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会典卷一

宗人府

宗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初制以亲王郡王为宗今贝勒贝子为宗正鎭国辅国公为宗人厥後不拘一格惟择贤能者任之】掌

皇族之属籍以时修辑

玉牒辨昭穆序爵禄均其惠养而布之教令凡亲疏之

属胥受治焉

府丞一人【用汉人】掌校理汉文册籍

左右二司每司理事官二人副理官二人主事二人【宗室旗员分半用】分掌左右翼宗室觉罗之籍稽承袭次序秩俸等差及养给贫幼优恤婚丧之事书其子女适庶生卒婚嫁官爵名諡以备

玉牒纪载○经历二人【宗室旗员分半用】掌出纳文书○堂主事二人【宗室旗员分半用】掌奏疏槀案○汉主事二人掌汉文册籍○笔帖式二十四人【宗室旗员分半用】掌繙译清汉文书

天潢宗派以

显祖宣皇帝本支为宗室伯叔兄弟之支为觉罗○宗室束金黄带觉罗束红带生子女周岁书其年月日时母某氏详其适庶次第具册送府宗室载入黄册觉罗载入红册○宗室以罪黜为庶人者束红带觉罗以罪黜为庶人者束紫带所生子女备録送府如前法各附黄红册後○宗室子女繋

皇帝伯叔兄弟所生年至十有五奏请

赐婚未及岁已议婚者奏

闻其余宗室所生听本家自择成礼毋致逾时若以

女与外藩蒙古结婣者均奏请得

旨乃行

凡近支宗室

命名向与

御名上一字同者惟偏旁稍异之【如弘字去一点之类】免其回

避近支宗室子孙除

钦赐名外上一字仍许与

皇子

皇孙同【如永字绵字之类】下一字不得与

皇子

皇孙名同偏旁【如玉字部及心字部之类】其用蒙古名及与汉人姓名相似者禁之

凡纂修

玉牒每十年由府题请以宗令宗正充总裁官按每年

黄册红册所纪彚入於牒以

帝系为统以长幼为序存者朱书殁者墨书误同名

改卑者及幼者每修成一次於

皇史宬本府

盛京各尊藏一部

凡封爵十有四等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鎭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鎭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皇子生十五岁由府奏请封爵如奉

旨暂停每至五年再奏请○亲王适子曰世子仍袭亲王余子封不入八分公【天命间立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各置官属凡朝会燕飨皆异其礼  锡赉必均及是为八分天聪以後宗室内有  特恩封公及亲王余子授封公者皆不入八分其有功加至贝子凖入八分如有过降至公仍不入八分】世子适子授爵视亲王余子余子封一等鎭国将军郡王适子曰长子仍袭郡王余子封一等鎭国将军长子适子授爵视郡王余子余子封二等鎭国将军贝勒适子降袭贝子余子封二等鎭国将军贝子适子降袭鎭国公余子封三等鎭国将军鎭国公适子降袭辅国公余子封一等辅国将军辅国公适子仍袭辅国公余子封二等辅国将军不入八分鎭国公适子降袭不入八分辅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适子降袭三等鎭国将军一等鎭国将军适子降袭一等辅国将军二等鎭国将军适子降袭二等辅国将军三等鎭国将军适子降袭三等辅国将军余子均封三等辅国将军一等辅国将军适子降袭一等奉国将军二等辅国将军适子降袭二等奉国将军三等辅国将军适子降袭三等奉国将军余子均封三等奉国将军一二三等奉国将军适子均降袭奉恩将军余子受封亦如之奉恩将军适子仍袭罔替余为闲散宗室○亲王侧福晋子封二等鎭国将军世子侧福晋子封三等鎭国将军郡王侧福晋子封三等鎭国将军长子贝勒侧室子均封一等辅国将军贝子侧室子封二等辅国将军鎭国公侧室子封三等辅国将军辅国公侧室子封一等奉国将军○亲王妾媵子封三等辅国将军世子郡王妾媵子均封三等奉国将军长子贝勒贝子妾媵子均封奉恩将军

皇女由

中宫出者封固伦公主由

妃嫔出者封和硕公主如

中宫抚宗室女下嫁亦封和硕公主亲王女封郡主郡王女封县主贝勒女封郡君贝子女封县君入八分鎭国辅国公女封乡君○亲王侧福晋女封郡君郡王侧福晋女封县君贝勒侧室女封乡君贝子侧室女授以五品入八分公侧室女授以六品如亲王郡王妾媵女有许字外藩蒙古者亦封乡君余并称宗女不封授○亲王世子郡王妻封亲王福晋世子福晋郡王福晋长子贝勒以下至辅国将军妻封夫人奉国将军妻封淑人奉恩将军妻封恭人○亲王侧福晋四人世子郡王三人长子贝勒侧室二人贝子公一人冠服各降适一等

凡袭封必以适子孙无适子孙许以庶子孙袭絶嗣则以同父兄弟及兄弟之子袭若大宗子孙因罪降革其祖父原爵系军功得封者许以旁支子孙承袭凡袭封之子弟均不限年○适子年及二十未袭封者先与余子同授封爵亲王郡王适子奉

特旨始封世子长子其未封世子长子者亦与余子同授封爵至袭封时仍予以应封之爵爵同者改授封为袭封其先授之爵不准传袭

凡授封世子长子之适子

恩封不入八分公及一等鎭国将军如未

恩封与余子同考试授封○亲王以下至将军之子除父故袭封外其余应授封者竢年及二十由府彚题试以繙译马步射皆优者授应封之爵两优一平者降一等一优两平两优一劣者降二等三平及一优一平一劣者降三等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全劣者皆停封竢学习有成再请考试

钦定考试授封表

优      三项皆优者封以应得品级优

优       两优一平者降一等平

优优

平优   一优两平两优一劣者皆降二等平劣

平优

平平  三项皆平及一优一平一劣者皆降三等平劣

优平平劣

劣劣劣劣

奉恩将军考试如停封再考者如前外其应降一等者以爵无可降仍与应得之封停俸二年降二等者停俸三年降三等者停俸四年其二等三等奉国将军如降至奉恩将军仍有应降之等亦每等停俸一年有半

凡宗室追封以孙袭祖爵者得追封其父母以曾孙袭曾祖爵者得追封其祖父母父母大宗子孙因罪降革以旁支承袭者父在不得请封若追封得及三代其入继大宗为後因而袭爵者不得追封其本生妻先故者依夫爵追封以庶子袭爵者适母故得封其生母降适一等凡封诸王因素行以定封号嗣王袭封即注名原

册不换宝印

凡给諡诸王请

旨酌给贝勒以下至辅国将军请

旨酌定

凡朔望

太庙上香以王贝勒贝子公轮班行礼

凡飨

太庙奠帛献爵

前殿以宗室官六十六人

後殿以觉罗官三十二人将事以领府事王公一人监

视之

凡遇典礼齐集之期自王以下至将军均由府稽察以职名具奏

凡遣祭

陵寝遇

忌辰及清明孟秋望冬至三节以王贝勒往岁除以贝

子公往均由府行太常寺奏遣○

  盛京

祖陵以鎭国辅国将军六人往居奉天各给田庐以承

祀事○

  皇太子园寝遣贝子公往祭

凡立教左右翼各设宗学一择宗室子弟聪秀者入学每学以王公一人总其事宗室总管二人副管八人率教习繙译共十有四人教习骑射共六人稽察课程京堂官四人岁一校试别优劣定去留以劝学兴行○左右翼各设觉罗学四择觉罗子弟聪秀者入学每学以王公一人总其事觉罗副管二人教习清书一人教习骑射一人汉书生徒每十人汉教习一人总稽课程京堂官四人三岁一校试分别优劣酌定去留学成与旗人同应岁科及乡会试并考用中书笔帖式库使○

  盛京设宗学一觉罗学一凡居

盛京宗室觉罗子弟择聪秀者入学以将军及奉天府尹总其事设总管副管清汉书骑射教习与

京师同

凡习射每月左右翼各三次自王公至闲散宗室皆会射於镶黄旗教场由府稽其勤惰优劣注於册劣者给限学习仍怠惰者参处

凡验閲军器左右翼王以下至奉恩将军甲胄弓矢刀枪旗纛閲五岁以二日分閲府属宗室官及王公等属官军器亦随验閲以核军实凡録用宗室不令与旗民同试有司不为部院属官分府属各官以半归宗室升除鎭国辅国奉国将军以理事官用奉恩将军宗室佐领以副理官用五六品廕生以主事用考取一二等之宗室以笔帖式用○设宗室监察御史二人专稽府事由府属宗室官考选其职事仍隶都察院○宗室理事等官开列出差及较俸升四五品京堂官与各部满司官同宗室御史转补六科给事中与旗员御史同转科後仍以给事中兼稽府事○宗室侍卫九十人一等九人二等十有八人三等六十三人府会领侍卫内大臣简选引

见补授其侍卫什长即於宗室内补授其职事仍隶领侍卫内大臣○宗室侍卫及将军云骑尉廕生擢用参领副参领与旗员同

凡选用觉罗由岁科考应乡会试考选翰林院庶吉士补授部院属官及廕生贡监生员官学生録用均与旗人同

凡旌表孝友贞节宗室觉罗均由府核奏礼部覆题各给银币有差宗室仍

赐勅奬谕【详见礼部】

凡优恤无品秩宗室及无父幼子月给养赡银米有差○置库於府以待宗室觉罗婚丧之费於王公及大臣内

特简二人总理以贤能司官专司之○每岁季冬发库银万两为宗室无产者置田庐失产者复旧业余充岁暮赏给宗室之用

凡禁令宗室不得滥交匪人其汉人落第留京轻薄好事之徒不得延训子弟及与为容纳○诸王以下有年少溺於逸乐躭丝竹狎优伶於城内外关厢放鹰鹞扰居民者由府察实劾奏长史等官不竭诚规谏者并劾闲散宗室有犯亦如之

凡议罪王以下及宗室有犯或夺所属人丁或罚金非叛逆重罪不拟死刑不鞭责不监禁【谓刑部监】不革去宗室○宗室觉罗犯笞杖等罪有品秩者照职官降级罚俸例议处无品秩者笞十至二十皆罚养赡银一月笞三十罚二月笞四十罚三月笞五十罚四月杖六十罚养赡银六月杖七十罚七月杖八十罚八月至杖九十罚十月杖一百罚一年止犯军流徒罪者照旗人折荷校日期以二日抵一日犯徒罪者於空室拘禁犯军流於空室锁禁皆於满日省释犯重罪者请

旨定议

钦定大清会典卷一

猜你喜欢
  卷七 昭帝纪第七·班固
  卷五·本纪第五·脱脱
  卷之一百九十七·佚名
  九二 两淮盐政李质颖奏续进获旧板等书开单呈览折·佚名
  ●凡例·宋濂
  象台首末卷四·胡知柔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首天章五·阿桂
  列传卷第一 高丽史八十八·郑麟趾
  文字修行·胡兰成
  高思好传·李延寿
  文同传·脱脱
  何廷仁传·张廷玉
  汉纪十四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天汉三年(癸未、前98)·司马光
  ●牧令书卷十八 刑名中·徐栋
  卷一百二十四·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费唐臣

    (驾上,云)自从将学土苏轼安置黄州,不觉又过数年。当初误听李定等论劾,是朕一时没主张。如今在朝官员没一个如他的学问。似此高才之士,岂可终身斥朕逐,已令使臣领敕,宣召他回京,这一来必重用也。(下)(末上,云)下官苏轼,自从遭贬

  • 卷五·唐圭璋

    ●喜迁莺晓月堕,宿云微,无语枕凭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蝶恋花遥夜亭皋间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

  • 卷一百八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八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葆真居士集折彦质字仲古云中人父可适知镇戎军有武略夏人畏之彦质以防起家绍兴中累官至佥书枢密院事初赵鼎为相屡荐彦质后秦桧専相以彦质为鼎所引郴州

  • 路史卷一·罗泌

    前纪一初三皇纪初天皇初地皇初人皇事有不可尽究,物有不可臆言。衆人疑之,圣人之所以稽也。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老氏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而荡者,遂有天地权兴之说。(注:仪,匹也。不曰二仪者:二,有先后;两,无彼此。有相匹配之意

  • 卷之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二百七十二·佚名

    光绪十五年。己丑。秋七月。乙巳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癸酉皆如之。外记  ○派内阁学士文治、工部尚书潘祖荫为顺天乡试。监临。早事  ○丙午。谕

  • 第四十八册 天命八年三月至四月·佚名

    第四十八册 天命八年三月至四月二十四日,汗之皂隶①李世功,因擒获奸细,即著陞为守备。宽甸之赵游击,杀毛文龙所遣之曹都司,擒拿曹都司同来之人解来,著赏赵游击银一百两,并赐其子孙世袭网替。赵游击属下之中军佟文明,著陞为备

  • 九九八 军机大臣奏查明太子河沿伪情形并将《旧一统志》等书黏签呈览片·佚名

    九九八 军机大臣奏查明太子河沿伪情形并将《旧一统志》等书黏签呈览片【真按:当作讹字.因其正文如此故袭之尔.(前已有沿讹一词)】乾隆四十八年十月初五日臣等谨查太子河,古名大梁水,见《汉书 地理志》、郦道元《水经注

  •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司马迁

    张连科译注【说明】《田单列传》是田单一个人的传记,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率领即墨军民击败燕军的经过。在此之前,齐国曾非常强大,齐湣王北败燕国,南挫强楚,西攻暴秦,并帮助赵国灭掉中山,攻占宋国,扩充了国土一千多

  • 苏瑰传·欧阳修

    苏瑰,字昌容,是雍州武功人,隋朝时尚书仆射苏威的曾孙。科试得中进士,补为恒州参军。母丧期间极度悲哀。左庶子张大安上表荐举他孝悌,提拔为豫王府录事参军,历任朗、歙二州刺史。那时,来俊臣因贪淫罪贬为同州参军。人们担心来

  • 通制条格卷第三·拜住

     户令  隐户占土百姓每根底宣谕的圣旨行呵,怎生?」么道奏来。如今不拣那个诸王公主驸马,依在先圣旨体例里,漏籍并不干碍他每的户计,休收拾者,休隐藏者,地土也休占者。已收拾来的户计,已占来的地土,依体例回付者。这般宣谕了

  • 近思録集注卷六·茅星来

    齐家之道【此以下即大学新民之事也而此卷则论齐家之道于父子兄弟夫妇以至睦族防孤之道无不具焉凡二十二条】伊川先生曰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不修其职而学非为己之学也【为去声 经説 説见论语此为后世之教子弟以文者

  • 思辨録辑要卷九·陆世仪

    修齐类鉴明王先生曰人处末世功名心须是放淡予问何以能淡曰只是安个命字予曰命字上须再加个义字功名亦人所不可无须是实实有个自得处方能淡得所谓内重则外轻也不是学而时习之有朋自逺方来如何说人不知而不愠君子疾没世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六·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六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五复次心意识相。当知如解深密经中。广慧菩萨请问佛言。如世尊说于心意识秘密善巧菩萨。于心意识秘密善巧菩萨者。齐何名为于心意识秘密善巧菩萨。如来齐何

  • 居士学佛之程序·太虚

    ──十五年元旦在浙西弥勒阁作──比年以思想学说之混乱、及军争政变之频仍,民生益以凋敝,人心陷于烦闷;觉世间之无怙,谋解脱之不遑,种种似宗教非宗教之旁门邪道,遂渐繁兴,而夙具善根者因之发心学佛亦非少数。风气一开,从习弥

  • 胜鬘宝窟卷下(之本)·吉藏

    慧日道场沙门释吉藏撰世尊不受后有智者。上来广明二乘有畏。从此下第二会之入大。以有畏者。终趣无畏。就文有二。第一牒前二种四智。二从彼先所得地不愚法下。会小入大。牒四智者。由佛四智究竟。二乘四智不究竟。是

  • 乐圃余稿·朱长文

    宋代诗文别集。10卷。朱长文撰。全名为《吴郡乐圃朱先生余稿》。朱氏生平著述丰富,所撰诗、词、赋、辩、表章、杂说凡100卷,号《乐圃集》。南渡后毁于战乱。其从孙朱思裒集遗文得诗163篇、记5篇、序6篇、启7篇、墓志5

  • 梦蕉亭杂记·陈夔龙

    陈夔龙(署“庸庵居士”)著。作者六十八岁时将一生经历和耳闻目见史事记为随笔若干条,由其子昌豫录之。于光绪、宣统两朝朝章国故、治乱兴衰之表现及原由记述尤详。有为他书所未载之内幕材料,具较高史料价值,可供研究