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会典卷二十三

礼部

仪制清吏司

登极

登极之礼先期分遣官祗告

太庙

社稷至日五鼓各执事官入

太和殿设

宝案於

御座前正中设

诏案笔砚案表案陈法驾卤簿乐悬均如仪内阁学

士一人奉

诏书礼部仪制司官奉表内阁中书奉笔砚均陈於

案大学士一人率学士诣

乾清门恭奉

皇帝之宝至

太和殿奉安

宝案正中质明

皇帝诣

几筵前行祗告受

命礼毕至侧殿更礼服诣

皇太后宫

皇太后更吉服陞座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至时礼部堂官二人诣

乾清门告时

皇帝由

乾清门左旁门出乘舆导引扈卫如仪

午门鸣钟鼓

皇帝御中和殿内大臣侍卫内阁礼部都察院执事

各官於

殿前行礼毕各共执事礼部尚书一人进至檐下跪奏请即

皇帝位

皇帝御太和殿陞座鸣鞭王公百官行三跪九叩礼

毕大学士奉诏诣

宝案恭视学士用宝讫廼

颁诏布告天下  【详见颁诏仪】礼成鸣鞭

皇帝退朝至

乾清门外降舆仍由左旁门入更衣还苫次大学士率学士奉

宝至

乾清门交贮

大内是日宫悬大乐皆设而不作表陈而不宣余仪均与大朝同

尊崇

凡恭上

皇太后

尊号

徽号之礼遇

国有大庆加晋

鸿称则有

尊崇之仪均先期

勅所司备仪物制

宝既诹吉分遣官祗告

太庙後殿

奉先殿

社稷前期一日恭上

皇太后奏书所司陈

皇太后仪驾乐悬如常仪设案於

中和殿及

慈宁门均正中南向大学士朝服奉奏书至

中和殿陈於案礼部堂官二人奏请

閲奏书

皇帝礼服乘舆出宫导引扈卫如常仪礼部堂官恭

导至

保和殿北阶降舆诣

中和殿奏书案前北向立祗閲讫大学士一人恭奉奏书礼部堂官二人前导诣

慈宁宫

皇帝乘舆从至

永康左门外降舆入奉奏书大学士由

慈宁门中阶升郤立左门之东西面

皇帝陞自东阶西向立大学士一人由西阶升立於西檐下宣读官一人从升稍後立鸿胪寺鸣赞二人分立於东西檐下礼部尚书奏请

皇太后御慈宁宫内监接奏

皇太后礼服出宫中和韶乐作【乐章与三大节同】

皇太后陞座乐止礼部尚书奏行礼恭导

皇帝诣案南北向立大学士进至案前左右立鸣赞

官奏跪

皇帝跪大学士跪进奏书於右

皇帝受奏书恭献授於左大学士跪接奉奏书诣案跪陈兴皆退自东西阶降赞宣奏书宣读官进至案前北面奉奏书跪宣讫陈於案兴退自西阶降奏拜兴丹陛大乐作【乐章与三大节同】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乐止复位立中和韶乐作【乐章与三

大节同】

皇太后还宫乐止礼部尚书奏礼成恭导

皇帝降阶出

永康左门乘舆还宫大学士以下皆退○至日五鼓所司陈法驾卤簿乐悬陈

皇太后仪驾乐悬皆如仪设案於

太和殿内又设案於

慈宁门外暨阶下均正中南向又设案於左门之东

西向质明礼部堂官诣内阁奉

金册

金宝并

册宝文於龙亭銮仪校舁行礼部官前导至

太和殿设

册亭於案东

宝亭於案西奉

册宝陈於案皆退鸿胪官引王公由

太和门左右门入序立丹陛上引公侯伯子男文武一二品官序立

右翼门外三品以下各官序立

午门外咸朝服届时礼部堂官奏请进

皇帝礼服乘舆出宫导引扈卫如常仪礼部堂官二

人恭导至

太和殿北阶降舆诣

册宝案前北向立祗阅讫奉

册宝官奉安於龙亭銮仪校舁行诣

慈宁宫

皇帝乘舆从礼部堂官前导王公暨文武二品以上

官各於所立位跪候

册宝龙亭

御驾过兴以次从至

永康左门外

皇帝降舆入龙亭至

慈宁门东阶下止奉

册宝官恭奉

金册宝陈於阶下案大学士二人奉

册文

宝文由中阶升陈於门左案退立於案东西面

皇帝陞自东阶西向立大学士二人由西阶升立於西檐下宣读官二人从升稍後立均东面鸿胪寺鸣赞二人立东西檐下王公文武二品以上官记注纠仪传赞各官序立均与三大节同礼部尚书奏请

皇太后御慈宁宫内监接奏

皇太后礼服出宫乐作【乐章与三大节同】

皇太后陞座乐止奉

册宝官就案奉

金册宝升中阶陈於中案退自西阶降礼部堂官恭导皇帝诣拜位北向立羣臣各就拜位大学士进至中

案前左右立鸣赞官奏跪

皇帝跪羣臣皆跪奏进

册大学士跪进

册文於右

皇帝受

册恭献授於左大学士跪接诣中案跪陈兴皆退奏进宝

皇帝恭献大学士跪进跪接如之皆退自东西阶降

赞宣

册宣读官进至案前北面奉

册跪宣讫陈於案兴退赞宣

宝亦如之皆退自东西阶降内监四人舁

册宝案二人前引由中门入陈於

慈宁宫门外正中奏拜兴丹陞大乐作【乐章与三大节同】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礼毕乐止恭导

皇帝复位羣臣复位立中和韶乐作【乐章与三大节同】

皇太后还宫乐止礼部尚书奏礼成恭导

皇帝降阶出

永康左门乘舆还宫羣臣各退是日

皇后礼服率

嫔公主福晋命妇诣

皇太后宫行庆贺礼次日

皇帝御太和殿羣臣上表行礼

颁诏布告天下直省文武官及四夷属国进表称贺

均与三大节同

钦定大清会典卷二十三

猜你喜欢
  卷第二百八十·胡三省
  朱子论学切要语卷二·王懋竑
  第六篇 咸丰同治两朝·佚名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四百九十五·佚名
  二百二十六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通志卷一百三十八·郑樵
  明儒言行録卷三·沈佳
  卷十六·吴缜
  史记集解卷一百十七·裴骃
  史记集解卷七·裴骃
  费纎传·张廷玉
  第五十章 “七七事变”与上海、南京保卫战·李宗仁
  165.郭子仪单骑退回纥·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居仁·唐圭璋

      居仁字师吕,号五松   天香   宛委山房拟赋龙涎香   峤浮烟,沧波挂月,潜虬睡起清晓。万里槎程,一番花信,付与露薇冰脑。纤云渐暖,凝翠席、氤氲不了。银叶重调火活,珠帘日垂风悄。   螺屏酒醒梦好。绣罗帱、依旧痕

  • 卷第九·黄彻

      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云:“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多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乐天《新制布裘》云:“安得万里裘,

  • 卷一百二·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二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紫防集吕本中字居仁夀州人好问之子公着之曽孙也防敏悟少长从杨时游酢尹焞游以公着遗表恩授承务郎坐党事被黜绍兴初召见特赐进士累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

  • 60.刘禹锡:竹枝词九首·施蜇存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

  • 卷十六·谷应泰

      ○燕王起兵太祖洪武三年夏四月,诏封皇子棣为燕王,太祖第四子也。十一年冬十二月,定诸王宫城制式。太祖曰:“除燕王宫殿仍元旧,诸王府营造不得引以为式。”   二十三年春二月,命颍国公傅友德为将军,听燕王节制,征沙漠。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六十八·佚名

    嘉靖三十八年正月癸酉朔 命成国公朱希忠行拜 天礼于 玄极宝殿 上不御殿文武百官及朝觐官朝服诣大朝门行五拜三叩头礼百官表贺免宴赐莭钱钞王府进表人员及四夷朝贡使宴于阙左门 查理边储户科右给事中魏文吉等劾奏诸边

  • 第六十九册 天命十年·佚名

    第六十九册 天命十年镶蓝旗孟坦,勤修政治,善於统兵,著为三等副将,免二次死罪。舒赛,勤修政治,善於统兵,著为三等副将,免二次死罪。顾三泰,勤修政治,善於统兵,著为三等副将,免二次死罪。康喀赖,克尽厥职,不违指令,著为三等参将,免一次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三下·袁枢

    宋 袁枢 撰藩镇连兵兴元元年春正月癸酉朔赦天下改元制曰致理兴化必在推诚忘己济人不吝改过朕嗣服丕构君临万邦失守宗祧越在草莽不念率徳诚莫追扵既往永言思咎期有复扵将来眀徴其义以示天下小子惧徳不嗣罔敢怠荒然以

  • 萧劢传·李延寿

    萧劢字文约,自幼不爱玩耍,喜怒不形于色。作太子洗马时,因母去世而辞官,由于悲痛伤身几乎难以操办丧事。每当想到母亲,必定要徒步到墓上去。有时遇到风雨,摔倒在半路上,便坐在地上痛哭,然后起来再往前走,家里人也阻拦不住。父亲

  • 李光弼传·欧阳修

    李光弼是营州柳城人。他父亲李楷洛,本是契丹酋长,武则天时进入朝廷,累官到左羽林大将军,封爵蓟郡公。吐蕃侵犯河源,李楷洛率精兵击退了他们。出征前,他对别人说:“敌人打败后,我不会回来了。”军队归来,他在路上去世了,赠官为营

  • 第十四章 两广革命武力之初步合作·李宗仁

    一黄绍竑,字季宽,容县山嘴村人。生于书香之家,天资敏慧,为人干练,并富冒险精神。他原是我的陆小同学,他是第四期,低我一班。辛亥革命时,他随学生军北上到南京。嗣后在武昌进第二陆军预备学校,毕业后,又入保定军官学校。

  • 卷一百二十一 朱子十八·黎靖德

      ◎训门人九(总训门人而无名氏者为此卷。)   朋友乍见先生者,先生每曰:"若要来此,先看熹所解书也。"〔过〕   世昌问:"先生教人,有何宗旨?"曰:"某无宗旨,寻常只是教学者随分读书。"〔文蔚〕   读书须是成诵,方精熟。今

  • 第三 内揵 4·王诩

    【原文】上暗不治,下乱不寤①,揵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②而飞③之。若命自来,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④,莫知所为,退为大仪⑤。【注释】①寤:通“悟”明白事理。②不留说:不采纳他人的进言。③飞:褒奖、表扬

  • 卷八十·佚名

    释无尽品第六十七(经作不可尽品品)【经】尔时,须菩提作是念:“是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深,我当问佛。”作是念已,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不可尽?”佛言:“虚空不可尽故,般若波罗蜜不可尽

  • 许真君石函记·佚名

    二卷。此书托名许逊,实乃南宋道流之作。书凡九篇, 而以首篇《太阳元晶论》为全书纲领。认为“动者元阳也,元阳即元精,元晶生真火”。宇宙万物及金丹生成变化,皆出乎“动”。谓丹道“非人间五金八石朱砂水银之所为”。

  • 骨董祸·佚名

    《骨董祸》一卷,记清“乾隆三十一年两淮巨案”。其时,两淮盐官、盐商互相勾结,空亏盐银数千万两。盐商为向盐政大臣等行贿,巧取豪夺民间珍贵字画古玩,由此引发出此案的调查,“被祸株连者数十百人,鹾务内容之腐败盖至此而尽情

  • 力庄严三昧经·佚名

    三卷,隋那连提耶舍译。佛由力庄严三昧出,说佛之十智。佛在祇园。于后夜入力庄严三昧,文殊师利等二十童子,各礼佛足。分往十方佛土,各同十方菩萨来集。佛从定起,坐师子座。文殊先问佛十种智难信?佛以六喻明之。智轮菩萨问十智

  • 华严五教止观·杜顺

    一卷。唐代华严宗初祖杜顺撰。又称华严教分记、五教分记、五教止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乃详叙华严五教观门之趣入次第。五门即:(一)法有我无门,为小乘教之止观。(二)生即无生门,乃大乘始教之止观。(三)事理圆融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