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会典卷二十

礼部

尚书满汉各一人左右侍郎满汉各二人掌吉嘉军宾凶之秩序学校贡举之法以赞邦礼所属有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司

仪制清吏司郎中满二人汉一人员外郎满三人汉一人主事满汉各一人掌嘉礼军礼学校贡举并隶焉○铸印局员外郎汉一人笔帖式署主事满一人【二年称职升主事】大使汉一人掌铸造

宝印

祠祭清吏司郎中满二人汉一人员外郎满三人蒙古汉各一人主事满汉各一人掌吉礼凶礼

主客清吏司郎中满一人蒙古一人汉一人员外郎满二人主事满汉各一人掌宾礼○提督会同四译馆兼鸿胪寺少卿一人【以本部满汉郎中奏请简摄三年更代】大使汉一人序班汉二人朝鲜通事

八人掌通外国语言治馆舍委积○马馆监督正一人【以本部司官兼摄】副一人【以理藩院司官兼摄均一年更代】掌圉人牧刍以待外藩朝觐

精膳清吏司郎中满汉各一人员外郎满二人主事满一人蒙古一人汉一人掌五礼燕飨之仪与其牲牷

堂主事满三人汉军一人○司务满汉各一人○笔帖式满三十四人蒙古二人汉军四人分隶各司视事之繁简以为额

乐部典乐【无专员以本部满尚书暨各部院堂官知乐者兼之】掌五音六律以合隂阳之声○和声署署正满汉各一人署丞满汉各一人【以本部暨内务府司官兼之】供奉供用【无定员以内务府太常寺鸿胪寺官充摄】分掌协律之事

仪制清吏司

嘉礼

朝会一

凡元日长至次日

万夀圣节及遇

国家庆典

皇帝御太和殿羣臣上表称贺则有大朝之仪在外直省官及四夷属国豫期表贺至日各率属望

阙行礼与京朝官同月之每旬五日

皇帝御太和殿受朝则有常朝之仪折本降

旨则有

御门之仪随时

听政则

御燕朝召臣工入对日以为常

凡大朝常朝

皇帝礼服羣臣朝服

御门燕朝各从所宜服○元日

万夀圣节前後三日羣臣入朝咸朝服退朝在公所采服元宵节前後一日如之常朝日退朝在公所及月之朔望逢五逢十日咸补服

凡陈设笔砚案在

殿内右楹之南东向华盖在

殿门外正中法驾卤簿陈东西檐下及丹陛夹两阶至丹墀以南【详见銮仪卫】静鞭在午阶下北向仗马在左右阶下步辇在

太和门外五辂在

午门外驯象在五辂之南朝象在

天安门外皆东西相向大朝庆贺设表案於殿内左楹之南西向遇

颁诏设诏案二一於

殿内左楹之北西向一於丹陛正中南向

凡乐悬中和韶乐在

殿檐东西丹陛大乐在

太和门左右均北向鼓吹大部在

午门外东西相向中和韶乐

皇帝御座及还宫则奏之乐章

御座元日奏元平长至奏遂平

万夀圣节奏乾平常朝奏隆平

还宫元日奏和平长至奏允平

万夀圣节奏太平常朝奏显平丹陛大乐羣臣行礼则奏之乐章王公百官奏庆平外国使臣奏治平大朝常朝同

凡班位亲王世子郡王长子贝勒一班贝子入八分镇国公辅国公一班在丹陛之上立位左翼西面右翼东面皆北上拜位亲王一班世子郡王一班长子贝勒贝子一班镇国公辅国公一班左翼西上右翼东上皆北面不入八分公以下文武百官在丹墀之内立位东西各九班班如其品满官左翼四旗西面右翼四旗东面皆北上汉官东班吏部户部礼部宗人府通政使司翰林院詹事府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吏科户科礼科内阁中书钦天监太医院在左翼之南西班兵部刑部工部都察院大理寺銮仪卫太仆寺中书科兵科刑科工科顺天府京县五城兵马司京营将弁在右翼之南拜位正从各依品级山序立东西各十有八班左翼西上右翼东上皆北面外国使臣在西班末立位东面北上拜位北面东上大朝常朝同凡侍班大学士学士詹事少詹事读讲学士立於

殿东檐第三柱西面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立於西檐第三柱东面皆北上记注官四人立於

殿内西三楹东面前引大臣十人在

宝座前立东西面後扈内大臣二人在

御座旁左右佥立内大臣率豹尾班侍卫左右各十

人在

宝座後两旁序立大朝常朝同导

驾大朝礼部堂官二人立於丹陛螭头下常朝鸿胪

卿二人立於丹陛上均东西面北上

凡执事乐部典乐一人立於中和乐悬之次东面鸿胪寺鸣赞官四人立於东西檐第二柱引王公鸿胪寺官二人立於丹陛引百官引外国使臣鸿胪寺官序班各二人立於丹墀皆北上东西面銮仪卫传鸣鞭官六人立於丹陛西阶每阶二人皆东面大朝常朝同若大朝庆贺宣表官一人立於东檐第三柱内阁学士後西面凡纠仪御史二人立於西檐第三柱东面北上御史四人礼部司官四人立於丹陛御史八人立於丹墀班前御史四人礼部司官二人立於班後皆北上东西面御史四人吏部礼部司官各二人於班末东西立皆北面大朝常朝同

御门听政给事中二人御史二人立於西阶下东面

北上

赐坐王公位

殿内左右楹之後重行北上皆东西面大学士内大臣位王公後不入八分公以下文武百官位原立处大朝常朝同

御门听政以户礼兵工四部分日首对三法司直第三班吏部直第六班若宗人府进章在各部之先均以满汉司官各二人陪奏鱼贯相次立於东阶下进奏跪於

御榻之左尚书左都御史一班侍郎左副都御史大理卿二班陪奏官三班皆西面北上记注官四人立於西檐下编修检讨四人立於西阶下皆东面北上各部院豫期具所属满汉官各四人考语移送吏部是日吏部按序列名单随班引

见亦曰侍班

凡燕朝内阁部院每晨入奏事引

见各官遇

皇帝行幸驻跸则分日奏事以六部都察院内务府銮仪卫为九班其宗人府理藩院通政使司大理寺詹事府太常太仆光禄寺国子监鸿胪寺钦天监咸分附焉八旗奏事按旗次第轮直以为常如有事应速奏者不论班次

钦定大清会典卷二十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八十九·列传第四十八·脱脱
  ●崇禎長編卷之二十九·汪楫
  卷二百二·毕沅
  卷四百三十七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第三十四回 镇湘中谯王举义 失石头元帝惊心·蔡东藩
  ●明朝小史卷十八 弘光纪·吕毖
  六一三 江苏巡抚杨魁奏续缴应毁书籍并再实力妥办折(附清单)·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五下·袁枢
  卷十八·李天根
  张柬之传·欧阳修
  卷九十九·杨士奇
  諡法卷二·苏洵
  卷五十六经费·冯煦
  ●卷之一·吕坤
  卷之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韵语阳秋卷六·葛立方

    宋 葛立方 撰老杜卒于大歴五年享年五十九当生于先天元年观其献大礼赋表云臣生陛下淳朴之俗行四十载矣以此推之天寳十载始及四十则是献大礼赋当在天寳九载也本传以谓天寳十三载因献三赋帝竒之待制集贤院误矣其后又进

  • 卷三十四·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集集注杜诗卷三十四 宋 郭知达 编近体诗多病执热奉懐李尚书【之芳】衰年正苦病侵凌首夏何须气郁蒸【谢灵运首夏犹清和应壉书曰处凉台而有郁蒸之烦】大水淼茫炎海接奇峯硉兀火云升【陶诗夏云多奇峰淮

  • 朱翌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灊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政和八年,同上舍出身。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除中

  • 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三十八·柯劭忞

      董俊 文炳 士元 士选 文蔚 文用 士廉 文直 文忠 士珍守中 守简 士良 士恭   董俊,字用章,真定藁城人。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贞祐间,边事方急,藁城令立的募,射中者拔为将。独俊一发破的,遂领所募兵的统将。   

  • 卷之六·佚名

    戊戌春正月庚子朔○庚戌张士诚元帅栾瑞降初江阴石牌民朱定者贩盐无赖武断乡曲与石桥富民赵氏有隙集众相攻击定乃降元授江阴判官寻复为盗元遣江浙参政纳麟哈剌讨之定穷蹙闻张士诚据高邮乃遣人导士诚兵由通州渡江入常熟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八·佚名

    弘治十四年八月丙午朔秦府临潼王秉欆既进封秦王因以临潼惠简王祀事为请命镇国将军诚润奉惠简王祀事诚润即惠简王庶长子也 沈府清源王幼圩薨王康王第三子母妃韩氏宣德七年生正统十二年册封至是薨年七十讣闻辍朝一日赐

  • 彭序·彭遵泗

    蜀碧者,哭蜀也。哭蜀者,所以著楊嗣昌之罪而憫邵捷春之愚,以弔忠魂烈魄於地下也。蜀之險,甲天下,絕其要塞,雖百萬可立挫焉。賊一入寇,秦良玉扼之,向非賂陳奇瑜脫去,則賊之亡久矣。嗣昌委賊於蜀,夫人知之而捷春不知也。撤夔、萬之

  • 首卷·佚名

    ●世宗宪皇帝实录 首卷一 乾隆序世宗宪皇帝实录序国家受天眷命。集庆垂光。承承继继。肆我皇考世宗宪皇帝。荷三圣之洪庥。祗绍圣祖仁皇帝丕绪。宵衣旰食。底区宇于和恒。以茂衍亿万年无疆之祉。厚德隆功。溢于简牒

  • 卷十·王明清

    ●卷十○吴傅朋上殿,高宗自谓九里松牌不如吴说吴傅朋说知信州,朝辞上殿。高宗云:“朕有一事,每以自慊。卿书九里松牌,甚佳。向来朕自书易之,终不逮卿所书,当令仍旧。”说皇恐称谢。是日降旨,令

  • 二四七 广西巡抚熊学鹏奏查出高熊征陆显仁所著书籍缴毁折·佚名

    二四七 广西巡抚熊学鹏奏查出高熊征陆显仁所著书籍缴毁折乾隆四十年二月二十六日据署布政司事 按察使朱椿、署按察司事 驿盐道周升桓详称:遵旨饬属明白传谕粤西各绅士藏书之家,如书内有忌讳诞妄字句、不应留惑后世者,令

  • 卷七十·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七十恩赉【九 本年  恩科一】【臣】等钦惟我皇上元化陶甄羣伦普被教育五十余年之久天下士子蒸蒸向风莫不思敦实学励真材以副圣天子吁俊旁求之德意自龙飞首祚肇举丙辰科乡会试越壬申庚辰

  • 卷五十九陆军三·冯煦

    营制凡通省混成甲协,步队两标、马炮各一营、工辎各一队、军乐半部,计全协官长及司书人等三百有二员名;弁目兵丁四千五百二十二名、夫役五百四十三名,统计五千三百六十七员、名。系光绪三十一年巡抚诚勋奏明。遵照练兵处变

  • 阅唯识新论简述·太虚

    李君管卿在十年前与吾通过一次信后,便久无消息。此次寄本社的唯识新论简述油印,本是寄吾阅览的,但吾阅到的时候,已刊在本刊去年十一期上了。但李君的所说,虽言之成理,然从唯识学与科学两方面看来,有些是不必或不能的。兹略提

  • 宗镜录卷第二十五·延寿

    夫一代时教。了义诸经。虽题目不同。能诠有别。皆目一心之旨。终无识外之文。凡挂一言。尽归宗镜。横周法界。皆同此释。如称妙法莲华经者。妙法即是绝待真心。称之曰妙。莲华以出水无著为义。即喻心性。随流堕凡而不

  • 维摩经略疏卷第十·智顗

    释香积品香是离秽之名。而有宣芬散馥馨香之用。故无量义经道风德香熏一切。理中无上戒定慧香芬芳叵竭。故名为香。积是聚集为义。积诸功德集成法身无所积集乃名为藏。若从佛题品称为香积。从国以标目应号众香。今依正

  • 卷第一·智旭

    灵峰藕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卷第一 述曰。佛法之妙莫要於净土。净土之妙莫要於持名。持名之妙莫要於小本阿弥陀经。小本之妙莫要於灵峰要解。傥未读要解。或读未精详。或精详未贯彻。便谓於小本无不知无不信无不悟入。

  • 法帖释文·刘次庄

    十卷 宋刘次庄撰。刘次庄,字中叟,长沙人 (今湖南长沙市)。宋徽宗崇宁 (1102—1106)中官至御史。据曹士冕《法贴谱系》中说,元祐间刘次庄以家藏《淳化阁帖》十卷,摹刻在石上,去掉卷尾篆题,而增加他写的释文。曾敏行《独醒杂

  • 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佚名

    唐迦湿蜜罗国沙门宝思惟译   具画像法,护摩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