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会典卷十五

户部

盐法

凡榷盐之法顺物土之宜而理之或府海以收其利或产於池或汲诸井而成之皆通商转运以便民食收其税以供

国用

盛京沿海之地皆民自煮盐市易奉天府锦州府盐场二十皆以州县佐贰官司其场务不榷不几统隶於奉天府尹

凡直省沿海及有池井之地听民辟地为场置竈开畦为盐而售之商或官出帑收盐授之商而行之以盐课大使掌其场之政令与场地之徵治其交易审其权衡而平准之日稽其所出之数以杜私贩之源运同运判分司其地而纠察之○长芦都转运盐使司运使所属分司天津运同治场八沧州运判治场二山东都转运盐使司运使所属分司滨乐运同胶莱运判各治场五每场设大使统隶於廵视长芦盐政○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运使所属分司泰州运判治场十有二通州运判治场十淮安运判治场三每场设大使统隶於巡视两淮盐政○河东都转运盐使司运使所属中分司运同治山西解州安邑县盐池一场三每场设大使陕西甘肃定边大池一设盐池大使统隶於巡视河东盐政其灵州小池一设盐池大使别隶於甘肃巡抚【以下督抚兼盐政同】○两浙驿盐道所属分司宁绍运副治场二十嘉松运判治场十有一每场设大使统隶於浙江巡抚兼巡视盐政○福建盐法道所属盐场十有三在内地者十有一其八场委简发试用官余委知县及首领佐贰官司其场务在台湾者二以知府兼理之统隶於闽浙总督○广东都转运盐使司运使所属分司惠潮汀贑运同治场十有三每场设大使统隶於两广总督○四川驿盐道所属盐井七千七百有三盐井大使十有二人统隶於四川总督○云南驿盐道所属盐课提举司三分辖盐井十有六盐井大使十有一人统隶於云南巡抚凡行盐以商商有世业行有地限其转输於各省者先纳课而後领运各按应行之地随时价而销售之

凡产盐之省运使盐道察场民之生计与商之行息而平其盐价行盐之省由驿盐道或分巡道知府兼理之其水陆挽运必计其道里时其往来平其贵贱俾商无滞引民免澹食以听於盐政盐政掌弊羣吏纠其徵收督徵之不如法者以时审其价而酌剂之凡盐赋之奏课与盐法之宜更者以

闻总督廵抚兼盐政者如之

凡行盐符信由部给引盐政受而布之商其受盐於场掣盐於批验所转运於应行府州县皆按引以知其数输赋於运使盐道上计於盐政皆积引以定其算岁周则收已行之引截角送部以待稽核更颁新引

凡盐课视每岁应行引数以定课最以乾隆十八年奏销册计之直省共行销六百三十八万四千二百三十一引课入五百五十六万五百四十两有奇○长芦盐行直隶及河南开封彰德卫辉陈州怀庆南阳府属之舞阳许州属之临颍郾城长葛引九十六万六千四十有六课入六十万三百九十四两有奇山东盐行本省及河南归德府江南宿州徐州府属之铜丰沛萧砀正引五十五万票引十有七万千七百四十课入二十四万五千六百八十八两有奇○两淮盐行江南之江宁安庆凤阳庐州池州太平宁国颍州淮安扬州各府六安滁和泗通海各州徐属之邳宿睢宁三州县江西之南昌饶州九江南康建昌抚州临江吉安瑞州袁州河南之汝宁光各府州及湖北湖南引百六十八万五千四百九十有二课入二百十有七万九千二百六十四两有奇○河东盐行山西及河南之南阳河南陕汝等府州许州属之襄城陕西之西安凤翔同州邠乾商兴安等府州引四十二万六千九百四十有七课入四十二万九千三百八十二两有奇陕甘盐行汉中延安鄜绥德各府州引三万九千四百课入八千九百八十两有奇行兰州巩昌平凉庆阳宁夏秦阶各府州灵州洮州等卫引七万二千六百八十有八课入二万四百十有六两有奇○两浙盐行本省及江南之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徽州太仓广德江西之广信等府州正引七十万四千六百九十有八票引十万六百九十有八课入七十三万七千七百五两有奇○福建盐行本省引九十四万六千四百八十有五课入三十九万七千三百四十二两有奇○广东盐行本省及江西之南安贑州福建之汀州湖南之桂阳郴各府州贵州之古州引五十三万八千五百二十有二课入四十六万八千七百八十七两有奇行广西引六万五千六百有十课入十有一万三千七百八十二两有奇【东课六万六千二百六十八两西税四万七千五百十有四两各有奇】○四川盐行本省及湖北之施南府宜昌府属之鹤峯长乐二县云南之东川昭通二府曲靖府属之南宁沾益平彞三县引十有一万五千百八十有五课入八万九千五百三十六两有奇○云南盐行本省以道远不颁引按井给票课入二十六万一千六百四十三两有奇○贵州各府近湖广者食淮盐近四川者食川盐不通商不颁引小民就近负贩而输税於官布政使粮驿道兼理之统隶於贵州廵抚课入七千六百十有五两有奇凡竈地之徵视年之上下岁登尽入其税给由单书其应入之数令如数输纳岁终会而上之部荒则辨其等其宜蠲宜缓法如田赋

凡商之徵责之运使盐道引之行责之州县官课登引疏通者予叙课有逋负引有稽滞者劾议各计其分数而殿最之

凡无引而私行及越禁私贩者有禁民或犯令由地方文武官缉治之疎纵者论若老弱孤独担负四十斤以下者免几

钦定大清会典卷十五

猜你喜欢
  卷六十六·表第四·皇族表·脱脱
  卷一百八十九·列传第七十六·儒学一·宋濂
  卷一百三十八 志一百十三·赵尔巽
  卷三百四十 元豐六年(癸亥,1083)·李焘
  卷七·佚名
  ○毓屠户六则·许指严
  卷之五十·佚名
  卷五·朱轼
  史记集解卷七十六·裴骃
  何序·沈有容
  傅宗龙传·张廷玉
  一一七、孟子自梁返齐考·钱穆
  卷十七·雍正
  卷七之四·雍正
  三十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项处士炯(可立集)·顾嗣立

    炯字可立,台之临海人。端行绩学,通群经大义,为时名儒,晦迹不仕。一时名公硕士,若金华黄溍晋卿、晋宁张翥仲举辈,多从之游。尝居吴中甫里书院,时与玉山唱和。其古乐府如《吴宫怨》、《公莫舞》、《空井辞》、《江南弄》等篇,酷

  • 御选宋诗卷二十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二十九七言古诗五苏辙望夫台【在忠州南数千里】江上孤峰石为骨望夫不来空独立去时江水拍山流去后江移水成碛江移岸改安可知独与高山化为石山高身在心不移慰尔行人逺行役柳湖感物栁湖万栁作云屯

  • 六本第十五·王肃

    孔子曰:“行己有六本焉,然后为君子也。立身有义矣,而孝为本;丧纪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阵有列矣,而勇为本;治政有理矣,而农为本;居国有道矣,而嗣为本;继嗣不立则乱之萌生财有时矣,而力为本。置本不固,无务农桑;亲戚不悦,无务外交;事不终始

  • 第一五、札太岁(实则光绪)十七年十月十六日一一一○七-一一·佚名

    新竹县都城隍,监理醮务,饬下属巡查驱邪前衔〔监理醮务、新竹县都城隍〕为行知事。本年十月十五日,据竹北一保彭殿华等佥称:「(照词云云叙至)谨疏以闻」,到堂。据此,除悬牌示知外,合行札饬。为此札,仰所属司

  • 四七 生病后·周作人

    我到了南京才得一个月,却不料就生起重病来。这一天是八月二十一日正逢礼拜,患了近似时症的病,当初昏不知人,样子十分沉重。学堂里的医官照例是不高明的,所以医药毫无效验,朋友们劝去住医院,那时这只有外国教会所开的医院,穷学

  • 翰苑羣书卷九·洪遵

    宋 洪遵 编苏耆次续翰林志先公自太平兴国庚辰嵗首登上第不由馆殿直升纶阁从释褐凡七年召入翰苑先帝睠注隆厚垂欲大用者数矣以尚少但加承防之号以荣之凡八换炎凉方参预政事有唐以为荣滞相半不虚矣在玉堂日书诏之暇集

  • 卷一·王溥

    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姓朱氏,讳晃,〈追册文穆皇帝第三子,母曰文惠皇后王氏。〉唐大中六年十月二十一日,生于单州砀山县。〈以其日为大明节。〉天复元年正月,封梁王。天祐二年十一月,加相国,总百揆,改封魏王,备九锡。四年四月十

  • 饬令·韩非

    饬令,则法不迁;法平,则吏无奸。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售法。任功,则民少言;任善,则民多言。行法曲断,以五里断者王,以九里断者强,宿治者削。以刑治,以赏战、厚禄,以用术。行都之过,则都无奸市。物多者众,农弛奸胜,则国必削。民有余食,使以

  • 难一·韩非

    一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

  • 卷五十二(玄奘译)·佚名

    △菩萨藏会第十二之十八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三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依趣善巧。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於四依趣善能具足。何等为四。所谓依趣於义。不依趣文。依趣於智。不依趣识。依趣於了义

  • 卷第四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四十七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随眠品第五之三如前所辩六随眠中。由行有殊见分为五。名先已列。自体如何。颂曰。我我所断常  拨无劣谓胜非因道妄谓  是五见自体论曰。由因教力有诸

  • 卷一·佚名

    嘉兴大藏经 屾峰宪禅师语录屾峰宪禅师语录卷一门人(智质 智原)同编住槜李古资圣寺语录康熙壬子岁八月望日入院。山门开楼阁门门门涉入踏向上路路路通霄秪如不恁么来时如何卓拄杖云丹霄腾彩凤铁锯舞三台。佛殿你道

  • 荥阳外史集·郑真

    明代诗文别集。100卷。郑真撰。郑真是元代学者郑觉民(字以道)之子,明代洪武四年(1371)乡试第一,授临淮教谕。早年与宋濂齐名,但一生偃蹇,名位不显,其集流传很少。《四库全书》曾据两淮盐政采进本,将其编入别集类,但《

  • 汉上易集传·朱震

    十一卷,宋朱震著。据书前《进书表》,此书之作始于政和丙申(1116年),完成于绍兴甲寅(1134年),历十八年而成。大旨以象数之学为主,多发明卦变、互体、伏卦、反卦、纳甲等说。为反对象数之学的讥诋。但魏了翁以为,《汉上

  • 杨敬斋针灸全书·[明]陈言

    又名《秘传常山敬斋杨先生针灸全书》。针灸著作。明陈言撰。二卷。言字西溪,建阳 (今属福建) 人。擅长针术。此书成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前。上卷有周身经穴赋、金针赋、灵火赋等。下卷有十二经脉歌、经穴起止歌、十

  • 诗法家数·杨载

    诗论。元人杨载撰。一卷。载有《杨仲宏集》已著录。《四库全书总目》疑为“坊贾所托”。所论推宗汉魏盛唐,以为“诗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自工”。又倡言诗法,以风雅颂为诗之体,赋比兴为诗之法。指出诗学的正源即在由

  • 八家后汉书辑注·周天游

    周天游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东观汉记》基础上撰写的《后汉书》,今可知者有十二家,除晋人袁宏《后汉记》、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流传至今外,余皆亡佚。周氏吸取前人辑佚成果,引用北宋末以前

  • 摩诃僧祇律·佚名

    梵名Maha^san%=ghavinaya 。凡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与法显共译。略称僧祇律。意译大众律。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二册。为部派佛教大众部所传之律藏。全书分为比丘戒法(初三十五卷)及比丘尼戒法(后五卷),前者详列二百一十八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