒曰若罢度官是奸计得行朝纲何以振举朕用度一人足以破贼此真英主之言明断之才也夫能知裴度之贤必能破贼明之至也京师凶贼窃发杀害宰相不能挠用兵之计断之至也宜乎不数年诛除宿盗平定两河尽复高祖太宗之土宇非明断之才何以至此用兵固难事加六十年叛涣之地朝廷恬于姑息矣一日决计征讨止由明断遂果有功若军国之事不至如此之难者天子以明断行之岂有不成乎 又论罢度相曰宪宗用数贤相故能平治天下然数相中裴度功尤大者惜乎已成大功方在兴修治具固太平之业遽为奸人所挤罢去相位何宪宗前日用度之明后罢度之昏也当淮西之叛镇郓连谋变起都城宰辅被害时不用度贼势莫遏天下乱矣宪宗既以明断用度度得尽其才谋经营国事故朝政日修国威日振平淮西服镇州收淄青四方欣欣再见平世度之大功如是若乆任之贞观之治可复也但宪宗以世难渐平有侈乐之态奸人皇甫镈本以聚敛佞媚进用至为宰相度极陈镈奸恶之状一不聴纳镈自知公议不容益以狡计固宠会内库出陈朽物付度支镈以善价买之用给边军致将士大怒焚其所赐度又言之镈于人主前引足指靴为坚物此真奴仆之态宪宗宠奴仆之人不顾忠贤之奏竟以镈言罢度相位何昏暗至此盖宪宗中智可上可下之主也中智之主当患难则能用忠贤及无事则必悦奸佞用忠贤所以济己之事悦奸佞且以奉己之欲故前日用度其明在中智之上惧患难之大也后日宠镈其昏在中智之下见世道之平也又素宠内臣吐突承璀方用事镈以厚赂结之内外胶固奸计日行故度可罢而镈不可不宠也度既罢镈欲専养君以自固恩势宪宗方荡然自得谓天下无事惟虑年寿之不永侈乐之不极镈进方士以长生惑之加宦官众多日益亲宠数月为金丹所误忿怒不常宦官遂起逆谋矣前日用贤能平天下后日宠奸不能保其身以宪宗中智之主功业已成威福甚盛一日昏惑尚取大祸后之人主功业威福不逮者得不为戒哉

范祖禹论度表皇甫镈奸并谏帝建升平业十已八九何自隳坏曰人君赏一人而天下莫不劝罚一人而天下莫不惧岂其力足以胜亿兆之众哉处之中理而能服其心也用一不肖而四方莫不解体杀一无罪而百姓莫不怨怒岂必人人而害之哉处之不中理而不能服其心也茍能服其心则治天下如运之掌何征而不克何为而不成裴度可谓知言矣其所以启告人主岂不得其要乎

杜黄裳

范祖禹论黄裳对宪宗以王者选贤而委任不宜亲细事曰鼌错有言曰五帝神圣其臣莫能及故自亲事错之学本刑名之言也岂足以知帝王之道哉然而后世或稽其说以谀人主至使为上者行有司之事宰相失职天下不治由其臣不学之过也夫人君任一相一相举贤才贤者各引其类岂不易而有成功乎是故上不可代其下下不可勤其上若为上而行有司之事岂独治天下不可为也一县亦不可为也奚独一县也一家亦不可为也黄裳之相宪宗其知所先务哉

裴垍

范祖禹论宪宗任相矫德宗弊垍亦竭诚辅佐赏谏官曰古之贤相不惟以谏争为己任又引天下之贤者使之谏其君此爱君之至者也佞相不惟谄谀其主又恶人之谏恐其为己不利此贼君之大者也人主欲知相之贤佞曷不以此观之乎若垍者可谓忠于事君而不负相之职任矣

崔羣

范祖禹论羣对帝以玄宗罢张九龄相李林甫为治乱之分曰天下治乱系于用人明皇之政昭然可睹矣崔羣以退张九龄任李林甫为治乱之所分岂徒有激而云哉其可谓至言矣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韦丹

杜牧武阳公遗爱碑曰皇帝召丞相延英便殿讲议政事及于循吏且称元和中兴之盛言理人者谁居第一丞相墀言臣尝守土江西目覩观察使韦丹有大功德被于八州殁四十年稚老歌思如丹尚存丞相敏中丞相植皆曰臣知丹之为理所至人思江西之政熟于听闻乃命守臣纥于众上丹公功状聮大中三年正月二十日诏书授史臣尚书司勲员外郎杜牧曰汝为丹序而铭之以美大其事臣某伏念天寳建中艰难之余根于河北枝蔓于齐鲁梁蔡辟为章句书生以蜀叛锜为宗室老臣以吴叛其它高下其目跂而欲飞者往往皆是宪宗皇帝高聴古议广谏益圣任贤使能考校法度号令未出威先雷霆十有四年擒殛凶狠方行四海罔不率伏当是时凡五征兵解而复合仅八周岁天下晏然不告劳苦实以守土多循良吏而丹居第一周召伯治人于陜西召穆公有武功于宣王时仲尼采甘棠江汉之诗弦而歌之列于风雅班固叙汉宣帝中兴名臣言治人者亦首述黄霸龚遂次将相下今下明诏刻丹治效令得与元和功臣彰中兴得人之盛悬于无穷用古道也

白居易

东坡论乐天不欲讨蔡曰吴元济以蔡叛犯许汝以惊东都此岂不可讨者也当时议者欲置之固为非策然不得武裴公二杰事亦未易办也白乐天岂庸人哉然其议论亦以欲置之者其诗有海图屏风者可见其意且注云时方讨淮蔡作吾是以知仁人君子之于兵盖不欲轻用如此淮蔡且欲以德怀况欲弊所恃以勤无用乎悲夫此未易与世士说也

子由曰乐天少年知读佛书习禅定既渉世履忧患胷中了然照诸幻之空也故其还朝为从官小不合即舍去分司东洛优游终老盖唐世士大夫达者如乐天寡矣然处世不幸在牛李党中观其平生端而不倚非有所附丽者盖势有所至而不能已耳会昌之初李德裕用事乐天适以七十遂求致仕不一二年而殁嗟夫文饶尚不能置一乐天于分司中耶然乐天每闲冷衰病发于咏叹辄以公卿投荒缪死不获其终者自解予亦鄙之至其闻文饶谪朱崖三絶句刻核尤甚乐天虽陋盖不至此也且乐天死于会昌之初而文饶之窜在会昌末年此决非乐天之诗岂乐天之徒浅陋不学者附益之邪乐天之贤当为辨之

元稹论乐天之文章曰大凡人之文各有所长乐天之长可以为多矣夫以讽谕之诗长于激闲适之诗长于遣感伤之诗长于切五字律诗百言而上长于赡五字七字百言而下长于情赋赞箴戒之类长于富碑记叙事制诰长于实启奏表状长于直书檄词策剖判长于尽总而言之不亦多乎哉

栁宗元

王荆公读栁宗元传曰余观八司马皆天下之竒才也一为叔文所诱遂陷于不义至今士大夫欲为君子者皆羞道而喜攻之然此八人者既困矣无所用于世往往能自强以求列于后世而其名卒不废焉而所谓欲为君子者吾多见其初而已要其终能母与世俯仰以自别于小人者少耳复何议于彼哉

东坡曰栁宗元敢为诞妄居之不疑吕温为道州衡州及死二州之人哭之逾月客舟之道于永者必呱呱然虽子产不至此温何以得之其称温之弟恭亦贤豪絶人者又云恭之妻裴延龄女也孰有士君子肯为裴延龄婿者乎宗元与伾叔文交盖亦不羞于延龄姻也恭为延龄婿不见于史宜表而出之 又答钱济明书曰向示非国语之论意素不然之但未暇为书耳所视甚善栁子之学大率以礼乐为虚噐以天人为不相知所云虽多皆此类耳此所谓小人无忌惮者君正之大善至于时令断刑四维正符之类皆非是【云云】

昌黎曰子厚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栁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视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髪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异类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少愧矣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乆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李贺

杜牧论贺文章曰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云烟绵聮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陇不足为其恨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苖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无得有是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今古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謡求取情状离絶逺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

刘轲

白乐天曰庐山自陶谢洎十八贤已还儒风绵绵相续不絶贞元初有符载杨衡辈隐焉亦出为文人今其读书属文结草庐于岩谷间者犹一二十人即其中秀出者有彭城人刘轲轲开卷慕孟轲为人秉笔慕扬雄司马迁为文故着翼论三卷豢龙子十卷杂文百余萹而圣人之旨作者之风虽未臻极往往而得【云云】

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七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 萧颖达 夏侯详 蔡道恭 杨公则 邓元起·姚思廉
  汉本纪第十·欧阳修
  卷二百七十九·列传第三十八·脱脱
  卷十八·吴广成
  第一百五十五回 识巧计刘湘告大捷 设阴谋孙督出奇兵·蔡东藩
  卷之三百五十六·佚名
  卷之十九·祁韵士
  裴冕传·欧阳修
  卷三十八·雍正
  卷三十八·宋敏求
  杨文忠三録巻七·杨廷和
  卷一百二十六·佚名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司马迁
  卷九养廉·冯煦
  伍镜湖·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九回 求赦诏入梦贤妃·陈端生

    第三十九回求赦诏入梦贤妃陈寅恪评:再生缘一书之主角为孟丽君,故孟丽君之性格,即端生平日理想所寄托,遂于不自觉中极力描绘,遂成为己身之对镜写真也。观再生缘第十卷第三九回述皇甫少华迎娶刘燕玉一节云:“皇甫家忠孝王的

  • 卷八百二十二·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二十二广宣广宣姓廖氏蜀中人与刘禹锡最善元和长庆两朝并为内供奉赐居安国寺红楼院有红楼集今存诗十七首编为一卷皇太子频赐存问并索唱和新诗因有陈谢望苑招延【

  • 卷二十四·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二十四平湖沈季友编国朝秋槐老人王翃翃字介人嘉兴梅里人家故业染日坐阛阓间一手挟古今书以观一手数钱与市贩菜佣相应答饮少而嗜酒屏絶庆吊自处名教外为诗文高自矜许好制词曲作纨扇记忌者诬以诋

  • 汪莘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汪莘(1155—1227)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屏居黄山,读《易》自广。嘉定间,下诏求言,乃诣阙三上书,论天变、人事、民穷、吏污之弊,为杨简、真德秀所称赏,不报。朱熹召赴经筵,汪莘先与朱熹书,朱熹重之,用其言。徐谊

  • 列传第七十七 张姜武李宋·欧阳修

    张镒,字季权,一字公度,国子祭酒后胤五世孙也。父齐丘,朔方节度使、东都留守。镒以廕授左卫兵曹参军,郭子仪表为元帅府判官,迁累殿中侍御史。乾元初,华原令卢枞以公事谯责邑人齐令诜。令诜,宦人也,衔之,构枞罪。镒按验当免官,有司

  • 七四一 直隶总督袁守侗奏遵旨查办空格书籍缘由折·佚名

    七四一 直隶总督袁守侗奏遵旨查办空格书籍缘由折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十一日直隶总督臣袁守侗谨奏,为奏覆事。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十一月二十日奉上谕:昨因各省进到遗

  • 通鉴答问卷一·王应麟

    宋 王应麟 撰周威烈王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防为诸侯或问初命晋三大夫为诸侯通鉴何以托始于此曰春秋书王曰天王言王之所为天之所为也书曰天叙有典勑我五典五惇哉天命有徳五服五章哉又曰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

  • 一四二 吗嘎喇庙·周作人

    民国十二三年便是一九二三至二四年,我们在北大里的一群人,大抵是在文科里教书的那些日本留学生,对于中日问题的解决,还有些幻想,所以在对日活动上也曾经努力过,可是后来都归于徒劳,终是失败了事。这一群人有陈百年,他是光复会

  • 杨戬传·脱脱

    杨戬,年轻时在后宫做事,主管后花园,善于揣测皇上的意思。自崇宁以后,日益受宠,担任知入内内侍省。朝廷立明堂,铸九鼎,修大晟府、龙德宫,他都担任提举官。政和四年(1114),被任命为彰化军节度使,首倡设皇帝出行的护卫军,以此来巩固

  • 卷二百十三之六·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三之六 朱批迈柱奏摺 雍正十二年二月初四日湖广总督【臣】迈柱谨 奏为奏明事本年正月二十三日准署宁远大将军查郎阿咨开湖广征兵所需

  • 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司马迁

    【索隐】:景帝子十四人,一武帝,馀十三人为王,汉书谓之“景十三王”。此名“五宗”者,十三人为王,其母五人,同母者为宗也。孝景皇帝子凡十三人为王,而母五人,同母者为宗亲。栗姬子曰荣、德、阏于。【索隐】:阏音遏。汉书无“于

  • 余日章·佚名

    余日章先生小传余先生日章湖北武昌人父文卿公曾任中华圣公会牧师垂四十年母太夫人执圣公会设立之圣喜而达学校之教鞭父母均系教徒故先生亦笃信耶教幼年曾治中国旧文学应童子试旋入文华学校习英吉利语文及各种科学嗣入

  • 卷一百九十七·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九十七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孟子第十一告子章句上考异古本注谓性命难言也命下有之字足利本同今本告子曰至必子之言夫考异古本注告子以爲人性爲才干才作木足利本同今本 而成其桮棬乎

  • 卷五·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五衍至德之义智易干文言曰贞者事之干也 贞固足以干事朱熹曰贞正也知正之所在固守而不去万事依此而立在人则是智至明至灵是是非非确然不可移易不可欺瞒所以能立事也又曰仁为四德之首而智则

  • 重刊景德传澄录状·道原

    重刊景德传澄录状湖州路。道场山。护圣万岁禅寺。耆旧僧希渭。系庆元路昌国州人氏俗姓董。自幼投礼本路在城观音禅寺绝照和尚为师。[利-禾+言]到法名投礼慈溪县开寿普光禅寺龙源和尚剃发为僧。仍

  • 卷第十三·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三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业品第四之一如前所说有情世间及器世间各多差别。如是差别由谁而生。颂曰。世别由业生  思及思所作思即是意业  所作谓身语论曰。非由一主先觉而生。但

  • 二部僧授戒仪式凡例(十二则)·书玉

    佛制僧居。必先结界。若不结界。一切作法等事。咸无成济之功。众僧得罪。又五分云。义准尼僧。自结大界。以护别众故。二部十师。必须精严如法。知律僧尼。非谓头数满足而已。主法者。宜先称量。二部执事。各有所属。

  • 杨敬斋针灸全书·[明]陈言

    又名《秘传常山敬斋杨先生针灸全书》。针灸著作。明陈言撰。二卷。言字西溪,建阳 (今属福建) 人。擅长针术。此书成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前。上卷有周身经穴赋、金针赋、灵火赋等。下卷有十二经脉歌、经穴起止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