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五

文公

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东坡】

宣公

初税亩【东坡】

成公

作丘甲【东坡】

襄公

会于澶渊宋灾故【东坡】

昭公

黑肱以滥来犇【东坡】

孟僖子知孔子【东坡】

定公

孔子为政【东坡】

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

东坡曰春秋之文同其所以为文异者君子观其意之所在而已矣先儒之论闰月不告朔者牵乎犹朝于庙之说而莫能以自解也春秋之所以书犹者二曰如此而犹如此者甚之之词也辛巳有事于太庙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是也曰不如此而犹如此者幸之之词也不郊犹三望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是也夫子伤周道之残缺而礼乐文章之坏也故区区焉掇拾其遗亡以为其全不可得而见矣得见一二斯可矣故书曰犹朝于庙者伤其不告朔而幸其犹朝于庙也夫子之时告朔之礼亡矣而饩有羊者存焉夫子犹不忍去以志周公之典则其朝于庙者乃不如饩羊之足存欤公羊传曰曷为不言告朔天无是月也谷梁传曰闰月者附月之余日也天子不以告朔而丧事不数也而皆曰犹者可以已也是其以幸之之词而为甚之之词宜其为此异端之说也且夫天子诸侯之所为告朔听政者以为为天欤为民欤天无是月而民无是月欤彼其孝子之心不欲因闰月以废丧纪而人君乃欲假此以废政事欤夫周礼乐之衰岂一日之故有人焉开其端而莫之禁故其渐遂至于扫地而不可救文十六年夏六月公四不视朔公羊传曰公有疾也何言乎公有疾不视朔自是公无疾不视朔也故夫有疾而不视朔者无疾而不视朔之原也闰月而不告朔者常月而不告朔之端也圣人忧焉故谨而书之所以记礼之所由废也左氏传曰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闰朔弃时政也何以为民而杜预以为虽朝于庙则如勿朝以释经之所书犹之意是亦曲而不通矣

初税亩

东坡曰古者公田曰藉藉借也言其借民力以治此也诗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言民之必先公田也传曰私田稼不善则非吏公田稼不善则非民言上之必恤私田也民先其公而上恤其私故民不劳而上足用也宣公无恩信于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按行择其善亩而税之公羊传曰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夫民不尽力于公田者上之过也宣公不责已悔过择其善亩而税之宜其民之谤讟而灾异之作也税亩之明年冬蝝生公羊传曰蝝生不书此何以书幸之也犹曰受之云尔上变古易常应是而有天灾其诸则宜于此焉变矣何休以为宣公惧而复古故其后大有年愚以为非也春秋书作三军后又书舍中军书跻僖公后又书从祀先公事之复正未始不书宣公而果复古也春秋当有不税亩之书故何休之说愚不信也

作丘甲

东坡曰先王之为天下也不求民以其所不为不强民以其所不能故其民优游而乐易周之盛时其所以取于民者莫不有法民不告劳而上不阙用及其衰也诸侯恣行其所以赋取于民者惟其所欲而刑罚随之故民至于穷而无告夫民之为农而责之以工也犹居山者而责之以舟楫也鲁成公作丘甲而春秋讥焉谷梁传曰古者农工各有职甲非人人之所能为也丘作甲非正也而杜预以为古者四丘为甸甸出长毂一乗戎马四疋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而鲁使丘出之也夫以四丘而后为甸鲁虽重敛安至于四倍而取之哉哀公用田赋曰二吾犹不足而孔子讥其残民之甚未有四倍而取者也夫变古乱常者春秋之所讥也故书作三军舍中军初税亩作丘甲用田赋者皆所以讥政令之所由变也而谷梁杜氏之说如此之相戾安得不辨其失而归之正哉愚故曰谷梁之说是也

会于澶渊宋灾故

东坡曰春秋之时忠信之道缺大国无厌而小国屡叛朝战而夕盟朝盟而夕会夫子盖厌之矣观周之盛时大宗伯所制朝觐会同之礼各有逺近之差逺不至于踈而相忘近不至于数而相渎春秋之际何其乱也故曰春秋之盟无义盟也春秋之会无义会也虽然纷纷者天下皆是也夫子将讥之而以为不可以胜讥之也故择其甚者而讥焉桓二年会于稷以成宋乱襄三十年会于澶渊宋灾故皆以深讥而切责之也春秋之书会多矣书其所会而不书其所以会桓之稷襄之澶渊而已矣宋督之乱诸侯将讨之桓公平之不义孰甚焉宋之灾诸侯之大夫会以谋归其财既而无归不信孰甚焉非不义不信之甚春秋之讥不至于此也左氏之论得其正矣皆诸侯之大夫而书曰某人某人会于澶渊宋灾故尤之也不书鲁大夫讳之也且夫见邻国之灾匍匐而救之者仁人君子之心也既言而忘之既约而背之委巷小人之事也故书其始之为君子仁人之心而后可以见后之为委巷小人之事春秋之意盖明白如此而公羊传曰会未有言其所为者此言其所为何録伯姬也且春秋为女子之不得其所而死区区焉为人之死而録之是何夫子之志不广也谷梁曰不言灾故则无以见其为善澶渊之会中国不侵夷狄夷狄不入中国无侵伐八年善之也晋赵武楚屈建之力也如谷梁之说宋之盟可谓善矣其不曰息兵故何也呜呼左氏得其正矣

黑肱以滥来犇

东坡曰诸侯之义守先君之封土而不敢有失也守天子之疆界而不敢有过也故夫以力而相夺以兵而相侵者春秋之所谓曓君也侵之虽不以兵夺之虽不以力而得之不义者春秋之所谓污君也郑伯以璧假许田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此诸侯之以不义而取鲁田者也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莒牟夷以防兹来奔黒肱以滥来奔此鲁之以不义而取诸侯之田者也诸侯以不义而取鲁田鲁以不义而取诸侯之田皆不容于春秋者也夫子之于庶其牟夷黒肱也责之薄而于鲁也罪之深彼其窃邑叛君为穿窬之事市人屠沽且羞言之而安足以重辱君子之讥哉夫鲁周公之后守天子之东藩招聚小国叛亡之臣与之为盗窃之事孔子悲伤而悼痛之故于三叛之人具文直书而无隐讳之辞盖其罪鲁之深也先儒之说区区于叛人之过恶其论固已狭矣且夫春秋岂为穿窬盗窃之人而作哉使天下之诸侯皆莫肯容夫如此之人而穿窬盗窃之事将不禁而自絶此春秋之所以用意于其本也左氏曰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彰书齐豹盗三叛人名而公羊之说最为踈缪以为叔术之后而通滥于天下故不系黑肱于邾呜呼谁谓孔子而贤叔术耶盖尝论之黑肱之不系邾也意其若栾盈之不系于晋欤栾盈既奔齐而还入曲沃以叛故书曰栾盈入于晋黑肱或者既絶于邾而归窃兵邑以叛欤当时之简牍既亡其详不可得而闻矣然以类而求之或亦然欤谷梁曰不言邾别乎邾也不言滥子非天子之所封也此尤迂阔不可用矣

孟僖子知孔子

东坡曰甚哉圣人待天下之通且恕也朝而为盗跖暮而为伯夷圣人不弃也孟僖子之过也其悔亦晚矣然圣人不弃也曰犹愈乎卒而不知悔者也孟僖子之过可悲也已仲尼之少也贱天下莫知其为圣人鲁人曰此吾东家丘也又曰此邹人之子也楚之子西齐之晏婴皆当时所谓贤人君子也其言曰孔丘之道迂阔而不可用况夫三桓之间而孰知夫有僖子之贤哉僖子之病也告其子曰孔丘圣人之后也而絶于宋其祖弗父何以有采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三命益恭其后必有圣人今孔丘博学而好礼殆其是欤尔必往师之以学礼呜呼孔子用于鲁三月而齐人惧其霸以僖子之贤而知夫子之为圣人也使之未亡而授之以政则鲁作东周矣故曰僖子之过可悲也已虽然夫子之道充乎天下者自僖子始懿子学乎仲尼请于鲁君而与之车使适周观礼焉而圣人之业然后大备僖子之功虽不能用之于未亡之前而犹能救之于已没之后左丘明惧后世不知其功之如此也故丁宁而称之以为补过之君子昔仲虺言汤之德曰改过不吝夫以圣人而不称其无过之为能而称其改过之为善然则补过者圣人之徒欤孟僖子者圣人之徒也

孔子为政

东坡曰鲁定公十三年孔子言于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无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于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輙率费人袭公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以成叛公围成弗克或曰殆哉孔子之为政也亦危而难成矣孔融曰古者王畿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曹操疑其论封建渐广遂杀融融特言之耳安能为哉操以为天子有千里之畿将不利巳故杀之不旋踵季氏亲逐昭公公死于外从公者皆不敢入虽子家羇亦亡季氏之忌克忮害如此虽地势不及曹氏然君臣相猜盖不减操也孔子安能以是时堕其名都而出其藏甲也哉考于春秋方是时三家虽若不悦然莫能违孔子也以为孔子用事于鲁得政与民而三家畏之欤则季桓子之受女乐也孔子不能郄之矣彼妇人之口可以出走是孔子畏季氏季氏不畏孔子也夫孔子盍姑修其政刑以俟三家之隙也哉苏子曰此孔子之所以圣也盖田氏六卿不服则齐晋无不亡之道三家不臣则鲁无可治之理孔子之用于世其政无急于此者矣彼晏婴者亦知之曰田氏之僣唯礼可以已之在礼家施不及国大夫不収公利齐景公曰善哉吾今而后知礼之可以为国也婴能知之而莫能为之婴非不贤也其浩然之气以直养而无害塞于天地之间者不及孔孟也孔子以羇旅之臣得政期月而举治世之礼以律亡国之臣堕名城出藏甲而三家不疑其害已此必有不言而信不怒而威者矣孔子之圣见于行事至此为无疑也婴之用于齐久于孔子景公之信其臣也愈于定公而田氏之祸不少衰吾是以知孔子之难也孔子以哀公十六年卒十四年陈恒弑其君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请讨之吾是以知孔子之欲治列国之君使如春秋之法者至于老且死而不忘也或曰孔子知哀公与三子者必不从而以礼告也欤曰否孔子实欲伐齐孔子既告公公曰鲁为齐弱久矣子之伐之将若之何对曰陈恒弑其君民之不予者半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克也此岂礼告而已哉哀公患三家之偪尝欲以越伐鲁而去之夫以蛮夷伐国民不予也皋如出公之事断可见矣岂若从孔子而伐齐乎若从孔子而伐齐则凡以胜齐之道孔子任之有余矣既克田氏则鲁之公室自张三家不治而自服也此孔子之志也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五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二 恩幸·李百药
  卷十九·王夫之
  卷三·金履祥
  凡例·杨陆荣
  第一节开始流亡·老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六·佚名
  卷之九十九·佚名
  卷之三十九·佚名
  ●绎史恤谥考卷二·温睿临
  一八六 江苏巡抚萨载奏遵旨查办遗书及违碍书情形折·佚名
  李听传·欧阳修
  后周纪五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下显德五年(戊午、958)·司马光
  兵二二·徐松
  第一节 东北诸国·吕思勉
  林鉴诚·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四十七·彭定求

        卷347_1 【御沟新柳】贾棱   御苑阳和早,章沟柳色新。托根偏近日,布叶乍迎春。   秀质方含翠,清阴欲庇人。轻云度斜景,多露滴行尘。   袅袅堪离赠,依依独望频。王孙如可赏,攀折在芳辰。   卷347_2 【御沟

  • 第四十九回 向门生权词搪涂·陈端生

    第十三卷/第四十九回向门生权词搪涂诗曰:奇才迥出绮罗乡,放得韦中考试郎。榜上三元名姓重,朝中一品股肱良。雷霆威望时同仰,冰雪聪明智独长。却使门墙桃李客,几回疑凤与疑凰。仲冬节候已交寒,犹是风和日暖天。当户青山多

  • 五集卷八十六·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八十六古今体一百六首【甲寅二】立春日得句新春四始洽新年【正月初四日】苍縡钦承景福骈禄位名夀德惭薄元亨利贞时致先昨丰今吁绥屡继【去岁幸获普丰秋间播种麦田

  • 卷三十·梅鼎祚

    <集部,总集类,古乐苑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三十明 梅鼎祚 编琴曲歌辞【唐虞至西楚】【琴者先王所以修身理性禁邪防淫者也是故君子无故不去其身唐书乐志曰琴禁也夏至之音阴气初动禁物之淫心也世本曰琴神农所造广雅曰

  • 卷九十八·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九十八翰林院检讨朱彛尊编【静志居诗话明制南北都各立教坊司北有东西二院南有十四楼其后南都旧院极盛成间院中色艺优者结二三十姓为手帕姊妹每月节以春檠巧具殽核相鬬名为盒子防沈啓南曽为作图

  • 列传第九十八·刘昫

    ○裴垍 李吉甫 李籓 权德舆 子璩 裴垍字,弘中,河东闻喜人。垂拱中宰相居道七代孙。垍弱冠举进士。贞元中,制举贤良极谏,对策第一,授美原县尉。秩满,籓府交辟,皆不就。拜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尚书礼部考功二员外郎。时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九·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卷第六十七景泰六年春正月丁未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诣 奉先殿 上圣皇太后宫 皇太后行礼毕出御 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 上圣皇太后 皇太后俱免命妇朝贺△提督宣府军务右佥都御史李秉奏万全右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正德九年五月癸亥朔太子太傅新宁伯谭佑奏鹰扬等卫所舍余王通等乞加添月粮户部覆奏通等本都御史甯杲所招募近因贼平奉例取回送团营操备与军一体食粮后以查省冗食奏定月给米六斗难再改议得旨准月给一石终其身逃亡者勿补

  • 卷之一百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八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三十五·佚名

    光绪七年。辛巳。八月。丙子。谕内阁、李明墀奏特□□□尔□庸劣不职各员等语。湖南永顺府同知克从、疲软无能。纵丁舞弊。桃源县知县万修廉、年老颟顸。嗜好太重。候补同知江肇成、狡猾嗜利。声名素劣。着一并革职

  • 八○ 巡视南城监察御史胡翘元奏请停纂修提调等官自行保举誊录等事折·佚名

    八○ 巡视南城监察御史胡翘元奏请停纂修提调等官自行保举誊录等事折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初二日巡视南城监察御史臣胡翘元跪奏:臣窃惟四库全书,皇上开馆纂集,用昭石渠美备,并以嘉惠士林,典至巨也。比闻督抚大吏遵旨呈送遗书,不

  • 耿端义传·脱脱

    耿端义,字忠嗣,博州博平人。大定二十八年(1188)中进士。调任滑州军事判官,历任上洛县令,安化、顺义军节度判官,补任尚书省令史,升汾阳军节度副使,改任都转运司户籍判官,转任太常博士,升太常丞兼秘书郎,又升左司员外郎,历任太常少

  • 韩邦奇传·张廷玉

    韩邦奇,字汝节,陕西朝邑人。父亲韩绍宗曾做过福建副使。邦奇考中正德三年(1508)榜进士,初任吏部主事,后升为员外郎。正德六年冬天,京师发生地震,邦奇上书指出当时政治生活中的不足和过失,不合武宗的心意,武宗未予理睬。后来恰

  • 第三十七卷·佚名

    观天品之十六(夜摩天之二)尔时世尊知彼调伏心淳熟已。即令声闻以天眼力而调伏之。尔时声闻告乐见言。乐见。当知此佛世尊并诸天人魔。及沙门若婆罗门。一切世间诸天。及人阿修罗师。此佛世尊一切悉知。一切悉见。常为

  •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一卷·佚名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一卷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地动品第一如佛婆伽婆。及阿罗汉说。如是我闻。一时佛世尊住舍卫大城。毗舍佉优婆夷鹿子母精舍。莲花重阁。与大比丘众。一切阿罗汉。诸漏已尽。逮得己利。尽诸有结

  • 养生秘录·佚名

    共一卷。原不录著撰人。全卷分 《玉溪子丹房语录》、《玉虚子宜春心诀》、《中黄内旨》、《大道歌》、《金丹问答》及《青霞翁丹经直指》等六篇。内容乃辑录南宋到元代有关道家金丹炼性与养生的文稿,属于道经内丹修炼

  • 太上说通真高皇解冤经·佚名

    太上说通真高皇解冤经,撰人不详。似出于明代。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仅三百余字,乃太上道君演说。谓地狱受苦之人,皆因在世时作恶悖道,杀生害命所致。如能专志持斋,转诵此经,即可解冤拔罪。篇末附广信真人颂五言八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