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会典卷八十二

太常寺

卿满汉各一人少卿满汉各一人掌典守

坛壝

社以岁时序其祭祀所属寺丞满一人汉二人博士满一人汉军一人汉一人读祝官满八人赞礼郎满二十四人汉十有四人掌相仪序事备物絜器典簿满汉各一人掌文移笔帖式满九人汉军一人掌繙译

司库满一人库使满二人掌库藏

牺牲所牧满汉各一人掌系牲牷而刍牧之以待祭祀

神乐署汉署正一人署丞二人协律郎五人司乐二十三人掌乐舞之节奏以诏乐舞生执事生九十人乐生百八十人舞生三百人咸隶焉凡题奏祭祀礼部於豫岁以题定祭期劄寺大祀

地前二十五日由寺具疏谨以

皇帝亲诣行礼或遣官恭代并列分献官名题请

太庙

社稷中祀

月恭遇

皇帝亲诣之岁均前二十日具疏亦如之其余中祀前二十日羣祀前十有五日均列承祭分献官名具疏恭候

简命

永陵

福陵

昭陵前四十日

昭西陵

孝陵

孝东陵

景陵

泰陵

孝贤皇后陵寝

端慧皇太子园寝前二十日列承祭官名疏请凡进斋戒牌铜人恭遇

皇帝亲诣行礼於斋期前一日具奏届期黎明卿率

属补服【遇朝期朝服】奉斋戒牌铜人入至

乾清门恭设於中门左楹前祀

天祭

地如遇

皇帝宿斋宫至第三日恭设斋戒牌铜人於

斋宫丹陛左如不宿

斋宫恭设於

乾清门三日飨

太庙祭

社稷恭设於

乾清门三日朝

日夕

月飨

前代帝王

先农恭设於

乾清门二日如

皇帝不亲诣则不奏设斋戒牌铜人

皇后亲飨

先蚕进斋戒牌铜人於

乾清门转交内监恭设於

交泰殿二日

亲閲祝版大祀

南郊

皇帝御太和殿閲祝版玉帛香大祭

北郊

御中和殿閲祝版均御龙袍衮服执事官咸采服【如遇

朝期执事官咸朝服遇忌辰服亦如之】

太庙

社稷以下诸祭均

御中和殿

皇帝衮服执事官补服【如遇朝期执事官咸朝服遇忌辰閲   太庙祝版素服执事官常服】前二日司祝奉祝版送内阁恭书祝文前一日卿诣

乾清门恭请

皇帝御殿廼率属奉祝版入

殿内恭设黄案上

皇帝恭閲如仪礼毕奉送各

坛庙恭设

神库遣官及羣祀祝版均司祝自内阁奉送祭所凡大祀

皇帝御斋宫日诣

神位前上香恭视

坛位於祀前五日奏请前期二日奏

御斋宫仪并奏遣分献官恭视笾豆牲牢如遣官恭

代奏遣承祭官恭视

坛位并视笾豆牲牢

凡祀日请

驾大祀

地於日出前七刻飨

太庙祭

社稷於日出前四刻朝

日於日出前八刻夕

月於酉时前四刻飨

前代帝王

先师均於日出前六刻祗告

传心殿於日出前三刻飨

先农於已时前六刻均先期行钦天监取候时官二

人至时卿诣

宫门请

凡遣官恭代

太庙

太庙後殿

社稷以亲王郡王有事祗告同

月以王贝勒贝子公

先农

太岁以亲王郡王

先蚕以内务府总管奉宸苑卿奏遣承祭

前代帝王以领侍卫内大臣散秩大臣都统尚书释

奠於

先师祗告

传心殿

亲诣释奠日祭

崇圣祠均以大学士丁祭

崇圣祠以祭酒承祭

先医庙以礼部尚书侍郎

火神庙

显佑宫

东岳庙

龙神庙以本寺卿少卿

都城隍

关帝庙以领侍卫内大臣散秩大臣都统尚书贤良祠

昭忠祠

双忠祠如之

礮神以汉军都统

后土

司工

窰神

门神以礼工二部尚书侍郎均豫期行取职名疏请

简命

兴京

永陵

盛京

福陵

昭陵由

盛京礼部以

命往盛京居住奉祀

祖陵之宗室将军开送

昭西陵

孝陵

孝东陵

景陵

泰陵

孝贤皇后陵寝

端慧皇太子园寝由宗人府以王公开送均列名具疏有事祗告同

关帝庙後殿附疏声明各功臣祠不具题均以本寺卿承祭

凡分献

两郊从位

太庙两庑以领侍卫内大臣散秩大臣都统尚书皇帝亲夕

月分献

从位亦如之

亲祭

帝王庙分献两庑均以尚书左都御史遣官承祭以

侍郎内阁学士左副都御史

亲释奠於

先师分献

四配以尚书十二哲两庑以侍郎均列名疏请遣官释奠於

先师及

四配分献十二哲以翰林院编修检讨

太岁殿两庑以本寺卿少卿

先医两庑以太医院使院判均附疏声明分献大成殿两庑及

崇圣祠四配两庑以国子监监丞博士助敎贤良祠

昭忠祠後室两庑配室以本寺卿少卿博士典簿均不具题

凡祭日执事

皇帝亲祭以礼部堂官本寺卿二人赞引对引典仪

赞行礼之节典乐赞举乐通赞赞

赐福胙引礼引分献官传赞赞王公百官拜跪司香奉香盘司玉帛奉篚司爵献爵司祝读祝司馔奉馔盘掌燎视燎掌瘗视瘗司麾示乐节司旌节导干戚羽龠之舞大祀

北郊进俎以挈壶官沃俎

先农之祭

皇帝拜位司拜牌拜褥官均以本寺官充之

太庙司帛司爵以宗室觉罗官

太庙

社稷

帝王

先师之祭司拜褥以銮仪卫官遣官承祭赞引以赞礼郎不设司拜牌拜褥官分献司香帛爵以本寺执事生遣官释奠於

先师以国子监官及肄业诸生若因事祗告设赞引典仪司祝司香司帛司爵掌燎掌瘗与正祭同凡祭祀备物岁支户部库帑五千两以供各祀笾豆之实夏季具疏题销

凡牺牲入涤大祀九旬中祀六旬羣祀三旬既入涤牲有病者易之毙则埋之每岁牛二百四十由顺天府行近畿各州县市儥及张家口外牧场选供羊四百三十有九豕三百九十有九由左右翼税务分四时市儥均由寺卿会顺天府尹及两翼税务监督选收鹿四十有五供自内务府奉宸苑兎四百四十有九供自光禄寺均每祀行取豫日送寺岁支户部仓豆草价及两翼税课银千六百两以供刍牧牺牲所牧率牧人谨饲之博士五日一赴所验视所牧勤职者五年送吏部兵部议叙如洗涤失宜侵冒刍牧者论如法

凡簠簋之实以黍稷稻粱岁取

帝耤所登谨贮

神仓以供齍盛登之实以大羮鉶之实以和羮笾豆之实形盐藳鱼鹿脯果以枣栗榛菱芡菹以韭菁芹笋醢以豕鹿兎鱼脾析用牛豚拍用胁白饼黑饼用麦糗饵粉餈用米粉食用稻均雍人治之监以博士等官

凡祝版制帛香烛薪炭行户工二部支取酒醴形盐行光禄寺苇行大兴宛平二县均豫日送寺

陵寝祭物

永陵

福陵

昭陵供祭果品由寺验送制帛香烛茗鹻行户工二部支取香越岁彚送无常期余於季秋月兵部具路引供人夫工部供藤箧氊索由寺委官齎送

昭西陵

孝陵

孝东陵

景陵

泰陵

孝贤皇后陵寝

端慧皇太子园寝祭物由寺库拨银治备祝版制帛香烛行户工二部羊行左右翼税务支取春秋二季各

陵奉祀礼部移本寺祗领岁终具册移寺核销

凡朔望上香

南郊

北郊以本寺卿

太庙以王公咸朝服

社稷以典守官

先农以奉祀咸补服各诣

神位前上香行三跪九叩礼

帝王庙

太岁殿

都城隍庙

关帝庙

贤良祠

昭忠祠

双忠祠均以典守官

传心殿以寺丞上香行礼

太庙日以典守官常服诣各

寝室上香与朔望同

凡祭祀习仪大祀前四十日中祀前三十日每旬三六九日卿率读祝赞礼等官及执事乐舞集

天坛神乐署习仪於凝禧殿飨

太庙以王公一人监视宗室觉罗官

先师以国子监祭酒司业监视国子师生同日习乐

於殿廷会乐部典乐监视亦如之

陵寝读祝官赞礼郎每旬三六九日习仪於

皇陵奉祀礼部与

京师同孟秋寺卿二人分诣

东西陵閲验第其优劣囘日奏

凡典守官

南郊

北郊各设坛尉五品各一人六品各七人掌扃钥宿直

奉祀祀丞各一人掌库藏祭器

太庙设庙尉四品二人掌殿库扃钥五品八人主宿直

门库

社稷坛设坛尉五品一人六品四人

月坛各设奉祀一人

先农坛设奉祀祀丞各一人职掌皆同卿时稽其勤

惰而申警之

凡执役

太庙首领内监一人内监二十人

社稷坛首领内监一人内监四人

传心殿如之各坛坛户九十四人庙户二十三人祠户二十六人

斋宫夫十有六人

具服殿夫八人执洒扫启闭之役守寺库兵二十人神乐署库夫四人执宿直廵防之役本寺雍人二百九十人执刲牲烹?之役牺牲所所军十有九人夫二十七人执刍牧洗涤之役坛庙祠户及宫殿所夫由顺天府和雇库兵由八旗拨送均一年更代

凡岁修

坛庙有土木兴修之工奏交工部督修委官会本寺官监视若止缮完涂塈奏支工部库帑委本寺官董其事工竣咨部覆核岁秋彚册题销

凡升补本寺属官满寺丞员阙由卿於博士典簿读祝官赞礼郎内选拟正陪引

见録用读祝官满赞礼郎各

陵读祝官赞礼郎行取八旗人员内选拟正陪引见録用

盛京

陵读祝官赞礼郎由

盛京礼部会将军及户兵刑工各部选拟正陪送寺引

见亦如之汉寺丞员阙由协律郎赞礼郎赞礼郎员阙由司乐奉祀员阙由祀丞神乐署署正员阙由署丞协律郎员阙由司乐各如例升补司乐员阙由乐舞生祀丞署丞由执事生拔补均由寺咨名吏部补授执事生阙於乐舞生遴选充补

钦定大清会典卷八十二

猜你喜欢
  载记第二十六 秃发乌孤 秃发利鹿孤 秃发 傉檀·房玄龄
  卷四百二十 元祐三年(戊辰,1088)·李焘
  卷三百六 元豐三年(庚申,1080)·李焘
  臧榮緒晉書卷十二·汤球
  卷二十三·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五十七·佚名
  卷之七十七·佚名
  卷之六百三十五·佚名
  ◎愿作鸳鸯不羡官·李定夷
  ●南疆逸史跋·温睿临
  第二六二移光绪十六年四月初八日一一六一○--七·佚名
  三国史记卷第十九。·金富轼
  温纯传·张廷玉
  卓敬传·张廷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九出 邹慰夏孤·王世贞

    【临江仙】〔旦上〕闲阶和煦花如拥。柔风帘幙摇红。辘轳声转粉墙东。宝猊烟未冷。山枕梦成空。〔靑玉案〕一年春事今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无事。莺啼深院。燕穿踈幕。昼永人憔悴。花间日影方纔计。又见三

  • 二集卷四十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四十六古今体一百十八首【甲戌二】易字新书易旧新还旧凡几更书始惬心习字故知如是可求人毋乃背迟任读史千秋纪载半真伪尽信宁无义至精枚卜自缘君意定区区何系杜鹃鸣春日乐夀堂境托智仁德堂开

  • 卷四百六十七·列传第二百二十六·宦者二·脱脱

        ◎宦者二   ○杨守珍 韩守英 蓝继宗 张惟吉 甘昭吉 卢守勤 王守规 李宪 张茂则 宋用臣 王中正 李舜举 石得一 梁从吉 刘惟简   杨守珍,字仲宝,开封祥符人。为入内黄门,习书史,学兵家方略。善射,家僮过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正德十二年八月甲辰朔 上微服从德胜门出幸昌平外廷犹无知者次日大学士梁储蒋冕毛纪追至沙河上曰臣等昨在阁见午本未散候至申刻始出道路相传以为 圣驾清晨出至教场寻幸 天寿山臣等闻之心胆战惊莫知所措今储嗣未建人心

  • 卷之一百八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七十一下·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七十一下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六十八下 死虐 吴 高岱 于吉 盛宪 沈友 张休 吾粲朱据 王蕃 楼玄 贺邵【子循】 韦曜 华核 邵畴 张尚 高岱字孔文吴郡人也

  • 一二 厨房的大事件·周作人

    乡下饭菜很简单,反正三餐煮饭,大抵只在锅上一蒸,俗语曰熯,便可具办。这方法在《善俗书》上说的很得要领,云“锅用木盖,高约二尺,上狭下广,入米于锅,以薄竹编架,横置上面,肉汤菜饮之类皆可蒸于架上,一架不足则碗上再添一架,下架蒸生

  • 萧子云传·李延寿

    萧子云字景乔,十二岁时,是齐朝建武四年,封为新浦县侯。自己给自己写的任命诏书,很有文采。梁朝天监初年,降爵位为子。长大后,勤恳学习,富有辞藻,二十岁撰写《晋书》,到了二十六岁,全书写成,共一百多卷,上表呈奏给皇帝,皇帝诏令存放

  • ○[蒙古、色目人第]一甲三名·佚名

    赐进士及第 【第一名授承务郎,第二名以下及第二甲皆承事郎。】 一、同同贯真定路录事司,侍卫军(广)[户] 【[一] 据文义改,参见下文明安达耳项下。】 ,蒙古□□那歹氏字同初,年卅二,十二月廿九日。曾祖□□,祖玉速歹儿,父玉速帖

  • 卷十一·陈傅良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後传卷十一    宋 陈傅良 撰定公元年春王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谷梁有传】夏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乾侯戊辰公即位秋七月癸巳葬我君昭公【胡氏从冯山以从祀先公为祔祭昭公

  • 卷三十九·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三十九宋 王昭禹 撰庐人为庐器戈柲六尺有六寸殳长寻有四尺车防常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寻凡兵无过三其身过三其身弗能用也而无已又以害人故攻国之兵欲短守国之兵欲长攻国之人众行地逺食饮饥且涉

  • 卷十八·季本

    钦定四库全书诗说解頥正释卷十八   明 季本 撰祈父经防曰祈当作圻毛氏以为职掌封圻之兵者得之但即以为司马则恐未然春秋时宋有司马司城二官则圻父当为司城之类欤盖京师之兵有二有守宫城之内者宿卫之兵也谓之禁军

  • 佛说频婆娑罗王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中。与大苾刍众俱。皆是法中耆旧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除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证得解脱。如是之众满一千人。尔时世尊而起思

  • 复广盈君书·太虚

    天津广盈君鉴:阅来书,欲复而无地名,请速告通讯地址!盖来函所云,虽为非佛法之道术,能善用之亦可为助道方便,但须毫无隐瞒以细述详告,乃可回答之耳。太虚启。九月、二日。(见海刊十七卷九期)

  • 佛说越难经·佚名

    西晋居士聂承远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波罗奈私国。贤者飞鸟聚。彼时国中有四姓长者。名曰越难。大豪富珍奇珠宝牛马田宅甚众多。难为人悭贪嫉妒。不信道德不喜布施。日未没。常敕门监。有来乞丐者勿得通也。  难有

  • 卷二十二·彭绍升

    居士传二十二杨次公王敏仲传杨次公名杰。生於无为州。自号曰无为子。元丰中官太常。初好禅宗。历参诸老宿不契。既从天衣禅师游。天衣每引庞公机语令参究。及奉祠泰山。一日鷄初鸣。覩日出如盘涌。忽大悟。易庞公偈曰

  • 大宋宣和遗事·佚名

    元代长篇话本小说。元无名氏所编。明高儒《百川书志》有“《宣和遗事》二卷”,清钱曾《述古堂书目》有“《宣和遗事》四卷”的记载。 这说明当时有两种不同的版本在流传。周绍良在他的《修绠山房梓宣和遗事跋》一文中

  • 鸳湖用禅师语录·鸳湖妙用

    鸳湖用禅师语录,清妙用说,悟进.悟元等编。卷首有序。卷上收住福建宁府普明禅寺语录、机缘、拈古、颂古、像赞、法语,卷下收书启、偈颂、杂著、行状、塔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