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二

武宗

杀陈王【孙之翰】

毁拆佛寺【石守道】

谏官疏皆匿名【范祖禹】

李德裕谏不使监使多占精兵不以中诏指挥军事【范祖禹】

宦官【范祖禹】

藩镇【范祖禹 温公 子由】

李德裕【范祖禹 张唐英 孙之翰 郑獬】

杜牧【裴延龄】

杀陈王

孙之翰论曰武宗杀陈王安王又欲杀李珏等不惟褊很之过乃不思召后代之乱也文宗继昭愍即位晚年无子以陈王昭愍之子立为储贰李珏之议得其正矣及文宗大渐仇士良矫诏立武宗武宗文宗之弟于次序不若陈王之正然既即位陈王李珏何罪焉武宗聴士良之谮乗褊很之性已杀陈王矣至是又欲杀珏虽辅相等恳救其事然竟逐之是大臣当天子立子之际不当正议也正议者获罪则后之大臣于国嗣不敢忠言矣大臣不敢忠言则天子之子或长年而大贤可无他虑若子幼或未着大贤之名或无子孰敢正议国嗣有时而不定一日争夺之患何所不至岂非召后代之乱也如嗣复立安王之议此乃不正然必事状明白为中外所信可罪之以戒后之挟私而议国事者况事状暧昧又安可不罪焉

毁拆佛寺

石守道论曰夫仁义之道大中至正之道也天下之福也古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武王能修仁义之道故皆受仁义之福何以验之书曰尧在位七十年享年一百一十七岁舜在位五十载享年一百一十二岁禹传于子继位一十七君有国四百年汤传于子继位二十七君有国七百年周亦传于子继位三十三君有国八百年此其验也后世人君仁义不修而湎淫怠荒穷奢极欲竭天下之力疲天下之力聚敛生灵之膏血以信奉佛而望福报不亦妖言乎且帝王以生灵为本使天下无一夫饥无一夫寒无一夫不遂其生无一夫不得其所此帝王之福也天下生民冻馁转死沟壑而不给一尺帛赐一石粟使其饱且暖而乃辇金载货填于寺门以奉羣髠将以为万民求福何其迂也且僧徒皆游惰之民人庸人尔使之斋与之钱不知何由能作福也若曰奉佛佛死已千有余年也其骨已臭朽腐烂也其魂已殄灭消散也以数片金薄涂于面首用三门高屋覆其身躯其使能降福于人臣不信也臣不信也王缙之徒以谓国祚流长皆佛之福报所资又以为禄山思明毒乱方炽而皆有子祸仆固怀恩将乱而死西戎犯阙未击而退实由佛之福力何厚诬也高祖太宗以仁义革乱提四海之民出涂炭之中置于富寿之域登于太平之乐德化深厚恩惠及逺积仁累义垂庆子孙不能嗣袭其善中原屡扰社稷几覆高祖太宗之德未尽人神协赞宗庙佑助逆兵勤而且死神器危而复安延至于三百年葢高祖太宗之灵天地神人之赞而乃推于佛何厚诬也呜呼自佛入中国蠧坏至于今矣今髠徒左袵异端之人半中国古之所谓四民者流入于佛老十有六七天下榖帛货贝归于佛老者亦十有六七今以天下奉佛老佛老益盛中国益匮生民益耗生民耗中国匮虽有天下国家何以为国也佛老之患也大矣深矣非有英睿之君神圣威武如禹汤文武者谁能除此弊也在有唐时宪宗迎佛骨刑部侍郎韩愈上疏切谏至于武宗皇帝遂拆天下寺尽去天下僧尼尽毁天下佛像武皇帝英威如此谥之曰武宜哉古之帝王以干戈而定天下而人服则有周武王以征伐而威四夷以来朝则有汉武帝以睿智英断聪明正直而去佛教以殄灭则有唐武宗臣尝论三武之功以谓纣虐无厌武王凭后稷公刘王季文王之德乗天下厌乱之心一戎衣服天下汉祖志怯戎狄轻北易走武帝驱天下之兵利天下之甲以抗一隅而匃奴臣其功皆易至于佛者深根固蒂七八百年为天下大患如唐太宗之圣神明皇之仁勇宪宗之英睿皆不能除之而武宗皇帝奋于百王之下断自宸智挺然不疑一旦尽除去之其功过于周武王汉武帝逺甚矣

谏官疏皆匿名

范祖禹论曰易曰天下之动正夫一朝廷者四方之极也非至公无以絶天下之私非至正无以正天下之邪人君一不正其心则无以正万事茍以术御下是自行诈也何以禁臣下之欺乎是以术行而欺愈多智用而心愈劳葢以诈胜诈未有能相一者也礼曰王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夫惟正不可得而欺欺则不容于诛矣岂不约而易守哉

李德裕谏不使监使多占精兵不以中诏指挥军事

范祖禹论曰治天下之繁者必以至简制天下之动者必以至静夫用兵于千里之外而君相扰于内则本先揺矣何以制其末乎是故号令简则民聴不惑心虑静则事变不挠此所以能成功也

宦官

范祖禹论士良戒其僚悦天子以奢侈勿令读书近儒生曰小人莫不养其君之欲以济已之欲使其君动而不静为而不止则小人得以行其计矣岂独奢靡之娯恱耳目足以荡君心哉又有甚焉者矣或殖货利或治宫室或开边境或察臣下随其所好以窃权宠人君乐得其欲而不知其为天下害是以政日乱而不自知惟能亲正直逺邪佞则可以免斯患矣

藩镇

范祖禹论李德裕请讨刘稹宣慰河北三镇三镇无不奉诏曰自天寳以后河朔世为唐患宪宗虽得魏博而穆宗复失之是以朝廷惟事姑息幸其不叛斯可矣岂得而使之哉至于武宗不惟使三镇不敢助逆又因以为臂指之用由德裕所以告之者能服其心也扬雄曰御得其道则天下徂诈咸作使御失其道则天下徂诈咸作敌人主威制天下岂有不由一相者哉 又论德裕戒励河北三镇曰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古之明王天下有不顺者必谆谆而告教之至于再至于三告之不可然后征之则其民知罪而用兵有辞矣自唐之失河朔或讨伐之或姑息之不闻有文告之命戒敕之辞也是以兵加而不服恩厚而愈骄李德裕以一相而制御三镇如运诸掌使武宗享国长乆天下岂有不平者乎

温公论郭谊杀刘稹斩之曰董重质之在淮西郭谊之在昭义呉元济刘稹如木偶人在技儿之手耳彼二人者始则劝人为乱终则卖主规利其死固有余罪然宪宗用之于前武宗诛之于后臣愚以为皆失之何则赏奸非义也杀降非信也失义与信何以为国昔汉光武待王郎刘盆子止于不死知其非力竭则不降故也樊崇徐宣王元牛邯之徒岂非助乱之人乎而光武弗杀盖以既受其降则不可复诛故也若既赦而复逃亡叛乱则其死固无辞矣如谊等免死流之逺方没齿不还可矣杀之非也

子由论曰李德裕制变遇事之方裴度有所愧然度之制变务出于中和故事出而人不惊事已而身安德裕矜才而快意者也故其所发足以悚动人之观聴而后多悔宦者刘承偕监刘悟军悟不堪其侮而言之朝宪宗以其有宠于母后也问计于度度请杀之又曰不能斩则流之夫斩之则风采足以震动而于事也徒然茍求生下足以厌悟意上不伤太后心流之亦足矣何必求动人之视聴哉此度过人者也刘稹之叛计策出于郭谊为多稹势已穷蹙谊斩稹以降此在谊为可怒在朝廷为可赏德裕以为稹小子安知反谊寔教之而终卖稹以求生卒斩之德裕之出此不过欲明大义立风声以悚动视聴若谊者置而不问斯可矣何必求名而杀之邪是时强藩叛镇力足以拒王命而所深忌者左右之窃发也诛谊而叛臣始安心于其下其为虑益已疎矣德裕恶牛僧孺其倾僧孺也曰僧孺闻刘从谏灭而慨叹又诬成其往来之迹夫倾大臣惟有交反者罪为无以加人主之所不恕僧孺由此遂窜德裕于复怨则快矣而君子岂忍为是哉故一失势羣起而挤之身没南荒非偶然者也

李德裕

范祖禹论德裕言为政在慎择宰相令政事皆出中书曰古之王者惟以一相总天下之务是以理出于一政无多门茍非其才则退之而已矣不以小臣间之谗慝疑之所以重责任也德宗之时宰相失职故其政谬乱德裕欲先正其本而后图所以为治其能致会昌之功伐盖以此欤

张唐英论德裕请任世家为要官曰李德裕言朝廷要官当任世家以其知典故之故也噫德裕之言私于已可也非天下之公言也且伊尹起于耕夫傅说起于胥靡太公望起于渔钓萧曹起于刀笔公孙弘牧豕菑丘翟方进以孤童入京率皆为时贤臣岂尽出于世胄耶以唐之时而言自房杜已降如马周刘垍狄仁杰刘幽求娄师德郝处俊裴行俭刘仁轨张说姚崇宋璟陆贽裴度之辈又岂皆世家子弟耶德裕祖栖筠尝为御史大夫父吉甫为宰相已又为宰相其意又欲为其诸子之地使异日列处显要故先为此言以为身后之计故曰私于己可也非天下之公言也而后之人卒以此言为然而孤寒之路益塞诚可嗟也德裕若以天下公言则宜曰朝廷要官宜择贤者无限孤寒世胄惟才者任之则可也奈何以己三世宰辅又欲为诸子之地而以此言扼天下之寒士哉卢文纪曰越人善泅生子方晬乳母浮之水上曰其父善泅子必不溺而德裕之言其乳母浮子之谓耶

孙之翰论德裕辞太尉曰李德裕自穆宗至文宗朝历内外职任奏议忠直政绩彰显遂当辅相之任然为邪佞所排不克成就功业及相武宗英主始尽其才回鹘在边先请待以恩好及其侵轶乃授刘沔石雄成算使之平荡得中国大体上党拒命举朝惧生事不欲用兵德裕料其事势奏遣使魏镇先破声援之谋且委征讨之任魏帅迁延其役使王宰领师直趋磁州据魏之右魏帅恐惧全军以出又以王宰少有顾望令刘沔领军直抵万善示代宰之势宰实时进兵太原之乱杨弁结中使张皇其事邀求符节德裕折中使奸言使王逢将陈许易定兵进讨太原兵戍于外者惧客军收城并屠其家径归擒弁尽诛将卒此皆独任其策不与诸相同谋大得制御将帅用兵必胜之术上党既平太尉之命赏其功固当德裕恳辞而后受者惧位极而祸至也既知其祸何不益务仁德以保功名反恣刚强之性取怨于人竟为奸邪诬陷是不知避祸也夫得位而立大功名人之所难也保其功名人之所易也立功名非天赋大才不能也保功名平其心无怨忌足矣德裕能其难者不能其易者惜哉 又论武宗驾驭德裕曰人君于大臣得委任之道驾驭之术则大臣尽心于事得以成勲推公于人不敢窃威福其道其术失一不可二者惟太宗得之贞观中陈师合上拔士论言人之思虑有限不可兼领数职意间房杜则立行窜逐萧瑀奏中书门下朋党则折莫妄言竟出于外可谓能委任矣然中书门下议事命谏官御史史官随之或正其失或紏其过或书其非李靖以老疾家居欲复任为将一言于朝靖已起而统兵可谓能驾驭矣故威德至盛大臣各成功名而不敢骄横其道其术至矣武宗用李德裕诚得委任之道故德裕尽其才谋独当国事时之威令大振者委任之至也但武宗性雄隽观前朝法令不行纪纲衰替方将兴大其势知德裕才首命作相德裕谋略动合其意故专任之矣委任既专权势自重势既重天子始不恱之怨者得窥其隙而攻之矣怨者攻之彼势已重肯帖帖乎必至于祸而后已呜呼武宗英主也知贤相而任之不能驾驭尚致行事太专怨者颇众若中常之君不知人而任之复不能驾驭则为害于时甚矣或曰既称武宗诚英矣德裕诚贤矣但君臣之性雄毅则锐于行事而事或不思事之不思喜怒有时而过喜怒之过行事不无不平武宗未免是累德裕之情固不知察矣武宗若察其情而制之德裕必不至肆其所为安得一徇其意无所驾驭也夫人君驾驭大臣之术非一端且就德裕事言之德裕于牛僧孺李宗闵辈相怨之乆人人所知平上党之际奏逐僧孺辈明是成功而报怨僧孺虽非大贤尝位宰辅矣吕述之言有何显状至贬之遐裔宗闵已出逺郡刺史亦不因显过而流窜御史崔元藻按事有异是举其职乃不复验而黜之栁公权方以才望为集贤学士无故罢职是一徇德裕之意也武宗于德裕任其才从其谋高其位厚其礼足矣何得一徇其意也若德裕言人之罪其状明白固当从其言事或不明岂得不询验其状若不然当有所制也有所制则德裕无过矣或曰武宗英主能任大臣而不能驾驭中常之君何以尽委任之道驾驭之术答曰惟至公可矣至公者不以合意而悦之不察其过不以违意而怒之不知其贤人君用大臣平心如是委任之道驾驭之术庶几矣

郑獬曰李文饶穷愁志篇未尝不在奇章也至周秦行纪论予读而悲之呜呼憎怨之攻人也深矣虽然文饶不欲南斥可得哉

杜牧

裴延龄论杜牧文章曰文章与政通而风俗以文移在三代之道以文与忠敬随之是为理具与运高下探采古作者之论以屈原宋玉贾谊司马迁相如扬雄刘向班固为世魁杰然骚人之辞怨刺愤怼虽援及君臣教化而不能沾洽持论相如子云瑰丽诡变讽多要寡漫羡无归不见治乱贾马刘班乗时君之善否直豁已臆奋然以拯世扶物为任纂绪造端必不空言言之所及则君臣礼乐教化赏罚无不包焉窃观牧之文高骋夐厉旁绍曲接简洁浑圎劲出横贯涤濯泽窳支立欹倚呵摩皲瘃如火煦焉爬梳痛痒如水洗焉其抉剔挫揠敢断果行若誓牧野前无有敌其正视严聴前衡后銮如整冠裳祗谒宗庙又其■〈目舌〉蛰爆聋发栗若大吕劲鸣洪钟横撞撑裂噎喑戞切韶頀其砭熨嫉害堤障初终若濡槁于未焚膏痈于未穿栽培教化翻正治乱变醨养醇尧醲舜薫斯有意趋贾马刘班之藩墙者邪其文有罪言原十六卫者战守二论者与时宰论用兵论江贼二书者上猎秦汉魏晋南北二朝逮贞观至长庆数千百年兵农刑政措置当否皆能采取前事凡人未尝经度者若绳裁刀解粉画线织何在眼见耳闻哉其谲往事则阿房宫赋刺当代则感怀诗有国欲亡则得一贤人决遂不亡则张保皋传尚古兵柄本出儒术不専任武力者则注孙子而为其序褒美贤杰表揭职业则赠庄淑大长公主及故丞相竒章公汝南公墓志标白历代取士得才率由公族子弟为多则与高大夫书谏诤之体非讦丑恶与主斗斗激则论谏书若一县宰因行德教不施刑罚能举古风则谢守黄州表一存一亡适见交分则祭李处州文训励官业告束君命拟古典谟以寓诛赏则司帝之诰其余述喻讃诫兴诡愁伤易格异状机键杂发虽绵逺穷幽醲腴魁礨笔酣句徤窕眇碎细包诗人之轨宪整扬马之衙阵耸曹刘之骨气掇颜谢之物色然未始不掇斸治本縆幅道义钩索于经史抵御于理化也文中子曰言文而不及理是天下无文也王道何从而兴乎嘻所谓文章与政通而风俗以文移果于是以卜盛时理具踔三代而荫万古若跻太华临溟渤但观乎积高而沓深不知其磅礴澶漫所为逺大者也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二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一十一·列传第七十·脱脱
  卷一百八十·志第一百三十三·食货下二等·脱脱
  卷二十七·韩二·佚名
  第八回 四杰赴援以德报怨 一夫拚命用少胜多·蔡东藩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五·佚名
  第三○九申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一二一○二--四七·佚名
  卷五十八·苏辙
  ●第一卷 刑案(上)·缪荃孙
  卷四十一·佚名
  一九四 两广总督李侍尧等奏办理遗书情形及查出屈大均等悖逆书籍折·佚名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十·佚名
  ·抢窃案内杖徒人犯请先行锁礅议·丁曰健
  袁枢传·脱脱
  卷八十六·佚名
  卷三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六十八·彭定求

        卷868_1 【梦丹书】李亨   厥不云乎,惟其惟时。上天所保,福禄不亏。   卷868_2 【梦黄衣童子歌】李豫   中五之德方峨峨,胡胡呼呼何奈何。   卷868_3 【梦扬州乐妓和诗】刘禹锡   花作婵娟玉作妆,风

  • 第四十二章 团圆受诏·屠隆

    【薄幸】〔旦小生贴上旦〕草木回春。门阑生喜。报夫君将到。东方千骑。〔小生〕金门赐环。玉阶鸣佩。〔贴〕恩无比。已还他淸华旧秩。又兼那新衔谏议。〔旦〕万里投荒正寂寥。〔小生〕天恩浩荡下渔樵。〔

  • 第三幕·老舍

    时间 一九五四年冬,下午。地点 北京,农林部的办公厅主任办公室。人 物 达玉琴 荆友忠 林树桐冯福庭 卜希霖铁 刚 马 昭〔幕启:这个办公室跟别的办公室差不多:写字台、电话机、小桌、沙发、衣架等等都应有尽有。

  • 珂雪词巻上·曹贞吉

    礼部贠外郎曹贞吉撰苍梧谣团扇旧犹堪赠所欢秋风起恋恋故人难寒涧水粼粼白石间终难去沧海作波澜乌夜啼【咏水葱用葱字韵】琅玕出水玲珑郁葱葱好伴莼丝茭叶声中 竹影织苔痕湿颤西风比似个人睂黛可相同浣溪沙【步阮亭

  • 卷七·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七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假馆集下【起丙寅正月尽十月】寄题宋漫堂观察园亭六絶句村烟雨外青沙草?头碧欲知春浅深风到鳞鳞活緑波村菱角初翻刺鸡头未剥圆凉风吹酒醒人上过溪船芰梁春水緑于头春花

  • 卷五十三·志第六·天文六·脱脱

        ◎天文六   ○月犯五纬 月犯列舍上   月犯五纬   建隆二年十一月癸未,月犯岁星。三年二月乙巳,又犯。   开宝三年九月乙卯,犯填星。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己亥,掩荧惑。八月甲戌,与太白合。八年七

  •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一·徐乾学

    丧制四守礼上干学案孟子曰亲丧固所自尽也信哉至性所发一往而深虽功令有所不及制若原涉薛修之伦是已晋之君贤矣扵是始有固请终制而见许者焉由宋迄眀正论益昌乃复有大臣夺情小臣攻之贬窜笞辱至死不悔者焉而期功以下之丧

  •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六)·陈寅恪

    吾国旧日社会关系,大抵为家族姻戚乡里师弟及科举之座主门生同年等,牧斋卒能脱免于黄案之牵累,自不能离此数端。而于科举一端,即或表面无涉,实则间接亦有关也。茲请参互推论之,虽未必切中肯要,然亦不至甚相远也。前论牧斋热中

  • ◎谈联省自治运动·刘以芬

    自袁世凯废弃约法,继之段祺瑞以新法改选国会,一时法统问题,嚣然国中。然历经一次护法战争,而法统意义辄随之蜕变,至民国八九年间,所谓法统者,已不复为人所重视,于是联省自治运动遂代之以兴。 按所谓联省自治者,必先由各省自行

  • 第九章 论幽默·林语堂

    西方人,对幽默这一词,当然是毫无疑问,是人人接受的。可是对中国读者而言,一个报章杂志的编者会留一页,用以登载生活的轻松方面的文字,是不可想象的。中国的高级官员在新闻记者招待会上说句幽默的话,也是一样不可想象的。美国

  • 房知温传·欧阳修

    房知温字伯玉,兖州瑕丘人。年少时以勇力当赤甲都官健,后隶属魏州马斗军,升亲随军指挥使。庄宗取得魏博,得到知温,赐姓名李绍英。用他当澶州刺史,历任曹、贝二州刺史,戍瓦桥关。明宗从魏率兵南下,知温首先快马赶上他。天成元年

  • 赵葵传·脱脱

    赵葵,字南仲,京湖制置使赵方的儿子。刚出生的时候,有人梦见南岳神降临在他的家里。赵方在襄阳,命令赵葵专门督查饮食供养的事情。与哥哥赵范都有志于事业和功绩,赵方由此器重他,聘请郑清之、全子才作为他的老师。又遣送他跟

  • 范睢因王稽入秦·佚名

    【提要】 范睢是本书的又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口才与谋略在战国纵横家中属于一流。“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是最可恨最可悲的,我们看看范睢是怎样推销自己,从而受到重视,登上历史舞台的。 【原文】 范子因王稽入秦,献

  • 治浙成规卷六·佚名

    臬政二 ◆臬政二 办理盐案章程 办理积匪章程 酌定缉捕事宜 详参疏防章程 在配军流徒犯患病不必通报 因贫居丧嫁娶援照因贫卖妻成例量减科罪免其离异 染铺被窃酌议赔偿 办案规则 客商专雇之船船户揽搭被窃分别赔赃并令

  • 卷十五·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十五钱塘程川撰易十五上经八吉无咎谓如一件事自家做出来好方得无罪咎若做得不好虽是好事也则有咎无咎吉谓如一件事元是合做底自家做出来又好如所谓战则克祭则受福战而临事惧好谋成祭而恭敬

  • 学佛者应知行之要事·太虚

    ──在武昌佛学院讲──高者隐山静修,卑者赖佛求活,惟以安受坐享为应分,此我国僧尼数百年来之弊习,而致佛化不扬为世诟病之大原因也!予有慨乎是,宣化萌俗;近岁人心丕变,皈向渐多。然细按察之,新起之在家佛教徒众,仍不脱僧尼之弊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五·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善財童子。以如是等一切菩薩無量稱揚讚歎之法。讚毘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中諸菩薩已。於樓閣前。恭敬頂禮。住立一心。曲躬合掌。渴仰欲見彌勒菩薩。親近

  • 禅真后史·方汝浩

    章回小说。明方汝浩著。十卷 六十回。书接《禅真逸史》,叙卢溪秀士瞿天民 为一坐怀不乱的君子,晚年得子瞿琰,生有异 象,但屡受长嫂张氏暗算,其父不得已而送至 友侄、刺史刘仁轨家寄养。在刘家得僧人传授 异术。唐高宗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