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凡例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会典

凡例

一会典以典章会要为义所载必经久常行之制兹编於

国家大经大法官司所守朝野所遵皆总括纲领勒为完书其诸司事例随时损益凡颁之

纶綍议自羣寮旧制新裁与夫微文末义缕析条分并详则例以典为纲以则为目庶详略有体一会典旧本每遇大典礼必胪序

列朝行事即一事之更定一节之沿流亦必分年备书

诚有如

圣谕所云原议旧仪连篇并载反掩正文者兹谨裒集旧典所载并取到各衙门册籍通行校订自

本朝开国以来及见修会典告成以前一应典制荟萃源流斟酌详备於

庙典礼各定为一仪於官司事例各定为一则化参差之迹成画一之规嗣後如间有因时损益之处其畸零节目止於则例内增改即有关大体者亦止刋补一二条无烦全书更动庶一劳永逸以便遵循

一旧典分别在京文武衙门文职计四十有八武职惟銮仪卫一官谨按八旗都统经理兵马钱粮户口田土世爵佐领等事多与户兵两部关会实有本职专行又领侍卫内大臣护军统领前锋统领居则周庐环卫出则折冲御侮步军统领提督京营掌管门禁廵捕郊畿皆职任重大今并增辑以备武职之考

一会典采取羣书折衷参定凡

列圣

实録内有应登载者皆从

皇史宬敬谨钞録以为全书纲领他若吏部品级考户部赋役全书漕运新书关税则例礼部礼书学政全书科塲条例兵部中枢政考军卫道里表刑部律例全书督捕则例三流道里表工部河防一览军器则例工程做法钦天监数理精蕴乐部律吕正义

大清一统志

盛京通志诸书皆已刋刻颁行祗备参考无庸复载至於分门编类槩以各衙门送到册籍为凭或无册可稽者则行移各省督抚据咨覆载入一编纂之体因官分职因职分事因事分门因门分条每条冠以凡字其事本相类毋庸别立专条者则隔圈以书之其设官定制事有原委非条目所能尽者则於每门简端略叙数语以见大槩

一部院诸司事多关涉惟於专掌衙门备载其关涉衙门止摘其要领略见顚末仍於本条内注明详见某典某则

一会典不书年分惟户部丁赋榷税每年增减不一仍遵照旧典核得乾隆十八年额数登载工部榷税仿此

一衙门次第皆按品级遵照旧典序列其四译馆改隶礼曹行人司已经裁汰僧録道録两司已详礼典皆毋庸开载至增入之领侍卫内大臣八旗都统前锋护军步军统领与銮仪卫共为一卷依次列於文职衙门之後

一全书告成於乾隆二十三年凡在告成以後续定之例槩不登载惟理藩院职掌藩服恭遇西陲平定规制详备展辑条例至乾隆二十七年其余各衙门典则有奉

特旨增入者皆不拘年限

一图式凡

庙规制职方舆地莫不有图其五刑之具丧服之制皆

具列以垂万世章程

猜你喜欢
  载记第二十一 李雄 李班 李期 李寿 李势·房玄龄
  列传第五十二 良吏·沈约
  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四十七·宋濂
  ●卷一百五十三·徐梦莘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李心传
  ●卷八·司马光
   第六节 改造思想·老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八十一·佚名
  尚史卷四十八·李锴
  弁言·佚名
  卷三十六·佚名
  张齐贤传·脱脱
  第十章 士族之新地位【东汉门第之兴起】·钱穆
  食货四六·徐松
  卷六·曾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罗李郎大闹相国寺·臧懋循

    罗李郎大闹相国寺杂剧(元)张国宝撰●罗李郎大闹相国寺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楔子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莽汤哥崄钉远乡牌 正名 罗李郎大闹相国寺楔子〔

  • 卷九·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九目录山水类题詹仲信所藏米元晖云山图【宋陆游】题择庵云山图【元牟巘】南宫老仙云山图【元王恽】题小米云山【元龚璛】王洽云山图【元邓文原】仿老米云山图【元高克恭】云山图【元杨

  • 卷三十一·志第七·历一·张廷玉

        ◎历一   后世法胜于古,而屡改益密者,惟历为最着。《唐志》谓天为动物,久则差忒,不得不屡变其法以求之。此说似矣,而不然也。《易》曰:“天地之道,贞观者也。”盖天行至健,确然有常,本无古今之异。其岁差盈缩

  • 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一·赵尔巽

      吴三桂耿精忠 尚之信 孙延龄   吴三桂,字长伯,江南高邮人,籍辽东。父襄,明崇祯初官锦州总兵。三桂以武举承父荫,初授都督指挥。襄坐失机下狱,擢三桂总兵,守宁远。洪承畴出督师,合诸镇兵,三桂其一也。师攻松山,三桂战败,夜

  • 卷十上·杨士奇

    洪武三十五年秋七月壬午朔告祀 天地于南郊其祝文曰嗣天子臣棣敢昭告于 昊天上帝 厚土皇地祇昔我 皇考太祖高皇帝当元季之乱平定群雄受 天明命奄有天下海内又安三十余年允炆嗣登大位崇信奸回委政近侍改更祖宪戕害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二十七·佚名

    嘉靖四十二年十一月丙子朔内阁传奉 圣谕连日风寒剿贼将士冻苦兹二日不闻报矣可谕令速协力驱剿以少伸夏威用仰承上玄风雨之助○丁丑兵部奏虏遁京师角□羊严诏遣马芳姜应熊亟回镇时入援诸将及督抚镇守官纷纷报捷 上谕兵

  • 卷之六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乘胜严督各军分路搜拿并查办善后事宜暨凯旋妥筹防海情形摺·丁曰健

    奏为乘胜严督各军分路搜拿巨匪多名,并将善后事宜分别查办暨凯旋抵郡妥筹防海情形,恭摺驰陈,仰祈圣监事。窃臣亲赴彰化内山督军剿灭北势湳伪北王洪欉等全股踞逆,并搜捕各处逸匪,台疆一律安定缘由,业于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缮摺

  • 卷之二·朱克敬

    厘金之议,创于上元周腾虎,即汉代算缗法也。扬州某帅奏行之,骆秉章继行于湖南,胡林翼又昉行于湖北。自是天下皆有厘局,而湖南立法最善。其法兼用官绅,互相钤察,分局司事,皆命于总局,而听分局之举劾,制若郡县然。为三连票,一存分局

  • 卷一百八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八经籍考子【杂艺术】【臣】等谨案马端临通考沿史志之例立杂艺术一门而以陈振孙书録解题列书品书断之类於杂艺讥其於义无当然书与射固均为六艺中之一事振孙谓诸书所论书法之工拙

  • 卷十二·郑玄

    乡大夫之职,各掌其乡之政教禁令。(郑司农云:“万二千五百家为乡。”)[疏]“乡大”至“禁令”○释曰:六乡大夫各掌其乡之政令及十二教,与五禁号令皆掌之。○注“郑司”至“为乡”○释曰:案上文五州为乡,故知万二千五百家为乡。

  • 内篇诚明第三·汪晫

    凡十三章子思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子思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

  • 丽泽论説集録卷五·吕祖谦

    门人集録礼记説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须将狎与敬作一字防畏与爱作一字防方见得亲近贤者气象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此天理人欲之所以分也大凡人胸中着一件所爱所憎非特不见其恶不见其善凡其所见却被人欲障碍并不见了君子

  • 轻重乙第八十一·管仲

    桓公曰,“天下之朝夕可定乎?”管子对曰:“终身不定。”桓公曰:“其不定之说,可得闻乎?”管子对曰:“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天子中而立,国之四面,面万有余里。民之入正籍者亦万有余里。故有百倍之

  • 知北游第二十二·刘文典

    〔释文〕以义名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 〔疏〕此章并假立姓名,寓言明理。北是幽冥之域,水又幽昧之方,隐则深远难知,弅则郁然可见。欲明至道玄绝,显晦无常,故寄此言,以彰

  • 卷十四·乾隆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十四书经君子所其无逸修撰【臣】钱维城【臣】谨按此周公将陈戒成王而言君道之必本于干惕也王者以天下爲家以亿兆爲身将使天下之大无一物不得其所故天下之安乃其

  • 《瑜伽師地論》敘卷上·欧阳竟无

    總略第一敘曰︰應學瑜伽學。瑜伽,梵語雲相應,雲何相應?相應者如如,相應者方便善巧,相應者菩提涅 。學瑜伽學能自他利,曰瑜伽師。攝一切理盡,攝一切事盡,所依能持,其像如地,曰地論。非他師,非他論,依主釋,曰瑜伽師之地論。師攝論盡,論

  • 第六次研究会·太虚

    ──七月十六日──一 峨眉山之佛光与偶像王兴周  前星期开佛学研究会时,陈居士面谈:朝报载有两事,与佛法不无关系。一、峨嵋佛光,谓系空中云气密布经日光反射而来,确非佛光。二、佛菩萨像,谓系佛像,僧徒多藉之惑众敛钱,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